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手法治疗颈性头痛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性头痛 ,也是颈椎病的多发症状之一。医者以揉按风池穴、矫正枢椎移位为主治疗颈性头痛 32 8例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2 8例 ,男 97例 ,女 2 31例。年龄 12~ 6 8岁 ,平均 41岁。病程 1天~ 10年 ,平均 4个月。全部病例均以枕项痛、头顶痛、偏头痛等为主诉。其中伴颈肩部酸痛不适或头颈活动不利 188例占5 3.7% ;伴头晕目眩者 15 1例 ,恶心欲吐者 133例 ,耳鸣、听力减退者 5 7例。检查 :触诊测痛按丹麦尼尔斯氏分级标准 [1 ] 风池穴压痛“ ”以上者 2 87例占87.5 % ,其中左侧 12 3例 ,右侧 99例 ,双侧 6 5例。… 相似文献
3.
自2004年3月-2005年4月应用小针刀治疗颈源性头痛35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共35例,其中男11例,女24例;年龄35~70岁,平均56.7岁;病程1~8年,平均3.6年。其中有外伤史者8例。临床表现:①头痛症状多偏于一侧,可放散到同侧颈部、额部或眼周。②头痛性质为尖锐刺痛或跳痛,有时有烧灼感。③常伴有耳鸣、眩晕,听力障碍或恶心。④发病多呈阵发性,可持续数小时至数周,发病时有时伴有步态不稳。⑤X线片可见颈椎曲度变直、反曲、椎体移位或钩椎关节增生,有时开口位片见环齿关节左右间隙不等。2治疗方法患者俯卧,胸下垫枕(也可… 相似文献
4.
水针刀加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眩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8年 4月至 2 0 0 0年 9月 ,以水针刀加手法治疗颈枕部深层软组织疾病引起头痛、眩晕的患者 12 6例 ,取得了很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2 6例 ,男 32例 ,女 94例 ;年龄 2 8— 76岁 ,平均 42岁 ;病程 2 4天— 9年 ,平均 4.2年。1.2 临床表现 项 相似文献
5.
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54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颈源性头痛(cerviclgenic headache CHE),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头痛,其特征是单侧头痛伴上颈部疼痛、颈部压痛、僵硬或活动时上颈部疼痛、活动受限[1].多数学者认为环枢椎疾患与颈源性头痛有密切关系,手法治疗有良好疗效[2,3],我科2002年至今共收治环枢椎疾患伴头痛患者54例,均为住院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手法配合牵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并对该方法治疗机制进行分析。方法:颈源性头痛患者56例,男22例,女34例;年龄19~65岁,平均46岁。采用随机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28例,男12例,女16例,年龄19~60岁,平均44岁,采用手法配合牵引治疗;对照组28例,男10例,女18例,年龄22~65岁,平均48岁,采用单纯牵引治疗。对两组病例的头痛程度、压痛程度、治疗效果进行观测对比,并对两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机制进行讨论分析。结果:实验组在头痛程度、压痛程度、治疗效果各项观测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按照中药新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指导原则的疗效判定标准评定。实验组:临床痊愈22例,显效3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4%;对照组:临床痊愈13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78.6%。两组疗效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手法配合牵引治疗颈源性偏头痛疗效显著,治疗机制科学,方法简捷,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7.
本院2007年6月-2009年6月行颈2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的颈源性头痛患者74例,年龄26~63岁,病程3个月-21年.术后随访18个月,行疼痛评分、生活质量参数(日常活动干扰参数、情绪干扰参数、睡眠干扰参数)评估,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术后12、18月内头痛的复发情况.失访22例患者.与术前1 d时比较,术后VAS评分、日常活动干扰参数、情绪干扰参数、睡眠干扰参数降低(P<0.05或0.01).部分患者在术后当晚出现一过性的枕神经支配区域不适,24 h内缓解.无颈髓损伤、椎动脉损伤和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2、18月内头痛复发率分别为19%、31%.Abstract: Seventy-four patients aged 26-63 yr who had suffered cervicogenic headache for 3 months-21 yr were treated with puked radiofrequency applied to C2 dorsal root ganglion, which is located in the middle of the posterior side of lateral atlantoaxial joint. A trochar was introduced percutaneously under the guidance of X-ray aiming at the target point. As it was inserted through the deep fascia, the stylet was withdrawn and a 10 cm long 22 gauge curved blunt electrode was inserted into the trochar and advanced until the patients felt radiating pain from the point of puncture to occiput. Lateral radiograph was obtained to verify the placement of electrode. The tip of the electrode was usually located in front of spinal canal at the atlantoaxial joint level. Sensory stimulation was performed with 50 Hz and 0.1-0.5 V and the patients could feel radiating pain at occiput. Motor stimulation was performed with 2 Hz and 0.4-1.0 V and regular pulsation of the patient's muscle of occiput could occur. Pulsed radiofrequency was applied at 42 ℃7 for 240 s and was performed twice on each side. VAS scores and disturbances of daily activity, mood and sleep were recorded before operation and at 1 week and 1, 3, 6, 12 and 18 months after pulsed radiofrequency treatment. Complications and recurrence within 12 and 18 months were recorded. Follow-up was lost in 22 patients. VAS scores and disturbances of daily activity, mood and sleep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fter procedure. All of the patients responded without complications like infection, spinal cord and vertebral artery injury. Some patients had transient occipital neuralgia which was usually relieved within 24 h. The recurrence rate in 12 and 18 months after operation was 19% and 31%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8.
9.
颈源性头痛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头痛是就诊患者中常见的症状之一 ,其分类繁多 ,病因尤为复杂 ;有时难以具体明确 [1、2 ]。而头痛患者中一部分头痛常伴随有颈枕部或 (及 )肩部症状 ,在诊治时大多简单地处理头痛 ,却对颈枕部或 (及 )肩部症状则忽略了 ,以致此头痛缠绵难愈。早在 1983年 Sjaastad[3 ] 等曾提出了“颈源性头痛”,未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 ;目前 ,国内对此类头痛的命名不统一 ,对其病理机制及产生头痛的神经结构了解不多 ,今就有关文献进行总结 ,以期为同道提供一定的参考。1 “颈源性头痛”的定义 头痛是各类患者中最常有的主诉之一 ,几乎每个人一生中或多…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女性颈源性头痛及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经我院门诊确诊的颈源性头痛及椎动脉型颈椎病其中主症状为发作性眩晕,并且其眩晕与体位有关.部分患者可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甚至摔例等症状的患者40例.均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治疗,SGB法3次/周,左右交替进行,每10次为1疗程,休息5d,行第2疗程治疗,所有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根据患者治疗前后发作性眩晕,头痛,恶心,呕吐甚至摔例等症状改善情况评价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女性颈源性头痛及推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患者治疗前后发作性眩晕,头痛,恶心,呕吐甚至摔例等症状明显改善,其总有效率达90%以上.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治疗女性颈源性头痛及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5.
头痛,头晕的颈源性病因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头痛、头晕的颈源性病因闵合明,王绍祥综述张谭澄校临床上许多疾病伴有头痛、头晕症状,传统医学着重强调颅内原因,然而,绝大多数头痛、头晕病例与颈部疾患关系密切、本文着重就其颈源性病因作一综述。了解颈源性病因之前,先复习一下颈部的神经解剖与脑干及三叉神经的... 相似文献
16.
颈源性头痛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目的探讨有关颈源性头痛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通过对120例头痛伴颈枕部症状患者的病史、查体、X线检查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分别予以局部封闭、手法治疗、针刺和药物治疗。结果一个疗程后有效率分别为86.67%、83.33%、83.33%、56.67%,前三种疗法分别与药物治疗相比(P<0.05),提示前三种疗法效果良好。结论①正确认识颈源性头痛,掌握其诊断方法,可以减少误诊、误治,提高治疗效果;②局部封闭、手法、针刺是治疗此征的有效方法,可以酌情选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特征及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7年12月就诊并有完整影像学资料的颈源性头痛患者57例,男18例,女39例;年龄20~63(43.26±10.39)岁;病程4个月~35年,平均(11.74±9.47)年。分析患者的疼痛情况、影像学、Tinel征情况。结果:颈源性头痛患者疼痛多为双侧出现,区域主要集中在颞部,多伴发枕部、头顶、眼眶疼痛;VAS评分有随病程增加而下降趋势;影像学有椎间盘突出(91.30%)、椎体不稳(73.91%)、寰枢椎移位(56.52%)、颈椎曲度变化(54.35%)等改变;Tinel征诱发点数量为3~24(13.58±5.8)个/人,存在健侧与患侧的个数及程度差异,患侧个数及程度显著大于健侧(P0.05);颈源性头痛患者多在C2,3关节突关节(92.98%)、乳突后(89.47%)、枕大凹(89.47%)、C3,4关节突关节(84.21%)、第3枕神经(80.70%)等区域有Tinel征阳性诱发点。结论:颈源性头痛患者多伴有双侧而非单侧疼痛,并存在影像学改变和Tinel征阳性诱发点,Tinel征试验是否可作为临床诊断的客观指标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1996 - 2 0 0 2年采用针灸、牵引、按摩综合治疗 1 54例颈源性头痛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 54例 ,男 65例 ,女 89例 ;年龄 1 0~ 67岁。病史最长 2 3年 ,最短 1年 ;本组病例经过颈椎X线片检查 ,有生理曲度异常的 38例 ,符合颈椎病诊断的 72例 ,X线片检查无异常的 44例。症状 :疼痛部位以颈枕部为主 ,也可扩展到前额、颞部、顶部。颈部劳累可诱发或加重头痛 ,常伴有头晕、上肢麻木、无力等。2 治疗方法2 1 针灸 取 0 35mm× 50mm型毫针同时刺激颈部双侧天柱穴、风池穴、完骨穴 ,采用快速捻转的方法使每穴都有明显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结合手法与单纯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差异,验证手法与针刺疗法针刺的协同效应.方法:将颈源性头痛患者60例分为针刺疗法结合手法组(A组)和手法组(B组).A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41.37±12.09)岁,病程(23.73±15.54)个月;B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42.4... 相似文献
20.
颈性头痛的手法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颈椎间盘椎间关节等骨性病变及软组织损伤引起的头痛称颈性头痛。在整个脊柱棘突的排列中 ,颅脊柱交界呈外形结构排成的对称性斜坡。颅枕部突出 ,颈1后节下陷而颈2 棘突特大 ,呈 -“V”字形波浪状 ,该处是重力传导的转折点和过度地带 ,且常出现先天性结构异常 ,为常见的发病部位。本文以作者三年来诊治的 10 0例患者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 10 0例 ,男 2 4例 ,女 76例 ,年龄 16岁~ 77岁 ,平均 38 3岁 ,病程 5天~ 19年 ,平均 7 8年 ,影像学检查 :全部病例均经 1~ 3次X线拍片 ,除颈椎正侧位 ,左右斜位片外 ,全部拍张口位动态观察 ,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