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神经损伤患者骨代谢标志物的变化。方法选取60名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入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感觉神经定量检测手段对所有患者进行下肢神经损伤进行量化评估。将合并下肢神经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n=32),无下肢神经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n=28),运用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间β-胶原特殊序列(β-collagen specific sequence,β-CTX)、总1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otal cross-linked N-telopeptides of typeⅠcollagen,TP1NP)、血清骨钙素(Serum osteocalcin,BGP)以及相关资料的差异,并对骨转换标志物与CPT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间TP1N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β-CTX、BG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双侧腓深/腓浅神经、腓肠神经评分与β-CTX、BGP呈正相关(P0.05);β-CTX分别与血肌酐、尿酸、肌酐清除率呈正相关(P0.05);BGP分别与血肌酐、尿酸、甲状旁腺激素正相关,与25(OH)D3呈负相关(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神经损伤时,β-CTX、BGP明显升高,认为β-CTX、BGP与2型糖尿病周下肢神经损伤有关,β-CTX、BGP可作为监测糖尿病合并神经损伤时骨代谢变化的指标,进而协助评估骨折风险。  相似文献   

2.
韩旸  王凯亮  邵楠  李洪梅 《川北医学院学报》2022,(9):1124-1126+1130
目的:探讨血清Apelin-13水平与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相关性。方法:选取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世界卫生组织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将其分为骨量正常组(n=45)、骨量减少组(n=40)和骨质疏松组(n=35)。对比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骨代谢、血糖水平),并采用Pearson分析血清Apelin水平与患者骨代谢标志物的相关性。结果:血清Apelin-13、总Ⅰ型胶原氨基端肽(T-P1NP)、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比较: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骨量正常组(P<0.05);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CTX)、骨钙素(BGP)水平比较: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骨量正常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Apelin与T-P1NP、BGP、25(OH)D3水平呈正相关,与β-CTX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的血清Apelin-13、骨代谢水平均异常且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通过血清Apelin水平检测有助于评估...  相似文献   

3.
俞颖 《中华全科医学》2017,15(11):1938-1940
目的 探讨绝经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骨密度与骨代谢的关系,并分析其骨密度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9月浙江省中医院收治的94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尿白蛋白排泄情况分为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肾病组,单纯糖尿病组53例,糖尿病肾病组41例,调查2组患者临床资料,测定其骨密度(BMD),检测患者骨代谢指标骨钙素(BGP)、甲状旁腺素(PTH),I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INP)、I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比较2组差异;并分析绝经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BMD与骨代谢的关系。 结果 糖尿病肾病组病程、PTH、β-CTX均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01),糖尿病肾病组BMD、BGP、PINP均明显低于单纯糖尿病组(P<0.01);偏相关分析控制年龄、病程、绝经年限、体质量指数,结果显示,绝经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BMD与PTH、PINP、β-CTX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绝经年限、PINP、β-CTX是绝经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BMD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 结论 绝经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较绝经后单纯糖尿病患者存在病程较长、BMD较低、骨代谢异常的特点,骨代谢指标PTH、PINP、β-CTX可更敏感地反映绝经后2型糖尿病肾病患BMD情况,可以通过评价患者体质量指数、绝经年限、PINP、β-CTX水平,对绝经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BMD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4.
王亮  黄晶  胡绍波  邹毅  张高生 《西部医学》2014,26(11):1537-1538
目的 了解老年男性Ⅱ型糖尿病(T2DM)患者骨代谢的变化及影响骨代谢的相关因素,对Ⅱ型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作出早期预防和诊治.方法 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定40例男性糖尿病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腰2~4椎的骨密度(BMD),同时测定骨钙素(BGP)、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前肽(PICP)、Ⅰ型胶原降解产物(ICT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5b)、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 糖尿病患者BMD及BGP、PICP均低于非糖尿病者,而ICTP及TrACP-5b均高于非糖尿病者(P<0.05),BMD与糖尿病病程、ICTP、TrACP-5b、HbA1c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老年男性糖尿病患者存在BMD显著下降,其骨代谢特点是骨吸收增加,骨形成降低,血糖控制不良是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仑膦酸钠治疗男性骨质疏松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原发性骨质疏松老年男性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每天口服钙剂1片(钙尔奇-D,每片含元素钙600mg,含维生素D125U);治疗组每天在口服钙剂1片的基础上,每周加用阿仑膦酸钠(福善美)70mg,连续治疗12个月.在治疗前,治疗后12个月分别测量腰椎(L2-4)及骨股颈骨密度(BMD),骨代谢指标--骨钙素(BGP),Ⅰ型胶原C端异构肽(β-CTX),血钙、血磷、肝肾功能等.[结果]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在腰椎侧位BMD,股骨颈BMD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P<0.01),血清BGP、β-CTX均下降明显(P<0.01);对照组腰椎L2-4侧位BMD无明显变化.(P>0.05),股骨颈BMD有明显下降(P<0.01),血清BGP无明显改变(P>0.05),β-CTX增高显著(P<0.05),两组肝肾功能,血、尿常规治疗先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钙加阿仑膦酸钠可防治及治疗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疗效显著,安全性好;而单纯靠补钙并不能安全预防骨量的继续丢失.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总骨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otal-P1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25(OH)D3测定在老
年人髋部脆性骨折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有髋部脆性骨折史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68例,同时设立68例确诊骨质疏松症、无髋
部脆性骨折史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老年人群做对照,测定血清Total-P1NP、β-CTX、25(OH)D3;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腰椎和髋
部骨密度(BMD);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髋部脆性骨折组患者的Total-P1NP、β-CTX高于对照组,
25(OH)D3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腰椎均值BMD及总髋部BMD之间无统计学差异;(2)双变
量相关分析发现在髋部脆性骨折组,25(OH)D3 与腰椎均值BMD及总髋部BMD呈正相关,Total-P1NP、β-CTX与腰椎均值
BMD及总髋部BMD 呈负相关(P<0.05);在对照组,25(OH)D3与腰椎均值BMD及总髋部BMD无相关,Total-P1NP、β-CTX与
腰椎均值BMD无相关,与总髋部BMD 呈负相关(P<0.05)。结论在BMD水平相近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中,Total-P1NP、
β-CTX的增高及25(OH)D3的降低有可能独立预示髋部脆性骨折的风险增高,这3项指标的检测有利于识别髋部脆性骨折高风
险人群并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T2DN)患者骨代谢指标与血糖波动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98例早期T2DN患者。根据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分组,MAGE<3.9 mmol/L进入血糖波动正常组(n=107),MAGE≥3.9 mmol/L进入血糖波动异常组(n=91)。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骨代谢相关指标{甲状旁腺激素(PTH)、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ⅠNP)、Ⅰ型胶原羟基端肽β降解产物(β-CTX)、骨钙素(OCN)、25-羟维生素D[25(OH)D]}及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并分析骨代谢指标与血糖的关系。结果:两组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空腹C肽(fasting c-peptide,F-CP)、BMD、PTH、PⅠNP、β-CTX、25(OH)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F-CP、PⅠNP、25(OH)D与MAGE均呈负相关,HbA1c、β-CTX与MAGE...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代谢生化指标与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相关性,进而预测绝经后骨质疏松性合并腰椎骨折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腰椎无骨折患者50例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合并腰椎骨折患者50例,记录并观察髋部、腰椎骨密度、骨代谢生化标志物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1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骨钙素 N 端中分子(N-MID)、25-羟基维生素 D[25-(OH)VitD]和血清 Ca2+。结果 P1NP、β-CTX 和25-(OH)VitD 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与血清 P1NP 呈正相关(P <0.05),25-(OH)VitD 呈负相关(P <0.05),β-CTX 无相关性(P >0.05)。结论骨代谢标志物 P1NP、25-(OH)VitD 能够很好地预测绝经后骨质疏松腰椎骨折风险,骨密度预测骨质疏松症骨折风险具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患者不同骨量状态与代谢指标及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90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推荐标准评估T2DM患者的骨量状态,分为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测量患者的血糖、血脂、骨代谢标志物等生化代谢指标,重点观察不同骨量状态与β胶原降解产物(β-crossLaps,β-CTX)、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N-terminal propeptide of typeⅠprocollagen,PⅠNP)等代谢指标的相关性;记录T2DM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分析骨量状态与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 390例T2DM患者经评估,158例患者骨量正常,144例骨量减少,88例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组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骨钙素(osteocalcin,OC)、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β-CTX、PⅠNP水平均高于骨量减少组和骨量正常组,尿酸(uric acid,UA)水平低于骨量减少组和骨量正常组(P<0.05);T2DM患者的骨量状态与HDL-C、ALP、HbA1c、OC、PTH、β-CTX、PⅠNP指标均呈负相关(r<0,P<0.05),与UA呈正相关(r=0.405,P<0.05);有135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发生组患者的骨质疏松、骨量减少比例高于未发生组,骨量正常比例低于未发生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2DM患者骨量状态与并发症发生有关(P<0.05)。结论 T2DM患者不同骨量状态与代谢指标及糖尿病大血管、微血管并发症有关,且患者骨量越少,微血管与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在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治疗中联用注射用骨肽(Ⅰ)和利塞磷酸钠的临床价值以及对患者骨代谢与骨密度的具体影响。方法以院内自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治疗的7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患者术后单独应用利塞膦酸钠片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骨肽(Ⅰ)静脉滴注治疗,对比两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治疗前后的骨代谢与骨密度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4.87%,对照组为87.18%(P0.05);两组治疗前P1NP、β-CTX、BGP、BMD对比无显著差异(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BMD高于对照组,P1NP、β-CTX、BGP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于术后联合应用注射用骨肽(Ⅰ)和利塞磷酸钠治疗,有利于促进其术后髋关节功能的良好恢复,并改善其骨代谢与骨密度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血糖水平对骨形成、骨吸收和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对糖尿病组(DM)148例,葡萄糖耐量低减组(IGT)30例,空腹血糖受损组(IFG)30例,健康对照组(Contr01)50例,分别测定血浆葡萄糖(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骨钙素(BGP)、尿脱氧吡啶啉(DPD)/肌酐(Cr)、腰椎(L2、L3、L4)和髋部(股骨颈、Ward三角、大转子)骨密度(BMD),并对上述指标进行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四组间方差分析显示BMD在Ward三角、L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BGP水平在四组呈递增趋势,尿DPD/Cr水平在四组呈递减趋势,方差分析显示尿DPD/Cr水平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尿DPD/Cr水平随HbA1c水平递增逐渐增高。结论糖尿病的前期阶段(IGT),骨吸收已呈现高于同龄正常人水平,糖尿病患者骨形成低于同龄正常人而骨吸收高于同龄正常人,骨平衡呈现负平衡,骨量逐渐丢失;IGT开始骨密度已较正常人低,良好的血糖控制对减少骨吸收和延缓骨量下降具有保护作用。应在糖调节受损的早期阶段对骨质疏松进行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复方贞术调脂胶囊(FTZ)对糖皮质激素诱导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生物力学特性和血清骨转换指标的影响.方法 SPF级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等分为四组:Nrm组为正常对照组,Met组皮下注射甲强龙(Met) 5 mg/kg·d,每周5次,FTZL组和FTZH组在Met组基础上每日分别给予低剂量FTZ (1.5 g/kg)和高剂量FTZ (6 g/kg)灌胃,实验期为12周.QDR4500A型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测定股骨和腰椎骨密度,MTS-858型生物力学实验机测定股骨和腰椎生物力学性能.ELISA法测量血清中1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1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CTX)和骨钙素(OC)含量.结果 Met组大鼠股骨和腰椎的骨密度、最大载荷、刚度和血清OC、P1NP均显著低于Nrm组相应指标(Ρ<0.01),血清β-CTX显著高于Nrm组(Ρ<0.01);FTZL组大鼠的最大载荷、刚度和P1NP较Met组有升高趋势,β-CTX有降低趋势,但两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Ρ>0.05);FTZL组大鼠L5的骨密度和血清OC明显高于Met组(Ρ<0.05);FTZH组大鼠股骨和腰椎的骨密度、最大载荷、刚度、血清OC和P1NP显著高于Met组相应指标(Ρ<0.01),β-CTX明显低于Met组(Ρ<0.05);FTZH组大鼠腰椎的最大载荷、L5的骨密度和血清OC均明显高于FTZL组(Ρ<0.05).结论 FTZ能够改善糖皮质激素诱导骨质疏松大鼠股骨和腰椎的骨密度(BMD)及生物力学特性,改善骨转换指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简百录  张晓霞 《海南医学》2013,24(19):2839-2841
目的 探究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服用非那雄胺后骨代谢指标及骨密度是否发生变化.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10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服用盐酸坦索罗辛,观察组患者再口服非那雄胺,对照组未服用非那雄胺,只口服安慰剂.治疗1d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骨代谢的各项指标及骨密度情况,分别检测非那雄胺组患者用药1d、5d、10d后骨代谢指标及骨密度值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1d后的血钙、血磷、血肌酐、25-OH维生素、甲状旁腺激素(PTH)、总睾酮等生化指标大致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1d后观察组患者的双氢睾酮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治疗1d后,两组患者的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1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N-端骨钙素(0C)等骨代谢指标及腰椎、股骨颈、股骨大转子等部位的骨密度值均较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d、5d、10d后的骨代谢指标及骨密度值均大致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那雄胺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的骨代谢指标及骨密度无明显影响,且引起骨质疏松的风险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中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2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212例,检测其空腹血清中BGP、TPINP、β-Cross、PTH、1,25-(OH)2维生素D3的含量,将<70岁组、≥70岁组及对照组患者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70岁组及≥70岁组患者具有较高的BGP、TPINP、β-Cross及PTH,具有较低的1,25-(OH)2维生素D3;与≥70岁组比较,<70岁组具有较高的BGP、β-Cross检测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中检测骨代谢生化指标具有应用价值,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和骨代谢之间的联系。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2月~2013年4月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和在此期间进行健康体检人员100名(对照组),分别对2组人员的骨密度及骨代谢情况进行测定,并根据性别和年龄情况对所有患者测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BMD:40~60岁以上年龄组的2型糖尿病患者腰椎和股骨Ward区的骨密度与对照组数值接近,但50岁组和70岁以上年龄组骨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骨代谢:观察组的BGP与DPD水平分别为(6.73±3.54)μg/L与(7.59±4.81)nmol/mmo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形成减少,骨吸收增加,其骨密度丢失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骨质疏松发生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高半胱氨酸蛋白61(CYR61)、小凹蛋白-1(caveolin-1)水平与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8月就诊的208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一般资料,根据骨密度检测结果分为骨量正常组(骨密度T值>1)60例、骨量减少组(-2.5<骨密度T值≤-1)62例、骨质疏松组(骨密度T值≤-2.5)8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CYR61、caveolin-1水平,采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仪检测骨代谢标志物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PINP)、骨钙素(BGP)、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的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T2DM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CYR61、caveolin-1水平与各指标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T2DM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骨质疏松组糖尿病病程、β-CTX显著高于骨量减少组和骨量正常组,血清CYR61、caveolin-1、PINP、BGP、25(O...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体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C-反应蛋白之间的关系,为临床上诊断糖尿病及相关疾病提供更科学,更合理的辅助依据。方法对2009—2010年在我院住院的102名病人进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C-反应蛋白(CRP)检测。根据测定的结果分成两组,A组38例(同时具备HbA1c〈6.1%、FPG〈6.1 mmol/L、2hPG〈7.8 mmol/L),B组64例(HbA1c、FPG、2hPG任1项大于或等于以上值),分别对A、B两组的糖化血红蛋白与其他3项指标作直线相关性检验分析。结果相关性检验分析显示B组(异常组)HbA1c与FPG、2hPG呈显著性正相相关关系(HbA1c与FPG:r=0.748,HbA1c与2hPG:r=0.766,皆为P〈0.01),而与CRP也存在平行升高趋势(HbA1c与CRP:r=0.469,P〈0.05);在A组(正常组)中HbA1c与2hPG存在平行升高趋势(r=0.276,P〈0.05),而与FPG、CRP不表现出相关性关系。结论糖尿病患者中HbA1c与FPG、CRP、2hPG存在正相相关关系。同时检测患者的HbA1c、2hPG、FPG、CRP,能够为糖尿病诊断及其病情的控制提供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