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管插管术是目前临床抢救常用的技术之一,在紧急情况下,应用气管插管(经口或经鼻)可在3~5 min内迅速建立人工气道,纠正缺氧保证临床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用于患者清醒气管插管镇静的效果.方法:口腔外科颌面部骨折的患者60例,平均分为两组:D组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6 μg/kg,M组静脉输注咪达唑仑0.08 mg/kg,均用生理盐水10 mL稀释,10 min输注完毕.在2%丁卡因表面麻醉下行纤支镜清醒鼻腔插管,观察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呼吸指标的变化,以及患者对插管的耐受情况.结果:右美托咪定组所有患者镇静满意,均能很好耐受清醒气管插管,插管过程中MAP、HR和SpO2、PETCO2稳定(P > 0.05).咪达唑仑组镇静时有轻度呼吸抑制,插管过程中MAP和HR升高(P < 0.05),插管耐受率低于右美托咪定组(P <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清醒气管插管镇静有效,无呼吸抑制,血流动力学稳定,是理想的辅助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在清醒急诊患者气管插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0年8月至2011年12月我科实施的清醒急诊患者气管插管11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60)与对照组(n=59),两组在气管插管前分别应用咪达唑仑和丙泊酚,比较两组插管即刻生命体征及插管后连接呼吸机前血气分析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氧分压(PaO2)和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观察组PaO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PaCO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插管即刻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和心率(HR)均显著快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使用咪达唑仑对清醒急诊患者行气管插管能较好地维持患者循环和呼吸功能,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小剂量咪达唑仑用于剖宫产麻醉前用药对母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前静注小剂量咪达唑仑,对剖宫产产妇的抗焦虑、抗应激反应的影响,以及对新生儿是否有不良影响。方法选择单胎足月妊娠产妇80例。根据咪达唑仑用量随机将患者分为四组,每组20例。Mo组为对照组,静注生理盐水2ml;M1组静注咪达唑仑0.01ml/kg、M2组0.02ml/kg、M3组0.03ml/kg。5min之后行硬膜外麻醉。观察记录注药前(T1)、注药后5min(T2)、15min(T3)、30min(T4)产妇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RR)、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观察注药前、注药后30min(划皮前)产妇焦虑视觉类比试验(AVAT)、血糖、皮质醇变化。观察胎儿娩出后1、5minApgar评分、术后1d的新生儿神经与适应能力(NACS)评分。结果四组产妇呼吸循环功能稳定,M3组焦虑视觉类比试验用药后评分下降,血糖、皮质醇低于其他组。四组新生儿1、5minApgar评分、术后1d的NACS无明显差异。结论硬膜外麻醉前静注小剂量咪达唑仑,对剖宫产产妇有良好的抗焦虑及应激反应作用,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其剂量以0.03mg/kg为宜。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力月西)与芬太尼联合用于局部麻醉的合适镇静深度及用量。方法:150例局部麻醉病人分为A、B、c3组,分别在局部麻醉后,使用咪达唑仑与芬太尼(A组咪达唑仑0.04mg/kg+芬太尼O.75μg/kg,B组咪达唑仑0.06mg/kg+芬太尼0.75μg/kg,C组咪达唑仑0.06mg/kg+芬太尼1.0μg/kg)至OAA/S镇静深度Ⅱ、Ⅲ、Ⅳ级,观察用药前后病人血压、心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对病人术中烦躁的发生率及术中事件的遗忘率进行评估,并统计各组病人咪达唑仑平均用量。结果:A组病人完全遗忘率为50%,B组为88%,C组为96%。C组SpO2在用药后3、5min有明显下降,共有11例降至93%以下,与A、B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咪达唑仑与芬太尼联合用于局部麻醉镇静的深度以OAA/SⅡ级为宜。 相似文献
8.
咪达唑仑现已广泛应用于麻醉前用药、全麻诱导、全麻维持和镇静等多个方面。本文拟采用镇静剂量的咪达唑仑观察老年患者在局麻强化手术中的血液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9.
咪达唑仑或氟哌利多复合芬太尼用于经鼻盲探气管插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或氟哌利多复合芬太尼用于经鼻盲探气管插管 (Blindnasotrachealintub taion ,BNTI)的效果 ,供临床参考。【方法】6 0例颌面外科全麻手术病人 ,随机分为氟哌利多组、咪达唑仑组 ,每组 30例。BNTI前 5min ,两组病人分别静脉注射氟哌利多或咪达唑仑和芬太尼。记录用药前 (T0 )、插管前(T1)、插管后 (T2 )的镇静评分和心率 (HR)、平均动脉压 (MAP)、呼吸次数 (RR)、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 ) ,病人对插管的合作程度和遗忘率。【结果】和T0比较 ,两组HR、MAP在T1均显著下降 (P <0 .0 5 ) ,在T2升高 ,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两组RR在T1、T2显著低于T0 (P <0 .0 5 ) ,SPO2 无明显变化 ;咪达唑仑组T1、T2镇静评分显著大于氟哌利多组 (P <0 .0 5 )。咪达唑仑组病人对插管的配合程度明显优于氟哌利多组(P <0 .0 5 ) ;咪达唑仑组遗忘率 (6 3% )显著大于氟哌利多组 (10 % ) (P <0 .0 5 )。【结论】咪达唑仑或氟哌利多复合芬太尼均可较好地抑制BNTI时心血管应激反应 ,但咪达唑仑可产生更好的镇静和顺行性遗忘作用 ,更适于BNTI。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咪达唑仑联合氯胺酮急诊危重患者气管插管镇静对血压的影响.方法 急诊危重需要紧急气管插管患者81例,随机分成咪达唑仑+芬太尼(MF,n=41)组和咪达唑仑+氯胺酮(MK,n =40)组;气管插管前咪达唑仑0.05 mg/kg静脉注入,之后MF组芬太尼1~2μg/kg静脉注入,MK组氯胺酮0.5~1 mg/kg静脉注入,待患者达镇静状态后实施气管插管.记录入室时、插管前和插管后10 min、插管后60 min的SBP、DBP、MAP、HR的变化,以插管后10 min为观察点,观察低血压的发生情况.结果 MK组咪达唑仑用量明显少于M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K组和MF组血压均有下降,SBP、DBP、MAP插管前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血压下降以MF组更明显,插管后SBP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MAP和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插管后两组HR均有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F组P<0.01,MK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下降幅度以MF组SBP最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BP下降幅度两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10 min MF组有17例低血压,MK组有8例低血压,其低血压发生率分别为MF组为41.46%,MK组为20%,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住ICU天数及28 d死亡率两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危重患者气管插管氯胺酮镇静可降低咪达唑仑所致低血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氯胺酮能否降低咪达唑仑诱导急诊危重患者气管插管对血压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6月-2011年12月收治的56例急诊危重呼吸衰竭成年患者,随机分成咪达唑仑+芬太尼(MF)组和咪达唑仑+氯胺酮(MK)组,气管插管前咪达唑仑0.05mg/kg静脉注入,然后MF组芬太尼2μg/kg静脉注入,MK组氯胺酮O.5mg/kg静脉注入,待患者达镇静状态后实施气管插管。记录用药前和插管后10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观察低血压的发生情况。结果实施药物诱导气管插管后血压下降以MF组更明显(P〈0.01)。低血压发生率MF组为51.7%,MK组为1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15,P=-0.01)。结论急诊危重患者气管插管应用氯胺酮可减少咪达唑仑所致低血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咪达唑仑用于急诊危重患者所致低血压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咪达唑仑用于急诊危重患者时所致低血压与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将收入ICU的急诊危重患者按年龄分成65岁以下组(A组)和>65岁组(B组),两组患者均在气管插管前给予咪达唑仑0.2mg/kg在30s内静脉注入,随后芬太尼0.2μg/kg静脉注入,待患者入睡后行经鼻气管插管。记录插管前和插管后10min心率(HR)及血压(BP)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然后根据有无低血压重新分组,并就低血压与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组和B组用咪达唑仑后血压下降明显(P<0.01)。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咪达唑仑用于急诊危重患者时所致低血压与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达唑仑用于急诊危重患者时所致低血压与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静脉辅助硬膜外麻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新乡县人民医院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实行硬膜外麻醉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6例)采用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辅助用药,对照组(36例)采用氟哌利多联合芬太尼辅助用药,并对两组患者术前、术中血氧饱和度(SpO2)、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进行比较分析,同时采用Ramsay法对两组的镇静麻醉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顺行性遗忘和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血压、SpO2、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作为硬膜外阻滞手术中的辅助用药,小剂量分次给药,镇静和遗忘效果良好,不良反应轻,且对循环功能无明显影响,呼吸并发症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用于兴奋期急性酒精中毒病人的护理。[方法]对80例兴奋期急性酒精中毒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确保病人安全的前提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咪达唑仑。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的生命体征及相关指标变化情况、漏诊及误诊情况、就诊环境及就诊秩序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病人生命体征平稳,能得到及时的诊治,护理较为方便,漏诊和误诊较少,就诊秩序及就诊环境较好。[结论]通过加强对病人的监测及护理,兴奋期急性酒精中毒病人应用小剂量咪达唑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咪达唑仑在急性脑出血手术麻醉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9年5月收治的运用手术方案进行救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60例,按照麻醉药物不同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运用丙泊酚,观察组运用丙泊酚联合咪达唑仑,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中术前平均动脉压、心率水平数值与术中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前平均动脉压水平高于术中水平,心率水平低于术中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平均动脉压、心率水平数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中平均动脉压、心率波动程度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咪达唑仑在急性脑出血手术麻醉中的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咪达唑仑用于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镇静的效果及副作用。方法42例大于60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随机分成2组,各21例,分剐服用咪达唑仑(中午服用3.75~7.5mg,睡前服用7.5~15mg)和地西泮(白天分两次服用2.5~5.0mg,睡前服用5.0~7.5mg),使患者镇静程度达到ramsary评分2-3分。每6小时1次记录镇静程度,达到镇静要求的记1分,未达要求者记0分;发病7-10d采用临床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结果咪达唑仑组与地西泮组分别于(0.42±0.25)h和(1.11±0.46)h开始达到镇静要求,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2,P〈0.05)。咪达唑仑组镇静记分为(24.63±5.31)分,地西泮组为(18.214±4.52)分,前者明显大于后者(t=2.54,P〈0.05)。患者SCL-90评估中,咪达唑仑组的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因子评分明显低于地西泮组(t分别=2.07、2.12、2.23、2.07、2.15、2.17,P均〈0.05)。结论咪达唑仑用于老年人心肌梗死的镇静催眠比地西泮起效更快,嗜睡、乏力、纳差、抑郁、焦虑症状明显少于地西泮,较适合于老年心肌梗死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小儿口服不同剂量的咪达唑仑糖浆用于术前镇静的护理体会。方法 80例患儿行择期手术,随机分为M1和M2组,分别口服咪达唑仑0.5mg/kg或0.75mg/kg。记录用药前后患儿的心率,经皮脉搏血氧饱和度以及Ramsay镇静评分达2分所需的时间。结果 两组患儿用药后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M2组患儿用药后,Ramsay镇静评分达2分的时间比M1组更短。结论 患儿术前口服0.75mg/kg的咪达唑仑糖浆配合全面细致的护理,有利于提高镇静效果并且能有效的减轻患儿面对手术的心理负担以及和家属分离的恐惧,服药后患儿并无明显不良反应,为一安全,简洁,人性化的术前镇静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芬太尼用于局部麻醉镇静是否优于氟哌利多+芬太尼。方法:将100例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即M组(咪达唑仑组),N组(神经安定组),分别于各时点记录生命指征及镇静评分,并对病人术中遗忘情况进行观察。结果:两组病人年龄、性别比、体重、用药后心率、呼吸频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M组给药后第3、6、10分钟血压明显低于N组(P〈0.05),下降幅度10%左右。M组在第3、6分钟镇静作用强于N组(P〈0.05),其余时点均无显著性差异;M组给药后30分钟的遗忘作用明显强于N组(P〈0.05),其余时点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咪达唑仑+芬太尼的镇静效果完全比得上氟芬合剂这一组合,并且在产生术中遗忘作用上明显强于氟芬合剂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咪达唑仑与丙泊酚对ICU重症病人的临床镇静效果以及二者对呼吸循环的影响差别。方法120例危重病患者随机分为咪达唑仑和异丙酚2组,排除脑血管病、呼吸机控制通气等影响因素,运用RSS量表对患者的意识状态进行评估,判定镇静效果。观察患者用药前后呼吸并发症发生率,MAP、HR变化判定两种药物对呼吸、循环影响的差异。结果两者均能迅速地使患者达到所需的镇静深度,停药后丙泊酚意识恢复时间明显缩短。丙泊酚显示出较高的呼吸循环并发症。结论ICU镇静治疗中使用咪达唑仑可能是一种更好的选择,尤其对于未行气管插管患者更加安全,且适宜应用于机械通气需长期镇静的患者,而丙泊酚适用于需要快速清醒的患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