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滞针刺法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68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滞针刺法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一针灸疗法治疗。隔日治疗1次,3周为1个疗程,观察周期为2个疗程。结果在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情况(包括内旋、外旋,前屈,外展,后伸)方面,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滞针刺法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关节周围炎较单一针灸疗法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肩关节镜肩袖修复术治疗肩袖损伤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本院收治的80例肩袖损伤患者,治疗医师根据数字表将所有患者平分为两组。其中A组患者40例,行肩关节镜肩袖修复术治疗;B组40例,行小切口肩袖修复术治疗。观察并评估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美国肩与肘协会评分(ASES)、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评分(UCLA)及肩关的前屈,外旋活度角度情况。结果 A组患者术后1、3个月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B组患者(P0.05);A、B两组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A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的ASES评分均明显高于B组(P0.05);A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UCLA评分均显著高于B组患者(P0.05);A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的肩关节前屈、外旋活动度均大于B组患者(P0.05)。结论肩关节镜肩袖损伤可取得与常规小切口修复术相同的治疗效果,术后近期疗效比较,肩关节镜肩袖修复术可以更快速地促进肩关节活动功能恢复,且创伤程度更小,在治疗肩袖损伤的同时,也可处理肩关节其他疾病及损伤,适合临床医师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关节镜下同期治疗原发性冻结肩合并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7月~2018年01月,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7例合并中小型肩袖损伤的原发性冻结肩患者随机分为关节镜组和保守组。关节镜组采用关节镜下同期完成对关节滑膜清理、有限松解肩关节囊、肩袖修复,保守组患者行肩峰下间隙和盂肱关节内注射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结果]关节镜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保守组患者均局部封闭治疗3次,治疗过程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77例患者平均随访(14.58±3.72)周。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减少,而ConstantMurley评分和各向活动度均显著增加(P0.05)。术前两组患者间VAS、Constant-Murley评分和各向活动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4、8、12周时,关节镜组的上述各指标均显著优于保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术后12周,关节镜组患侧各向活动度均接近健侧,差异无计学意义(P0.05),但保守组各向活动度仍显著小于健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早期清理炎性滑膜、同时进行有限的肩关节周围韧带及关节囊松解、修复损伤的肩袖,能够减轻合并肩袖损伤的原发性冻结肩患者肩关节疼痛,恢复肩关节功能,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银质针导热松解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第一医院自2019-10—2022-09诊治的135例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各45例。A组采用银质针导热松解治疗,B组采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C组采用银质针导热松解联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肩关节功能、肩关节活动度、肌骨超声检查结果,以及血清促修复因子、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C组治疗后1个月疗效评定结果优于A组、B组(P<0.05),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度大于A组、B组(P<0.05),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高于A组、B组(P<0.05)。3组治疗后1个月肌腱厚度、腱鞘厚度、肌腱腱鞘积液最大径均较治疗前减小,且C组小于A组、B组(P<0.05)。3组治疗后1个月血清中炎性因子(TNF-α、IL-6)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C组低于A组、B组(P<0.05);3组治疗后1个月血清中促修复因子(TGF-β、BMP4、IGF-1)水平较治疗前上升,且C组高于A组、B组(P<0.05),B...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带线锚钉、锁骨钩钢板和Endobutton钢板3种内固定方法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手术疗效及相关并发症。方法手术治疗90例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其中带线锚钉组(A组)30例,锁骨钩钢板组(B组)35例,Endobutton钢板组(C组)25例。比较手术时间及疗效,观察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手术时间:A组(45±2.6)min,B组(40±2.8)min,C组(48±3.1)min;B组短于A、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肩关节活动度:在术后3、6个月时比较B组差于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2年时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在随访各时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B组与A、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情况:A组1例术后3个月复查X线片示锚钉松动,肩锁关节再次脱位,经更换锁骨钩钢板重新固定,恢复良好;B组7例术后肩部疼痛明显,肩关节外展、上举90°,术后6个月时取出内固定后症状均缓解;B组与A、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线锚钉及Endobutton钢板内固定符合肩关节的生物力学环境,相关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肩关节镜直接松解法联合肩袖修复术治疗老年冻结肩合并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肩袖损伤伴合并冻结肩老年患者106例,治疗医师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平分为两组:其中A组行肩关节镜下直接松解、肩袖修复术治疗;B组行手法松解、肩关节镜肩袖修复术治疗。观察A组、B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的VAS评分,ASES评分,Constant-Muley肩关节功能评分。记录并比较A、B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疾病减轻时间。结果 A组与B组在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A组在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略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ASES评分略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的Constant-Muley肩关节功能评分略低于B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两种方法治疗老年冻结肩合并肩袖损伤均可获得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关节镜下直接松解联合肩袖修复术对患者的创伤度更小,术后恢复速度更快,适合应用于手术后关节功能预期要求尚可,且需要完全微创治疗的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全麻手术术前不同时间留置尿管对患者术后尿管耐受性的影响.方法 将307例全麻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成A组(102例)、B组(104例)、C组(101例),分别在病室(A组)、手术室全麻诱导前(B组)、手术室全麻诱导后(C组)留置尿管,观察置管时及术后(拔除气管导管时,术后3 h,术后6 h)4个时段患者对尿管的耐受情况.结果 置管时,C组尿管耐受率100%,显著优于B组(59.61%)和A组(23.53%),而B组耐受率显著优于A组(均P<0.01).术后,C组拔除气管导管时、术后3 h尿管耐受率与A、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而A、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术后6 h,3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麻醉诱导前留置尿管,患者不适反应轻,术后苏醒期对尿管的耐受性好,是术前留置尿管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臂丛麻醉下手法松解、推拿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患者顺序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臂丛麻醉下手法松解、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针灸和推拿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愈显率为87.5%( 28/32),对照组愈显率为53.13%(17/32),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臂丛麻醉下手法松解、推拿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显著,疗程短,复发率低,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尤其是对顽固性肩关节周围炎疗效独特.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肩关节镜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我科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因肱骨大结节骨折住院手术治疗的患者共5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取肩关节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手术情况和术后3个月的关节功能。结果虽然实验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较长(P0.05),但实验组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和切口长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肩关节手术评分系统评分和肩关节中立位外旋活动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肩关节稳定性量表评分、前屈活动度和肩关节中立位内旋活动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肩关节镜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临床疗效显著,对患者肩关节功能改善显著优于常规内固定手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关节松动术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膝骨关节炎(KOA)临床康复疗效,探讨两种技术的协同互补效应。方法笔者自2016-01—2017-04诊治75例KOA,随机分成A、B、C 3组,A组实施体外冲击波治疗,设置冲击频率为6 Hz,选择能流密度为0.25 m J/mm2,冲击患侧关节次数为4 000,每周1次,持续4周;B组实施关节松动术,C组实施体外冲击波联合关节松动术。结果 3组治疗前WOMAC评分及关节活动度(ROM)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WOMAC疼痛评分、ROM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WOMAC疼痛评分、关节功能评分、ROM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疼痛评分、僵硬评分和关节功能评分以及ROM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WOMAC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2.454,P0.001)。结论体外冲击波联合关节松动术联合治疗KOA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浮肩损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浮肩损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1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24例浮肩损伤患者.按黄长明等的分类:A型(同侧肩胛颈骨折+锁骨干骨折)14例;B型(同侧肩胛颈骨折+锁骨外侧端骨折)6例;C型(同侧肩胛颈骨折+肩锁关节脱位)4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锁骨或肩锁关节固定7例,锁骨或肩锁关节和肩胛颈部固定17例.并对手术前后孟极角(GPA)进行测量.结果 术前GPA≥30°5例,GPA 20°~29°8例,GPA<20°11例.术后GPA≥30°19例;GPA20°~29°5例,均为单纯固定锁骨者;术后GPA较术前有明显改善.随访时间为3个月至4年,平均1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1~27周,平均15周.肩关节功能采用Hardegger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13例,良9例,可2例.结论 浮肩损伤为肩关节悬吊复合体结构的严重损伤,积极切开复位内固定为早期功能锻炼提供基础,有利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周青  李坤  陈波  周耀东  陈豪  王振  刘进炼 《中国骨伤》2016,29(9):847-852
目的 :探讨采用非手术治疗、手术固定锁骨、手术固定锁骨和肩胛骨3种不同方式治疗漂浮肩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年2月至2014年8月56例采用3种不同方式治疗漂浮肩患者的临床疗效行回顾性分析:其中A组12例,男7例,女5例,平均年龄(45.08±13.47)岁,均采用非手术治疗法;B组29例,男18例,女11例,平均年龄(37.28±10.43)岁,均采用手术治疗单独固定锁骨法;C组15例,男11例,女4例,平均年龄(36.20±9.50)岁,均采用手术治疗固定锁骨和肩胛骨法。分别采用Herscovici标准和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对3种不同方式治疗后的肩关节功能进行评分,并对3组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C组(P=0.000)。分别采用Herscovici标准和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比较3种方式治疗漂浮肩患者的临床疗效,A组与B组、A组与C组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B组与C组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治疗对漂浮肩损伤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恢复有明显优势,且单独固定锁骨风险更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六味祛风活络膏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开放性、观察性临床研究设计方法,计划纳入2 400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遴选不同区域、不同级别的21家中西医院参与研究,研究六味祛风活络膏在更广泛人群中应用的有效性(肩关节疼痛计分、肩关节功能活动疗效、单项症状总积分)和安全性。结果本研究共入组2 111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全分析集(full analysis set,FAS)2 111例,占入组病例的100%;符合方案集(per protocol set,PPS)2 020例,占入组病例的95.68%;安全性分析集(SS) 2 111例,占入组病例的100%。主要疗效指标治疗前后肩关节疼痛计分的改善值FAS(PPS)为4.54±2.00(4.61±1.95),治疗前后肩关节疼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肩关节功能活动疗效、单项症状总积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安全性方面,2 111例入选病例中试验组有32例发生轻度不良反应,试验期间未做处理且均已缓解或消失。试验前后进行的血、尿、便常规及心、肝、肾功能检测未发现明显异常。结论六味祛风活络膏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确切,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14.
浮肩损伤的分类与治疗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0  
目的 :探讨浮肩损伤的分类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 1995年 5月~ 2 0 0 3年 2月共收治的 14例浮肩损伤病例 ,将浮肩损伤分为 3型。A型 :同侧肩胛颈骨折 锁骨干骨折 ;B型 :同侧肩胛颈骨折 锁骨外侧端骨折 ;C型 :同侧肩胛颈骨折 肩锁关节脱位。本组A型 9例 ,B型 3例 ,C型 2例。本组非手术治疗 6例。手术治疗 8例 ,其中A型损伤 4例 ,B型损伤 3例 ,C型损伤 1例。均只手术固定锁骨或肩锁关节。采用AO重建钢板 3例 ,AO锁骨钩钢板 3例 ,克氏针 2例。结果 :14例均得到随访 ,时间 6~ 3 6个月 ,平均 18个月 ,肩关节功能根据Herscovici标准进行评定。本组非手术 6例 ,优 1例 ,良 5例。手术 8例 ,优 3例 ,良 4例 ,可 1例。结论 :对于浮肩损伤进行分类 ,有利于浮肩损伤的诊断和选择治疗方法 ,手术中仅牢固固定锁骨可达到肩关节上部悬吊复合体稳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前瞻性对比的研究方法评估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配合针刺疗法治疗糖尿病合并肩周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前瞻性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石家庄市第二医院骨科收治的54例糖尿病合并肩周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冲击波疗法配合针刺组(27例患者27肩)和单纯冲击波组(27例患者27肩)。两组分别进行一个疗程治疗(共5次治疗,每次间隔1周)后进行常规随访,随访期分别为: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1周,治疗结束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治疗前后各时间点的疼痛症状改变。一年肩关节功能评估采用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来评估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变化。治疗1年后的总体效果采用症状缓解程度和关节活动度综合评定,分为四级:治愈、显效、好转、无效。 结果共有44例患者完成了规定期的随访检查,包括冲击波疗法配合针刺组24例和单纯冲击波组20例。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VAS评分进行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别与时间点间存在交互作用,除治疗前及治疗结束时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间点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312,F=2.711,P<0.05)。最后一次随访(均≥12个月)结果显示,冲击波疗法配合针刺组患者的总体效果比单纯冲击波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5,P=0.041),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分别为79.2%和50.0%。 结论相对于单纯冲击波疗法,冲击波配合针刺疗法具有更好的临床效应,可考虑作为治疗糖尿病合并肩周炎的常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发散式冲击波与聚焦式冲击波结合康复锻炼治疗糖尿病患者的肩周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前瞻性收集2018年7月至2019年11月于石家庄市第二医院骨科门诊就诊的糖尿病合并肩周炎的患者62例。所有患者具有2年以上的糖尿病史且主要症状包括肩关节周围疼痛及肩部活动障碍,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肩部疼痛。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发散式冲击波治疗组和聚焦式冲击波治疗组两组,发散组采用发散式冲击波结合康复锻炼治疗31例,聚焦组采用聚焦式冲击波结合康复锻炼治疗31例。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3 、6 、12个月随访并临床评价,评价指标包括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CM)评分和前屈、外展、后伸、外旋等肩关节主动活动范围(AROM)。治疗前两组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VAS评分、CM评分以及AROM的总体差异分析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单变量方差分析,并经Mauchly球形度检验。 结果发散式冲击波治疗后1、3、6和12个月的肩关节疼痛VAS评分(F=3.03),肩关节AROM(前屈:F=7.22、后伸:F=15.85、外展:F=6.64、外旋:F=11.31)和Constant-Murley评分(F=3.26)均优于聚焦式冲击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 结论相对于聚焦式冲击波结合康复锻炼,发散式冲击波结合康复锻炼治疗糖尿病合并肩周炎具有更好的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浮肩损伤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目的探讨浮肩损伤(floating shoulder injuries,FSI)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6月至2005年6月收治的36例FSI的临床资料,其中肩胛颈骨折合并同侧锁骨骨折31例、肩锁关节脱位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合并损伤,其中肋骨骨折、血气胸和(或)肺挫伤占88.9%.伤后至手术时间为3~43 d,平均9.6 d.术中首先复位固定锁骨骨折或肩锁关节脱位,然后采用改良Judet后方入路处理肩胛颈骨折.肩胛颈骨折合并锁骨骨折或肩锁关节脱位行一期内固定33例,术中仅固定锁骨骨折3例.结果术后随访6~69个月,平均19.7个月.肩胛颈骨折在目标区上均获解剖复位.根据Constant和Murley的疗效标准,术后肩关节功能评分为9~100分,平均81.3分,中位数为93%.按照Herscovici的疗效标准,优25例(69.4%),良6例(16.7%),可4例(11.1%),差1例(2.8%),疗效优良率为86.1%.术后复发血气胸1例,肩关节外展受限、肩峰下间隙疼痛3例,迟发性肩胛上神经损伤1例,肩关节不稳定继发创伤性关节炎1例.结论FSI使肩胛颈的解剖结构及其上方悬吊装置受到双重破坏,非手术治疗难以纠正不稳定型FSI的三维移位,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8.
To clarify the scapulo-humeral rhythm in twenty-five patients with periarthritis scapulo-humeralis, the movements of the scapula and the humerus during arm elevation were measured and analysed using a fluoroscope and a computer, and the rhythm of five patient with rotator cuff tear w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seven normal subjects. The ratio of scapular movement to humeral one in the patients with severe shoulder contracture due to periarthritis scapulohumeralis was greater than that of patients with mild contracture and that of normal subjects. In the patients with rotator cuff tear, wider range of scapular rotation was observed in the early phase of the motion. During the early phase of arm elevation, the humeral head moved to the upper direction by means of gliding in the patients with severely contracted shoulder and rotator cuff tear, and in the patients with mildly contracted shoulder the humeral head moved to the upper direction by means of ball rolling. In the normal subjects no such upward movement of the humeral head was observed. We believe that the restriction of the glenohumeral joint motion and dysfunction of the rotator cuff, which were caused by periarthritis scapulohumeralis, may break down the scapulohumeral rhythm.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肩胛颈骨折并同侧锁骨骨折的手术时机是否会对肩关节功能恢复产生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西安市红会医院骨显微修复外科手术治疗的肩胛颈骨折并同侧锁骨骨折患者,根据收伤后手术时机是否超过10 d分为2组。采用等级资料的非参数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患者手术1年后肩关节活动功能情况、Herscovici功能评分,及肩关节并发症情况。 结果共纳入28例患者,早期手术组17例、延期手术组11例。2组患者手术1年后肩关节活动功能分级(Z =-1.715)、Herscovici功能评分(t =-1.286)基本一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早期手术组肩关节出现外展受限1例,延期手术组肩关节外展受限2例、关节炎1例。 结论采用单纯锁骨内固定术治疗肩胛颈骨折并同侧锁骨骨折,早期或延期手术对肩关节功能恢复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盂肱韧带(glenohumeral ligament,GHL)对维持肩关节前方静力性稳定结构的作用。方法取自愿捐赠新鲜男性成人肩关节上肢标本15只,制成肩关节-骨韧带标本,随机分为A、B、C、D及E组(n=3),根据选择性切断试验不同,再分为A1~A4、B1~B3、C1~C2、D1~D2、E1~E2各亚组。A1~A4组分别为肩关节骨-韧带标本完整组、盂肱上韧带(superior GHL,SGHL)损伤组、SGHL/盂肱中韧带(middle GHL,MGHL)损伤组及SGHL/MGHL/盂肱下韧带(inferior GHL,IGHL)损伤组;B1~B3组分别为肩关节骨-韧带标本完整组、MGHL损伤组、MGHL/IGHL损伤组;C1~C2组分别为肩关节骨-韧带标本完整组、盂肱下韧带前束(IGHL-anterior band,IGHL-AB)损伤组;D1~D2组分别为肩关节骨-韧带标本完整组、盂肱下韧带后束(IGHL-posterior band,IGHL-PB)损伤组;E1~E2分别为肩关节骨-韧带标本完整组、IGHL损伤组。在50N后前方负荷作用下,分别在肩关节外展0、45、90°时,测量各组标本负荷-位移曲线,评价盂肱韧带对维持肩关节前方稳定的作用。结果A1组完整肩关节外展0、45、90°平均位移很小,为15.00±4.99mm;A2组为16.85±4.26mm;A3组为19.59±2.83mm,外展90°位移A3组与A1、A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4组肩关节稳定性最差,平均位移22.34±5.70mm。B2组肩关节稳定性无明显下降;B3组肩关节稳定性在外展45、90°时很差。C2组在外展45°和90°时稳定性很差,平均位移分别为23.19±4.58mm和15.32±1.30mm,与A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2组对肩关节前方稳定性影响不大,平均位移17.30±4.93mm。E2组与C2组相似,平均位移20.26±4.75mm。结论GHL是重要的肩关节前方静力性稳定结构,SGHL对肩关节前方稳定性无明显影响,MGHL和IGHL共同维持肩关节的前方稳定性,以IGHL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