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弓根椎体问截骨融合固定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采用后路经椎弓根椎体问截骨融合固定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后凸畸形患者18例。比较手术前后患者VAS评分及后凸Cobb's角,分析术后疗效。结果术后1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50个月(平均28.3个月),术后后凸Cobb's角较术前明显改善[(24.1+5.2)°比(34.6+2.3)°,P〈0.01],Frankel分级较术前平均恢复1.9级。结论后路经椎弓根椎体间截骨融合固定可改善后凸畸形,术后伤椎稳定,症状缓解明显,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多平面Ponte截骨矫形技术治疗老年性胸腰椎陈旧性骨折伴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 24例老年性胸腰椎陈旧性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均采用后路内固定联合Ponte截骨矫形技术进行手术,比较手术前后脊柱Cobb角变化、脊柱ODI评分及JOA评分,术后随访行X线及三维CT复查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26~48(36.6±3.4)个月,术后脊柱成角畸形明显改善。手术前Cobb角为(37.14±6.42)°,ODI评分为(42.23±2.34)分,JOA评分为(7.53±0.62)分;末次随访时Cobb角为(15.34±2.12)°,ODI评分为(4.02±1.52)分,JOA评分为(24.83±0.52)分;上述三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X线及三维CT复查显示,所有植骨均Ⅰ期融合,融合时间3~7(4.2±0.3)个月。结论 多平面Ponte截骨矫形技术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能够有效矫正脊柱后凸畸形,防止内固定再次失败、复位丢失,且创伤性小。  相似文献   

3.
刘璞  裴世深 《医学临床研究》2013,(11):2176-2178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行椎体楔形截骨术(PSO )治疗陈旧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伴后凸畸形疗效。[方法]选择经椎弓根行椎体楔形接骨术治疗的陈旧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19例,比较术前、术后Cobb角度变化和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结果]矫正后术后3个月胸腰椎后凸Cobb角为10.3&#176;&#177;2.6&#176;,与术前46&#176;&#177;11.3&#176;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t =3.886, P <0.01),矫正率为77.6%(36/46);术后24个月随访胸腰椎后凸Cobb角为12.6&#176;&#177;1.8&#176;,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t =3.742,P <0.01),与术后3个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t =0.576,P >0.05),矫正丢失率5.0%(2/36)。手术后患者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显示:3例A级2例改善到C级,5例B级中1例改善到C级,1例改善到D级,4例C级中1例改善E级,5例D级中1例改善到E级。[结论]经椎弓根行椎体楔形截骨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伴后凸畸形,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后路横行截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陈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6月~2016年2月采用后路椎体横断截骨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9例胸腰椎陈旧性骨折患者的资料,比较术前、术后患者椎体前缘、后缘高度、Cobb角及VAS评分,评价该方法治疗临床效果及胸腰椎畸形矫正情况。结果:经治疗的患者随访1~3年,平均1年半,椎体前缘、后缘高度分别由术前(18.24±3.21)mm、(20.58±4.93)mm矫正至术后(30.65±3.36)mm、(33.49±3.26)mm;Cobb角由术前(25.95±5.74)°矫正至术后(5.33±3.20)°;VAS评分由术前(6.79±0.65)分矫正至术后(2.04±0.19)分。椎体高度、Cobb角及VAS评分术后与术前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椎体前、后缘高度和Cobb角恢复良好,腰部疼痛症状基本消失,无明显器官损伤等相关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后路伤椎横形截骨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脊柱椎体高度及后突畸形矫正令人满意,胸腰椎稳定性无明显破坏,患者运动功能得到保护,恢复快,是一种安全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后路横行截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陈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6月~2016年2月采用后路椎体横断截骨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9例胸腰椎陈旧性骨折患者的资料,比较术前、术后患者椎体前缘、后缘高度、Cobb角及VAS评分,评价该方法治疗临床效果及胸腰椎畸形矫正情况。结果:经治疗的患者随访1~3年,平均1年半,椎体前缘、后缘高度分别由术前(18.24±3.21)mm、(20.58±4.93)mm矫正至术后(30.65±3.36)mm、(33.49±3.26)mm;Cobb角由术前(25.95±5.74)°矫正至术后(5.33±3.20)°;VAS评分由术前(6.79±0.65)分矫正至术后(2.04±0.19)分。椎体高度、Cobb角及VAS评分术后与术前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椎体前、后缘高度和Cobb角恢复良好,腰部疼痛症状基本消失,无明显器官损伤等相关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后路伤椎横形截骨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脊柱椎体高度及后突畸形矫正令人满意,胸腰椎稳定性无明显破坏,患者运动功能得到保护,恢复快,是一种安全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经腰椎椎弓根截骨矫正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经腰椎椎弓根截骨矫正强直性脊柱炎(AS)后凸畸形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2005年1月至2009年11月采用经腰椎椎弓根截骨结合内固定对12例AS脊柱后凸畸形患者手术治疗.测量术前和术后颌眉角和Cobb角度.结果 平均颌眉角由术前59°矫正至术后17°,Cobb角度由术前53°矫正至术后27°.重心前移、双目视野、消化道和呼吸道症状也可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经腰椎椎弓根截骨结合内固定是AS脊柱后凸畸形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具有效果确切、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背景:陈旧性后凸畸形需要矫形手术来进行治疗,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前路、后路及前后联合入路的手术方式进行陈旧性胸腰椎后凸畸形的矫正,但仍存在争议。目的:探索经椎弓根椎体截骨矫形置入椎弓根螺钉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并以矢状位后凸Cobb角评价效果。方法:以四川省巴中市中心医院在2005年7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26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前后路联合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则经椎弓根椎体截骨矫形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疾病的治疗效果。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患者治疗后平均后凸Cobb角减小更为显著。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改善好转率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经椎弓根椎体截骨矫形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其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采用经一侧伤椎椎弓根固定(3椎5钉法),经另一侧伤椎椎弓根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路短节段经伤椎一侧椎弓根钉复位固定,经另一侧椎弓根伤椎植入人工骨治疗胸腰椎轻中度爆裂骨折37例,根据术前及术后10 d、6个月、1年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采用胸腰背痛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伤椎后凸Cobb角平均值、伤椎前缘平均高度比值、平均椎管占位率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2~24个月随访,采用该方法治疗的37例患者,术后VAS评分、伤椎后凸Cobb角平均值、伤椎前缘平均高度比值、平均椎管占位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神经功能亦有明显改善,无一例发生内固定失败。结论采用后路短节段经伤椎一侧椎弓根钉复位固定(3椎5钉法),经另一侧椎弓根伤椎植入人工骨治疗胸腰椎轻中度爆裂骨折可有效矫正胸腰椎后凸畸形,预防术后伤椎椎体塌陷及内固定失败,临床疗效好,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蒋成  蒋萍  蔚芃 《华西医学》2011,(7):1035-1037
目的 探讨经后路全脊截骨联合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脊柱后凸畸形的手术评估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4月-2010年6月采用后路脊椎截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脊柱后凸畸形15例,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16~61岁,平均49岁.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10例,结核后凸3例,椎体发育不良2例;后凸顶点:胸9椎体1例,胸11椎体...  相似文献   

10.
背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联合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成为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目的:探讨经椎弓根行伤椎次全切除减压椎体钛笼加自体松质骨粒植骨融合支撑联合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恢复胸腰椎严重骨折脱位患者的椎体高度。方法:选取2007年2月至2011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胸腰椎严重骨折脱位患者31例,全部采用经椎弓根伤椎次全切除、椎管减压,钛笼加自体松质骨粒植骨融合支撑联合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在治疗前后进行影像学检查,观察椎体序列的恢复以及椎体高度、Cobb角的恢复情况,同时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随访12-30个月,所有患者椎体钛笼加自体松质骨粒植骨融合后均较好,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无松动、脱落、断裂等。复查时植骨块均已融合,畸形矫正良好,椎体高度基本恢复,Cobb角恢复良好。7例神经功能有所恢复,其中6例提高1级,1例提高2级,另外22例未恢复。病例分析和相关研究结果说明,经椎弓根行伤椎次全切除减压,椎体间钛笼加自体松质骨粒植骨融合支撑联合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可以减少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椎体矫正丢失,恢复椎体高度,增强椎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为避免单纯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出现的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及合并植骨时出现的骨折不愈合、后凸畸形丢失,而发展的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合并椎体成形技术治疗胸腰段骨折,临床已有应用,但其生物力学方面鲜有研究。目的:观察应用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生物力学变化。方法:12个冻存的新鲜胸腰段脊椎(T12~L2)标本,用于制备胸腰椎骨折模型,备测试。分为3组,经皮椎体成形术组:给予经单侧椎弓根注入低黏度的含对比剂骨水泥5~7mL;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于T12、L2椎弓根置入螺钉;强化组: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同时行伤椎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测试各组静态最大抗压强度及刚度。结果与结论:骨水泥分布面积皆大于50%,经皮椎体成形术组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最大静态抗压强度与刚度均小于强化组最大强度和刚度(P<0.05)。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椎弓根螺钉较小强度下出现弯曲,而强化组在达到极性轴向压缩强度时才出现弯曲。提示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骨折提高了固定的强度及刚度,并且维持了复位伤椎高度,提高了稳定性,减少了椎弓根螺钉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背景:注入骨水泥是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常用的固定方法之一。目的:评估注入骨水泥内固定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以及固定效果。方法:选取骨质疏松胸腰椎标本,测定骨密度以及最大压力载荷、位移、刚度等力学性能指标,建立骨折模型,注入骨水泥固定后,再次测定最大压力载荷、位移、刚度指标,比较注入骨水泥固定前后生物性能的变化,同时与椎弓根螺钉固定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生物学性能进行比较。对注入骨水泥固定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通过评估患者缓解疼痛程度、胸腰椎体高度恢复程度以及骨水泥注入量和骨水泥外渗等情况,明确注入骨水泥固定治疗的效果。结果与结论:生物力学实验测定注入骨水泥固定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后的最大载荷为2285N,比骨折前承受的最大载荷1954N强度增加了近16.9%,注入骨水泥固定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后的刚度为427N,比骨折前刚度349N增加了近22.1%,显示出良好的生物性能。对应用注入骨水泥固定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者以及应用闭合复位注入骨水泥固定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结果发现2种方法均可以使患者的疼痛得到明显的缓解,而闭合复位注入骨水泥固定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时骨水泥注入量、局部后凸角以及椎体高度恢复情况均更好,表明闭合复位辅助下注入骨水泥固定是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背景: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应用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血管瘤、多发性骨髓瘤等的治疗已经取得很好的效果.目的:观察应用椎体后凸成形治疗转移瘤引起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对转移瘤引起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实施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测量椎体前缘和中部高度的变化和后凸角的变化.术前、术后即刻和术后2年采用疼痛目测类比评分评估疼痛程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估患者日常生活功能.结果与结论:术后即刻椎体前缘和中部高度高于术前(P 〈 0.05),患者术后即刻疼痛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后凸角较术前明显降低(P 〈 0.05).以上各指标均于术后2年随访时均维持恒定.说明应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治疗转移瘤引起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能微创地同时处理多个病灶,强化病椎,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皮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内固定联合经皮伤椎终板撬拨复位螺钉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单独给予经皮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同时联合经皮伤椎终板撬拨复位螺钉技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的伤椎终板高度比高于对照组,矢状面后凸Cobb角显著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终板高度比均高于对照组,矢状面后凸Cobb角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内固定联合经皮伤椎终板撬拨复位螺钉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能增强骨折复位效果,最大限度恢复伤椎高度,并促使上终板复位,是一种较好的微创手术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截瘫的·临床效果。方法1993年6月至2006年6月本院共收治了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截瘫患者20例,对20例患者行前路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随访6~38个月,平均19.3个月。结果本组患者全部获得随访,神经功能恢复满意率为83.3%,按Frankel分级有1~3级改善,平均改善1.8级。结论对于脊髓前方有明显压迫物存在的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截瘫的患者行前路减压融合术其截瘫恢复率高。  相似文献   

16.
背景:胸腰椎骨折多采用传统开放复位内固定,需要广泛剥离肌肉及软组织以显露骨性标志及植骨床,出血多、创伤大。目前脊柱微创技术受到人们广泛关注。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 方法:选择2007年9月至2012年5月黑龙江省大庆龙南医院骨科收治的损伤平面以下无神经功能损害,无需进行椎板减压的单纯胸腰椎骨折患者32例,分为2组,经皮微创组16例应用Sextant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置入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治疗,传统开放组16例采用传统切开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参数及影像学指标。 结果与结论:所有病例随访12-38个月,治疗后患者均恢复椎体高度并矫正椎体后凸畸形。与传统开放组比较,采用 Sextant 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置入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组患者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恢复快。提示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置入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后路单侧椎体次全切截骨矫形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及对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依据手术方法分为传统后路全椎体切除术组(传统手术组)和改良后路单侧椎体次全切截骨矫形术组(改良手术组),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腰痛程度、矢状位垂直轴(SVA)、后凸Cobb角、腰椎功能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改良手术组的术中出血量、自体血回输量均显著少于传统手术组,手术时间、骨性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传统手术组(P<0.05)。治疗后,改良手术组的VAS、ODI评分均显著低于传统手术组,SVA显著短于传统手术组,后凸Cobb角显著小于传统手术组(P<0.05)。改良手术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手术组(P<0.05)。结论改良后路单侧椎体次全切截骨矫形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内固定附加生物活性玻璃行椎体后外侧融合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38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应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用生物活性玻璃行椎体后外侧融合。结果随访3~16月,脊柱融合效果明显,融合率高达89.5%,椎体后突畸形及高度得到明显的恢复,X线未见一例断钉,断杆,内固定松动现象,无明显脊柱后凸畸形,矫正高度再丢失现象。结论经椎弓根内固定附加生物活性玻璃行椎体后外侧融合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疗效显著,方法简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背景:近年来,随着医学、生物力学的发展以及各种各样新型内固定器械和方式的涌现,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已成为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常用手段。 目的:闸述椎弓根钉仵胸腰椎骨折置入内固定治疗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方法:检索胸腰椎骨折与椎弓根钉茕入内同定相关的研究文献,检索词为“胸腰椎骨折(thoracolumbarfracture):内固定(internalfixation):椎弓根(pedicle):螺钉(SCREW):椎弓根钉(pediclescrews)”,语言分别设定为中文和英文。从胸腰椎骨折分类系统,椎弓根钉临床应用进展和椎弓根钉固定系统特点3方面进行总结,对椎弓根钉胃入内吲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进行深入探讨分析。 结果与结论:椎弓根钉固定是一种有效的胸腰椎内固定技术,可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胸腰椎不稳,特别是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椎弓根钉固定可以矫正畸形和维持脊柱的三维位置,提供较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能有效重建椎体高度,恢复生理曲度,并解除脊髓神经的压迫羊¨恢复受损椎管的管径,晕建脊柱的稳定性,纠正后凸畸形,临床上已广泛应用,具有创伤小、复位满意、固定坚强、操作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中老年骨质疏松性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225例中老年骨质疏松性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微创组(n=115)和开放组(n=110)。微创组给予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开放组给予传统开放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前及术后5个月的VAS评分、ODI评分、伤椎前缘高度比及伤椎后凸Cobb角。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微创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开放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放组,切口长度小于开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个月,两组患者的VAS评分、ODI评分及伤椎后凸Cobb角均降低,伤椎前缘高度比均升高(P<0.05);微创组术后5个月的VAS评分、ODI评分低于开放组(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中老年骨质疏松性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优势明显,可以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伤椎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