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脊髓背角存在着大量的GABA递质/受体系统,它们参与了脊髓水平的伤害性信息调制作用,这一领域的研究为痛觉生理及临床镇痛研究提供了新的视点。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脊髓水平γ-氨基丁酸(GABA)A受体在异丙酚对内脏痛大鼠镇痛效应中的作用。方法 35只雄性SD大鼠,体重180—240g,随机分为5组,每组7只,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5ml组(C组),腹腔注射异丙酚10mg/kg组(P1组),腹腔注射异丙酚20mg/kg组(P2组),鞘内注射荷包牡丹碱0.25馏组(B组),鞘内注射荷包牡丹碱0.25μg+腹腔注射异丙酚10mg/kg组(BP组)。采用结直肠扩张法制备内脏痛动物模型,以腹壁明显收缩变平的最小扩张压力值为痛阈,观察给药前即刻(T0)及给药后5min(T1)、10min(T2)、15min(T3)、20min(T4)、25min(T5)、30min(k)、40min(B)、50min(T8)大鼠的痛阈,并计算最大镇痛效应百分率(MPE)。结果 与C组比较,P1组T1-4时、P2组T1-5,时的痛阈升高(P〈0.05或0.01);与P1组比较,P2组痛阈升高(P〈0.01)。与P1组比较,B组T1-4时MPE降低,BP组T2-4时MPE升高(P〈0.05或0.01);与B组比较,BP组,T1-4时MPE升高(P〈0.05或0.01)。结论 异丙酚部分通过介导脊髓水平GABAA受体,对大鼠结直肠扩张所致内脏痛具有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拟观察非伤害性触摸刺激对慢性坐骨神经损伤(CCI)大鼠脊髓背角c-fos及TrkA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脊髓在慢性神经痛产生和维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可乐定对大鼠脊髓背角伤害性神经元诱发放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大鼠脊髓背角伤害性神经元的伤害刺激诱发放电作为痛指标,观察脊髓表面应用可乐定对该指标的影响。方法:选用SD大鼠31只,随机分为5组:(1)生理盐水对照(鼠数=5);(2)可乐定5μg组(鼠数=5);(3)可乐定10μg组(鼠数=8);(4)可乐定20μg组(鼠数=6);(5)可乐定30μg(鼠数=7)。用药方式为脊髓表面滴注。结果:各剂量组可乐定均对脊髓背角伤害性神经元的伤害刺激诱发放电有抑制作用,剂量低于20μg时,药效随剂量增大而增强,剂量增至30μg时,药效无显著增强。结论:可乐定对大鼠脊髓背角伤害性神经元诱发放电有抑制作用,且有明显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6.
一氧化氮(NO)作为一种新型的信使分子,在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发现NO与脊髓水平的伤害性信息调控密切相关,许多证据表明NO在脊髓内促进痛觉过敏的形成和发展,抑制NO的生成具有明显的抗伤害作用,但也有一些不同的观点。本文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GABA为抑制性中枢神经递质,本文就GABA及其受体在脊髓内的分布、生理作用、以及其与肌松、抗伤害性、慢性疼痛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脊髓γ氨基丁酸A(GABAA)受体在乙酯羟孕双酮抗伤害性效应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体重176~181 g,经L2,3行蛛网膜下腔置管.取置管成功的大鼠27只,随机分为4组:荷包牡丹碱0.01 pmol组(Ⅰ组,n=9)、0.1 pmol组(Ⅱ组,n=7)、1 pmol组(Ⅲ组,n=5)和10pmol组(Ⅳ组,n=6).采用电刺激法测定大鼠颈部和尾部痛阈,记录诱发尾部和颈部伤害性反应的最小电流,测定3次,间隔5 min,取其平均值作为基础痛阈(TH1).腹腔注射乙酯羟孕双酮1 mg/kg,5min后测定痛阈(TH2).经蛛网膜下腔导管注入重比重荷包牡丹碱溶液(溶于5 μl 6%葡萄糖溶液),5min后测定痛阈(TH3).结果 与TH1比较,各组颈部TH2和TH3、尾部TH2和Ⅰ组尾部TH3升高(P<0.05);与TH2比较,Ⅱ组~Ⅳ组尾部TH3降低(P<0.05),各组颈部TH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酯羟孕双酮可通过激活脊髓GABAA受体产生抗伤害性效应.  相似文献   

9.
GABAA受体与全麻药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全麻药与中枢GABAA受体的作用,认为GABAA受体是全麻药在分子水平的主要药靶,不同全麻药作用于受体的不同亚单位,受体及与之相关的细胞内信使神经递质有可能是全麻药作用的共同通路。  相似文献   

10.
脊髓特别是脊髓背角是伤害性信息从感觉传入纤维传入中枢神经系统(CNS)进行整合和传递的第一站,其中存在着相互拮抗的两种系统,即兴奋性和抑制性调节系统,二者对多种因素(组织和神经损伤、炎症、缺血)导致的疼痛传递起着重要的作用。GABA递质/受体系统是脊髓内重要的抑制性调节系统,参与伤害性信息传递的机制,受到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11.
全麻药对GABAA受体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研究表明,全麻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是通过直接激动GABA受体或增加GABA与受体的结合,多途径间接或直接影响CI^-内向电流所致。本文综述近年对GABA受体的结构及各类全麻药对GABAA受体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炎性痛大鼠脊髓背角γ-氨基丁酸及其受体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福尔马林致痛大鼠腰膨大段脊髓背角γ-氨基丁酸(GABA)及其受体的表达。方法 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n=6):A组,空白对照组;B组,福尔马林炎性致痛组,24h后分别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大鼠腰膨大段两侧脊髓背角GABA免疫阳性细胞、GABA_(Aβ3)和GABA_(B1)受体mRNA的表达。结果 GABA免疫阳性细胞、GABA_(Aβ3)和GABA_(B1)受体mRNA在大鼠脊髓背角均有表达,且GABA免疫阳性细胞和GABA_(B1)受体mRNA在背角Ⅰ~Ⅲ层分布密度最高,GABA_(Aβ3)受体mRNA在脊髓各层面分布较均匀。GABA免疫阳性细胞在B组大鼠致痛侧腰段脊髓背角表达与非致痛侧和A组两侧相比明显增加(P<0.05),非致痛侧和A组两侧间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脊髓背角两侧GABAA_(Aβ3)和GABA_(B1)受体mRNA的表达与A组相比明显增加(P<0.05),两侧间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炎性痛时脊髓GABA神经递质的释放增加,同时受体基因的表达上调,抑制系统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13.
脊髓背角是伤害性信息的初级中枢,阿片受体、α2肾上腺素受体是痛觉调制中重要的递质度体系统,本文主要介绍阿片受体、α2肾上腺素受体在痛觉形成调制中的作用及机制。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细胞和分子水平简要介绍伤害性感受信号的传递和调制,以及形成神经元敏化的部分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一氧化氮(NO)作为一种新型的信使分子,在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发现NO与脊髓水平的伤 害性信息调控密切相关,许多证据表明NO在脊髓内促进痛觉过敏的形成和发展,抑制NO的生成具有明显的抗伤害作用。但 也有一些不同的观点。本文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脊髓背角是伤害性信息的初级中枢,阿片受体、α2肾上腺素受体是痛觉调制中重要的递质/受体系统,本文主要介绍阿片受体、α2肾上腺素受体在痛觉形成调制中的作用及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观察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APA)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BCCs)移植对坐骨神经慢性挤压伤(CCI)大鼠脊髓GABAA受体α2、γ2亚单位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脊髓GABAA受体是否参与APA-BCCs蛛网膜下腔移植镇痛机制。方法 20只体重200-250 g的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CCI组(右侧坐骨神经结扎);APA组,CCI大鼠于术后第7 d蛛网膜下腔移植500-600个APA空囊;APA-BCCs组,CCI大鼠于术后7 d蛛网膜下腔移植5×106个APA微囊化BCCs。测定各组移植前和移植后7d的触诱发痛阈值(g)和CO2激光刺激痛阈值(ms)。动物处死后取L4-5脊髓,RT-PCR法测定各组GABAA受体α2、γ2亚单位mRNA表达。结果 与C组比较,CCI组、APA组脊髓GABAA受体α2、γ2亚单位mRNA表达量降低(P<0.01),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移植后APA-BCCs组手术侧触诱发痛阈值和CO2痛阈值高于CCI组和APA组结扎侧(p<0.01),同时脊髓GABAA受体α2、γ2亚单位mRNA表达量与C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较CCI组和APA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 APA-BCCs蛛网膜下腔移植可矫正CCI大鼠脊髓GABAA受体α2、γ2亚单位表达的下调,通过恢复GABA能神经元的活性产生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细胞和分子水平简要介绍伤害性感受信号的传递和调制,以及形成神经元敏化的部分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脊髓阿片受体在异丙酚对大鼠抗伤害性效应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体重220~280 g,选取鞘内置管成功的大鼠90只,随机分为9组(n=10):P组、D组和A组分别鞘内注射异丙酚10μg、二甲基亚砜(DMSO)5μl,人工脑脊液5μl;PN组和DN组分别鞘内注射异丙酚10μg、DMSO 5μl,5 min后均鞘内注射纳洛酮15 μg;PC组和DC组分别鞘内注射异丙酚10 μg、DMSO 5 μl,5 min后均鞘内注射高选择性μ受体拮抗剂CTOP 1 μg,PI组和DI组分别鞘内注射异丙酚10μg和DMSO 5 μl,5 min后均鞘内注射高选择性δ受体拈抗剂ICI 174,864 1μg.于首次给药前(T0)、首次给药后10 min(T1)、20 min(T2)、40 min(T3)时采用热水缩尾法测定痛阈,并计算痛阈提高百分率.结果 与T0时比较,T1,2时P组、PN组、PI组和PC组痛阈升高(P<0.05);P组痛阈高于D组,PN组痛阈高于DN组,PI组痛阈高于DI组,PC组痛阈高于DC组(P<0.05);与T1和T2时比较,T3时P组、PN组、PC组和PI组痛阈提高百分率降低(P<0.05);与P组和PC组比较,PN组和PI组首次给药后痛阈提高百分率降低(P<0.05).结论 异丙酚通过大鼠脊髓δ受体介导产生抗伤害性效应.  相似文献   

20.
离子型谷氨酸受体在脊髓伤害性信息的传递中扮演重要角色。选择性阻断离子型谷氨酸受体的亚型海人藻酸受体的可产生镇痛。文中综述了海人藻酸受体的结构和功能、在脊髓背根神经节和脊髓后角的分布及其在伤害性反应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