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预激综合征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安全性、疗效,以及预激综合征患者发生阵发性房颤的机制。方法对300例预激综合征患者,根据术前有无房颤发作史分为A组(45例,有房颤发作史),B组(255例,无房颤发作史);A组消融后根据有无再发房颤分为PAF组(有房颤再发)和NPAF组(无房颤再发)。常规心内电生理检查(EPS),测定心房有效不应期;旁道的前传和逆传不应期;结合腔内电图寻找房室旁路最佳消融靶点,采用温度控制方式射频消融治疗;通过同步12导联心电图测量旁路消融术24h后,P波时限最大、最小值及计算P波离散度。结果本组手术成功率为98.0%,复发率为1.0%,并发症发生率为1.0%。A组的多旁路较B组多(P=0.008 3)。消融前,A组的心房有效不应期、旁道前传和逆传有效不应期较B组短(P=0.039 9);消融后,A组的P波最大时限、P波离散度较B组长(P<0.01);术后PAF组和NPAF组比较中,PAF组的心房不应期较短,P波最大时限、P波离散度较长。结论射频消融治疗预激综合征伴阵发性房颤安全有效。旁道有效不应期缩短和心房本身各向异性传导增大在预激综合征患者房颤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年龄、冠心病、左心室射血分数、高血压、糖尿病、左房内径、心悸病史等是预测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为评价多普勒组织成像(DTI)对定位标测显性预激综合征旁道的可行性和准确性,用DTI的加速度方式检查33例显性预激综合征患者,5例起搏器安装者及10例正常人的心肌收缩顺充,并将DTI所观察到的预激患者的心室壁提前收缩部位与射频消融术中心内电生理检查标测的“靶点”比较,结果显示:(1)预激组左侧显性旁道21例,准确定性18例(准确率85.7%),右侧显性旁道12例,准确定位8例(准确率66.7%),两侧定位准确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定位总准确率为78.8%,(2)起搏组中起博电极处右室心肌最早收缩。(3)正常组心室激动顺序为间隔心底段,游离壁及心尖部,上述结果表明DTI的加速度方式可用于检测心室正常或异常的除极过程,能对显性预激综合征的旁道进行较准确的定位。  相似文献   

3.
侯俭 《中国乡村医生》2005,21(22):24-24
目的:探讨在射频消融时造成复发的因素.方法:在120例的射频消融中,均常规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查,采用分级递增刺激和程序刺激,判断心律失常的类型.结果:B型预激23例、A型预激9例、AVNRT46例、AVRT33例、AT3例、室速及室早6例.其中复发6例,B型预激4例,隐逆旁道1例,频发室性早博1例,并发Ⅲ度传导阻滞1例.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有一定的复发率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临床和射频导管消融治疗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急诊处理和导管消融预激旁道的研究,评价临床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同步直流电复律、射频导管消融治疗预激综合症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28例经过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确诊的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经过临床抗心律失常药物、同步直流电复律等急诊复律治疗,随后接受射频导管消融治疗,消融预激旁道,达到根治或减少心房颤动,减少心律失常和猝死的风险。结果:28例患者接受药物及同步直流电复律,药物复律成功患者18例,同步直流电复律成功患者10例,无猝死事件发生;所有患者接受射频导管消融治疗,一次消融成功者24例,二次消融成功者3例,1例消融失败患者,拒绝再次手术,临床随访。结论:应用同步直流电复律,胺碘酮、普罗帕酮药物复律是治疗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治疗的临床急诊处理的有效方法,导管射频消融预激旁道可以使患者长期获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是临床实践中常见的心律失常,本文报道对其进行标测及射频导管消融(RFCA)的经验。方法:16例患者(男性9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40.1±10.7)岁,对全部患者进行了心内电生理检查,在标测到的逆行心房最早激动部位进行射频导管消融。结果:16例患者中,11例为隐匿性左侧旁路,1例为隐匿性右后间隔旁路,4例为B型预激综合征。隐匿性左侧旁路中,左后间隔旁路3例,左前旁路5例,左后旁路3例。B型预激综合征中3例为右前游离壁旁路,1例为右后游离壁旁路。B型预激综合征右前游离壁旁路影像学有效消融靶点为:左前斜位45°,右房室环9点处。右后游离壁旁路影像学有效消融靶点为:左前斜位45°,右房室环7点处。所有患者均获得成功,无并发症。结论:RFCA术治疗AVRT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6.
徐绍良 《当代医学》2014,(20):88-88
目的研究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肾结石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2年3月江西省横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35例肾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结石的直径大小,将所有患者分为A、B、C 3组,结石的直径分别为0.5~1.0cm,1.0~2.0cm,〉2.0cm。分别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疗法对3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后,对3组患者的一次碎石成功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治疗后,发现A组患者的一次性碎石成功率(91.1%)显著高于B组(73.3%)和C组(55.6%),A组和B组(χ^2=4.8649,P〈0.05),A组和C组(χ^2=14.5455,P〈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034)。结论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肾结石疗效显著,尤其是对于直径在2cm以下的结石患者,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预激综合征单旁道的体表心电图定位方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Iwa方案和St.Georege方案对显性预激综合征单旁道体表心电图的定位价值。方法:预激综合征经心电生理检查证实为单旁道并且行射频消融术成功者共21例(左侧旁道10例、右侧旁道11例)。术前心电图分别分析40msδ波极性、QRS波群形态等指标,用Iwa及George方案定位后与消融成功靶点对比分析。结果:两方案各具特点,定位符合率Iwa方案为85%,George方案为76%,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Iwa方案和Georege方案均具有较高的定位价值。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心脏电生理研究的进展和射频消融术(RF-CA)在心律失常中的广泛应用,学者们对以前提出的Mahaim纤维的电生理表现及在心律失常中的作用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提出了新的观点。目前认为在Mahaim纤维参与的心动过速中,以房束纤维引起者最为常见,递减传导的房室纤维相对少见,结室(或结束)纤维是否参与心动过速仍存在争议。Mahaim型预激综合征是预激综合征的特殊类型,临床上比较少见,本文报道2例分别由房束纤维和房室纤维构成的Mahaim型预激综合征的电生理特征及射频消融治疗体会。  相似文献   

9.
杨美玲  杨建涛  邢亮亮 《黑龙江医学》2023,46(11):1295-1298
目的:比较射血分数下降与射血分数正常的持续性房颤患者射频手术风险。方法:收集2015年2月—2018年2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00例持续性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分为A组(LVEF<40%)、B组(LVEF40%~49%)、C组(LVEF≥50%)。由同一位医师采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三维标测下完成射频消融术。比较三组患者左心房建模时间、消融时间、总手术时间、术中发生急性心衰、其他房性心律失常(RATs)、脑血管事件、心包积液事件例数及平均住院日。结果:三组患者左心房建模时间、消融时间、总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平均住院日长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肺静脉前庭电隔离后仍为房颤律,给予直流电复律,三组患者术中需要电复律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中发生RATs 3例,其中,1例为房速,2例为房扑。B组发生1例房速,C组发生3例房速。A组与B组、A组与C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无逆传旁路的预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电生理特征.方法 159例预激综合征患者均行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提示为旁路逆向传导阻滞共13例(无逆传旁路组),旁路前传和逆传功能共146例(双向传导旁路组),均行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电生理特征以及导管射频消融术的治疗效果.结果 与双向传导旁路组比较,无逆传旁路组患者年龄更大,存在房颤、晕厥病史者比例更高(P<0.05),而两组心房有效不应期、旁路前传有效不应期、房室节前传及逆传有效不应期等心内电生理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逆传旁路组患者射频消融手术时间、射频消融术放电滴定时间、射线曝光时间均长于双向传导旁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高于双向传导旁路组(P<0.05).结论 与双向传导的预激综合征患者比较,无逆传旁路患者自发性房颤及晕厥为常见,且射频消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无)应答人群复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有效方法。方法:乙肝疫苗低(无)应答对象208例,随机接受2种复种方案,A组105例,予乙肝疫苗30μg1次接种;B组103例,予乙肝疫苗10μg按0、1、6月免疫程序接种,分别于首次接种后1个月、2个月、7个月检测抗-HBs。结果:复种后1个月和2个月,A组抗-HBs阳性率分别为53.33%(56/105)和60.95%(64/105),B组分别为9.71%(10/103)和22.33%(23/103),A组的1月和2月抗-HBs阳性率均高于B组(χ^2=45.679,31.876,P=0.000);复种后7个月抗-HBs阳性率,A组55.24%(58/105)和B组46.60%(45/10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52,P=0.213)。B组随接种次数增加及时间延长,抗-HBs阳性率逐渐增加,不同时间抗HBs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为6.098~30.385,P均〈0.05)。结论:低(无)应答人群复种乙肝疫苗时,增加单次剂量可提高免疫应答,并减少接种次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老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09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9例RFCA治疗的老年PSVT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及复发率情况。结果: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51例,其中左侧旁道40例,右侧旁道11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61例;房扑7例。RFCA总成功率为98.3%(117/119);术后复发率为4.2%(5/119);并发症发生率5.04%(6/119)。结论:RFCA治疗老年PSVT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分析老年患者及非老年患者经内镜下胃造瘘术(PEG)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3年12月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住院行PEG治疗的患者84例,其中年龄≥65岁者44例为老年PEG组(老年组),年龄〈65岁者40例为非老年PEG组(非老年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人口学特征、生化资料、基础疾病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老年组患者男/女为25/19例,非老年组患者男/女为32/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2,P=0.035);老年组白蛋白水平[(34.23±4.75)g/L]低于非老年组[(37.52±4.18)g/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3.271,P=0.002);老年组循环系统疾病发生率(81.82%)高于非老年组(47.50%),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0.916,P=0.001);老年组脑中风发生率(88.64%)高于非老年组(52.50%),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8.727,P=0.000);非老年组颅脑外伤发生率(27.50%)高于老年组(0.00%),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3.923,P=0.000);老年组造瘘口感染发生率(15.91%)高于非老年组(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42,P〈0.05)。结论老年组白蛋白水平低于非老年组,老年组心血管病、脑血管病、造瘘口感染率高于非老年组;非老年组多为男性患者,多有颅脑外伤病史。  相似文献   

14.
张光翠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11):1444-1445,1448
目的:探讨射频热凝臭氧治疗椎间盘源性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经临床和影像检查确认为椎间盘源性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臭氧+射频热凝治疗,对照组采用臭氧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疼痛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优良率(98.33%)明显高于对照组(85.00%);两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VA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臭氧消融术加靶点射频治疗盘源性颈椎病较单纯臭氧治疗效果更显著,经皮臭氧消融术加靶点射频治疗盘源性颈椎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了解食管癌病人的病理类型及变化趋势。方法查阅32年间胃镜检查记录,对检出食管癌病人性别、年龄、民族、病变部位及病理类型,按诊断时间分为四组,进行分析。结果B、C、D组食管癌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26,P〈0.05);B、C组食管癌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0.078,P〉0.05);食管癌男女比例为2.58∶1,以40-65岁之间的病人为多(占59.65%);病变在食管中段的占70.7%;食管鳞癌占88.2%,腺癌占11.8%;汉族、回族、蒙古族食管鳞癌和腺癌构成比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8,P=0.981〉0.05);B、C、D组食管下段腺癌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67,P〉0.05)。结论32年间食管癌检出率无明显变化;食管癌发病有老年化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昆明地区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主要病原体及其流行特点,分析本地区小儿ALRI病原体与年龄的相关性,同时,评价呼吸道九联检IgM检测对ALRI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ALRI患儿625例,按年龄将患儿分为3组:~1岁(婴儿组),~3岁(幼儿组),>3岁,~ 10岁(儿童组).同时,健康儿童10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九项主要病原体的IgM抗体,包括嗜肺军团菌(LP)、肺炎支原体(MP)、Q热立克次体(COX)、肺炎衣原体(CP)、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甲型流感病毒(IFA)、乙型流感病毒(IFB)及副流感病毒1、2和3型(PIVS).结果 625例ALRI患儿中,检出病原体感染345例,总检出率为55.2%.单一病原体感染132例,占阳性病例数的38.26%,以MP最多,其次为IFV、RSV和ADV,检出率依次为62.88%、27.27%、5.30%及4.55%;2种病原体混合感染148例,阳性检出率为69.48%;3种及以上混合感染65例,阳性检出率为30.52%.单一呼吸道病原体感染中,随着年龄增长,MP和IFB感染率呈上升趋势,而RSV和ADV感染率呈下降趋势,但3个年龄组间仅R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143,P=0.017);而在2种/≥3种病原体混合感染中,随着年龄增长,感染率呈上升趋势,3个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899,P< 0.001)/(x^2=6.138,P<0.046);而且,随着年龄增长,总的混合感染(2种及≥3种)趋势更明显,各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x^2=30.930,P<0.001).结论 九项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联合检测对明确昆明地区ALRI的病原体种类、流行病学特点、早期诊断和治疗很有帮助,具有经济、高效、便于操作和易于判读结果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运用SPECT门控核素心肌灌注显像(ECG-gated myocardial perfusion SPECT imaging,GSPECT MPI)相位分析技术探讨Wolff-Parkinson-White syndrome(WPW)综合征患者左室机械收缩同步性.方法:入选WPW患者35例和正常对照13例,均行GSPECT MPI检查,其中WPW患者GSPECT MPI检查在导管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current catheter ablation,RFCA)术前进行,计算出LVEF,MPI数据通过相位分析生成定量指标相位直方图带宽(phase histogram bandwidth,PHB)来评估WPW患者左室机械收缩同步性.根据RFCA术中阻断旁道部位对WPW患者进行分类(间隔旁道组、左侧游离壁旁道组、右侧游离壁旁道组).结果:间隔旁道WPW患者组、左侧游离壁旁道WPW患者组、右侧游离壁旁道WPW患者组、正常对照组LVEF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间隔旁道WPW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PH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隔旁道WPW患者存在左室机械收缩不同步,左或右侧游离壁旁道WPW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PH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或右侧游离壁旁道WPW患者左室机械收缩不同步不明显.结论:GSPECT MPI相位分析表明间隔部旁道WPW患者存在左室机械收缩不同步.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模拟岭南湿热复合因素造模实现流感病毒性肺炎湿热证模型的构建,并观察蒿芩清胆汤对模型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周龄BALB/c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单纯病毒感染组(B)、湿热证模型组(C)、蒿芩清胆汤组(D)和阳性药物组(E)。A、B两组均给予普通饲料喂养14 d,B组于第11天滴鼻感染病毒1次。C、D、E组均给予高脂饲料喂养14d,同时连续10 d气候箱暴露,6 h/d,第11天滴鼻感染病毒1次,感染病毒后不再置入气候箱。D、E组分别于病毒感染后2 h开始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4 d。D组每日灌胃蒿芩清胆汤水煎浓缩液0.4 ml;E组按70 mg.kg-1.d-1剂量灌胃给予利巴韦林溶液0.4 ml;其余各组均同时以灌胃等量生理盐水。连续干预14 d后,处死小鼠眼球取血,检测各组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①与A组相比,B、C组CD3+CD4+T淋巴细胞水平明显降低(P<0.05),CD3+CD8+T淋巴细胞水平明显升高(P<0.05),CD3+CD4+/CD3+CD8+值显著降低(P<0.05);与C组相比,E组CD3+CD8+T淋巴细胞水平明显降低(P<0.01),D、E组CD3+CD4+/CD3+CD8+值明显升高(P<0.05或P<0.01)。②与A组相比,B、C组血清IFN-γ水平明显升高(P<0.01),IFN-γ/IL-4值亦明显升高(P<0.05);与C组相比,E组IFN-γ/IL-4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蒿芩清胆汤对流感病毒性肺炎湿热证模型小鼠具有多靶点的免疫炎症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周旭东  张力明  方宁静 《中国现代医生》2013,(14):101-103,F0003
目的探讨脑桥梗死部位与基底动脉狭窄、弯曲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发析2009年1月~2012年10月在本院神经科住院治疗新鲜脑桥梗死患者118例及前循环脑梗死105例(所有病例有头颅MRI及颅内外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将脑桥梗死组设为A组:梗死位于脑桥中线一侧;B组:梗死部位位于脑桥中线两侧。脑桥梗死两组与基底动脉狭窄、弯曲作相关性统计分析。同时比较脑桥梗死组与前循环脑梗死组的基底动脉狭窄、弯曲发生率。结果118例脑桥梗死中A组78例:基底动脉狭窄6例(7.69%),基底动脉2级弯曲60例(76.92%);B组40例: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40例(100%),基底动脉2级弯曲32例(80%)。105例前循环脑梗死组中基底动脉狭窄5例(4.76%);基底动脉2级以上弯曲15例(14.29%)。①脑桥梗死A、B两组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χ^2=94.72,P=0.00)。脑桥梗死A、B两组基底动脉弯曲度无明显差异(χ^2=0.146,P=0.703)。(参脑桥梗死组与前循环梗死组的基底动脉狭窄、弯曲比较有明显差异(χ^2=38.27、90.27,P=0.00、0.00)。结论脑桥梗死部位与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弯曲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鞘氨醇激酶1型(SphK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58例胃癌及对应癌旁组织中SphK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SphK1蛋白表达与胃癌不同临床病例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SphK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对应癌旁组织中SphK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中SphK1蛋白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结论:胃癌组织中SphK1蛋白高表达,其高表达与恶性临床病理参数密切相关,提示SphK1在胃癌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