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对比胸骨前入路(sternum approach,S组)与锁骨下入路(infraclavicular approach,I组)腔镜辅助下甲状腺切除术的手术特点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月到2011年12月行胸骨前入路(S组)140例和锁骨下入路(I组)45例在腔镜辅助下甲状腺手术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和美容评价。结果:185例均手术成功。S组和I组单侧腺叶次全切除术的手术时间分别为(90.1±10.2)min和(92.2±12.6)min(P>0.05);双侧腺叶次全切除术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09.3±12.4)min和(128.5±22.7)min(P<0.05)。美容评价分别为(9.0±0.2)分和(9.7±0.1)分(P<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95.8±11.6)ml和(99.6±21.2)ml(P>0.05),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5.89±0.88)d和(6.03±0.75)d(P>0.05)。两组均无中转手术,术后均无并发症。结论:两种入路均安全有效,术后美容效果均较理想。胸骨前入路对双侧叶病灶更易暴露,但美容效果略差。锁骨下入路对于对侧甲状腺病灶暴露欠佳,操作难度增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开放性锁骨上入路在甲状腺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  通过比较传统颈前低位弧形切口入路甲状腺切除术同开放性锁骨上入路甲状腺切除术,术后患者美观满意度、手术效果、手术时间等,探讨开放性锁骨上入路甲状腺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实用性。  结果  22例行开放性锁骨入路甲状腺切除术(B组)较29例行传统切口入路甲状腺切除术(A组)具有良好的美观满意度(P < 0.05),与传统切口具有同样手术疗效。开放性锁骨上入路甲状腺切除术具有良好的美观满意度,与传统切口持有同样手术疗效。  结论  开放性锁骨上入路甲状腺肿瘤切除术对于需单侧叶切除的甲状腺良性肿瘤以及部分恶性肿瘤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甚至对于大于切口直径的肿瘤仍适用,其在保证手术治疗疗效同时具有较佳的美观度。   相似文献   

3.
摘 要:[目的] 探讨无充气腋窝入路及耳后入路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的治疗效果及美容效果。[方法] 150例甲状腺恶性肿瘤患者自主选择行无充气腋窝入路手术(60例)、耳后入路手术(30例)和颈前入路手术(60例),比较3组患者的并发症、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及美容满意度差异。[结果] 腋窝组手术总时间为(79.4±20.3)min,耳后组为(81.3±10.9)min,均较颈前组[(58.7±8.5)min]时间长(P<0.01);腋窝组引流液总量为(110.0±30.6)ml,耳后组为(120.0±43.8)ml,均较颈前组的[(76.5±22.5)ml]引流液增多(P<0.01);3组间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中央区淋巴结阳性数、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腔镜组患者美容满意度更高(P<0.01),且腋窝入路美容满意度高于耳后入路(P=0.012)。[结论] 两种入路无充气完全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在合适的甲状腺癌患者中可达到与颈前入路相同的治疗效果,且美容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腹入路与后腹腔入路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肾肿瘤患者29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其中经腹入路组14例,后腹腔入路组共1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患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ASA评分、R.E.N.A.L评分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入路组和后腹腔入路组手术时间分别为(252.6±62.6)min、(166.5±52.6)min,两组恢复进食时间分别为(46.3±9.8)h、(26.3±5.5)h,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8.8±2.3)d、(6.5±1.8)d,经腹入路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长于后腹腔入路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腔入路患者T分期较后腹腔入路者更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腹入路和后腹腔入路两种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对于肾肿瘤的患者都是安全有效的好方法,各有优劣,经腹入路手术空间更大,后腹腔入路术后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和经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66例cT1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根据术式的不同分为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手术组(口腔组)和全乳晕入路腔镜手术组(全乳晕组),各33例,对比2组近期疗效。结果口腔组与全乳晕组性别、年龄、病程、肿瘤位置、肿瘤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颈部恢复活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组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时间短于全乳晕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2 d红细胞沉降率(ESR)、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血钙、甲状旁腺素(PT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 d、7 d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的VAS评分、温哥华瘢痕评定量表(VSS)评分及患者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CO2气体栓塞、喉返神经损伤、声嘶、感染、手足麻木、呛咳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随访,两组是否需要接受I131治疗及局部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口腔前庭和全乳晕入路腔镜治疗cT1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均安全有效,但前者术式清扫淋巴结数目用时更短,患者术后疼痛轻,美容效果更好,尤其对于有美容需求的患者可作为优先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与传统甲状腺手术的临床疗效,探讨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的可行性和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12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314例接受手术治疗的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腔镜组78例,行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开放组236例,行传统开放性甲状腺手术。采用统计学方法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一天引流量、使用止痛药物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并进行术后随访。结果:腔镜组手术时间为(82.0±23.5)min,长于开放组(57.7±13.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腔镜组术中出血量(13.9±7.6)ml低于开放组(33.9±15.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一天出血量(22.3±8.7)ml少于开放组(36.0±17.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4±0.9)天和(3.6±1.2)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腔镜组患者术后使用止痛药的比例小于开放组;腔镜组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与开放组无差异且均较低,术后随访半年,未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和复发。结论: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具有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疼痛轻和颈部无疤痕等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腹入路与后腹腔入路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错构瘤(RAM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39例RAM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经腹入路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TLNSS)组21例,后腹腔入路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RLNSS)组1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及术后相关指标,评价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直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检查中TLNSS组患者肿瘤位于腹侧例数明显多于RLNSS组,RLNSS组患者肿瘤位于腰侧例数明显多于TLNS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LNSS和RLNSS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68.8±70.0)min、(120.5±53.9)min,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72.5±20.2)h、(53.4±15.1)h,TLNSS组手术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均长于RLNS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入路与后腹腔入路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RAML的方法均是安全有效的,两种手术方式各有利弊,经腹入路适合肿瘤处理难度相对较大、位于肾脏腰侧以外的患者,操作空间大,经后腹腔入路适合肿瘤位于肾脏腹侧以外的患者,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听神经瘤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保护面神经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将88例听神经瘤患者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44例与对照组44例。2组都采用显微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经中颅窝入路,治疗组采用经乙状窦后入路。结果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治疗组后组颅神经功能障碍、耳鸣、泪腺分泌异常、平衡障碍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术后3个月的面神经功能明显较好(P<0.05);治疗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为(83.44±4.1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14±4.98)分(P<0.05)。结论显微手术治疗听神经瘤具有很好的微创性,采用乙状窦后入路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应用有利于保护患者的面神经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开放性锁骨上入路甲状腺肿瘤切除术切口美观满意度,探索开放性锁骨上入路甲状腺肿瘤切除术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四川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二病区B治疗组于2018年1月至2018年11月间行单侧甲状腺肿瘤切除术患者,分为行开放性锁骨上入路甲状腺肿瘤切除术组(A组)与传统经颈前切口入路甲状腺肿瘤切除术组(B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与开放甲状腺切除术治疗良性甲状腺肿瘤的安全性及效果。 方法 对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国内期刊发表的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与开放甲状腺切除术在治疗良性甲状腺肿瘤方面的文章进行Meta分析。 结果 最终纳入13篇文献,累计腔镜组702例,开放组854例。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放组(MD=448,95%CI:300~597,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开放组(MD=-2270,95%CI:-2340~-2201,P<005),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开放组(MD=-238,95%CI:-249~-228,P<005),术后引流量少于开放组(MD=-532,95%CI:-601~-463,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开放组(OR=031,95%CI:021~048,P<005),住院费用多于开放组(MD=1 49765,95%CI:1 40386~1 59144,P<005)。 结论 经胸乳入路腔镜手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且美容效果好,是甲状腺良性肿瘤手术的理想入路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前超低位小切口甲状腺腺瘤切除术的疗效,临床经验和手术注意事项,并与传统手术进行比较。方法:将我院术前确诊的单发最大直径小于4cm的26例行颈前超低位小切口切除的甲状腺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同期具有可比性的30例传统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肿块均被完整切除,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无声音嘶哑、呛咳、继发血肿等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病例。超低位小切口组患者的疤痕长度、术中出血量、患者满意度、住院天数及医疗费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前超低位小切口甲状腺腺瘤手术创伤小、切口美观、费用低、能有效避免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右侧腋窝-双侧乳晕入路达芬奇机器人甲状腺切除术的安全性及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普通外科并确诊为甲状腺癌行甲状腺切除术的185例患者。其中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手术(机器人组)的患者87例,行传统开放手术(传统手术组)的患者98例,随访资料截取至术后3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神经损伤率、术中甲状旁腺损伤率、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情况、引流天数、引流液总量、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疼痛评分、术后3月术区感觉、术后3月美容评分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肿瘤位置、肿瘤直径、性别、体重指数、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情况、引流天数、引流液总量、神经损伤率、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72 h疼痛评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较传统手术组在年龄[(38.60±10.00) vs (45.95±10.79)岁]、手术时间[(178.80±43.58) vs (136.19±43.22)min]、术中出血量[(27.01±21.81) vs (36.84±30.31)mL]、甲状旁腺损伤率(26.44% vs 42.86%)、术后24 h疼痛评分[(3.33±0.58) vs (4.47±0.68)分]、术后48 h疼痛评分[(1.62±0.58) vs (2.19±0.73)分]、术后3月颈部感觉异常率(3.45% vs 11.22%)、术后3月美容评分[(8.60±1.08) vs (5.39±1.12)分]上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侧腋窝-双侧乳晕入路达芬奇机器人甲状腺切除术在一定条件下是安全有效的,在降低术中出血量及甲状旁腺的损伤率上可能更具有优势,并且术后患者疼痛程度低、美容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意义及相关风险.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行甲状腺全切术及甲状腺次全切或近全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92例患者实施甲状腺全切手术为全切组;86例患者实施次全切或近全切术为双叶组,20例患者复发后二次手术行全切术为复发组,分析患者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和喉返神经损伤情况.结果:甲状腺全切组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明显高于双叶组(P<0.05),而复发组则明显高于全切组(P<0.05);甲状腺全切组术后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则与另外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全切组中有腺体外侵犯组的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及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腺体外侵犯组(P<0.05),而根治性颈清组并发症发生率与中央区颈清组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甲状腺全切除术增加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而不增加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复发二次手术会增加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对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无显著影响;存在腺体外侵是增加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而是否行根治性颈清术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该有选择的施行甲状腺全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颈侧切口经胸锁乳突肌肌间入路(腔镜辅助)实施甲状腺癌根治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 年9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甲状腺恶性结节患者共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 例。观察组采用颈侧切口经胸锁乳突肌肌间入路(腔镜辅助)实施甲状腺癌根治手术。对照组采用颈前切口颈白线入路实施甲状腺癌根治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疼痛评分、美容满意度、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在美容满意度、术后疼痛评分、并发症方面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方面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颈侧切口经胸锁乳突肌肌间入路(腔镜辅助)实施甲状腺癌根治手术要明显优于传统的颈前切口颈白线入路,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实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经胸部途径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与传统经颈部开放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8例适合行甲状腺单侧部分切除的患者分为腔镜组(29例)与开放组(29例),分别行经胸部途径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与传统经颈部开放切除术,比较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腔镜组29例成功完成胸骨前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无中转。术中出血量腔镜组少于开放组,术后患者对手术的美容效果及术后疼痛满意度腔镜组优于开放组,住院费用、手术时间腔镜组均高于开放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局部麻木感、术后住院时间比较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均无大出血、喉返神经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胸部途径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与传统经颈部开放切除术比较,美容效果好、出血少、术后疼痛轻,但手术费用较高、手术时间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无充气腋窝入路完全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可行性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4月浙江省肿瘤医院开展的无充气腋窝入路完全腔镜下和颈前切口甲状腺癌根治术各11例,比较两组临床特征、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及美容满意程度。  结果  腔镜组平均年龄(35.6±2.6)岁较开放组(48.5±2.3)岁更年轻(P=0.002),而性别比例、肿瘤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区清扫后平均淋巴结数目腔镜组(2.4±1.7)枚与开放组(2.8±1.6)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123.9±28.1) min和引流液量(145.9±81.8) mL均较开放组(48.6±9.8) min、(87.7±18.9) mL更多,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腔镜组延长约1 d住院日。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除胸部疼痛在术后3天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2)外,其余时间颈胸部疼痛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腔镜组获得理想的美容满意度(P<0.01)。  结论  无充气腋窝入路完全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安全、可行,美容效果极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式前外侧切口在肺癌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式前外侧切口入路,对照组采用后外侧切口入路,比较观察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疼痛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VAs疼痛评分为(5.2±3.3)分,对照组为(7.3±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前外侧切口入路是肺癌手术较为理想的入胸方式,可有效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放射性131碘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时,辐射对患者白细胞的影响。方法:利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40例健康人、80例分化型甲癌患者131I治疗前、治疗后7天、治疗后3个月白细胞进行检测并分析研究。结果:各组131I治疗后7天自细胞均升高(P〈0.05),其中粒细胞明显升高(P〈0.01),淋巴细胞降低(P〈0.05),单核细胞略降低(P〉0.05);治疗后3个月白细胞包括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均接近正常,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利用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辐射对患者白细胞有一定影响,治疗后7天白细胞升高,其中粒细胞明显升高,淋巴细胞降低,单核细胞略降低;治疗后3个月白细胞包括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均接近正常。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入路方式治疗第三脑室颅咽管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间收治的70例第三脑室颅咽管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35例。A组患者给予经皮质-侧脑室入路手术,B组患者给予经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手术,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A组患者肿瘤全切除率为77.1%,B组患者肿瘤全切除率为74.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27.3±23.5)min和(24.2±7.4)ml,B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21.6±24.1)min和(23.3±7.2)m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0%,B组为17.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第三脑室颅咽管瘤患者采取经皮质-侧脑室入路手术和经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手术治疗均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临床可以选取这两种入路方式进行手术治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