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凝血与纤溶指标在产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比较DIC产妇(DIC组62例)和健康产妇(健康组55例)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immer)水平。结果与妊娠组相比,DIC组产妇的PT、APTT、TT明显延长(P〈0.05),FIB明显降低(P〈0.05),D-D明显升高(P〈0.05)。结论对凝血与纤溶系统水平检测是诊断DIC的必备条件,能够早期提示DIC并及早进行治疗,终止和切断DIC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赛百粉针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30例RNS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纤溶酶制剂赛百粉针,对照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钙速碧林注射液,比较两组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活性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纤溶酶原(PLG)含量、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的变化.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尿蛋白均显著下降(P≤0.001),两组间治疗前、后比较均无差异(P>0.05);t-PA、PLG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较健康组明显下降(P<0.005),PAI-1、D-D、Fib明显升高(P≤0.000),PT、APTT显著缩短(P≤0.000),两组间比较均无差异(P>0.05).t-PA、PLG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PAI-1、Fib、D-D显著下降(P≤0.005),除t-PA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0.018),PAI-1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外(P>0.05),D-D、Fib、PLG治疗组变化较对照组更显著(P≤0.005).治疗后两组PT延长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PTT对照组显著延长(P=0.021),治疗组无显著延长(P=0.155).结论:赛百粉针能显著改善RNS凝血/纤溶异常,减少蛋白尿,有助于RNS的缓解.  相似文献   

3.
正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是由多种因素导致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加[1],进而流失大量蛋白质,患者因血小板功能亢进,血液黏稠度增加,机体凝血、抗凝以及纤溶系统失衡而容易发生血栓及栓塞性并发症[2,3]。D-二聚体(D-dimer,D-D)是由血浆中交联纤维蛋白经纤溶酶水解产生的特异性中末端产物[4],其水平异常升高提示血液系统处于高凝状态及纤溶亢进状态。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AT-Ⅲ)是血液中最主要的抗凝物质,当其浓度水平低于70%时即有血栓形成倾向[5]。本研究通过对儿童原发性PNS患者的D-D、AT-Ⅲ等凝血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并对其肾损伤指标胱抑素C(Cys-C)水平进行联合测定,旨在为儿童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监测中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的凝血功能对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的价值。方法于患者入院时采集其静脉血液检查血小板计数与凝血功能相关指标。记录患者入院时GCS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评分,采用GOS评分评价患者预后。结果 112例患者中,继发急性外伤性脑梗死者为8.93%。中重度颅脑外伤发生继发急性外伤性脑梗死的影响因素为血小板减少、GCS评分、FIB下降、PT时间延长和D-二聚体升高及DIC评分≥5分,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D-二聚体升高和血小板减少、PT时间延长及DIC评分≥5分为高危独立性影响因素,P0.05。患者入院时GCS评分和血小板计数减少、APTT延长、PT时间延长及D-二聚体升高、FIB下降、DIC评分≥5分是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患者入院时GCS评分≤5分和D-二聚体升高、PT时间延长、FIB下降及DIC评分≥5分为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性预测因素,P0.05。结论临床医师及时监测中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凝血功能对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可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胰腺癌患者凝血功能,研究胰腺癌患者的凝血功能紊乱状态,探讨其在肿瘤形成、进展和转移中的作用及其对胰腺癌临床诊治的参考价值.方法 使用STAGO Compact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检测114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确诊的胰腺癌初诊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者的9项凝血参数,收集、分析胰腺癌初诊患者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等临床信息.结果 与对照组凝血参数比较,胰腺癌组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血浆蛋白C明显降低,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血浆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浆凝血因子Ⅷ、D-二聚体(D-D)明显升高;D-D随着临床分期的升高而升高,AT-Ⅲ则随着临床分期的升高而降低;D-D随着病理分级的变差而逐渐升高.结论 胰腺癌患者存在高凝、抗凝功能降低和继发性纤溶亢进的凝血功能紊乱状态.血浆D-D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和远处转移明显相关.其与ATⅢ可以作为胰腺癌患者病情进展评估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颈交感神经干离断(TCST)对脓毒症大鼠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12~15周龄,体重300~35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组)、脓毒症组(CLP组)和颈交感神经干离断+脓毒症组(TCST组),每组24例。CLP组和TCST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CLP)制备大鼠脓毒症模型,TCST组于CLP前行右侧TCST。分别于CLP前即刻(T0)、CLP后2h(T1)、4h(T2)和6h(T3)时每组随机取6只大鼠,经腹主动脉取血,检测血浆TNF-α、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Ⅲ(ATⅢ)、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D-二聚体(D-D)水平和Plt计数。结果与T0和S组比较,T1~T3时CLP组和T2、T3时TCST组PT、APTT明显延长,血浆Fib及ATⅢ水平明显降低,血浆TNF-α、t-PA、PAI-1和D-D水平明显升高,Plt计数明显减少(P0.05)。与CLP组比较,T1~T3时TCST组PT、APTT明显缩短,血浆Fib及ATⅢ水平明显升高,血浆TNF-α、t-PA、PAI-1和D-D水平明显降低,Plt计数明显增加(P0.05)。结论 TCST可改善脓毒症大鼠凝血和纤溶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血浆TNF-α水平减轻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7.
危重症患者肾功能与凝血功能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肾功能与凝血功能变化关系.方法:通过检测危重症患者肾功能(Scr和BUN)和凝血功能指标(TT、PT、APTT、PLG、FIB、Ⅷ:C、ATⅢ、VWF、D-D和3P试验),根据血肌酐值分为正常组(N组,Scr<130 μmol/L)和血肌酐异常组(A组,Scr≥130 μmol/L),采用t检验分析两组凝血功能各项指标差异.结果:在全部63例入选病例中,有27例发生急性肾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确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有10例.3P试验阳性率N组为1.7%,A组为12.7%,A组显著高于N组.A组PT明显延长,与N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FIB、PLG和ATⅢ明显下降,D-D升高,与N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Ⅷ:C和VWF均较正常高值显著升高.与N组比较,A组Ⅷ:C轻度降低,VWF轻度升高,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A组Ⅷ:C/VWF比值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危重症患者发生ARF时,常合并凝血功能的异常,凝血功能异常可能参与了ARF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PVT)患者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变化。方法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共87例,26例合并PVT作为血栓组,余61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血小板(P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进行检测,对比两组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血栓组患者D—dimer为(0.97±0.53)m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61±0.40)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栓组与对照组的Pt、PT、APTT、Fib、t-PA和PAI-1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T和APTT随肝功能恶化而延长,Fib随肝功能恶化而减少,Child-Push分级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t随肝功能恶化而减少,t—PA和PAI-1随肝功能恶化而升高,但Child-Prtgh分级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硬化患者凝血和纤溶系统存在明显异常。肝硬化PVT患者与无PVT患者相比D-dimer明显升高。肝硬化患者应常规检测D-dimer,如异常升高则提示患者可能合并PVT。  相似文献   

9.
心肺脑复苏过程中,很少注意凝血纤溶系统的变化。心跳停止后血液郁滞,很快发生凝结。如果心跳不能很快恢复,这种凝结的血块由于内在的纤维蛋白溶解活性而发生溶解,类似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综合征(DIC)的去纤维蛋白状态。如果心跳、呼吸经过复苏后得到恢复,凝血纤溶功能方面的变化将取决于两种情况。其一是引起心跳  相似文献   

10.
神经外科老年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凝血功能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 手术、老年及神经组织影响老年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凝血与纤溶的平衡.血栓弹力图全面监测围手术期凝血与纤溶的变化,有助于维持正常的凝血功能. 目的 就手术、老年及神经组织对凝血与纤溶的影响和止血机制新观念及凝血与纤溶检测新技术(血栓弹力图)进行综述. 内容 老年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紊乱,导致围手术期高凝状态,倾向于血栓栓塞.以细胞为基础的止血机制新观念更加准确地阐述了体内止血过程分子机制,同时也促进了临床应用血栓弹力图分析血小板、凝血因子、纤溶功能. 趋向 这项新技术的使用将能够有效地防止围手术期血栓的形成或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 (PHT )的不同Child分级患者围手术期血小板数、凝血和纤溶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 方法  对PHT组 17例ChildB级和 6例ChildC级患者分别行部分门体分流术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 ,测定围手术期血小板、凝血和纤溶指标 ,并与无PHT的肝硬化患者对比。 结果  术前PHT组ChildB级患者除血小板数量下降外 ,其他反映血小板功能、凝血和纤溶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而ChildC级患者除血小板数量下降外 ,GMP -14 0 ,FPA和D-二聚体明显增高 ( P <0 .0 5 )。术后PHT组ChildC级患者血小板数量及凝血因子Ⅷ :C均较B级组显著下降 (P <0 .0 5 ) ,GMP -14 0在ChildB级组中明显升高 ,而在ChildC级却明显下降。 结论  手术有诱发ChildC级患者并发DIC的可能 ,术中Fg和FⅧ :C是重要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定期监测乳腺癌患者凝血指标对患者预后及化疗后复发的判定价值。方法Ⅰ~Ⅲ期乳腺癌患者230例,测定患者化疗前后的凝血指标,并分析凝血指标与临床疗效和化疗后复发的关系。结果化疗后患者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和D-二聚体(D-dimer,DD)逐渐下降,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逐渐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有效组化疗3个周期后的D-D显著低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复发组的D-D、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rothrombin time 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PTINR)、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和Fib均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化疗可增强乳腺癌患者的凝血功能,检测凝血指标对于判断乳腺癌化疗患者临床疗效和复发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脂肪乳剂对重症胰腺炎患者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了解应用脂肪乳剂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25例SAP患者在分别应用含有长链脂肪酸(L)或中长链脂肪酸(M)的脂肪乳剂或无脂肪(对照)的肠外营养支持前后,测定其凝血及纤溶指标。结果:SAP时,患者抗凝血酶-Ⅲ活性降低,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水平升高,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活性降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D-D二聚体升高。短期应用含有脂肪乳剂的TPN后,无论中长链或/和长链脂肪乳剂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恢复均迟于对照组。结论:在SAP患者存在轻度凝血纤溶功能改变的情况下,短期适量的脂肪乳剂作为TPN中非蛋白热卡的一部分,对凝血功能的影响甚小。  相似文献   

14.
重型颅脑损伤后凝血功能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徐玮  沈宏 《浙江创伤外科》2007,12(2):98-101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后凝血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本院2005年3月至2006年2月收治的26例重型单纯性颅脑损伤患者(GCS≤8分)进行前瞻性研究,监测其入院当时、入院第2天、第3天及第7天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及凝血时间(TT)的变化。并检测14例单纯头部外伤患者在入院时的APTT、PT、FIB和TT值。结果APTT在入院3天明显升高。1周后仍未达到正常(P〈0.05);PT在入院当天即升高(P〈0.05),1周左右逐步恢复正常;FIB在入院当天即升高,第3天下降(P〈0.05),1周左右逐步恢复正常。有3例按照DIC诊断标准诊断为DIC,结果在观察期间均死亡。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可发生凝血功能异常,且外凝性凝血途径的启动早于内源性凝血途径。伤后早期即可发生高凝状态,至第3天左右向低凝状态转变,1周左右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血栓弹力图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急性颅脑损伤患者81例根据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分为重型组22例、中型组34例、轻型组25例。同期纳入体检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运用血栓弹力图分析仪检测反应时间(R值)、凝固时间(K值)、血栓最大幅度(Ma)、凝固角(α)。运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结果急性颅脑损伤组的R值、K值、PT、APTT、D-D显著高于对照组,而Ma、α、Fib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重型组和中型组的R值、K值、PT、APTT、D-D显著高于轻型组,Ma、α、Fib显著低于轻型组(P0.01);重型组R值、K值、PT、APTT、D-D显著高于中照组,Ma、α、Fib显著低于中型组(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R值、K值与PT、APTT、D-D呈显著性正相关,与Fib呈显著性负相关;Ma、α与PT、APTT、D-D呈显著性负相关,与Fib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结论血栓弹力图可反映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凝血状态,对指导颅脑损伤的病情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食管癌患者凝血功能变化,探讨其结果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5月首次就诊于甘肃省人民医院胸外科202例(作为研究组,其中男114例、女88例,年龄36~69岁,中位年龄49岁)经病理检查证实为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资料内容主要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病理分型、TNM分期、性别、年龄等,同时选取80例(其中男38例、女42例,年龄39~71岁,中位年龄51岁)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凝血指标包括PT、APTT、Fib、TT、PLT、D-二聚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纤维蛋白原水平与食管癌组织学亚型有关,鳞癌较腺癌升高(P0.01),食管癌Ⅲ~Ⅳ期患者与Ⅰ~Ⅱ期患者相比Fib升高明显(P0.05),APTT缩短(P0.01)。N_1~N_3期患者与N0期患者相比D-二聚体、Fib升高明显且APTT缩短(P0.05),性别、年龄与凝血指标不相关(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大多数存在凝血纤溶系统的激活导致其功能异常改变,食管鳞癌患者以及肿瘤分期较晚且存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更易出现高凝状态,监测癌症患者凝血指标可作为预防其血栓等凝血性疾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探讨常规血凝筛选试验PT,APTT,FIB,TT,在妊娠产妇不同生理条件下的变化,凝血部分的改变会导致在妊娠期特别是晚期或分娩前后发生某些出血、血栓性疾病.方法:对823例妊娠产妇与798例非妊娠产妇(对照组)的凝血功能即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进行检测.结果:PT,APTT明显缩短于对照组(P<0.001),FIB高于对照组(P<0.001)TT值,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前及分娩过程中,及时检测凝血功能各项指标对预测和治疗产妇异常出血的状态,保护母婴健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是一种发生在诸多疾病基础上,以血液凝血.抗凝血、纤溶-抗纤溶失衡为病理特征的临床血栓-出血综合征,其预后凶险且病死率极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初次TKA术后早期凝血状态变化趋势,旨在为其围手术期抗凝治疗提供临床指导。方法选择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关节外科住院诊断为骨性关节炎,并行初次单侧TKA手术的患者60例。入院时检测空腹血糖水平,根据空腹血糖水平及病史情况,将患者分为两组:糖尿病患者组及空腹血糖正常组。两组患者均为30例,年龄60~85岁,糖尿病组平均69.70±4.69岁,男5例,女25例。正常人组平均72.70±5.36岁,男4例,女26例。两组于围手术期给予相同的临床干预、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清晨空腹采集肘前静脉血液标本,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以及血小板计数(PLT)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血液中Fib含量变化的趋势均为术后第1天开始升高,在术后第3天时达到峰值(糖尿病组=5.25±0.82 g/L,正常人组=4.44±0.43 g/L),虽然术后第7天较术后第3天有所下降,但较术前水平仍有上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且糖尿病组患者血液中Fib指标在术后各个时间点均较正常人组偏高(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液PLT计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无统计学差异。术后第1天较术前有明显下降,术后第3天下降到最低值(糖尿病组=203.60±41.02/L,正常人组209.80±55.47/L),术后第7天时两组患者PLT计数恢复到术前水平。两组患者术后血液TT、APTT、PT值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无明显变化趋势,不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初次单侧TKA术后,膝关节骨关节炎伴糖尿病患者血液的高凝状态较空腹血糖正常的患者更为严重。Fib是检测高凝状态的敏感指标,术后监测Fib指标的变化有利于对评估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TKA术后的凝血状态。  相似文献   

20.
原位肝移植止血和凝血功能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止血和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测定肝移植术前、术中血小板、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系列指标,观察其变化规律。结果术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延长,血小板计数(PLT)、多数凝血因子活性降低、抗凝血酶(AT)、纤溶酶原(PLG)、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α2-抗纤溶酶(α2-AP)水平降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AP)、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水平升高。与术前相比,新肝期各种改变更显著。结论整个原位肝移植手术过程中,凝血与抗凝功能减低,无肝期与新肝期纤溶功能亢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