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孔卫平 《九江医学》2006,21(2):57-58
目的:探讨双目间接检眼镜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检查及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例(21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在双目间接检眼镜直视下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裂孔定位,冷凝,硅海绵外加压及环扎带。玻璃体腔内注入消毒空气或C3F8。结果:术后视网膜裂孔封闭,视网膜一次性复位19眼(占90.5%),未复位2眼(占9.5%),经二次手术复位,术后视力均提高。结论:双目间接检眼镜下行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具有较高的照明度,较宽较清晰的立体视野,直视下进行裂孔冷凝封闭,提高了裂孔检查及手术的成功率,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间接立体检眼镜下冷凝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间接立体检眼镜下进行视网膜脱离手术的效果。方法:对26例26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在间接立体检眼镜下查找裂孔并进行冷凝,外加压、环扎、放液或不放液。结果:一次性手术后视网膜复位24例,2例二次手术后复位成功。结论:间接立体检眼镜下冷凝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创伤小,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双目间接检眼镜在原发性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双目间接检眼镜在原发性视网膜脱离检查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68例68眼双目间接检眼镜下进行手术冷凝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结果 出院治愈率为92.65%,随访0.5~2年的65例患者的视网膜均完全复住。与直接检眼镜下手术后80.5%的治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目间接检眼镜具有较高的照明强度、较宽的立体视野和较高的清晰度,提高了裂孔的检出率和手术成功率。显示出较传统的直接检眼镜加三面镜的方法有更多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视网膜剥离手术的进展较快,其中之一即在双目间接检眼镜直视下行网膜冷凝、封闭裂孔。现将我院近年来的使用情况及初步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并比较间接检眼镜及手术显微镜下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8例(68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分别在间接检眼镜、手术显微镜下行外路视网膜复位术,比较术后视力,视网膜复位率及并发症。结果:视网膜复位双目检眼镜组32眼,手术显微镜组31眼。视网膜复位患者视力均提高。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均可使视网膜复位,二者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6.
董敬远  刘瑶 《现代医学》2011,39(5):585-587
目的:探讨直接检眼镜直视下冷凝外路治疗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方法与效果。方法:收集了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入住我院眼科行直接检眼镜直视下冷凝外路视网膜脱离术的资料完整的78例患者,具体描述了手术过程,并对手术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直接检眼镜直视下定位视网膜裂孔并实施冷凝,结合环扎、外加压治疗,视网膜复位率高。结论:在不具备双目间接检眼镜设备及技术的条件下,直接检眼镜直视下冷凝外路治疗视网膜脱离有直视下冷凝封闭视网膜裂孔的优势,这一手术方式对广大的基层医院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尽管玻璃体手术的开展为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治疗拓宽了治疗手段;但巩膜扣带术仍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最常用的治疗方法。而应用双目问接检眼镜在直视下冷凝,使巩膜扣带术的成功率明显提高,并发症降低。我院在双目间接检眼镜下对138例(138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实行巩膜扣带术,较以往直接检眼镜下手术时间缩短,疗效提高,现报  相似文献   

8.
谢怀林 《广西医学》1998,20(3):457-458
间接眼底镜直视下冷凝治疗视网膜脱离38例39眼效果观察广西区南溪山医院谢怀林视网膜脱离是视网膜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的分离,临床上以手术治疗为主。笔者采用双目间接眼底镜直视下冷凝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38例39眼,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  相似文献   

9.
双目间接检眼镜在常规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双目间接检眼镜在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应用及手术技巧的不断进步,使视网膜脱离手术成功率大大增加。我院自2003年2月开展双目间接检眼镜下行常规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32例32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并比较直接检眼镜、间接检眼镜及显微镜下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41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分别在A直接检眼镜、B间接检眼镜、C眼科手术显微镜下进行巩膜外垫压视网膜复位术。比较术后视力、视网膜复位率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视网膜复位方面三种方法没有明显差别(P〉0.05),但在复发率及手术并发症方面B组明显低于A、C组(P〈0.05)。结论:视网膜复位手术中采用三种手术方法均可,但以间接检眼镜组最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氟丙烷(perflutren,C3F8)球内注射联合经巩膜直视下冷凝治疗上方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RD)的疗效。方法:对23例(24眼)上方巨大裂孔性RD患者,在双目间接检眼镜下冷凝裂孔并进行外加压,玻璃体腔注入C3F8,并根据RD的具体情况进行环扎、放液。结果:21眼一次性手术后视网膜复位,2眼二次手术后复位成功,另1眼行玻璃体切割术。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C3F8球内注射联合经巩膜直视下冷凝治疗上方巨大裂孔性RD,创伤小,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复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玻璃体手术治疗复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并对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及并发症进行分析.方法对103例复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随访资料完整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术前<0.02视力70眼(67.96%),≥0.02视力33眼(32.04%);其中黄斑裂孔21眼(伴PVR-C2以上 12眼)、巨大裂孔11眼、其它孔源性视网膜脱离PVRC2级以上71眼(其中 C2级15眼、C3级12眼、D1级13眼、D2级13眼、D3级18眼).发病至手术时间:≤14 d 8眼,15~30 d 10眼,1~3个月37眼,3~6个月24眼,≥6个月24眼.采用常规睫状体平部三通道玻璃体切割手术,根据情况联合进行了晶体切除、巩膜外环扎、视网膜切开、视网膜切除、视网膜下膜取除等操作;82眼行C3F8填充,21眼行硅油填充.随访3~18个月.结果视网膜复位99眼,4眼复位失败;视力提高73眼(70.87%),矫正视力<0.02,35眼(33.98%),≥0.02,68眼(66.02%),其中0.02~0.08,18眼、0.1~0.4, 39眼、0.5~0.9,10眼、≥1.0,1眼.结论玻璃体手术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尽早行手术治疗可获得更好的术后结果;提高手术技巧、加强术后随访及处理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最小量手术(单纯巩膜外加压+冷凝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45例145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视网膜脱离最小量手术。结果138例138眼1次手术后视网膜复位成功,成功率95.2%。失败7眼,其中6眼再次手术后复位,另1眼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后视网膜复位。术后第1天视网膜下液完全吸收者102眼(70.3%),30眼术后2~3 d完全吸收,4眼术后3~7 d吸收,2眼术后15 d以后吸收。随访3个月,视力均较术前提高。结论在双目间接眼底镜下实施最小量视网膜脱离手术是治疗绝大部分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巩膜外加压应用显微镜直视下冷凝定位,并与直接检眼镜下定位肉眼下冷凝相比较观察疗效.方法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59例(59眼)均由同一术者进行手术,均采用巩膜外加压排除视网膜下液,其中32眼应用显微镜直视下定位和冷凝,27例应用直接检眼镜定位进行同样手术,随访观察3个月~1年比较两组手术的定位准确率,手术时间,复位率.结果 应用显微镜组的定位率达到100%(32/32),一次性复位达到96.8%(31/32),明显优于直接检眼镜组74.0%(20/27),62.9%(17/27),x 2检验,P<0.05.显微镜组裂孔定位和冷凝封闭的平均时间为(7.3±3.6 )min,低于检眼镜组的(10.5±3.8)min,t检验P<0.05.结论 应用显微镜在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直视下定位冷凝与传统的直接检眼镜比较具有定位精确、冷凝程度准确、手术时间短、操作简便、疗效可靠的特点,有着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伴有玻璃体积血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 方法 对2004年7月-2008年7月在我院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22例伴有玻璃体积血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所有的患者术后网膜均复位,术后2个月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最佳视力0.05~0.1者4例(18.2 %),0.12~0.5者10例(45.5%),大于0.5者8例(33.3%). 结论 玻璃体切割手术可以及时治疗伴有玻璃体积血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减轻PVR,完全清除眼内积血,封闭所有视网膜裂孔,复位视网膜,尽早恢复患者的视功能,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An experimental model of 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 (RRD) in rabbits was es-tablished to simulate the pathophysiologic condition of human RRD. 24 rabbi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3 groups and underwent vitrectomy with a vitrector and/or retinotomy with a Charles flute needle, with 12 in group Ⅰ(vitrectomy and retinotomy), 7 in group Ⅱ (retinotomy) and 5 ingroup Ⅲ(vitrectomy). All animals underwent follow-up examinations with direct and indirect ophthalmoscopy and fundus photography 12 h and day 1, 3, 5, 7, 10, 14, 21, and 28 after the proce-dure(s). Retinal changes were recorded. As a result, 10 RRDs were successfully established in group Ⅰ. Direct and indirect ophthalmoscopy and fundus photography demonstrated typical features of RRD. No RRD developed in group Ⅱ and Ⅲ.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experimental 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 produced in a rabbit model after vitrectomy with retinotomy in this study was a convenient and reliable one. This RRD model mimicked the typical pathophysiological changes in humans.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伴脉络膜脱离的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手术前局部和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的手术成功率和视功能改变.方法 连续观察38例38眼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伴脉络膜脱离并行玻璃体手术治疗患者.其中局部应用激素组(A组)11例,术前应用醋酸强的松龙眼液点眼每小时1次,用药(4.91±1.51) d;全身激素治疗组(B组)27例,术前地塞米松静脉滴注15 mg,3 d后剂量递减,术前用药(5.67±1.88)d.结果 一次手术视网膜脱离复位率A组为54.5%,B组为63.0%;再次手术成功率A组为80.0%,B组为100%.A组70%患者术后视力提高,20%视力保持不变,B组68%患者术后视力提高,24%视力保持不变.初次手术后视网膜脱离复发的15例患者中,14例系因玻璃体视网膜增殖形成所致.结论 伴脉络膜脱离的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手术前局部激素治疗组的手术成功率趋势上低于全身激素治疗组.两组的最终视功能改善结果无差异.术后视网膜脱离复发的主要原因系玻璃体视网膜增殖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