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小板减少伴巨核细胞减少性紫癜,其病因复杂,发病机制不明,过去多归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一种形式,后来有人将其诊断为获得性低巨核细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ATP)。本院从2000年2月~2002年3月,共收治8例外周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减少或缺如的病例,其中3例患者发热经抗感染治疗后,血小板恢复正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经内科治疗无效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1年3月6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术前做好心理护理、皮肤准备,术后监测生命体征及引流管观察,预防术后出血、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果:2例中转开腹手术,4例完成腹腔镜脾切除术。随访1个月~2年患者无复发。结论:术前准备充分,术后加强护理,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安全可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较常见的一种出血性疾病,分为原发型和继发型,原发型可能是由于病人体内产生一种抗血小板抗体引起血小板破坏增加所致;继发型由于血小板生成减少,消耗增加和分布异常所致。由于周围血液中血小板减少而致皮肤紫癜或瘀斑、粘膜出血、消化道出血、和泌尿生殖系出血,严重者出现颅内出血,预后差。因此,加强患者及家属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关知识的了解,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是一项不容忽视的护理工作。我院自2004年3月开始,对22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联合化疗、免疫抑制剂治疗罕见病——噬血细胞综合征合并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方法 2014年1-3月对本科两例噬血细胞综合征合并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采用血浆置换联合环孢素、糖皮质激素、足叶乙甙方案进行治疗,随访至2015年3月。结果 2例患者血常规均恢复正常,发热、精神症状消失,肾功能恢复正常,骨髓嗜血现象消失,至今存活。结论血浆置换联合化疗、免疫抑制剂是治疗噬血细胞综合征合并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TTP)是一种以广泛血栓形成、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系统症状或伴发热及肾功能异常为特征的血栓性微血管性病变 ,是临床上一种罕见的病症。我们报道 1996~ 2 0 0 1年我院收治的 10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治疗。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0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中男 4例 ,女 6例 ,年龄 3 5~ 5 6岁 ,平均 45 5岁。 7例表现为三联征 :微血管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系统表现 ;3例表现为五联征 :即在三联征基础上伴有发热及肾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脾切除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0年10月-2004年10月内科治疗无效的19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行脾切除手术,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19例术前严重血小板减少的患者,行脾切除后,血小板均明显升高至正常,全部患者出血症状消失。结论脾切除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快速有效,尤其对临床上长期采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的患者,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是未成熟的血小板为单核一巨噬系统被吞噬细胞破坏引起血小板减少症。其中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由于血小板数极低,常合并多部位出血,甚至因内脏出血而危及生命。目前,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且治疗效果理想,但因为价格昂贵,部分患者较难接受。本院自2002年以来开始采用半量丙种球蛋白治疗ITP,取得理想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因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1].主要表现为自发性皮肤紫癜、瘀斑、黏膜内脏出血、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根据其临床表现、发病年龄、血小板减少的持续时间和治疗效果,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类[2].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与多种病毒感染有关,其中包括水痘、麻疹、风疹病毒等,并在感染后1~3周发病[3].我院在2007年1月份收治1例水痘合并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沈淑炎  杨守红 《现代护理》2007,13(33):3283-3283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因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1]。主要表现为自发性皮肤紫癜、瘀斑、黏膜内脏出血、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根据其临床表现、发病年龄、血小板减少的持续时间和治疗效果,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类[2]。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与多种病毒感染有关,其中包括水痘、麻疹、风疹病毒等,并在感染后1~3周发病[3]。我院在2007年1月份收治1例水痘合并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20岁。因发热、皮疹3d,诊断水痘入院。查体T:40℃,P…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8年6月本院14例确诊为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进行血浆置换治疗后的疾病转归情况,分析血浆置换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4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共进行了47次血浆置换,经过血浆置换治疗后10例患者病情好转恢复出院,血浆置换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1.4%。47次血浆置换术中共发生了3次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结论血浆置换是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有效方法,患者一旦确诊或高度怀疑为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时需尽早开始血浆置换治疗。  相似文献   

11.
正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种少见的微血管血栓-出血综合征,国外报道其发病率约为3.7/106~([1]),其流行病学国内没有统计。该病最早由Moschowitz在1924年描述~([2])。典型临床表现包括发热、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肾脏损害五联征。五联征的发生率在TTP患者中仅占40%,以"血管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神经系统症状"这三联征为主要表现的TTP  相似文献   

1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疾病,该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与血小板抗原相结合,导致血小板被网状内皮系统破坏,出现持续性血小板减少[1].  相似文献   

13.
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利妥昔单抗治疗4例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4例患者中,1例完全反应,2例有效,1例无效,总反应率为75%;未观察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是一种安全、可靠、有较好前景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妊娠同时存在时称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即是与妊娠有关的一种免疫出血性疾病,其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粘膜甚至内出血,对母婴危害较大。妊娠、分娩及产褥期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三大难关,据文献报道,其分娩期大出血及产后出血率为11.9%,针对其典型病例,从不同角度介绍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15.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种少见的、病因不明的危重综合征。临床上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微血管病性贫血、神经系统症状、肾脏损害以及发热五联征为特征,至今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有人认为,患者血浆中存在一种血小板聚集因子,能促进血小板聚积活性增强,输入正常人血浆后,可使患者的某种血浆因子的缺陷得以纠正。笔者为1例TTP患者实施血浆置换术(PE),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护理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种少见的血液病。起病急,变化多,发展迅猛,患者常表现为神经系统损害或出血的急性期死亡[1]。现将我院1994-2005年收治的12例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1994-2005年我院收治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2例,男4例,女8例。年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泼尼松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成人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方法选取成人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使用泼尼松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第二组单用泼尼松治疗,观察半年,每月检测一次血常规。结果在治疗2月后,第一组患者血小板数均高于第二组患者血小板数。结论泼尼松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成人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泼尼松治疗组,雷公藤多甙可以作为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18.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以周围血中血小板减少,临床有皮肤、粘膜出血为特征的一组自身免疫性疾病。妊娠并发血小板疾病对母婴的生命安全具有潜在危险性。文献报道:ITP并发妊娠者其母亲死亡率高达11%,产后出血率高达70%,围产儿死亡率6%~31%。我科于1992年12月收治1例妊娠并发难治性、顽固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经120天精心治疗护理,母婴平安出院,现将其孕期临床护理体会小结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女28岁,反复皮肤紫癜一年。妊娠5个月时行实验室检查发现血小板16X10/L,于1992年12月10日人院。骨髓穿刺检查报告:…  相似文献   

19.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TTP)为一种不常见的微血管病性溶血和血栓性微血管病。我院自1997年至今 ,共收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 116例 ,确诊为TTP的仅一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 :女 ,4 3岁 ,已婚 ,汉族 ,江苏射阳农民。因四肢抽搐伴神志不清 1小时于 2 0 0 2年 3月 9日零时入院。患者 1小时前睡眠中突然尖叫 ,口吐白沫 ,四肢抽搐 ,持续约 4~ 5分钟后自行停止 ,伴神志不清 ,呼之不应 ,小便失禁。追问病史 ,患者一周前曾有头痛 ,畏寒 ,发热 (体温未测 ) ,曾在常熟当地卫生院予补液 2天 (用药不详 ) ,发热有所好转 ,但仍有头…  相似文献   

2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组原因不明的综合征,其特征表现为外周血中的血小板减少、紫癜、血小板的存活时间缩短及骨髓中巨核细胞代偿性增生。血小板的生成是有效的,但有时可以生成巨血小板。1951年Harrington等首先提出本病的免疫学性质,认为本病同由自身抗红细胞抗体引起的溶血性贫血相似,是由自身的抗血小板抗体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因此,本病也可称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但是,ITP的患者中只有90%的病人抗血小板抗体是增高的。为此,Karptk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