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免疫组化LSAB法对62例胃癌标本进行EGF和EGFR同步检测,发现两者同步表达率为33.8%。两者同步表达的胃癌其恶性程度高,浸润程度深,易出现淋巴结转移。胃癌的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一种EGF-EGFR自泌机制,这一机制促使癌细胞自主失控生长,两者同步表达更能反映胃癌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鼻息肉的可能机制。方法:随机将15例鼻息肉患者均分为强的松治疗组、地塞米松治疗组和未治疗组,以同期手术的5例鼻中隔偏曲者的下鼻甲黏膜组织作对照,用免疫组化法测定鼻息肉组织中嗜酸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蛋白的表达。结果:激素未治疗组eotaxin蛋白的表达比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激素治疗组eotaxin蛋白表达下降,与未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otaxin蛋白是诱导嗜酸细胞在鼻息肉组织中浸润的重要趋化因子,糖皮质激素可下调eotaxin蛋白的表达,发挥抗嗜酸细胞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大蒜素抑制EGF上调人肝癌细胞中EGFR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大蒜素抑制EGF对人肝癌细胞中EGFR的调节。方法: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评价含10μg/ml大蒜素和25μg/mlEGF培养液在12h后对人肝癌细胞EGFR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大蒜素有明显抑制EGF刺激人肝癌细胞EGFR表达的作用。结论:大蒜素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促使其凋亡的途径之一是通过大蒜素抑制了肝癌细胞EGFR表达作用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溃疡平对胃溃疡大鼠胃黏膜组织中EGF和EGFR 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溃疡平对胃溃疡大鼠胃黏膜组织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溃疡平的促进胃溃疡愈合的机制。方法采用改良Okabe法制备慢性乙酸胃溃疡模型;随机分为:实验对照组,模型组,溃疡平高、中、低剂量组,盐酸雷尼替丁组,共6组;给药治疗14 d,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胃黏膜组织EGF和EGFR 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溃疡平低、中、高剂量组的EGF 2-ΔΔCT值明显增高,表明溃疡平能使EGF mRNA表达上调,有统计学意义(P<0.01);溃疡平低、中、高剂量组的EGFR 2-ΔΔCT值明显增高,表明溃疡平能使EGFR mRNA表达上调,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溃疡平可促进胃溃疡大鼠胃黏膜组织EGF和EGFR mRNA表达,这可能是其促进溃疡愈合,提高溃疡愈合质量,减少溃疡复发的分子学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p iderm al growth factor,EGF)对一膜表面稳定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 receptor,EGFR)细胞系CHO-EGFR-GFP1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台盼蓝染色计数活细胞数观察不同浓度EGF刺激48 h后细胞增殖情况;PI染色一步法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EGF刺激48 h和100 ng/mL EGF刺激不同时间细胞周期改变以及细胞凋亡,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测定GFP(green fluorescent prote in,绿色荧光蛋白)平均荧光强度判定EGFR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低浓度的EGF可促进CHO-EGFR-GFP1细胞增殖,而高浓度EGF刺激则引起CHO-EGFR-GFP1细胞失去黏附、细胞周期阻滞、促进细胞凋亡以及抑制细胞增殖;高浓度EGF以一种剂量依赖性方式同时上调EGFR的表达和引起细胞凋亡。结论不同浓度EGF对CHO-EGFR-GFP1细胞生长特性影响不同,高浓度EGF刺激引起肿瘤细胞失去黏附可能是导致肿瘤细胞容易脱落、发生转移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鼻腔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budisonide)对鼻息肉组织中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比较经布地奈德喷鼻治疗10~12周鼻息肉组织(20例)和未治疗鼻息肉组织(20例)中COX-2蛋白的表达状况.结果 治疗组COX-2表达率为25.0%,未治组COX-2表达率为85.0%,2组的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鼻息肉组织中COX-2表达显著低于未治组.结论 糖皮质激素可能通过抑制COX-2的表达而减少前列腺素生成,从而发挥其抗炎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和胃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对62例病人的胃癌标本进行EGF及EGFR的免疫组化链霉亲和素-生物素酶标法(LSAB)检测。结果:EGF表达阳性者的胃癌淋巴结转移率为77.3%,其5年生存率为18.2%,EGFR表达阳性者的淋巴结转移可能性为82.1%,5年生存率为14.3%。结论:胃癌EGF或EGFR表达阳性者均易出现淋巴结转移,且5年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受体在鼻息肉组织中的分布、表达,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鼻息肉的合理性及机理。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染色以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反应)检测13例鼻息肉病、22例一般鼻息肉及23例正常下鼻甲组织的糖皮质激素受体。结果:糖皮质激素受体主要分布于鼻息肉表面上皮粘膜、粘膜下腺体、血管内皮细胞以及炎症细胞的胞浆与胞核内。糖皮质激素受体在鼻息肉病组、一般鼻息肉组与下鼻甲组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异。结论:糖皮质激素受体通过与糠皮质激素受体相结合而发挥抗炎作用,糖皮质激素受体在鼻息肉病与一般鼻息肉组中的一致性表达提示糠皮质激素是治疗鼻息肉病及鼻息肉的一种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腔局部应用激素布地奈德(budisonide)对鼻息肉组织中p5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比较经布地奈德喷鼻治疗10~12周鼻息肉组织(20例)和未治疗鼻息肉组织(20例)中p53蛋白的表达状况。结果治疗组p53表达率为15.0%,未治组p53表达率为65.0%,2组的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鼻息肉组织中p53表达显著低于未治组。结论糖皮质激素可能通过抑制p53的表达而发挥其凋亡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胃癌EGF及EGFR表达和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 (EGF)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表达和胃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 6 2例病人的胃癌标本进行EGF及EGFR的免疫组化链霉亲和素 生物素酶标法 (LSAB)检测。结果 :EGF表达阳性者的胃癌淋巴结转移率为 77 3% ,其 5年生存率为 18 2 % ,EGFR表达阳性者的淋巴结转移可能性为 82 1% ,5年生存率为14 3%。结论 :胃癌EGF或EGFR表达阳性者均易出现淋巴结转移 ,且 5年生存率均低 ,二者可作为评估胃癌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其受体(EGFR)在胃癌中的表达,加深对胃癌发生分子基础的了解。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ABC法),分析探讨两者在52例原发性胃癌组织中的变化。结果:EGF、EGFR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4%(21/52)和481%(25/52),两者同时阳性表达率为365%(19/52);EGF在中、晚期胃癌,淋巴结转移胃癌,低分化胃癌中的免疫阳性反应率为476%(20/42);531%(17/32);523%(18/34),分别高于其在早期(10%,1/10)、淋巴结阴性(20%,4/20)、高分化胃癌(167%,3/8)中的表达,P<005;EGFR表达与临床进展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其在淋巴结转移(594%,19/32)、低分化胃癌(618%,21/34)中的表达率分别高于其在淋巴结阴性(30%,6/20)、高分化胃癌(222%,3/18)中的表达,P<005。结论:EGF、EGFR在胃癌转移过程中起一定作用,并可能是胃癌恶性程度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阿霉素肾病大鼠肾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其受体EGFR的表达分布以及表达量与尿蛋白之间关系。方法选择第5天、14天、28天作为动态观察的时点,同期设立正常对照。采用荧光定量RT-PCR、免疫组织化学及计算机图像定量分析EGF mRNA以及EGF、EGFR蛋白在肾组织的表达,同时测定24 h尿蛋白定量。WT1和EGFR双重免疫组化确定EGFR在肾小球内确切细胞定位。结果阿霉素注射后第5天,EGFmRNA即较正常增高,28 d明显增高并高于5 d和14 d。正常对照组EGF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远曲小管和髓袢,阿霉素组EGF还在集合管和近曲小管上表达;EGF阳性表达范围和强度随尿蛋白增加而增加;EGFmRNA表达量以及EGF在肾小管中的表达强度与24 h尿蛋白量呈正相关。肾小管上皮细胞广泛表达EGFR,阿霉素组EGFR在小管表达均高于正常,但组间各时点差异无显著性;随尿蛋白增加EGFR在肾小球内表达逐渐增多。EGFR在肾小球和肾小管中的表达强度均与24 h尿蛋白量呈正相关。WT1和EGFR双重免疫组化显示阿霉素肾病组EGFR可在足突细胞上表达,正常组则无。结论阿霉素肾病大鼠的肾小球脏层上皮有EGFR的表达。EGF/EGFR可能参与了阿霉素肾病的发病过程以及蛋白尿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鼻息肉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将鼻息肉患者分为A、B组,A组为Ⅱ型1、2期患者,B组为Ⅱ型3期及Ⅲ型患者。另有2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的正常下鼻甲组织作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三组VEGF的表达。结果正常鼻黏膜中VEGF的染色呈弱阳性,而在A、B组鼻息肉组织中VEGF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B组中阳性率和阳性细胞数均高于A组;VEGF在鼻息肉组织中主要定位于基底膜周围的炎性细胞和上皮细胞以及腺体、血管周围和血管壁内皮细胞。结论VEGF通过在鼻息肉组织中过度表达促进息肉组织内的血管增殖和炎性细胞聚积,促进鼻息肉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孙恒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5):875-876
目的:研究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鼻咽癌患者临床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测定鼻咽癌患者、慢性咽炎及正常健康组中EGF和EGFR的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EGF和EGFR在鼻咽癌组中呈升高,明显高于慢性咽炎及正常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淋巴结转移的鼻咽癌病例组中EGF和EGFR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病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EGF和EGFR升高的鼻咽癌病例组中5年生存时间低于EGF和EGFR无升高的鼻咽癌病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中EGF和EGFR含量的检测可作为鼻咽癌早期诊断和临床分期,预后判断的理想的血清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 PCNA和 EGFR在肺鳞癌、腺癌中的表达及与癌组织分型、淋巴结转移等方面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 S- P法分别对 44例分化相近肺癌组织、1 6例正常肺组织 PCNA和EGFR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肺癌组织 PCNA和 EGFR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鳞癌与腺癌比较 ,PCNA和 EGFR表达无统计学差别 ( P>0 .0 5)。淋巴结转移阳性癌组织 PCNA和 EGFR表达与淋巴结转移阴性癌组织比较 ,无统计学差别 ( P>0 .0 5)。结论 :PCNA和 EGFR参与了肺癌的发生发展 ,在肺癌中表达有一定相关性。二者与鳞癌、腺癌分型无关 ,与淋巴结转移与否无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加味聚精食疗方对少、弱精子症大鼠表皮生长因子(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睾丸内表达的影响。方法 60只3月龄雄性SD大鼠采取随机化法分为六组:G1组、G2组、G3组、G4组、G5组、G6组,每组10只。G1组蒸馏水灌胃52 d;其余五组予雷公藤多苷(GTW)灌胃26 d造模。造模结束后,G6组立即脱颈处死,以了解造模质量;G2组加味聚精食疗方灌胃;G3组枸橼酸他莫昔芬片灌胃;G4组五子衍宗片灌胃;G5组蒸馏水灌胃,以上均每天1次,连续26 d。治疗结束后CASA技术检测大鼠附睾精子质量;Envision两步法检测睾丸组织EGF、EGFR的表达。结果G6组附睾精子质量的各项指标均较G1组明显减低(P〈0.05),显示造模成功。G2组附睾精子质量所有指标均明显优于G5、G6组(P〈0.05)。G2组附睾精子密度明显优于G3、G4组(P〈0.05)。G1、G2组附睾精子质量所有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1、G2组大鼠睾丸组织EGF、EGFR表达水平明显优于G5、G6组(P〈0.05)。结论加味聚精食疗方能显著上调大鼠睾丸间质细胞EGF、EGFR的表达水平,改善精子质量。  相似文献   

17.
王弦  赵大劲  齐保健 《海南医学》2016,(22):3669-3671
目的:研究鼻息肉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7(IL-17)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耳鼻喉科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的65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其中A组(伴鼻息肉者)33例,B组(不伴鼻息肉者)32例;另选同期在医院通过鼻内镜手术治疗的30例鼻中隔偏曲者作为C组(对照组),对比各组IL-17及VEFG的阳性表达率及表达水平,分析IL-17与VEGF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A组和B组患者的IL-17阳性率分别为93.94%、75.00%,VEGF阳性率分别为84.85%、62.50%,均明显高于C组的3.33%和6.67%,且A组患者的IL-17阳性率和VEGF阳性率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的IL-17表达水平分别为(35.29±4.17)个/LP、(30.14±2.12)个/LP,VEGF的表达水平分别为(29.33±3.65)个/LP、(20.18±2.06)个/LP,均明显高于C组的(8.16±1.16)个/LP,(10.22±1.25)个/LP,且A组的IL-17及VEGF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法分析显示,IL-17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784,P=0.629<0.05)。结论 IL-17与VEGF在鼻息肉组织的表达显著升高,且二者之间的表达呈正相关。因此,IL-17与VEGF可能共同参与了鼻息肉症状的形成与发展,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8.
鼠萎缩性胃炎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 (EGF)与萎缩性胃炎的关系。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和免疫组化 En vinsion技术检测 2 0例萎缩性胃炎和 2 0例正常 SD大鼠血清 EGF及胃粘膜组织 EGFR水平。结果 :萎缩性胃炎大鼠血清EGF水平为 (0 .14 9± 0 .0 2 )μg/ L ,EGFR表达的阳性率为 80 % ,较正常大鼠组 [(0 .0 4 3± 0 .0 0 3)μg/ L和 0 % ]明显增高 (P<0 .0 1)。结论 :实验性萎缩性胃炎大鼠体内有高水平 EGF/ EGFR表达。EGF/ EGFR可能参与了萎缩性胃炎的发生、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19.
应用bFGF与EGF促进皮肤扩张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永  黄伟  魏生明 《河北医学》2007,13(4):404-406
目的:探索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表皮生长因子(EGF)在扩张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27例患者共埋置62个扩张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自身对照.治疗组在常规扩张的同时于扩张器周围注入bFGF与EGF,对照组仅常规扩张.测量两组扩张率、即时回缩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的扩张至额定容量的时间、即时回缩率较对照组减少(P<0.05),扩张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bFGF与EGF能够促进扩张,降低皮瓣回缩率,提高皮瓣质量,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肿瘤坏死因子-α在鼻息肉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永明  王永忠 《海南医学》2003,14(12):23-24
目的 研究鼻息肉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TNF -α)的表达 ,探讨其与鼻息肉发病机理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 (SABC法 ) ,检测 3 2例鼻息肉和 15例对照组下鼻甲粘膜组织中TNF -α的表达情况。结果 TNF -α在 3 2例鼻息肉组织的上皮及腺上皮细胞中均有表达 ,在上皮下的炎症细胞里也有TNF-α表达 ;而在 15例对照组鼻粘膜上皮及腺上皮组织中均无表达 (P <0 .0 1)。结论 TNF -α可能是鼻息肉病理生理学机制中的诸多因素之一 ,鼻息肉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