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及其受体拮抗剂对体外培养的肝星状细胞合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以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mRNA表达的影响. 方法 采用HSC-T6肝星状细胞系作为活化的肝星状细胞的研究模型.将培养的肝星状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组、受体拮抗剂(AT1RA)组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ngⅡ+AT1RA)组.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GF-β1蛋白的含量.RT-PCR法检测肝星状细胞中TIMP-1 mRNA的表达. 结果 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GF-β1蛋白的含量,对照组、AngⅡ组和AngⅡ+AT1RA组分别为(7.531±0.654)pg/mL、(9.855±1.485)pg/mL和(7.719±0.329)pg/mL,AngⅡ组高于对照组(P<0.05),AngⅡ+AT1RA组显著低于AngⅡ组(P<0.05).肝星状细胞TIMP-1mRNA的表达水平,对照组、AngⅡ组和AngⅡ+AT1RA组分别为3.387±0.042、4.870±0.061和3.837±0.042,AngⅡ组高于对照组(P<0.05),AngⅡAT1RA组显著低于AngⅡ组(P<0.05). 结论 血管紧张素Ⅱ能够促进肝星状细胞TGF-β1蛋白的合成以及TIMP-1 mRNA的表达,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能够明显抑制这一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及其Ⅰ型受体(AT1)拮抗剂洛沙坦(losartan)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在不同浓度的血管紧张素Ⅱ和洛沙坦作用下,采用MTT法和3H-脯氨酸掺入释放法分别检测成纤维细胞增殖和生成胶原的情况。结果血管紧张素Ⅱ在浓度为1×10-7~1×10-4mol/L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合成胶原明显增多(P<0.05);血管紧张素Ⅱ浓度与胶原量呈正相关。洛沙坦在浓度为1×10-6~1×10-4mol/L时,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生成量显著减少(P<0.05);且浓度与胶原生成量呈负相关。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可以促使成纤维细胞增殖并产生大量的胶原;洛沙坦通过拮抗AT1后,抑制细胞增殖、胶原合成量显著减少,提示血管紧张素Ⅱ在促使增生性瘢痕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AT1的拮抗剂有望在增生性瘢痕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血管紧张素Ⅱ与肝星状细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星状细胞是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发生和发展的中心环节,血管紧张素Ⅱ是一种重要的血管活性物质,本文就血管紧张素Ⅱ对肝星状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及其Ⅰ型受体(AT1)拮抗剂洛沙坦(losartan)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在不同浓度的血管紧张素Ⅱ和洛沙坦作用下,采用MTT法和3H-脯氨酸掺入释放法分别检测成纤维细胞增殖和生成胶原的情况.结果 血管紧张素Ⅱ在浓度为1×10-7~1×10-4mol/L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合成胶原明显增多(P<0.05);血管紧张素Ⅱ浓度与胶原量呈正相关.洛沙坦在浓度为1×10-6~1×10-4mol/L时,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生成量显著减少(P<0.05);且浓度与胶原生成量呈负相关.结论 血管紧张素Ⅱ可以促使成纤维细胞增殖并产生大量的胶原;洛沙坦通过拮抗AT1后,抑制细胞增殖、胶原合成量显著减少,提示血管紧张素Ⅱ在促使增生性瘢痕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AT1的拮抗剂有望在增生性瘢痕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肝星状细胞是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发生和发展的中心环节,血管紧张素Ⅱ是一种重要的血管活性物质,本文就血管紧张素Ⅱ对肝星状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血管紧张素Ⅱ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一种主要活性物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在调节机体血压、改善微循环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许多学者发现血管紧张素Ⅱ促进红系造血,而其受体拮抗剂抑制红系造血。探讨其机制将对红系造血以及肾性贫血的治疗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血管紧张素Ⅱ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的一种主要活性物质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在调节机体血压、改善微循环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 ,许多学者发现血管紧张素Ⅱ促进红系造血 ,而其受体拮抗剂抑制红系造血。探讨其机制将对红系造血以及肾性贫血的治疗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药物的肾保护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是重要的内分泌系统,血管紧张素Ⅱ是该系统最主要的效应因子,它影响着肾脏疾病进展的各个环节,而越来越多的研究也表明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1拮抗剂(AT1RA)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效应可以延缓肾脏疾病的发展,有效改善预后。本文就阻断血管紧张素Ⅱ药物的肾保护作用及应用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药物的肾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是重要的内分泌系统 ,血管紧张素Ⅱ是该系统最主要的效应因子 ,它影响着肾脏疾病进展的各个环节 ,而越来越多的研究也表明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 1拮抗剂 (AT1RA)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效应可以延缓肾脏疾病的发展 ,有效改善预后。本文就阻断血管紧张素Ⅱ药物的肾保护作用及应用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阻断血管紧张素Ⅱ与肾脏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进行性肾脏损害过程中血管紧张素Ⅱ升高是重要致病因素之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的Ⅰ型受体拮抗剂在不同水平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本文对比了二者肾脏保护作用机制的异同及已有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1.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 RAS)与肾脏病关系密切.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不仅通过影响全身及肾脏的血液动力学升高肾小球内压力,还直接促进肾脏炎症细胞浸润及增殖,释放多种生长因子[1],促进细胞外基质(ECM)的合成、聚集,导致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球硬化[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由于能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减少AngⅡ的产生,而起到延缓肾脏病进展,保护肾脏的作用.这一点已得到公认.而近年来发现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拮抗剂(AT1RA)能从受体水平上直接阻断AngⅡ的生物学作用,因而成为一类新的肾脏保护药物,用于治疗多种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本文观察了AT1RA替米沙坦用于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时,对血压、尿蛋白和肾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免疫抑制剂环孢素对肾脏系膜细胞表达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的影响 ,并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系膜细胞株 ,用RT -PCR方法测定不同浓度环孢素 (0 ,2 5 0 ,5 0 0 ,10 0 0ng/ml)作用 2 4h对细胞表达血管紧张素 1型受体 (AT1)mRNA的影响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不同浓度环孢素作用 2 4hAT1蛋白的表达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环孢素 (10 0 0ng/ml)作用 2 4h细胞表达AT1的阳性率。 结果 :环孢素可以促进系膜细胞AT1受体mRNA的表达 ,呈明显剂量依赖效应。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提示环孢素刺激 2 4h细胞表达AT1明显增强 ,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 ,环孢素作用后 ,环孢素组细胞AT1阳性率 (43.4± 4 .0 5 ) % ,较对照组 (2 5 .1± 3.4 2 ) %明显增加 ,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环孢素可以上调系膜细胞血管紧张素 1型受体的表达 ,这可能是体内环孢素激活RAS系统并使其参与肾小球病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对人骨髓基质干细胞( BMSCs)源性成骨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表达及蛋白分泌的影响. 方法 分离、培养人BMSCs,并向成骨细胞方向诱导,用碱性磷酸酶(ALP)染色鉴定成骨细胞.取诱导14d的人BMSCs,分成5组(n=3),分别用0、50、100、150、200 nmol/L血管紧张素Ⅱ处理细胞,以确定最佳作用浓度.取诱导21d的人BMSCs,分成5组(n=6),分别用最佳作用浓度血管紧张素Ⅱ处理细胞0、6、12、24、48 h,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检测不同时间组VEGF mRNA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不同时间组VEGF蛋白的表达. 结果 人BMSCs经诱导后ALP染色大部分呈阳性反应.0、50、100、150、200nmol/L血管紧张素Ⅱ处理的BMSCs VEGF mRNA表达平均分别为1.000±0.000、2.304±0.315、4.336±0.400、5.573±0.608、5.492±0.460,其中0、50 nmol/L浓度组分别与100、150、200 nmol/L浓度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取150 nmol/L为血管紧张素Ⅱ的最佳作用浓度.0、6、12、24、48 h组细胞VEGF mRNA表达平均分别为1.000±0.000、1.984±0.160、4.372±0.378、5.573±0.586、4.994±0.445,其中0、6h组分别与12、24、48 h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6、12、24、48 h组细胞VEGF蛋白分泌量逐渐增加,且呈时间依赖性. 结论 用血管紧张素Ⅱ处理人BMSCs源性成骨细胞能够使VEGF mRNA表达量和蛋白分泌量快速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受体I拮抗剂(AT1Ra)氯沙坦对体外培养的犬胰岛细胞凋亡和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机械自动化分离胰岛,纯化系统获得高纯度胰岛后,分为3组进行培养。(1)单纯培养组;(2)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组: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AngⅡ(0.1、1.0和10.0μmol/L);(3)氯沙坦组:在加人不同浓度的AngⅡ前30min给予氯沙坦10.0μmol/L。各组胰岛培养48h后,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胰岛细胞凋亡情况;原位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标记法(TUNEL)检测胰岛细胞凋亡百分率;免疫组织化学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胰岛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ax和Bcl-2)的表达。结果单纯培养组胰岛细胞凋亡百分率为(5.70±1.18)%,AngⅡ组在AngⅡ浓度为0.1μmol/L、1.0μmol/L和10.0μmol/L时,胰岛细胞凋亡百分率分别为(9.77±1.95)%、(16.42±3.01)%和(18.22±2.31)%,氯沙坦组分别为(6.56±1.85)%、(9.25±1.58)%和(11.20±2.48)%,AngⅡ组与单纯培养组和氯沙坦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gⅡ组Bax和Bcl-2基因表达增强,荧光指数(FI)分别为1.86±0.15和1.43±0.07,Bax/Bcl-2比值(1.30)升高;而氯沙坦组Bax表达下调至1.56±0.14,Bcl-2表达上调至1.67±0.09,Bax/Bcl-2比值(0.93)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gⅡ可以诱导体外培养的犬胰岛细胞凋亡;而氯沙坦对胰岛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可能机制是通过影响凋亡相关基因Bax和Bcl-2的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主要生物学作用体现在对血压和水、电解质的调 控上。近年来的研究表明,RAS参与造血调控,其主要活性物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促进红系造 血,而其受体拮抗剂(ARB)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抑制红系造血。  相似文献   

16.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防治糖尿病肾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激活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体外、动物、临床前及临床试验均证实: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s)具有防治糖尿病肾病和多重保护肾脏的作用,但其机制还未完全清楚.本文重点就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T1)防治糖尿病肾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阻断血管紧张素Ⅱ与肾脏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进行性肾脏过程中血管紧张素Ⅱ升高是重要致病因素之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的Ⅱ的I型受体拮抗剂在不同水平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本文对比了二者肾脏保护作用机制的异同及已有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8.
血管紧张素 (Angiotensin)及其受体 (AT R)改肾脏损害中的作用以及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肾脏疾病中的保护作用一直倍受人们重视 ,本文就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受体、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肾脏疾病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在肝硬化时的作用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Losartan对VEGF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大鼠肝硬化模型由CCl4诱导 ,41只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 4组 :对照组 10、模型组 11、及治疗组 2 0 (早期 10、中期 10 ) ,除对照组外所有大鼠均给予 5 0 %CCl4灌胃 ,3ml·kg- 1 ·d- 1 ·次 - 1 ,共 9周。治疗组 :早期组同时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灌胃 ,中期组于造模中期 (5周 )开始给药 ,用量 10mg·kg- 1 ·d- 1 至处死前。免疫组织化学及RT PCR检测VEGF蛋白、mRNA的表达。结果 肝硬化组VEGF蛋白、mRNA的表达由 0 77±0 10到 1 94± 0 2 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0 1) ,而与肝硬化组相比Losartan治疗组VEGF表达明显降低到 1 0 2± 0 10及 0 86± 0 15 (P =0 0 0 1)。结论 肝硬化时VEGF表达增加 ,而Losartan可使其表达降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内皮素及其受体拮抗剂对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的收缩作用及其作用的受体机制。方法采用胶原晶格法(collagen lattice)观察ET-1及其受体拮抗剂BQ-123、BQ-788和选择性ETB受体协同剂IRL-1620对肝星状细胞收缩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ET-1组和ET-1+BQ-788组收缩面积百分比显著降低(0·504±0·082vs0·848±0·038,P<0·05;0·498±0·102vs0·848±0·038,P<0·05),而ET-1+BQ-123组则无明显差异(0·865±0·025vs0·848±0·038,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ET-110nmol/L+IRL-16201μmol/L组收缩面积百分比显著降低(0·429±0·117vs0·758±0·036,P<0·05),而ET-1100pmol/L+IRL-16201μmol/L组与空白对照组无差异(0·724±0·061vs0·758±0·036,P>0·05)。结论内皮素-1引起肝星状细胞的收缩是由内皮素受体A介导的,选择性内皮素受体A拮抗剂BQ-123可以抑制内皮素-1介导的肝星状细胞的收缩,而内皮素B受体拮抗剂则无此作用;选择性内皮素B受体协同剂IRL-1620能抑制较低浓度的ET-1引起的肝星状细胞的收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