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34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特点与预后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目的 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axonalinjury,DAI)的临床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依据伤后昏迷的时间,将我科1997年8月~1999年月12月收治的34例DAI病人分为轻、中、重3组,分析3组病人的临床特点、CT资料及治疗后的结果;分析原发昏迷和入院时GCS与预后的关系。 结果 重度组26例(76%),伤后24h内CT扫描12例(46%)发现脑不同部位有点状高密度影,26例中死亡8例,预后良好者7例;中度组5例(15%),CT扫描仅1例发现脑内点状高密度影,除中残1例外其余恢复良好;轻度组3例(9%),CT扫描无异常发现,全部恢复良好。中-重度组入院时GCS明显低于轻度组(P<0.05,P<0.01),原发性昏迷持续时间亦显著长于轻度组。 结论 脑外伤后持续昏迷超过6h而CT扫描无明显占位病灶者,即可诊断DAI;临床分度、GCS和原发性昏迷时间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2.
弥漫性轴索损伤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5年9月26例DAI患者临床与CT、低场MRI资料,其中男性19例,女性7例;年龄16~65岁,平均34.6岁。患者均有创伤史,道路交通伤22例,高处坠落伤3例,重物打击伤1例。伤后均立即出现昏迷或持续昏迷,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化表(GCS)评分,重度(≤8分)4例,中度(9~12分)6例,轻度(13~15分)16例。结果 26例均使用CT及低场MRI诊断,主要表现为颅内不同部位单发或多发点状病变,DAI病灶分为出血灶和非出血灶,主要分布在灰白质交界区、基底节区、丘脑、深部白质、胼胝体等区域。低场MRI敏感性明显高于CT(χ2=14.567,P=0.012),各序列中GRE-T2*WI对出血灶检出数(97.59%)最高,DWI对非出血灶检出数(95.18%)最高。结论 CT及低场MRI对DAI的早期诊断很有价值,低场MRI能弥补CT检查阴性颅脑损伤而症状较重患者,能明显提高颅脑损伤的检出率、诊断率,能有效避免漏诊,提示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嗅杀灵中毒的头部CT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误服嗅杀灵中毒31例的CT、MRI资料。结果 轻度中毒者,CT无明显异常改变;中度中毒者,脑白质密度均匀减低,灰白质界限清楚;重度或死亡者脑白质密度明显减低,灰白质界限更加清楚,脑沟、脑池消失,脑室变小;MRI异常改变为脑白质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略高或均匀高信号。病理示脑白质有空泡及海绵样变。结论 CT可作为诊断嗅杀灵中毒的有效手段,并可估计中毒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的CT表现特点及其预后情况。方法 对 2 68例临床诊断为HIE的患儿进行CT检查 ,分析其CT表现。 74例行 1~ 4次CT复查。 19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结果  2 13例有异常CT表现 ,占 79%。其中 ,脑白质低密度区CT值 <18HU者 2 0 0例 ,占 94% ,低密度区范围扩大者 192例 ,占 90 %。蛛网膜下腔出血 7例 ,占 3 .3 %。脑室内出血 4例 ,约占 2 %。脑梗塞 1例 ,约占 0 .5 %。 1月~ 1岁左右复查 5 1例 ,其中 2 7例CT有异常表现 ,轻、中度主要表现为外部性脑积水 ,重度主要表现为脑软化灶 ,脑萎缩。 2岁以后复查 2 3例 ,有 2例表现为外部性脑积水 ,1例表现为脑萎缩。结论 HIE的CT表现主要为 :①脑水肿 ,表现为脑白质出现低密度区 ,该低密度区CT值更小 (一般 <18HU) ,范围更大 ;②脑出血 ,主要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室内出血 ;③脑梗塞 ,少见。轻、中度HIE患儿预后较好 ,重度HIE患儿预后差  相似文献   

5.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MRI表现与GCS计分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MRI征象,探讨MRI对DA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DAI患者的临床资料和MRI征象,按病灶累及部位分组,分析病灶累及部位与临床的预后、GCS计分的关系。结果40例DAI患者中共发现63个病灶,大脑白质34个,基底节区5个,胼胝体9个,小脑4个,桥脑5个,大脑脚3个,延髓3个。19例病例病灶累及脑中线部位,21例未累及脑中线部位。治愈15例,好转19例,植物状态3例,死亡3例。GCS计分13~15分2例,9~12分8例,≤8分30例。结论病灶累及脑中线部位,预后差且GCS计分较低。综合分析DAI的临床资料和MRI征象,MRI是诊断DAI重要的检查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为临床的早期诊断、治疗、治疗监测及评估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DAI)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材料及方法对25例临床疑为头部外伤患作磁共振常规扫描并提出DAI的诊断条件。结果25例中总共发现63个病灶,分布于大脑额叶,顶叶,颞叶及胼胝体等脑白质区。MRI特点为呈斑片状,条索状或结节状稍长T1或长T2信号。T2WI信号优于T1WI与CT对比,CT检出率为25%。  相似文献   

7.
对于交通事故导致的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CT及常规MRI检查显示的损伤情况不能充分解释临床症状.其中一种可能的解释就是这些患者存在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 [1-3].Adams等[4]在1982年将DAI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提出来.DAI是指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使颅脑产生旋转加速度,即由于外伤后脑组织内部易发生剪应力作用,导致神经轴索和小血管损伤.CT及常规MRI检查对DAI不敏感,无法显示脑白质纤维束损伤及细小针尖样小出血灶.目前,功能MRI成像方法如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可以显示在CT及常规MRI上无法显示的病变,明显提高DAI的检出率.因此,笔者就较为常见的几种功能MRI成像技术诊断DAI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总结2例胼胝体损伤伴迟发性出血病例诊治体会.认为对于原发性颅脑外伤中临床表现与CT表现不吻合的病人应高度警惕弥漫性轴索损伤(DAI),需行CT监测,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需尽可能行MRI检查.  相似文献   

9.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头部加速运动引起的脑白质轴索广泛性损伤。我们报告18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提出DAI的CT诊断标准;大脑皮髓质交界处、基底地内囊区域、胼胝体、脑干或小脑一个或多个直径≤2cm的出血灶和/或脑室内出血,无明显颅内血肿和挫裂伤;或CT仅提示急性弥漫性脑肿胀,蛛网膜下腔出血,但伤后原发性持久昏迷,无脑缺氧情况。在384例急性脑外伤中,CT诊断DAI18例。对DAI的发病机理、CT表现的病理基础及诊断标准、CT表现与临床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256层MSCT全脑CTP与CTA技术相结合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并评估脑梗死与供血动脉状况的关系.方法 对21例临床拟诊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常规CT平扫、CTP和CTA检查,重建并分析CT平扫图像、CTP及CTA图像,所有病例在CTP检查后24h内进行MRI+ DWI检查.结果 21例脑梗死患者CTA发现33条动脉不同程度狭窄及闭塞,其中包括轻度狭窄4例,中度狭窄13例,重度狭窄7例,闭塞9例.21例患者CTP发现32处梗死灶,脑梗死中心区及周边区rCBF下降、TTP延长的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256层螺旋CT全脑CTP联合CTA扫描方法简便,可对缺血后脑组织供血动脉状况及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有效评价.  相似文献   

11.
MRI在椎管梗阻性疾病的检查方面优于CT,特别是颈段椎管病变。有报道认为,MRI可以替代椎管造影和MCT。作者却发现,MRI所示的严重颈段椎管狭窄,MCT仅示中度狭窄。 作者研究了18例病人,男11例,女7例。年龄32~70岁。75节有异常改变,38处脱出,37处有颈椎病变。全部病例接受了椎管造影、MCT和1.5TMR检查。造影照片包括颈椎侧位、前后位和斜位。摄片时颈部放置可透光比例尺,以防放大性误差。造影后1~3小时行仰卧位MCT,扫描于兴趣区平行椎间隙进行,层厚2mm。测量方法与MRI相同。使用1.5T MR机,表面线圈20cm,SE序列  相似文献   

12.
作者报道32例神经结节病。31例经活检或Kvelm试验证实,1例根据两侧肺门淋巴结肿大和血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升高作出诊断。32例病人做过61次CT检查,其中13例(41%)有异常发现。包括:脑白质低密度(5例),脑室扩大(5例),肿块(4例)。大多数有脑干和颅神经受累的病人CT扫描无异常发现。而有大脑症状的病人中,扫描有异常发现的数字明显偏高(P=0.01)。7例做过9次MR检查,与CT相同。19例脑CT检查无异常发现。作者指出,结节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全身性肉芽肿疾病。据尸解报告,中枢神经受累高达27%,但仅有3~9%的病人有神经系统症状。CT  相似文献   

13.
MRI已经广泛用于评价前十字韧带(ACL)损伤,但较少用于后十字韧带(PCL)损伤的评价。作者回顾性地分析了195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的MRI检查。47例(2.4%)MRI示PCL完全或部分撕裂,其征象为:T_1和T_2加权象上完全撕裂者在撕裂区为不规则的高信号强度区,或可见损伤处PCL纤维断裂,部分PCL撕裂者损伤处信号强度异常或可见部分PCL纤维完整、部分撕裂。47例中21例PCL完全撕裂,22例部分或内部损伤,4例PCL完整但胫骨附着处有撕脱骨折。32例PCL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SWI、CT平扫在颅脑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颅脑外伤患者57例,很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分为轻度损伤组、中度损伤组、重度损伤组,比较3组SWI、MRI平扫和CT平扫检出的出血性病灶累及区域数和病灶数目。比较颅脑外伤存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不同病变部位SWI、MRI平扫和CT平扫检出的累及区域数和出血性病灶数目。结果:SWI检出的出血性病灶累及区域数和病灶数目均高于MRI平扫和CT平扫(均P0.05)。在不同损伤程度的患者中,SWI检出的出血性病灶累及区域数和出血性病灶数目均高于MRI平扫和CT平扫(均P0.05)。在DAI患者中,SWI检出出血性病灶累及区域数和病灶数目均高于MRI平扫和CT平扫(均P0.05);在额叶白质、颞叶白质、顶叶白质、枕叶白质、胼胝体中,SWI检出出血性病灶累及区域数均高于MRI平扫和CT平扫(均P0.05)。在不同病变部位中,SWI检出累及出血性病灶数目均高于MRI平扫和CT平扫(均P0.05)。结论:SWI能有效检出颅脑外伤中不同损伤程度和不同病变部位的出血性病灶累及区域数和病灶数目。  相似文献   

15.
祁良  李锋  艾飞  王德杭  夏黎明  胡道予  王仁法   《放射学实践》2012,27(11):1250-1253
目的:探讨肱骨外上髁炎临床表现与伸肌总腱损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经-临床确诊的23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共24个肘关节行MRI常规扫描,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将肱骨外上髁炎疼痛程度分为轻、中和重度。分析MRI图像,将伸肌总腱损伤分为轻、中扣重度。对肱骨外上髁炎患者的VAS疼痛等级和伸肌总腱损伤程度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24个肘关节中,根据VAS评分轻度疼痛关节8个,中度10个,重度6个;MRI图像分析和统计显示伸肌总腱轻度损伤10个,中度7个,重度7个。肱骨外上髁炎VAS疼痛等级与伸肌总腱损伤程度呈正相关(rs=0.784,P〈0.01)。结论:MRI是诊断肱骨外上髁炎的重要辅助检查手段;随着肱骨外上炎疼痛等级增加,伸肌总腱损伤程度也明显增加,对患者诊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肱骨外上髁炎MRI的综合表现.方法 对经临床诊断的23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共24个肘关节分别行MRI检查,按伸肌总腱损伤程度分为轻、中和重度,观察患者是否合并其他损伤,包括桡侧尺副韧带损伤,桡侧副韧带损伤,内侧副韧带损伤,伸肌损伤、骨质损伤、关节腔积液、肱二头肌腱损伤等.将韧带的损伤分为轻、中和重度三级.对伸肌总腱和桡侧尺副韧带的损伤程度作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P<0.05认为有显著相关.结果 伸肌总腱轻度损伤10例,中度7例,重度7例.合并桡侧尺副韧带损伤22例(轻度9例,中度6例,重度7例),桡侧副韧带损伤8例,内侧副韧带损伤3例,伸肌损伤7例,骨质损伤5例,关节腔积液6例,肱二头肌腱损伤1例,肘肌损伤7例.伸肌总腱与桡侧尺副韧带的损伤程度呈正相关(r,=0.852,P<0.01).结论 肱骨外上髁炎并非单一的伸肌总腱病变,多合并其他改变,并且随着伸肌总腱损伤的加重,桡侧尺副韧带损伤也加重,对诊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用CT、MRI和SPECT检查了30例顽固性颞叶癫痫,共检出侧位异常21例,其中CT检出1例、MRI 7例、SPECT19例.三种方法检出侧位异常比较:CT发现颞叶小面积钙化,MRI未发现,MRI测得符合水肿,胶质增生或肿瘤、动静脉畸形或动脉瘤的信号6例,CT则全部漏掉;SPECT发现的19例异常,主要为颞叶或额叶(2例)血流低灌流区,2例癫痫发作后还发现颞部高灌流区,其中14例经CT和MRI检查却为正常或仅示解剖上的不对称;SPECT异常的定位,与CT和MRI一致.脑电图发现侧位异常17例,其中10例CT、MRI或SPECT发现了相应侧的异常.脑电图定位与SPECT低灌流区一致.作者认为,发现颞区钙化和结构的不对称,CT较有效,但对颞叶结构的微细病灶,MRI比CT  相似文献   

18.
结节性硬化(TS)家族发生率为14%~44%,呈显性遗传。作者研究了至少有1个子代发生TS的60对双亲(平均年龄37.3岁),观察MRI是否有助于判断轻症TS病人有无其它影响子代的危险。结果62对配偶中除2对材料不全外,44对(73.3%)未发现TS的证据;8对除有白质小的高信号灶外亦无TS证据,小的信号灶比见于TS者均小;另8例(13.3%)通过家族史、体检和其它检查(包括MRI)确诊为TS,其中MRI显著异常3对、轻度异常3对、正常2对。仅1对配偶一方体检正常而通过MRI确诊TS。27对配偶作了CT,只2对呈典型TS表现。作者指出:只有1个TS子代、体检正常也无家族中其它成员受累的配偶,MRI不易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老年血脑屏障通透性、缺血性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y,WMH)严重程度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择120例老年缺血性WMH患者为观察组,12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行MRI检查,比较两组血脑屏障通透性指标。根据Fazekas评分法将老年缺血性WMH患者分为三组:轻度(Fazekas评分为0~2分)、中度(Fazekas评分为3~4分)、重度(Fazekas评分为5~6分),比较不同WMH严重程度患者的血脑屏障通透性指标和认知功能水平,分析老年缺血性WMH患者血脑屏障通透性与WMH严重程度、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脑白质正常区的渗透转运速率、渗透曲线下面积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轻、中、重度WMH组的渗透转运速率、渗透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高至低依次为重度WMH组、中度WMH组、轻度WMH组。轻、中、重度WMH组的MMSE评分、MoC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高至低依次为轻度WMH组、中度WMH组、重度WMH组。老年缺血性WMH患者渗透转运速率、渗透曲线下面积与其WMH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P<0.05),与其MMSE评分、MoCA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老年缺血性WMH患者血脑屏障通透性随着WMH严重程度加重而增强,而血脑屏障通透性越强,认知功能损伤越严重。  相似文献   

20.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表现及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表现、CT诊断。方法分析32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资料及cT图像资料。同时对所有病例进行GCS评分。结果DAI的CT征象主要为:a)弥漫性双侧脑白质水肿、脑肿胀、灰白质界限不清;b)脑室、脑池、脑沟及蛛网膜下腔变窄、消失,无中线移位;c)脑弥漫性肿胀,白质内点、片状出血,但未形成血肿,无占位效应;d)脑弥漫性肿胀伴硬脑膜下薄层出血。患者伤后昏迷时间越长,临床表现越重,GCS评分越低,cT显示脑室系统受压程度越重则预后越差。结论DAI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可作出临床诊断?但DAI病情与CT表现不一致时需行CT薄层扫描或MRI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