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总结和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性细胞增多症(传单)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115例传单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传单误诊率34%,64例(56%)外周血涂片异形淋巴细胞超过0.10,非洲淋巴瘤细胞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特异抗体中病毒膜壳抗原(viralcapsidantigen,VCA)-IgG阳性率64%,VCA-IgA阳性率13%;20例患儿分化群(clustersofdifferentiation,CD)3+、CD4+、CD8+,测定值分别为(0.50±0.19)、(0.29±0.13)、(0.24±0.13)均较对照组低(P<0.01,P<0.01,P<0.05);另40例病儿查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免疫学指标(如血CMV-IgG或IgM,CMV-Ag或CMV-DNA)其中两项阳性者共27例(占68%),考虑为传单综合征。结论:对发热、咽痛、淋巴或肝(脾)肿大者,须高度考虑传单,需进一步作血液学及免疫学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 综合分析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征及并发症,提高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统计我院5年来收治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转归。结果 本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肝脾淋巴结肿大,外周血异形淋巴细胞比例增高,亦有相当一部分患儿表现为双眼睑水肿,皮疹,肝功能异常,应用更昔洛韦和阿昔洛韦有一定疗效,预后大都良好。结论 传单是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临床医生需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防止误诊、漏诊、延误治疗:并警惕EBV相关性嗜血细胞综合征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50例临床分析周国汉,林峰(浙江省杭州市第一医院杭州310006浙江省温岭县第一医院)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Mononucleosis,IM)是EB病毒所致全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易误诊。现将我们...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简称传单)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儿科2004年6月至2006年5月诊治的儿童传单4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传单临床表现多样,除发热,咽峡炎,颈淋巴结肿大常见外,肝肿大(82%),鼻塞(49%)和双眼睑水肿(29%)较多见;传单肝功改变以酶学改变为主,其中以乳酸脱氢酶升高最常见,各年龄组传单患儿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均明显升高;早期检测EBV-IgM总体阳性率为86%,发生EBV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累及多系统的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需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以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诊治的42例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病年龄10个月~12岁,3~7岁儿童最常见.发热、咽峡炎、皮疹、淋巴结肿大和肝脾肿大为本病的主要典型症状及体征.结论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多数预后好,但也可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尽早检查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和EB病毒抗体IgM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2002年1月至2007年10月诊治的168例IM惠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68例IM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166例(98.8%)、咽峡炎150例(89.3%)、颈淋巴结肿大142例(84.5%)、肝肿大126例(75.0%)、脾肿大87例(51.8%)、双眼睑水肿82例(48.8%)、严重鼻塞及张口呼吸56例(33.3%)、皮疹39例(23.2%);168例IM患儿白细胞总数均升高,其中112例10×109/L~20×109/L,淋巴细胞及变异淋巴细胞数升高;IM肝功能变化以酶学改变为主,其中以乳酸脱氢酶升高最常见,占86.3%(145/168);139例痊愈,28例好转,1例转上级医院治疗.结论 IM是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绝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对于急性起病、进展快、肝功损害重、多系统损害者,应注意EB病毒(EBV)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实验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惠琴  冯体玉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21):2657-2658,2661
目的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实验室检查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者血常规、生化、免疫和细菌学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比率大于10%有25例(54.3%),白细胞计数超过10.0×109/L有20例(43.5%),淋巴细胞比率超过50%有32例(69.6%),红细胞沉降率大于25mm/h有22例(47.8%),异型淋巴细胞比率与发病年龄呈负相关;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异常有24例(52.2%),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异常有21例(45.7%),胆汁酸异常有20例(43.5%)、γ-谷胺酰转移酶异常有18例(39.1%),患儿组4项肝功能检测指标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免疫球蛋白IgG异常有17例(37.0%)、IgA异常有2例(4.3%)、IgM异常有21例(45.7%)、补体C3异常有18例(39.1%)、总补体活性50异常有10例(21.7%),患儿组IgG和补体C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有25例(45.7%),咽拭子培养细菌感染有6例(13.0%)。结论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易发生免疫功能紊乱,出现肝脏功能受损,早期联合治疗应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发心肌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56例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预后转归。结果并发心肌炎者达7.14%,临床上除有发热、咽峡炎等外,尚出现精神萎靡、心慌、心累、面色苍白、心音低钝等临床表现;3种心肌细胞损伤标志物及心肌酶谱升高;心电图异常等临床特点。结论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全身性疾病,绝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但重症病例预后差。对于起病急,进展快,多系统损害者,应积极排除并发心肌炎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现将我院儿科2003—02~2006—02收治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86例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52例,女36例,年龄10月龄~13岁。~1岁2例,~3岁22例,~6岁48例,〉12岁14例。  相似文献   

10.
陈宏靓 《妇幼护理》2023,3(2):256-258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其主要为Epstein-Barr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往往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容易造成漏诊误诊.本文通过介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及并发症,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我院2002年4月至2006年3月共收治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病年龄2个月至10岁,以学龄前及学龄儿童多见.28例患者以发热、咽峡炎、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皮疹、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增高及出现异型淋巴细胞为主要表现,另外双眼睑浮肿6例,占21.4%;心脏损害3例,占10.7%.结论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感染所致且累及多系统的全身性疾病,提示:双眼睑浮肿及心脏损害均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不可忽视的体征之一,大多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呈良性临床经过,预后良好.对于起病急,进展快,肝功能损害严重,多系统损害者,应注意EB病毒相关性嗜血细胞综合征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 2 0 0 1年 8月至 2 0 0 2年 10月诊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 2 1例 ,其临床表现和血涂片有较多异形淋巴细胞均似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但血清嗜异凝集试验和EB病毒抗体均阴性 ,而所有病例巨细胞病毒IgM抗体阳性 ,且病情重 ,高热、腹部症状突出如腹痛、腹水等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对象 我科住院患者 14例 ,门诊患者 7例。男 17例 ,女 4例 ,年龄在 3~ 10岁之间 ,平均年龄 6岁。1.2 临床特点 起病均急 ,均有持续发热 ,体温波动在 38.5~ 4 0℃之间约 1~ 2周。浅表淋巴结肿大 18例 ,以颈部淋巴结肿大更明显。咽…  相似文献   

13.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误诊4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主要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是EB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缺少特异的症状体征,特别是在少年儿童中,极易漏诊和误诊。现将我院2005/2008年收治的46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许珍 《浙江临床医学》2005,7(12):1274-1274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由EB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增高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等为其特征,但其症状及体征变化多端无特异性,极易造成误诊,漏诊.为加强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本院确诊的41例IM患儿的临床作一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早期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张先华  张兵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12):2144-2145
[目的]总结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以减少误诊与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1月至2004年11月本院收治155例IM住院患儿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结果]小儿IM临床累及多种器官、多个系统,可有多种并发症,其中,肝功能受损42例;泌尿系统38例;呼吸系统35例;眼睑水肿34例;血液系统32例;循环系统17例;结膜炎13例;神经系统6例.累及1个系统者85例;累及2个系统者29例;累及3个及3个以上系统者5例.异型淋巴细胞呈动态变化,EBV抗体检测化为特异性检查.[结论]小儿IM可累及多种器官、多个系统,可有多种并发症,提高对其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的认识有助于减少其临床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16.
董勤 《浙江临床医学》2003,5(5):339-340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EB病毒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传染病 ,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由于本病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及不典型 ,给诊断带来困难 ,现将本院1988~2001年收治的48例IM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26例 ,女22例 ;最小年龄11个月 ,最大年龄13岁 ,平均年龄6岁。发病季节 :春季10例 ,夏季15例 ,秋季14例 ,冬季9例。1.2临床表现全部病例均有发热 ,T38~38.9℃20例 ,38.9~39.9℃23例 ,>40℃5例 ;持续性发热38例 ,不规则发热10例 ,热程6~23d。咽痛25例 ,咳嗽18例 ,扁桃体肿大20例 ,淋巴结不同程度肿大38例 ,其中颈部淋巴…  相似文献   

17.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2009年8月收治的151例IM患儿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效果。结果 IM临床表现以发热、咽峡炎、肝脾和淋巴结肿大最常见,鼻塞、眼睑浮肿也是重要体征。外周血出现异型淋巴细胞及EBV-IgM抗体检测可帮助确诊。更昔洛韦治疗IM效果确切。结论应重视IM临床特点,有助于早期诊断并提高确诊率,应用更昔洛韦治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ns mononucleosis,IM)合并心肌损害的统计分析,揭示EB病毒对患儿心肌的损害情况。方法:对42例儿童IM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儿童IM中有28例并发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表现为胸闷、心悸、心音低钝、心动过速及血清心肌酶谱增高。EB病毒对患儿心肌的损害临床经过良好,经治疗全部治愈。结论:大多数IM患儿并发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对IM患儿应常规作心肌酶谱检测,以便及早发现心肌损伤,及时治疗,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19.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IM)的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 12 4例确诊为IM患儿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结果IM发病 3岁以下占 5 1.6 % ;发热、咽峡炎、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典型临床表现发生率均在 90 %以上 ,而鼻塞、眼睑水肿、皮疹、尿少等不常见临床表现发生率也较高 (约占 10 %~ 32 % ) ;外周血异形淋巴细胞 >10 % 92例 (72 .6 % ) ,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 2 2 .9% (2 5 / 10 9) ,VCA IgM阳性 76 .7% (2 3/ 30 ) ,EBV DNA阳性 16例(16 / 4 3) ,合并支原体感染 32 .4 % (12 / 37)。干扰素或更昔洛韦治疗组均较利巴韦林和莪术油组的临床症状、体征恢复快 (P <0 .0 5 )。结论IM发病年龄呈提前趋势 ,且合并支原体感染者增多 ,其临床表现既相对集中 ,又呈多样性。VCA IgM和EBV DNA检测可提高对不典型IM的早期诊断。干扰素、更昔洛韦明显提高IM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20.
胡燕玲  余靖 《临床荟萃》1998,13(12):539-541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由EB病毒引起的一种全身多系统损害的急性传染病。可呈散发和流行发病。国内对流行发病的报道尚少,为此作者将1993年3~8月按既往诊断标准收治的40例IM作如下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