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观察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乳鼠脑纯化Ⅰ型灭活疫苗在浙江省HFRS高发疫区大面积人群接种后的安全性 ,考核血清学及近期、中期流行病学效果。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 (IFAT)检测特异性IgG抗体 ,用微量细胞病变中和试验 (MCPENT)检测中和抗体滴度。结果 :共接种 10 4 6 0人 ,全程接种者占 97.30 % ,对照 16 159人。全程接种后两周进行血清学观察 ,荧光抗体阳转率为 10 0 .0 0 % (6 7/ 6 7) ,中和抗体阳转率为 4 4 .4 4 % ,几何平均滴度分别为 72 .12和 4 .6 2。1年后加强免前、免后两周和免后 1年 ,荧光抗体阳性率分别为 2 8.57%、83.33%、75.0 0 % ;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 14.80 %、55.56 %、35.0 0 %。疫苗近期 (基础免疫后 1年 )和中期 (基础免疫后 2年 )流行病学防病效果良好 ,人群保护率达 10 0 %。目前未发现接种人群中有免疫 (感染 )增强问题。结论 :HFRS疫苗近期和中期流行病学防病效果明显 ,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姬鼠型高发疫区大面积人群接种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Ⅰ型灭活疫苗后的安全性、免疫原性和流行病学防病效果。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 (IFAT)检测特异性IgG抗体 ,用微量细胞病变中和试验 (MCPENT)检测中和抗体滴度。结果 共接种 10 460人 ,全程接种者占 97.3 0 % ,对照 1615 9人。全程接种后 2周荧光抗体阳转率为10 0 % ( 67/67) ,中和抗体阳转率为 44 .44 % ,几何平均滴度分别为 72 .14和 4.63。加强免疫后血清抗体迅速回升 ,1年后又逐渐下降。预防接种后全身反应和局部反应轻微。接种组无发病 ,对照组发病 2 6例 ,死亡 3例。疫苗流行病学防病效果良好 ,人群保护率达 10 0 % ( 95 %CI :96.3 0 %~ 10 0 % )。结论 HFRS疫苗安全性良好 ,流行病学防病效果明显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免疫后血清学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监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苗免疫接种人群血清抗体水平变化并评价疫苗血清学效果。方法 以村为单位,16~60岁健康者(删除既往患HFRS者、外出>9个月及疫苗禁忌症者)为观察对象,按接种和对照各半的原则随机分组,接种组共10 460人,对照组16 159人。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特异性IgG荧光抗体,用微量细胞病变中和试验测中和抗体。结果 接种前血清抗体阴性者全程接种后2周荧光抗体阳转率为100.0%(67/67,95%CI:96.3~100.0),中和抗体阳转率为44 4%(8/18,95%CI:22.0~69.0),几何平均滴度分别为72.1和4.6。1年后进行加强免疫,加强免疫前、免疫后2周,免疫后1年、1.5年、2年、3年和5年,荧光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8.6%、83.3%、75.0%、53.1%、22.6%、10.0%、55.0%;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4.8%、55.6%、35.0%、31.3%、26.0%、10.0%、50.0%。免疫(感染)增强反应需要进一步研究。结论 HFRS疫苗免疫效果良好,血清抗体持续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4.
观察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地鼠肾细胞Ⅱ型灭活疫苗在以家鼠型为主疫区接种后一年的血清学和防病效果。方法:采用IFAT和MCPENT法检测疫苗接种者静脉血的荧光抗体和中和抗体阳转率与GMT滴度,追踪观察防病效果。结果:(1)加强免疫前、加强免疫后14天及12个月,IFAT阳性率分别为62.06%、100%和56.1%,GMT分别为18.77、98.83、29.22;中和抗体阳转率分别为18.5%、100%和60%,GMT分别为3.2、17.05和5.75。(2)加强免疫后接种组无一病例;对照组发病12例,发病率为101.2/10万,保护率100%。(3)采集接种人群流行高峰期前(9月)、后(翌年1月)双份血,IFAT未检测出汉坦病毒(HV)自然感染者。结论:加强注射后抗体滴度迅速升高,中和抗体和荧光抗体阳转率均达100%。加强免疫后1年,抗体滴度和阳转率均明显下降,但仍有好的防病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地鼠肾细胞Ⅱ型灭活疫苗在以家鼠型为主疫区接种后一年的血清学和防病效果。方法:采用IFAT和MCPENT法检测疫苗接种者静脉血的荧光抗体和中和抗体阳转率与GMT滴度,追踪观察防病效果。结果:(1)加强免疫前、加强免疫后14天及12个月,IFAT阳性率分别为62.06%、100%和56.1%,GMT分别为18.77、98.83、29.22;中和抗体阳转率分别为18.  相似文献   

6.
应用微量细胞病变法检测血清中和抗体和流行病学方法观察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Ⅱ型灭活疫苗在HFRS高发疫区人群加强免疫后的血清学和免疫效果.结果:加强免疫前血清抗体阳性率为18.5%,加强接种后14天抗体阳性率达到1OO%,GMT分别为3.2和17.05;加强免疫后一年接种组无一病例发生,而未接种组发病12例,发病率为101.2/10万,疫苗保护率100%.  相似文献   

7.
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灭活疫苗在黑线姬鼠型为主的混合型疫区使用的安全性、血清学及流行病学效果。方法  1994年 7月至 2 0 0 0年 7月在HFRS高发区 浙江省建德市采用HFRS (Ⅰ型 )灭活疫苗免疫接种 ,逐年测定抗体和观察发病情况。结果 疫苗基础免疫后抗体阳转率为 5 0 % ,1年后抗体阳转率和平均滴度均明显下降 ;5年后未能检出中和抗体 ,荧光抗体阳性率为 10 %。免疫后 7年内未发现病例 ,与对照组比较 ,保护率为 82 49%。结论 HFRS (Ⅰ型 )灭活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和现场流行病学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接种肾综合征出血热双价疫苗流行病学效果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肾综合征出血热2针双价疫苗免疫效果、临床副反应情况及现场流行病学效果。[方法]选择16~60岁健康人群,于0(即当天)、14 d在上臂三角肌内各注射疫苗1 ml,注射第1针后6个月,再加强免疫1针,并于疫苗免疫前、全程免疫后14 d;注射第1针后180 d、加强免疫后14 d及180 d采静脉血,分离血清,以IFAT检测特异性IgG抗体,以疫苗保护率衡量其流行病学效果。[结果]基础2针免疫后14 d荧光抗体阳性率89.3%,抗体几何平均滴度为1∶39.6,但半年后抗体水平明显下降,加强免疫1针后抗体水平又快速回升,抗体几何平均滴度提高至1∶59.4;疫苗接种总反应率为6%;疫苗接种后2.5年,疫苗观察点无病例发生。[结论]肾综合征出血热2针双价疫苗流行病学效果观察表明近期和中期疫苗对人群保护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流行性出血热灭活疫苗远期流行病学效果。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流行性出血热(EHF)特异性IgG抗体。结果初次免疫、加强免疫和强化免疫反应率分别为0.04%、0.09%、3.42%;荧光抗体阳性率为40.54%、75.00%、85.23%。初次免疫和加强免疫后1年保护率为83.11%、95.10%,近9年免疫人群年均保护率达77.84%,强化免疫后血清抗体几何平均滴度由40.29上升至71.13。结论该疫苗安全性较好,具有良好的远期流行病学效果;疫苗接种人群应适时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10.
采用ELISA、IFA检测特异性抗体,MCPENT检测中和抗体和HI,进行血清学分型。结果:选择姬鼠型疫区,接种沙鼠肾细胞Ⅰ型灭活出血热疫苗安全性较好。免疫后42天HFRS.V.IgG抗体阳性率为9643%,GMT=3518,180天有明显下降,加强免疫两周后阳性率达100%,而且1200天仍有3636%人群存在1∶10(+)抗体;MCPENT抗体较IFA抗体阳性率低,但疫苗免疫人群具有特异性回忆反应。中期流行病学防病效果接种组发病率为235/10万,对照组为4293/10万,保护率9453%。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肾综合征出血热乳鼠脑纯化Ⅰ型灭活疫苗在浙江省肾综合征出血热高发疫区大面积人群接种后的安全性,考核血清学和中期流行病学效果。方法 采用IFAT法测特异性IgG抗体,用MCPENT法测中和抗体滴度。结果 共接种10460人,全程接种者占97.30%,对照16159人。全程接种后2周进行血清学观察,荧光抗体阳率为100.00%(67/67),中和抗体阳转率为44.44%,几何平均滴度分别为72  相似文献   

12.
采用IFAT法检测特异IgG荧光抗体,用MCPENT法检测中和抗体滴度,追踪流行病学防病效果。结果表明,该疫苗的安全性较好,总反应率为319%,中强反应182%,反应以局部一过性疼痛多见,无异常反应。疫苗3针全程免疫后2周、加强前、加强后2周、1年和2年,3年中和抗体阳转率分别为3140%、933%、8750%、5385%、3810%和3500%。荧光抗体阳转率分别为8491%、2250%、8500%、1579%、1020%和905%。疫苗的流行病学防病效果好,3针全程免疫后(19954)至今(1999.3)接种者无人发病,对照组发病8例,保护率为10000%,观察到试区疫情较四周非试区低,疫苗复盖率达50%以上,似可有效控制疫情。发现有1例接种者在经过一个流行高峰期后荧光抗体较前呈4周以上增高,但无临床表现。未发现接种人群中有免疫(感染)增强问题。  相似文献   

13.
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免疫效果和免疫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现场验证HFRS-I型鼠脑纯化疫苗的安全性、血清免疫学与防病效果。方法 按随机整群分接种组,全程接种9012人和对照组16203人。采用0、7、28d及免后1年加强一针的免疫程序;分别采集免前、全程接种后2周,加强前、加强后两周、加强后1、2、3、4、5年的部分接种全血和微量耳血,分别测定中和抗体和IFA抗体。结果经1995年8月-2000年12月的5年间现场验证表明:HFRS-1型鼠脑灭活纯化疫苗除了因疫苗中残留蔗糖导致较重,较普遍的局部反应外,未发现其他严重的副反应,证明该疫苗有较好安全性,从血清免疫效果看。86例全程接种后两周的免疫血清,IFA抗体阳转率达100%,中和抗体阳转率为44.44%,1年后,IFA抗体和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下降到28.57%和14.80%。但加强后两周的血清IFA抗体和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反弹至83.33%和55.56%,其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也随之回升,但不十分明显,此外,在加强后2年IFA和中和抗体阳性率再次下降到较低水平,分别为22.5%和26.0%,到加强后4年,其中和抗体几乎全部转阴,但IFA抗体仍保持较高的阳性率。在接种组人群中除1例因接种2针,1例虽接种3针,未按规定程序接种而发病外,至今未发生其他病例,而对照组人群中已发病26例,其5例平均保护率达94.01%。结论 现场观察结果证明该疫苗具有安全性好,血清免疫学效果维持时间较长,现场防病效果可靠,对疫苗接种人群至少可保护5年以上,该疫苗值得在广大疫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为有效地预防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发生与流行,对沙鼠肾细胞型灭活疫苗的安全性及血清学、流行病学效果进行观察。结果:疫苗接种总反应率0.89%(557/62311),中反应率0.03%(19/62311);疫苗基础免疫全程接种两周后的血清中和抗体阳转率70.37%(38/54),荧光抗体阳转率83.33%(25/30);垦区HFRS冬季主要宿主动物为黑线姬鼠,占62.61%(360/575),野外黑线姬鼠密度11.13%(204/1833),带病毒率6.0496(9/149),带病毒鼠指数0.0820;HFRS病人血清IgG抗体检测为Ⅰ型,流行峰型为冬峰型,秋冬季节(8~1月份)发病人数占93.91%;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3.47%(56/1616)。1995年10~12月份,疫苗全程接种组人群HFRS发病率0(0/17127),全程非接种组人群发病率101.36/10万(144/142061),保护率100%。由此显示:黑龙江垦区HFRS疫区类型为姬鼠型;该疫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较好的近期防病效果。  相似文献   

15.
Ruan Y  Xu X  Shao S  Tong Z  Weng S  Zhou W  Gu H  Zhu Z  Xu Z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99,33(5):308-310
目的 比较肾综合征出血热I型灭活疫苗接种组和对照组人群隐性感染率,了解肾综合征出血热I型灭活疫苗对发生隐性感染有无增强作用。方法 1994年7月~1997年11月在建德市肾综合征出血热I型热灭活疫苗随机对照现场,采集接种组和对照组双份血清各401和360人份,检测间接荧光抗体,分别按对照免疫前间接荧光抗体阳性和阴性的第2份血清间接荧光抗体滴度分布情况确定cut-off值,由此判断免疫前接荧光抗体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苗的预防效果,为制定适宜的免疫接种方法提供依据。方法(1)选择西安市HFRS高发区县开展疫苗接种,计算疫苗接种率;(2)采用回顾性研究,对每位出血热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3)检测血清IgG抗体,了解疫苗接种后抗体阳转率;(4)比较出血热患者中有、无疫苗接种史的发病的症状和临床分型差别。结果(1)高发区县疫苗累计接种率为46.61%;(2)2005~2010年接种疫苗与未接种疫苗组发病率有明显差异(P〈0.0001),疫苗接种总保护率为94.67%;(3)出血热隐性感染率为3.28%,抗体阳转率为54.84%;(4)HFRS患者有、无疫苗接种史组的发病症状和临床分型有明显差异。结论接种疫苗可以预防肾综合征出血热,建议以16岁为阻断年龄段在我市大力推广HFRS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17.
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接种后血清抗体水平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Gong Z  Weng J  Zhao Z  Lan J  Chen Y  Lin C  Fu G  Zhu Z  Xia J  Ji Q  Xu J  Wang C  Yu X  Wang W  Fang C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0,34(6):351-353
目的 观察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在高发疫区大面积人群接种后的血清抗体水平变化,评价疫苗免疫效果。方法 以村为单位,16~60岁健康(删除既往患肾综合征出血热、外出〉9个月及疫苗禁忌证)为观察对象,按接种和对照各半的原则随机分组,接种组共10460人,对照组16159人。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特异性IgG荧光抗体,用微量细胞病变中和试验测中和抗体。结果 接种前血清抗体阴性全程接种后2周,荧光抗体阳转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肾综合征出血热纯化灭活疫苗在浙江省高发疫区大面积人群接种后的安全性、血清学和流行病学近期防病效果。本次共接种10460人,全程接种者占97.30%;对照16159人。全程接种后两周荧光抗体阳转率为98.55%(68/69),中和抗体阳转率为44.83%,几何平均滴度分别为69.36和4.44。经一个流行期观察,接种组无发病;对照组发病12例,发病率为74.26/10万,人群近期保护率达100%。人群接种后局部和全身反应较明显,注射局部疼痛感达100%,但均未发生异常反应(包括隐性感染者)。预测疫苗接种后当年发病数减少了33例,取得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