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促进乳头凹陷性产妇哺乳的护理方法,从而促进母乳喂养。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以自我效能理论为框架,通过孕期个性化健康教育、产后母乳喂养行为塑造法等手段增强乳头凹陷性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从而提高母乳喂养率。结果两组经过比较发现实验组在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分及选择母乳喂养例数比较上均优于对照组产妇(P〈0.05)。结论增强乳头凹陷性初产妇自我效能感能促进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产妇自我效能感对母乳喂养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3—10月收治的89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于术后1 d采用自我效能感测评量表(GSES)与自制母乳喂养依从性量表评估产妇自我效能感与母乳喂养依从性水平,将产妇分为母乳喂养依从性较差组与母乳喂养依从性良好组,统计比较2组的自我效能感,并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探究自我效能感与母乳喂养依从性之间的关系。结果 89例剖宫产术后产妇GSES评分以及母乳喂养依从性量表评分分别为(31.48±2.31)分、(3.93±0.63)分;依从性良好组的GSES评分[(30.53±2.09)分]高于依从性较差组的[(24.35±1.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显示:自我效能感与母乳喂养依从性呈正相关(r=0.572,P=0.000)。结论 剖宫产术后产妇自我效能感与母乳喂养依从性存在密切联系,临床应重视对其自我效能的干预,以提高母乳喂养依从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实施家属参与式护理模式对行剖宫产术的初产妇术后纯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方法 抽取2019年6月—2021年11月行剖宫产术的初产妇68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4)和观察组(n=34)。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实施家属参与式护理模式。比较2组初产妇术后纯母乳喂养率、母乳喂养依从性以及产妇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初产妇术后1 d和3 d纯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对照组初产妇,观察组的母乳喂养依从性显著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2组初产妇的SAS和SDS评分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2组初产妇SAS和SD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行剖宫产术的初产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家属参与式护理模式,可显著提升术后纯母乳喂养率和依从性,有利于改善产妇心理状态,提高产妇的满意度。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规范化健康教育对剖宫产术后产妇的乳汁分泌与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200例行剖宫产的产妇为研究对象,然后随机分为对照组(n=100)和观察组(n=100),其中对照组产妇均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则行规范化健康教育,观察两组产妇术后乳汁分泌与母乳喂养情况。结果观察组经健康教育后,泌乳始动时间在24 h以内的占比高于对照组,且母乳喂养成功率相比对照组更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剖宫产产妇展开规范化的健康教育,能够促进其产后泌乳,并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产前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干预对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产科常规护理项目之余,于产前进行为期六个月的产前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产科护理和传统方法健康教育,比较两组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分及纯母乳喂养率。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在产后第1周、第4个月在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均值、纯母乳喂养比例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产前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干预使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有显著提高,能缓解纯母乳喂养比例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干预对提高剖宫产术后产妇母乳喂养率的效果。方法将220例剖宫产术后产妇分为2组,分别给予个体化措施护理(观察组)与常规母乳喂养健康教育护理(对照组),观察2组产妇泌乳时间及母乳喂养率的区别。结果观察组泌乳时间为(29.17±3.26)h,产妇出院时母乳喂养率达到95.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9.45±4.32)h给予8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剖宫产术后产妇不能早期进行母乳喂养的原因进行合理的个体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促进成功母乳喂养,从而提高剖宫产术后产妇的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7.
潘娟  方芳 《中国现代医生》2023,61(34):87-90
目的 探讨家庭赋权联合线上线下健康教育对初产妇母乳喂养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临平院区分娩的98例初产妇,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9例。从孕37周至产后6个月,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试验组产妇给予家庭赋权联合线上线下健康教育,比较两组产妇干预前后的母乳喂养知识掌握程度、自我效能感、母乳喂养技能及母乳喂养率。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产妇的母乳喂养知识掌握程度、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评分、布里斯托母乳喂养评估工具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产妇的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92%vs.83.67%,χ2=4.009,P=0.045)。结论 对初产妇实施家庭赋权联合线上线下健康教育的效果良好,可提升其自护能力和健康行为,提高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剖宫产术后产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剖宫产术后的产妇200例,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实验组采用优质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两组2d内胃肠功能恢复率、3d内泌乳量充足率、住院期间的母乳喂养率、剖宫产术后产妇自我护理保健及婴育知识掌握率及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实验组2d内胃肠功能恢复率、3d内泌乳量充足率、住院期间的母乳喂养率、产妇掌握自我护理保健及婴育知识率、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剖宫产术后产妇应用优质护理方法,能促进机体早期康复和母乳喂养的成功,有效帮助产妇掌握自我护理知识及科学育婴技能,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满意度,从而提高产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孕期健康教育对产妇分娩及母乳喂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分娩产妇200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产妇的临床资料,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n=1000),对照组孕期未系统地参加本院的孕妇学校培训,而研究组则定期参加本院孕妇学校培训,接受系统的孕期健康教育,对比分析2组对象分娩结局及母乳喂养情况。结果研究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纯母乳喂养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健康教育可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减少剖宫产,同时提高纯母乳喂养率,达到了母婴保健的效果,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规范化健康教育对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16例剖宫产产妇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4年2月至2015年6月,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8例产妇进行健康指导,实验组58例产妇采用规范化健康教育,观察两组产妇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率、泌乳量及产妇对母乳喂养知识的知晓评分。结果:对照组产妇母乳喂养率(77.59%)明显低于实验组(96.55%),且两组的泌乳量及产妇对母乳喂养知识的知晓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规范化健康教育对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影响较大,能有效提高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微波治疗对剖宫产产妇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将无母乳喂养禁忌症的剖宫产产妇640例分为微波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0例。微波治疗组产妇术后接受微波治疗,并接受母乳喂养的指导;对照组产妇仅接受母乳喂养的指导。观察乳汁分泌始动时间和母乳喂养情况。【结果】微波治疗组泌乳始动时间早于观察组,在产后5d内微波组纯母乳喂养为92.19%,明显高于观察组(39.69%),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微波治疗对剖宫产产妇有明显的催乳作用,能提高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200例剖宫产者,随机分为米索前列醇组(简称米索组)和催产索组,每组各100例。米索组术后(即手术结束后)予米索前列醇400μg纳肛,催产素组于术后立即给予催产素20U+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点滴,分别观察两组产后2h和24h出血量、用药后产妇血压及副反应的差异。结果术后2h出血量,米索组显著少于催产素组(P〈0.05);两组术后血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效果较催产素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舒适护理模式对剖宫产产妇心理状况以及泌乳情况的影响。方法107名剖宫产产妇分为对照组(n=53)和研究组(n=54),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和舒适护理。记录两组产妇术前术后的抑郁评分(SDS)和焦虑评分(SAS),并统计术后两组产妇泌乳充足以及泌乳不足的例数。结果术后研究组SDS和SA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产妇泌乳充足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模式可以显著改善剖宫产产妇的心理状况以及泌乳不足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郑彬  李明强 《西部医学》2008,20(3):590-591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对产妇初乳时间及乳量的影响。方法选择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100例,随机分为两组:镇痛组和对照组各50例,镇痛组术毕行硬膜外镇痛(镇痛药物配方:0.125%罗哌卡因100ml+芬太尼1mg;给药方法(机械泵):负荷量5 ml,背景剂量2ml/h)。对照组术后4-6h双氯芬酸钠栓剂50 mg经直肠给药,6 h后重复1次,总量100mg。观察两组72h初乳时间及乳量情况。结果镇痛组镇痛评分(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泌乳时间比对照组早,乳量比对照组多。结论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能促进早泌乳,增加乳量。  相似文献   

15.
何芳  任小玉  程敏媛 《西部医学》2010,22(6):1136-1137
目的探讨对母婴同室产妇开展目标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方法将200例自然分娩产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法 ,即护士在进行治疗护理过程中给予健康指导,或产妇在遇到困难时护士方给予指导;干预组则对母婴同室产妇开展4个阶段性的目标健康教育,即产后第1天、第2天、第3天和出院后1周内给予有针对性健康教育;比较两组产妇对母乳喂养及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产妇对母乳喂养及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等方面的效果比较,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阶段性目标健康教育极大地提高了母婴同室产妇产褥期保健、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知识水平和护理技能;显著提高了整体护理质量,应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孕期健康教育对分娩及母乳喂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健 《海南医学》2010,21(13):154-155
目的探讨孕期健康教育对分娩方式、产程时间及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择参加孕妇学校的108例产妇作为观察组,选择未参加孕妇学校的102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及母乳喂养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均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其产后3d内的纯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期健康教育能降低剖宫产率,促进支持自然分娩,提高母乳喂养率,提高产科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择期剖宫产手术术前心理干预对产妇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择期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产妇的心率、血压,焦虑自评量表得分和抑郁自评量表得分.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前15min的心率、血压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观察组产妇术前1d、术后2d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择期剖宫产手术术前心理干预可有效减轻产妇的焦虑、抑郁等不良睛绪,有效缓解应激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导乐陪伴下预先硬膜外置管硬膜外阻滞镇痛分娩对肥胖伴糖尿病产妇的作用效果。方法:对100例肥胖伴糖尿病产妇采用导乐陪伴下预先硬膜外置管硬膜外阻滞镇痛分娩,对比分析该技术对肥胖伴糖尿病产妇的镇痛效果、分娩方式、产程和母婴安全的影响。结果:观察组镇痛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总产程及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及产妇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乐陪伴下预先硬膜外置管联合硬膜外阻滞镇痛分娩,可显著减轻肥胖伴糖尿病产妇分娩时的疼痛,提升产妇的生产质量和满意度,降低剖宫产率,缩短产程,减少出血量,提高阴道分娩率,但不增加新生儿窒息率,并能显著降低麻醉风险,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产时服务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康复教育路径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效果。方法将纳入首次PCI患者11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7例,两组采用相同治疗和一般护理方案。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康复教育路径。结果PCI术后6个月,观察组血压达标率、有氧运动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吸烟率、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危险因素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GSES量表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HPLPⅡ量表健康责任、自我实现、运动锻炼、营养、压力应对、人际关系维度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我效能及健康行为好于对照组。结论康复教育路径干预有助于促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康复,改善危险因素控制、健康生活方式及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诱发特应性皮炎(AD)的危险因素及早期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方法临床选择AD患儿120例,分析导致AD的高危因素;根据不同干预方法将120例AD患儿分为两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同时给予连续性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不干预,追踪1年,然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家族遗传过敏史、宠物、居住地、皮肤微生物定植、性别、生母吸烟、母乳喂养等因素和AD发生有密切相关性(P〈0.05)。吸入性过敏原主要是尘螨占45%、花粉占22.5%等;食入性过敏原主要是海虾海鱼占30.8%、牛羊肉占20.8%等。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91.67%和78.3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试验组血清总IgE、白介素-2、白介素-4水平均比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族遗传过敏史、宠物、居住地、皮肤微生物定植、性别、生母吸烟、母乳喂养等,以及食入性和吸入性过敏原等环境暴露因素仍是AD主要高危因素。常规治疗的同时开展连续性健康教育,可以增强患儿治疗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有助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