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覃勇新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5):6273-6273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结果病情好转出院34例,死亡15例,自动出院5例。结论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护理要点: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颅内高压,做好健康教育,用药护理及腰穿术护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9年12月本院收治的13例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护理要点。结果 13例患者住院时间4~137d,中位住院时间78.6d;经对症治疗和护理后,11例病情好转出院,2例病情未愈主动要求出院,转外院继续治疗。结论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病程较长,治疗难度大,护士应配合做好心理护理,加强基础护理,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入,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25例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分析,提高对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认识。方法对本院2000年8月—2006年2月收治的25例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均为艾滋病晚期患者,T细胞亚群检测11例:CD4<50/mm39例,CD450~100/mm32例;平均26.18/mm3。在确诊时已合并多种机会感染。结论艾滋病患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情重,预后差,实验室病原学检查结果是诊断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循证饮食护理改善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人低血钾的效果。[方法]将100例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按常规饮食护理,观察组应用循证饮食护理。[结果]两组治疗后第1周、第2周、第3周血钾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饮食护理能有效改善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人的血钾浓度。  相似文献   

5.
陈逢玉  杨克芬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3):128-128,F0003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隐球菌脑膜炎是由新型隐球菌引起的中枢急性、亚急性或慢性深部真菌病,它直接侵犯中枢,病情重,病死率高,是艾滋病常见的机会性感染,5%-10%艾滋病患者合并此病。2009年6月23日我科收治1例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的患者,现将其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AIDS)并发新生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分析总结21例AIDS并发新生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护理经验。结果新生隐球菌脑膜炎症状好转,血CD4淋巴细胞上升,17例病情好转出院,3例自动出院,1例死亡。结论 AIDS并发新生隐球菌脑膜炎病情复杂,但只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通过有效的治疗及积极地护理,可改变患者预后及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7.
艾滋病亦称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真菌在艾滋病患者中感染率逐年增加,新型隐球菌属于条件致病菌,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经血液传播侵袭中枢神经系统,可引起隐球菌性脑膜炎[1].我院感染科2008-07-2010-06共收治AIDS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11例,现将其临床护理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IKAP护理模式对提高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腰椎穿刺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50例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实验组进行IKAP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焦虑情况及对腰椎穿刺术的依从性。结果:干预后实验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疾病认知、配合腰椎穿刺术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IKAP护理模式,能有效改善患者情绪,有利于患者腰椎穿刺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特点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28例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病原学检查、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等相关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治疗方案分为两组,氟康唑方案治疗组和两性霉素B方案治疗组,并对根据患者的预后对上述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8例患者均以头痛症状入院,18例(64.3%)伴发热,13例(46.4%)伴脑膜刺激征;26例(92.9%)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100/μl;28例患者均在脑脊液中检出隐球菌。9例(32.1%)患者头颅CT或MRI检查提示异常,包括脑实质损伤3例、脑积水3例、颅内占位3例。通过Log-Rank单因素分析显示,是否使用两性霉素B、两性霉素B剂量750 mg、两性霉素B剂量1 500 mg、CD4~+T淋巴细胞20/μl、颅内压272mm H_2O与1年归因病死率减少显著相关。结论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多以头痛为主诉,伴发热及颅内压增高等表现多见;应用两性霉素B、CD4计数、颅内压测定可作为判断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早诊断、早治疗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许日波  李源  潘彩芳 《护理研究》2013,27(17):1738-1739
[目的]探讨饮食干预对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人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能自主进食的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人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按病人意愿进食;观察组进行饮食干预,由营养师根据病人情况进行配餐,在责任护士指导下进食。[结果]1个月后两组病人体重、血清清蛋白及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食干预能改善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人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达标理论在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人饮食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能自主进食的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人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按意愿自行进食,观察组由营养师、责任护士、病人、家属共同制定食谱及达标方案.采用自制的营养状况记录表收集相关资料.[结果]两组病人体重、血清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达标理论对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人进行饮食干预能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达标理论在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人饮食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能自主进食的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人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按意愿自行进食,观察组由营养师、责任护士、病人、家属共同制定食谱及达标方案。采用自制的营养状况记录表收集相关资料。[结果]两组病人体重、血清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达标理论对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人进行饮食干预能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分析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认识。方法分析总结住院的72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在给予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同时,给予抗真菌治疗。结果 AIDS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以颅内压增高(81.9%),脑膜刺激征为主(84.7%),全部合并有概率性感染(100%),免疫功能低表现为CD4+<50 cell/μL(83.3%)。结论 AIDS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病情重、预后差、病死率高(37.5%),反复实验室病原学检查结果是诊断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主要依据。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仍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隐球菌性脑膜炎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17年1月—12月本院收治的21例隐球菌性脑膜炎伴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临床特点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主要包括颅高压的护理、特殊药物的护理、饮食护理及心理护理。结果 21例患者中17例患者治愈或好转后出院,3例患者病情恶化或自动出院,1例患者死亡。结论在做好隐球菌性脑膜炎护理要求的同时加强管理患者的糖尿病,是隐球菌性脑膜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护理。方法对15例确诊肝炎肝硬化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经验。结果肝炎肝硬化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患者15例,9例患者病情好转出院,因病情恶化放弃治疗3例,3例死亡,其中脑疝死亡1例,因肝硬化其他并发症死亡2例。结论肝硬化合并隐球菌脑膜炎的患者病情重、病程长、治疗难度大、心理障碍多、经济负担重且易误诊,因此护理人员必须提高对本病的充分认识,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做好疼痛、发热的护理,密切观察病情,预防与控制感染,在治疗中做好特殊用药的护理及腰穿术后的护理,减少或及时发现并发症,并指导患者做好预防复发工作,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6.
26例AIDS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26例AIDS合并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护理经验。针对隐球菌脑膜炎及AIDS的临床特点,总结了AIDS合并隐球菌脑膜炎的护理要点:做好腰椎穿刺术的护理及职业防护;注意病情的观察与处理;做好特殊用药的护理;关注患者的心理。最终18例患者病情好转出院,4例死亡,4例自动出院。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易感因素、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2月至2011年10月确诊的46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总结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情况。结果46例患者均经脑脊液墨汁染色阳性确诊。22例(47.83%)合并有其他免疫系统疾病。治愈9例、好转18例、6例死亡、13例自动出院。结论患有免疫系统疾病是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易感因素之一,在患有免疫系统疾病患者中出现发热、头痛等脑膜刺激征阳性,应及时行腰穿,反复行脑脊液墨汁涂片找隐球菌,及时明确诊断,联合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能缩短脑脊液隐球菌转阴时间,以提高隐球菌脑膜炎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崇雨田 《新医学》2003,34(6):343-345
1引言隐球菌性脑膜炎(隐脑)是新型隐球菌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的亚急性或慢性感染。其临床主要表现为亚急性或慢性脑膜炎或脑膜脑炎,少数可表现为颅内占位性病变。由于本病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加之许多临床医师对其认识不足,较容易造成误诊误治;隐脑常因治疗效果不理想而危及生命或遗留严重的后遗症。在国外,新型隐球菌感染已成为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也是艾滋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的艾滋病患者正逐年增多,隐脑已不再是罕见疾病,临床医师应熟悉及掌握隐脑的诊断及治疗方法。2诊断与治疗体会新型隐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的MRI表现。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患者的MRI资料。结果 14例患者的MRI中有13例呈阳性表现(92.86%),其中胶状假囊及以胶状假囊引起的血管周围间隙扩大6例(42.29%);脑膜炎4例(28.57%);结节性肉芽肿(即隐球菌瘤)3例(21.43%);局灶性脑水肿2例(14.29%);脑积水1例(7.14%);脑萎缩1例(7.14%)。结论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炎的MRI表现呈多样化,主要表现为脑膜炎型、脑膜脑炎型及脑炎型,其中胶状假囊和胶状假囊引起的血管周围间隙扩大是其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20.
编辑同志: 贵刊2008年第3期刊登了杨绍敏等[1]的<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17例临床与实验室诊断分析>一文,中作者使用氟康唑(FCA)加两性霉素B(AmB)对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CM)的患者进行治疗,将FCA作为推荐药物使用.笔者认为治疗药物选择存在不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