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心脏手术麻醉过程中温血灌注液和冷晶体灌注液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 2 0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老年患者 ,随机分为 2组 :I组 ,温血组 ,给予 37℃温血全钾和温血半钾灌注液 ;II组 ,冷晶组 ,给予4℃常规的冷晶体灌注。两组分别于体外循环机转动前、停机后 12h、术后 2 4h抽血测定血清谷草转氨酶 (GOT)、乳酸脱氢酶 (LDH)、肌酸磷酸激酶 (creatinekinase ,CK)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 (CK MB) ,检测心脏复跳情况。结果 两组体外循环机转机时间和阻断时间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温血组复跳情况优于冷晶组 ;温血组GOT、LDH、CK和CK MB的升高低于冷晶组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温血全钾和半钾灌注方法明显优于冷晶体灌注液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温血灌注方法是一种有效、实用的心肌保护法  相似文献   

2.
观察了常温体外循环含钾混血持续灌注下辩膜互换43例术后在住院期间升压药的用量和持续时间、心律失常、出入平衡时间、尿量、补钾量、技管时间、清醒时间及引流量,并与同期行低温下并膜置换术的患者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温血组患者补钾量明显低于长温组,引流量也明显减少;温血组患者中无心律失常者远多于低温组,且较少出现两种以上的复杂心律失常。提示常温含钾温血持续灌注是比冷晶体液间断准注更好的心肌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微量晶体停跳液与亚低温血(25~27℃)持续灌注保护心肌的临床效果。方法:69例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在术中先用微量晶体停跳液使心脏迅速停跳,然后予亚低温血持续灌注保护心肌。结果:所有病例术中心肌始终红润、安静、松弛,主动脉开放后61例心脏立即自动复跳(88%),术后仅11例应用正性肌力药物3-5d.全部病例均痊愈出院。结论:微量晶体停跳液与亚低温血持续灌注保护心肌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温血心肌停跳液与冷晶体心肌停跳液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 ;评价体外循环间断温血停跳的心肌保护价值。方法 在24例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分别采用温血灌注 (Ⅰ组 )和冷晶体灌注 (Ⅱ组 ) :每组各12例 ,进行心肌保护临床观察。Ⅰ组先用4 :1温血停跳液灌注心脏停跳 ,以后每隔20min用冷血停跳液灌注一次 ,保持心肌低温 ,在心脏复跳前再用温血灌注。Ⅱ组为应用4℃冷晶体心肌停跳液灌注 ,每隔20min灌注1次。结果 I组心脏自动复跳率明显高于Ⅱ组 (P<0.01) ,术后低心排征发生率明显低于Ⅱ组(P<0.05) ,术后应用心肌正性药物量及时间明显少于Ⅱ组 (P<0.05)。在停机时和停机6h ,Ⅰ组心肌肌钙蛋白明显低于Ⅱ组 (P<0.05) ,24h后心肌磷酸激酶CK,I组明显低于Ⅱ组 (P<0.05)。结论 温血心肌停跳液较冷晶体心肌停跳液具有更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心肌肌钙蛋白I(cTnI)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采用不同的心肌保护方法,转流前后的变化,以便对各种心肌保护方法做进一步评价。方法:按照术中将术中心肌保护方法分三组:包括含钾晶体冷停博液灌注组;冷血停博液灌注组;常温不阻断主动脉组。各组均于转流前后取静脉血,进行(cTnI)检测。结果:所有病例转流前cTnI均为阴性,转流后均为阳性。结论: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无论采取何种心脏保护方法,心肌均受到不同程度损伤。cTnI因其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心肌损伤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116例心脏直视术体外循环灌注中电解质的监测.认为应正确掌握补钾时机与速度,避免在灌注心肌停搏液后立即抽血标本,造成假性高血钾,与实际血钾浓度不符,延误补钾时机,同时根据排出尿量及时补钾.通过合理补钾,及时纠正低血钾,防止发生高血钾,有利于心脏复苏,防止心律紊乱维持循环功能,保证心脏手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不同心肌保护方法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心脏直视术中的心肌保护效果。将40例重症瓣膜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n=20)采用中浅低温氧合血停搏液先行主动脉根部顺灌或冠状动脉直接灌注停跳心脏+冠状静脉窦持续逆灌+开放前温血灌注心肌保护;对照组(n=20)采用冷血停搏液间断灌注心肌保护。观察两组围手术期心肌酶、心肌超微结构及临床血液动力学变化。结果显示,术后各时点实验组CK、CK-MB、cTnI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心肌超微结构改变轻微,术后自动复跳率高,正性肌力药物用量少。因此,含血停搏液多种灌注方法结合可为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术中提供更好的心肌保护。  相似文献   

8.
为了寻求临床上更为安全实用的心肌保护方法,对冷晶体心脏停搏液间断灌注 和浅低温氧合血,常温氧合血心脏停搏液持续灌注两种方法保护心肌的作用进行了比较研究。方法:应用冷昌体心脏停搏液间断灌注(CCC组)浅低温事务 氧合血心脏停搏液持续灌注心肌保护方法,观察了心脏瓣膜直视手术48例患者术后主要并发症,起搏器的使用情况,测定了主要心肌酶,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乳酸脱氢酶同功酶(LD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不同心肌保护方法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心脏直视术中的心肌保护效果。将40例重症瓣膜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n=20)采用中浅低温氧合血停搏液先行主动脉根部顺灌或冠状动脉直接灌注停跳心脏+冠状静脉窦持续逆灌+开放前温血灌注心肌保护;对照组(n=20)采用冷血停搏液间断灌注心肌保护。观察两组围手术期心肌酶、心肌超微结构及临床血液动力学变化。结果显示,术后各时点实验组CK、CK—MB、eTnI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心肌超微结构改变轻微,术后自动复跳率高,正性肌力药物用量少。因此,含血停搏液多种灌注方法结合可为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术中提供更好的心肌保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单次灌注停搏液与二次灌注对心肌保护的作用及对手术配合的影响。[方法]50例病人,分别采用4:1心脏停搏液在主动脉根部顺行灌注或用冠状动脉左右灌注管进行逆行灌注,单次灌注组灌注量为1200mL~1800mL;二次灌注组首次灌注量为1000mL~1800mL,第二次灌注量为400mL~1200mL。[结果]单次灌注组心脏自动复跳24例(96%),电击复跳1例(4%);二次灌注组心脏自动复跳19例(76%),电击复跳6例(24%)。单次灌注组与二次灌注组的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单次灌注组的心脏自动复跳率显著高于二次灌注组。[结论]单次灌注停搏液可使心肌得到更好的保护,避免了心肌的再灌注损伤,能更好地保证体外循环停止后的心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不停跳心脏手术近年来又在国内外重新兴起,开展逐渐增多。由于手术中心脏不停跳持续的冠脉血流保证了心肌供血不中断,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1],对心肌的损伤小,加之不停跳时,应用常温或浅低温下行转流(CPB),所以患者术后恢复快,但不停跳下心脏手术对CPB的转流技术要求和配合心内直视手术操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我院从2004-01/2007-12共施行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268例,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12例,女156例,年龄3~50岁,体重11~75 kg,心功能Ⅱ~Ⅲ级252例,Ⅳ级16例。手术种类,A SD246例,V SD 10例,EBER STAN畸形2例,PS8例,右房黏液瘤2例。1.2方法使用Jostra人工心肺机平流灌注,国产膜肺或国产鼓泡式氧合器,常规预充,建立体外循环后,鼻咽温度控制在32℃以上,阻断上下腔静脉,不阻断升主动脉,不灌注停跳液,维持心脏跳动下行心内直视手术,转流采用中、高流量灌注,维持较高的灌注压,M AP在59~80 mm Hg,中等血液稀释Hb 70~90 g/L,持续监测M AP、VCP,转中及时查血气、电解质,据结果调节酸碱和电解质平衡。术毕开始复温,各...  相似文献   

12.
周敏  高水清 《现代护理》2002,8(11):853-853
含血心脏停搏液是从体外循环氧合器中取血与生理盐水(林格液 )配制后的停跳液混合 ,使血球压积维持在 2 0 %左右 ,钾离子浓度维持在 (2 5~ 30 )mmol/L ,通过高钾去极化使心脏停搏 ,此法灌注后心脏始终红润、柔软 ,主动脉开放后自动复跳率高 ,术中HCT稳定 ,血液稀释少 ,能较好地维持胶体渗透压 ,升压药用量少 ,比单纯的晶体灌注效果好。1991年以来 ,lichtenstein等报告了许多 4∶1血液心脏停搏液心肌保护的成功经验 ,为心外科提供了另一种理想的心肌保护法[1] 。含血停搏液除了含有物理溶解的氧外 ,还能通过血红蛋白携…  相似文献   

13.
重症瓣膜手术心脏复苏困难与再次温血停跳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10例重症瓣膜置换患者心脏复苏困难的成功处理经验.尝试心肌保护新方法.方法:对经多次除颤不能复苏的重症瓣膜置换患者,采用重新阻断升主动脉,行4:1半钾或全钾温冷血停搏液诱停加纯温血持续灌注,待心脏完全静止后再开放升主动脉的方法。结果:10例重症瓣膜置换患者心脏复苏困难均自动复苏。结论:再次阻断升主动脉,行4:1半钾或全钾温冷血停搏液诱停加纯温血(不含停搏液)持续灌注的处理,对于复苏困难的心脏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同顾性总结20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患者的体外循环(CPB)方法、心肌保护、血液保护措施.方法 20例重症的CABG患者.CPB采用中度低温,心肌保护采用4:1(血:晶体)高钾(20mmol/L)含镁(20mmol/L)冷血停搏液正灌或与逆灌联合,开升丰动脉前温血灌注;CPB中维持充足的灌注流最(2.4~2.8L/m2·min)和较高的平均动脉压(MAP60~90mmHg);预充白蛋白20g.CPB中应用超滤、悬浮红细胞、氨甲环酸氯化钠、速尿.结果 全组病例在开放升主动脉后自动复跳16例占80%,电击除颤复苏4例,占20%.除一例术前心功能Ⅳ级,术后低心排夕匕亡外,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 提高术中体外循环管理技术和加强术中心肌保护是至关重要的.开升丰动脉前温血灌注为有效的心肌保护方法,对重症患者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了探索临床上更为安全有效的心肌保护方法。方法 应用 3 0℃氧合温血间断灌注与传统冷停搏液灌注心肌保护法进行心内直视手术各 40例 ,分别对术后心脏复苏情况、心肌酶谱变化、术后心律失常发生例数及术后低心排出量 ,并参照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进行对照分析研究。结果  3 0℃氧合血间断灌注组与间断冷晶体组心脏复跳率分别为 90 %和 3 5 % (P <0 .0 1)。术后低心排综合征及心律失常发生例数及心肌酶谱变化 ,冷停组均较 3 0℃氧合血组多或明显 ,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示心肌内线粒体损伤以冷停组为重。结论  3 0℃氧合血间断灌注在心肌保护方面较冷晶体灌注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更为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进一步改善心肌的保护效果,克服低温所造成的不良影响,避免心肌的缺血性损伤及再灌注损伤,我们采用冷停跳液与温血间断灌注心肌保护方法治疗52例心脏直视手术病人,手术及复跳经过顺利,现总结报导如下。1资料与方法52例病人中男性20例,女性32例,年龄4...  相似文献   

17.
停跳和不停跳行心脏直视手术对心肌保护作用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浅低温体外循环(CPB)下温血停搏液持续灌注和不停跳行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18只同种健康山羊采用单盲法随机分为冷晶体间断灌注组(Ⅰ组),温血停搏液持续灌注组(Ⅱ组),不停跳组(Ⅲ组)3组,每组6只;分别在CPB的不同时刻测定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及静脉血心钠素(ANP)含量,并切取心肌组织在电镜下观察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Ⅰ组MDA和ANP在CPB期间逐渐升高,恢复正常灌注后升高更明显:Ⅱ组、Ⅲ组MDA和ANP虽也有所升高,但较Ⅰ组低,且恢复正常灌注后无升高趋势。心肌超微结构也显示Ⅰ组改变明显,而Ⅱ组、Ⅲ组则基本不变。结论:温血停搏液持续灌注和不停跳行心内直视手术可有效避免心肌的缺血和再灌注损伤,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心脏手术体外循环技术。方法:分析93例65岁以上患者体重,体外循环中血液稀释合理,预充液中胶品比例保持1.5:1。监测术中血气、血钾、血流动力学改变、温度及转流时间。结果:全组93例中81例顺利脱离体外循环,5例经过辅助循环顺利脱机,6例置入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后顺利停机,术后死亡1例。结论:为了提高老年心脏手术体外循环质量及手术成功率,应当是:首先应选择优的质膜式氧合器;在体外循环中维持红细胞压积稍高于青、中年人;低温时采用高于温度匹配流量灌注,维持良好灌注压;使用冷氧合血停搏液行心肌保护;应用抑肽酶、乌司它丁进行血液保护、肺、肝、肾等器官的保护;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技术的使用。  相似文献   

19.
心肌保护是心内直视手术成功的关键,直接影响术后心功能的恢复.降低心肌温度,使心肌代谢迅速减低,是保护缺血性心肌的重要措施.多年来各种心肌保护法,包括冷血灌注、温氧合血灌注,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等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需阻断升主动脉,灌注高钾停跳液,故未能完全避免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损伤的发生[1].近3年来本院手术室采用3%乙醇氯化钠制作冰屑,应用于心内直视手术共260例,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安丽  陈克芳 《华西医学》2001,16(3):344-344
心脏直视术后较常发生低血钾。低血钾增加心肌应激性 ,是早期心律紊乱的重要原因之一 ,必须及时纠治。我们连续观察 15 0例心脏直视手术 ,根据术后血钾水平采用多种补钾方法治疗低血钾 ,效果良好 ,现将各种补钾方法以及补钾过程中的观察护理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84例 ,女 6 6例 ,年龄 2~5 7岁 ,平均 2 5 6岁。其中先天性心脏病 85例 ,风湿性心脏病 6 0例 ,大血管疾病 3例 ,感染性心内膜炎 2例。术前5 5例行强心、利尿治疗 ,31例术前未停用利尿剂及洋地黄。全部病人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手术结束后 ,病人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