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酸清除率在呼吸衰竭患者预后判定中的作用。方法:检测83例呼吸衰竭患者12 h乳酸清除率。比较不同预后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患者不同乳酸清除率对预后的影响,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多因素分析调整结果。结果:83例患者死亡17例(20.5%)。生存组和死亡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种类等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入院APACHEⅡ评分、pH值、PaO2、PaCO2、PaO2/FiO2及入院动脉血乳酸和12 h乳酸清除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入院动脉血乳酸和入院pH值、PaO2、PaO2/FiO2均呈负相关,和入院PaCO2、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而12 h乳酸清除率和这些因素的相关性更为明显。高乳酸清除率组死亡率为13.0%,低清除率组死亡率为34.5%(χ2=5.365,P=0.021)。低清除率组较高清除率组发生死亡风险的OR值为3.534,95%CI为1.023~12.524。经Logistic回归多因素调整后,低清除率组较高清除率组发生死亡风险的OR值为2.782。结论:乳酸清除率可作为判断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动脉乳酸及乳酸清除率动态监测在重症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据患者预后分为入ICU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动脉乳酸及6 h乳酸清除率,据APACHEⅡ分为≤20分组及〉20分组,比较两组入ICU动脉乳酸、6 h动脉乳酸及6 h乳酸清除率;用Spearman相关分析APACHEⅡ评分与入ICU动脉乳酸、6 h动脉乳酸及6 h乳酸清除率的相关性。结果:入ICU乳酸水平和6 h乳酸水平存活组明显低于死亡组水平(t=12.44、9.23,P〈0.01),6 h乳酸清除率死亡组明显低于存活组(t=11.83,P〈0.01);在APACHEⅡ评分≤20分组患者入ICU乳酸和6 h乳酸水平明显低于APACHEⅡ评分〉20分组患者水平(t=11.37、8.34,P〈0.01),并且6 h乳酸水平≤20分组明显低于〉20分组水平(t=8.34,P〈0.01),而6 h乳酸清除率≤20分组明显高于〉20分组水平(t=11.19,P〈0.01)。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入ICU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734,P〈0.01);6 h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698,P〈0.01);而6 h乳酸清除率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632,P〈0.01)。结论:动态监测动脉乳酸水平是判断重症脓毒症患者预后和病情严重程度的一个良好指标,动脉乳酸越高,病情越重,预后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氧合指数(PaO2/FiO2)预测急性左心衰竭(ALHF)患者机械通气及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5年5月黔东南州人民医院ICU收治的ALHF患者48例,入院立即监测患者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饱和度(SaO2)、标准碱剩余(SBE)、动脉血乳酸(Lac),入院6 h再次检测Lac,计算入院时PaO2/FiO2及6 h乳酸清除率。并予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分析PaO2/FiO2与性别、年龄、是否机械通气、是否死亡、PaO2、PaCO2、SaO2、SBE、Lac、6 h乳酸清除率、APACHEⅡ评分的关系,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PaO2/FiO2判断机械通气及死亡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并找出临界值进一步对ALHF进行危险分层。结果 ALHF患者PaO2/FiO2为(196.7±51.2),15例患者行机械通气,6例患者死亡。PaO2/FiO2与机械通气、死亡、Lac、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与PaO2、SaO2呈正相关关系(P<0.05);PaO2/FiO2与性别、年龄、住院时间、PaCO2、SBE、6 h乳酸清除率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ROC曲线显示,PaO2/FiO2为176.6时,预测机械通气的灵敏度为81.8%,特异度为80.0%,AUC=0.782,OR值为0.066;PaO2/FiO2为150.8时,预测死亡的灵敏度为85.7%,特异度为60.0%,AUC=0.798,OR值为0.135。<机械通气/死亡PaO2/FiO2临界值者的APACHEⅡ评分均高于>机械通气/死亡PaO2/FiO2临界值者的APACHEⅡ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268,P<0.001;Z=-6.077,P<0.001)。结论 PaO2/FiO2水平可以判断ALHF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并可预测是否需要机械通气及预后。  相似文献   

4.
郎冰  李孟飞  张磊 《宁夏医学杂志》2014,36(11):1040-1042
目的探讨6 h乳酸清除率对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8例入住重症医学科的严重脓毒症患者进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测定入住时及入住6 h后的血乳酸浓度,并计算乳酸清除率。分6 h乳酸清除率〉10%组和清除率〈10%组,比较2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及其死亡率,并将死亡组及存活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及6 h乳酸清除率进行对比。结果清除率〈10%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及死亡率均显著高于清除率〉10%组患者,存活组的6 h乳酸清除率水平明显高于死亡组。结论 6 h乳酸清除率对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具有实际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ICU重症伴休克患者动脉血乳酸水平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本院ICU收治的重症伴休克患者58例,患者入ICU后进行常规救治,并监测血乳酸水平,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观察比较两组各乳酸指标(主要包括入ICU血乳酸值、乳酸峰值、乳酸清除率等);全部患者根据6 h乳酸清除率分为低清除率组和高清除率组,观察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及病死情况。结果:死亡组患者入ICU血乳酸值、乳酸峰值明显高于存活组,6、24 h乳酸清除率明显低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6 h乳酸清除率分组,低清除率组APACHEⅡ评分、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病死率均明显高于高清除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患者血乳酸水平与预后有密切关系,血乳酸水平监测对判定病情、指导治疗、评价预后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ICU内血流感染所致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乳酸水平及乳酸清除率对其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重症外科ICU内血流感染相关脓毒性休克患者42例,依据预后分为存活组(31例)和死亡组(11例)。收集两组患者早期复苏阶段不同时间点的乳酸水平及乳酸清除率,计算组间差异,探讨乳酸指标与预后的相关性;通过描绘各乳酸指标受试者的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比较ROC曲线下面积,获得与预后相关性最好的乳酸指标。结果复苏开始以后0,6,12 h的乳酸值以及6,12 h乳酸清除率存活组与死亡组间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2 h的乳酸值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结论乳酸及乳酸清除率可用于ICU内血流感染相关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相比较其他时间点的乳酸指标,复苏12 h后的乳酸值与预后相关性更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乳酸清除率对有创通气治疗危重病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石河子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65例急性呼衰患者。对65例患者进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测定治疗前、治疗后6h动脉血乳酸及动脉血气,计算6h乳酸清除率。根据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50例)和死亡组(15例),以动脉血乳酸清除率10%为界限,分为高乳酸清除率(≥10%)组(46例)和低乳酸清除率(<10%)组(19例)。比较存活组和死亡组、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之间相关数值的差异。结果:存活组与死亡组、高乳酸清除率组与低乳酸清除率组患者比较,治疗前动脉血乳酸、APACHE II评分、p H值、Pa O2、Pa CO2及氧合指数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6h后,存活组与死亡组、高乳酸清除率组与低乳酸清除率组患者比较动脉血乳酸、Pa O2、Pa CO2及氧合指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但是p H值、APACHEⅡ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存活组6h乳酸清除率(27%±9%)明显高于死亡组乳酸清除率(12%±4%),有统计学差异(<0.05);高乳酸清除率组病死率(15.21%)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42.10%),差异有统计学(<0.05)。结论:早期乳酸清除率可作为判断有创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8.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2):169-171
目的:探讨动脉血乳酸及早期乳酸清除率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78例,检测治疗前1d及治疗后6h动脉血乳酸水平,计算早期乳酸清除率;根据入院血乳酸水平将患者分为重度升高组、轻度升高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3组APACHEⅡ评分、28d死亡率等临床相关指标。根据早期乳酸清除率,将患者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比较2组治疗前后动脉血乳酸水平、APACHEⅡ评分、死亡率及动脉血气指标;对COPD并呼吸衰竭进行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随着治疗前患者血乳酸浓度的升高,其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通气率及住院时间、死亡率均呈升高趋势,且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高乳酸清除率组的动脉血乳酸水平、APACHEⅡ评分及PaCO2均有所下降,PaO2及pH升高(P<0.05),低乳酸清除率组仅PaO2较治疗前升高,高乳酸清除率组死亡率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P<0.05);早期乳酸清除率是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保护因素(P<0.05)。结论: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动脉血乳酸水平与早期乳酸清除率均影响患者预后,动态监测早期血乳酸水平的变化,可更好地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研讨乳酸清除率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此研究为前瞻性研究,从我院2015年2月-2016年1月期间ICU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中,抽取60例纳入到研究中,测定其入院后各阶段血乳酸指数状况,并记录其血氧分压指数,采用APACHEⅡ量表评分进行判定,分析APACHEⅡ评分、乳酸清除率、血乳酸指数和患者病死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60例患者共17例死亡(死亡组),其余43例患者存活(存活组),对比其机械通气时间、6h乳酸清除率、初始乳酸值指数,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24h乳酸清除率、复苏24h、6h乳酸值,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两组患者APACHEⅡ24h评分状况无明显差异,但APACHEⅡ24h-48h评分,死亡组比存活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动态监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血乳酸指数,意义重大,长时间高乳酸血症表明预后较差,6h和12h乳酸清除率、24h血乳酸指数可作为感染性休克患者疾病预后判定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血动态乳酸测定在重症监护室(ICU)患者病情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因呼吸衰竭、急性心肌梗死、感染性休克等原因入住ICU者110例,对其住院24h内各项生理参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的最差值进行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估系统(APACHEⅡ)评分,同时测定动脉血乳酸。此后,每24h复查一次,动态观察血乳酸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分析乳酸清除率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比较乳酸水平和APACHEⅡ评分预测预后的准确性。结果死亡48例,病死率43.6%;入院后乳酸增高组、不变组、进行性下降组病死率分别为89.7%(26/29)、66.7%(18/27)和7.4%(4/54);乳酸清除率与相应时段的APACHEⅡ分值差相关(r=0.836,P=0.000);乳酸清除率较APACHEⅡ变化值对预后的贡献大,其OR值分别为2.21和1.26;APACHEⅡ、乳酸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3和0.900。结论血乳酸清除率和APACHEⅡ均能够灵敏反映患者的预后,两者的相关性好;由于APACHEⅡ需要评估的指标多,不方便临床运用。血乳酸动态检测简单、快速,更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何喜军  石源  尹卓伟  徐佳宁  赵海 《医学综述》2012,18(23):4054-4055,4058
目的探讨动脉血乳酸动态监测指标与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将96例感染性休克伴有动脉血乳酸水平升高(≥2.0 mmol/L)的患者根据是否存活分为死亡组(46例)和存活组(50例),比较两组动脉血乳酸监测指标(动态乳酸水平、乳酸清除率、乳酸持续升高时间)、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及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结果死亡组入ICU后0、6、24和48 h的动脉血乳酸水平、APACHEⅡ评分、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早期目标导向治疗达标率明显低于存活组(P<0.01)。存活组6、24 h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P<0.01),6 h乳酸清除率≥10%时病死率明显降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4 h动脉血乳酸水平及6 h乳酸清除率是感染性休克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动态动脉血乳酸水平、6 h乳酸清除率是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2.
陈嵩  张黔  万健 《吉林医学》2014,(5):995-996
目的:探讨乳酸代谢与创伤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血乳酸的变化情况和治疗转归。入ICU即时、6 h和24 h抽取患者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检测血乳酸值并计算6 h、24 h乳酸清除率,计算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APACHEⅡ评分和患者28天病死率。根据治疗转归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血乳酸水平和乳酸清除率,结合ISS、APACHEⅡ评分讨论乳酸代谢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入选患者中死亡6例,存活14例。存活组血乳酸水平明显低于死亡组,乳酸清除率高于死亡组(P<0.01)。结论:血乳酸和乳酸清除率与创伤性休克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有必要常规监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6 h乳酸清除率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78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治疗前、治疗6 h后动脉血乳酸、动脉血气,按是否存活将患者分成存活组和死亡组;以动脉血乳酸清除率10%为界限分为高乳酸清除率(≥10%)组和低乳酸清除率(<10%)组。比较存活组和死亡组、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观察指标有无差异。结果存活组与死亡组治疗前动脉血乳酸、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 h后患者动脉血乳酸、pH值、PaO2、PaCO2、P(A-a)O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存活组患者6 h乳酸清除率为(41.8±9.2)%,高于死亡组患者的(10.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乳酸清除率组与低乳酸清除率组治疗前动脉血乳酸、pH值、PaO2、PaCO2、P(A-a)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 h后患者动脉血乳酸、pH值、PaO2、PaCO2、P(A-a)O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乳酸清除率组患者病死率(21.3%)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患者(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 h乳酸清除率可用于评估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研究感染性休克患者动脉血乳酸浓度与APACHEⅡ评分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在转入辽宁省肿瘤医院ICU时进行APACHEⅡ评分及动脉血血乳酸测定,6h后再次进行血乳酸测定.并计算血乳酸清除率;比较不同APACHEⅡ评分分值组的动脉血乳酸浓度及APACHEⅡ与血乳酸浓度间的相关性:根据患者的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观察两组患者血乳酸浓度的变化、APACHEⅡ评分及乳酸清除率情况。结果随着APACHEⅡ评分分值的升高(〈15、15~〈25、25-〈35、≥35分),动脉血乳酸浓度也逐渐升高[(3.45±0.12)、(4.71±1.04)、(9.80±3.29)、(14.29±0.88)mmol/L],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动脉血乳酸浓度与APACHEII评分呈正相关(r=0.962,P〈0.001);死亡组APACHEⅡ评分分值、血乳酸浓度高于存活组,而乳酸清除率均低于存活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血乳酸值〉10mmol/L且6h血乳酸清除率〈10%的13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均死亡。结论随着APACHEⅡ评分的增高。动脉血乳酸浓度逐渐增高,而乳酸清除率逐渐下降,这与病情严重度呈正相关。【关键词】感染性休克;动脉血乳酸;乳酸清除率;APACHEII评分【中图分类号】R441.9【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13)11(a)一166—03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7):18-23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脓毒症的诊断及预后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出现休克的脓毒症患者52例为A组,未出现休克的脓毒症患者80例为B组,另选取同期一般感染患者78例为C组。对比三组不同时间血清NT-proBNP水平。将A组分为死亡组(n=11)和存活组(n=41),对比NT-proBNP水平、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血乳酸水平和乳酸清除率。分析NT-proBNP与APACHEⅡ评分、血乳酸水平、乳酸清除率的关系。结果入院时、入院12 h、24 h、48 h三组NT-proBNP均逐渐降低,三组差异显著,A组最高;各时间点死亡组NT-proBNP及APACHEⅡ分值均高于存活组;入院12 h、24 h、48 h死亡组血乳酸水平高于存活组,乳酸清除率低于存活组。分析后发现随时间轴延长,NT-proBNP与APACHEⅡ呈正相关(r=0.413,P=0.000);与血乳酸水平呈正相关(r=0.413,P=0.032);与乳酸清除率呈负相关(r=0.421,P=0.028)。结论NT-proBNP辅助脓毒症诊断,能评估病情和预后,建议与APACHEⅡ评分、血乳酸水平和乳酸清除率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16.
黄小权  孙小兵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31):1027-1028
目的评价乳酸早期清除率与重症感染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35例重症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23例)和死亡组(12例),比较患者乳酸清除率。同时以乳酸清除率10%为界限,分为高乳酸清除组(26例)和低乳酸清除组(9例),比较2组病死率。结果年龄、入ICU时的APACHEⅡ评分和血乳酸值在存活与死亡2组间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存活组的乳酸清除率高于死亡组(P〈0.05);高乳酸清除组的病死率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组,且2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6 h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可以评估重症感染患者的预后转归。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6 h乳酸清除率对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8例入住重症医学科的严重脓毒症患者进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测定入住时及入住6 h后的血乳酸浓度,并计算乳酸清除率。将6 h乳酸清除率>10%的患者分为A组,<10%为B组。比较2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及其死亡率,并将死亡组及存活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及6 h乳酸清除率进行对比。结果 B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及死亡率均显著高于A组患者,存活组的6 h乳酸清除率水平明显高于死亡组。结论 6 h乳酸清除率对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具有实际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酸清除率联合碱剩余对严重脓毒症目标性治疗效果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ICU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临床资料完整的60例严重脓毒症患者,根据28 d转归分为生存组38例,死亡组22例,比较目标性治疗6 h后生存组与死亡组患者乳酸、碱剩余、乳酸清除率、6 h和48 h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将目标性治疗6 h后碱剩余及乳酸清除率与48 h APACHEⅡ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经目标性治疗6 h后生存组患者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P<0.05),碱剩余亦明显高于死亡组(P<0.05),而血乳酸和入院6 h APACHEⅡ评分生存组与死亡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6 h的碱剩余及乳酸清除率与48 h APACHEⅡ评分均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乳酸清除率联合碱剩余可以评估严重脓毒症目标性治疗的疗效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监测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和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central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 ScVO2)对危重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189例 ICU 住院的危重病患者根据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分为评分>30分组(A 组),>20~30分组(B 组),>10~20分组(C 组),0~10分组(D 组),比较4组早期(6h)血乳酸清除率、ScVO2、病死率等指标。患者均经过常规治疗及专科处理。治疗28d 后根据患者是否存活分为死亡组(61例)和存活组(128例),分析死亡组和存活组APACHEⅡ、早期血乳酸清除率、ScVO2等指标,并加以比较。分别对危重病患者 APACHEⅡ与早期血乳酸清除率、ScVO2的相关性加以分析。结果不同 APACHEⅡ评分组的血乳酸清除率、ScVO2、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死亡组 APACHEⅡ显著高于存活组(P <0.01),6h 乳酸清除率和 ScVO2显著低于存活组(P <0.01);APACHEⅡ与6h 乳酸清除率呈负相关(r =-0.618,P <0.05),与 ScVO2呈负相关(r =-0.695,P <0.05)。结论ScVO2和6h 血乳酸清除率与危重病患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并能通过 ScVO2和早期血乳酸清除率反映患者预后和转归情况,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早期血乳酸清除率在判断心脏骤停后综合征(PCAS)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心脏骤停自主循环恢复后收入ICU的患者临床资料,计算6h血乳酸清除率,同时进行APACHEⅢ评分及记录患者预后情况.根据患者人院72 h转归情况,分成存活≤72 h组和存活>72 h组,按血乳酸清除率10%为界分成高乳酸清除率组(>10%)和低乳酸清除率组(≤10%或负值),比较各组间性别、年龄、血乳酸基础值、6h血乳酸值、6h血乳酸清除率、6h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APACHEⅢ评分、休克指数等的差异性.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PCAS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绘制ROC曲线,比较危险因素曲线下面积大小.结果 存活≤72 h和存活>72 h组在性别、年龄、血乳酸基础值、复苏6h内的APACHEⅢ评分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存活>72 h组的6h血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存活≤72 h组[(32.72±15.56)% vs (21.47±18.08)%,P<0.01];高乳酸清除率组中存活>72 h的比率明显高于低乳酸清除率组[73.24%vs 28.00%,P<0.01].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6h血乳酸清除率、6 h ScvO2是影响PCA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6h血乳酸清除率判断PCAS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830)较6 h ScvO2曲线下面积(AUC=0.729)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具有更好的特异度和灵敏度.结论 早期血乳酸清除率可作为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预后的评估重要且简便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