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1年12月-2004年11月,我们应用粒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治疗50例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口腔溃疡,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漱口液漱口对白血病病儿化疗后口腔溃疡的影响。方法将90例白血病病儿随机分为两组,应用甲氨喋呤+三联鞘内注射预防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剂量为3 g/m2。对照组(50例)应用14 g/L碳酸氢钠+甲硝唑液漱口;实验组(40例)应用14 g/L碳酸氢钠+甲硝唑+GM-CSF液漱口,观察并比较两组病儿口腔溃疡的发生率、程度及愈合时间。结果实验组病儿口腔溃疡的发生率为27.5%,对照组为36.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2χ=14.58,P〈0.05)。实验组口腔溃疡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5.786,P〈0.05)。对照组溃疡严重程度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有显著性(Z=2.848,P〈0.05)。结论 GM-CSF漱口液漱口防治白血病病儿化疗后口腔黏膜溃疡效果优于常规漱口液。  相似文献   

3.
瑞白局部治疗化疗后口腔溃疡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 :探讨瑞白 (rhG -CSF)局部治疗血液肿瘤患者化疗后口腔溃疡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 180例次化疗后口腔溃疡患者分为 3组 ,对照组 1外敷锡类散 ,对照组 2外敷西瓜霜喷雾剂 ,观察组含漱或涂擦瑞白 生理盐水稀释液 1μg/ml,分别观察溃疡愈合情况及愈合时间 ,超过 5d无好转视为无效。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与对照 1、 2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 ,观察组治愈率为 90 % ,对照组 1治愈率为 5 8 33% ,对照组 2治愈率为 70 % ;观察组治愈时间与对照 1、2组差异也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 ;对照 1、2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用瑞白 生理盐水稀释液含漱或涂擦显著提高了化疗后口腔溃疡的治愈率 ,缩短了治疗时间 ,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粒 -巨噬细胞集落因子 (GM—CSF)悬液应用于血液病化疗所致口腔黏膜炎 (OM )的效果 ,并与常规使用的口腔药膜比较。方法 :随机将 10 0例血液病化疗后发生OM的患者分为两组 ,分别用CM—CSF悬液局涂或予口腔药膜外贴 ,比较两组不同部位和程度的OM的愈合情况。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在相同部位的Ⅰ、Ⅱ、Ⅲ度OM的愈合时间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P <0 .0 1) ,对Ⅳ度OM的愈合时间也有差异 (P <0 .0 5 )。两组不同部位的愈合时间顺序无差异 (P >0 .0 5 ) ,唇部OM愈合最早 ,硬腭部OM愈合最晚。结论 :GM—CSF悬液对不同口腔部位Ⅰ、Ⅱ、Ⅲ及IV度化疗所致的OM的作用明显优于常规的口腔药膜治疗。  相似文献   

5.
【】 目的:探讨使用三种漱口水用于急性白血病患者口腔溃疡的观察与效果评价。方法:将确诊为急性白血病实施化疗后的粒细胞缺乏(白细胞≤2×109)的住院患者90例随机双盲分为治疗组1、治疗组2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第1组: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GM-CSF)漱口,第2组:甲硝唑漱口液漱口,第3组:甲硝唑+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漱口。明确哪种漱口液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粒缺患者口腔溃疡愈合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率明显高于治疗组1及2组,口腔溃疡愈合时间和出现时间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合适的漱口液,在预防及控制口腔病原菌生长的同时,还能促进口腔黏膜  相似文献   

6.
放疗是鼻咽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放疗期间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口腔溃疡,严重影响患者进食,造成水电解质紊乱,营养缺乏,发生败血症,妨碍患者进一步治疗,甚至导致死亡.因此,有效防治口腔溃疡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我院2006年以来对鼻咽癌放疗后口腔溃疡患者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商品名吉粒芬)含漱液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口腔粘膜炎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邢红  袁文华 《上海护理》2002,2(1):32-33
口腔粘膜炎是化疗后常见的不良反应,是严重降低患生活质量的并发症之一。目前治疗口腔粘膜炎的方法很多,但大多因治疗过程需时较长而影响患对化疗反应的耐受性。本科采用局部应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治疗化疗所致的口腔粘膜炎取得了显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和分析地榆升白片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 G-CSF)治疗紫杉类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例应用紫杉类药物化疗且首次出现重度骨髓抑制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于出现重度骨髓抑制前预防性应用地榆升白片且在出现重度骨髓抑制后联合应用rh G-CSF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仅在出现重度骨髓抑制后单纯应用rh G-CSF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发生重度骨髓抑制的时间、化疗结束后第4.5天、第8.5天、第20天、再次化疗结束后第4.5天的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NE)计数、血小板(PLT)计数下降程度、rh G-CSF使用情况及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指标、体力状况评分(KPS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发生重度骨髓抑制的时间显著晚于对照组(U=2.799,P〈0.05),在化疗周期的各监测时点,观察组患者的WBC计数、NE计数、PLT计数下降程度均轻于对照组(U=4.715~12.985,P〈0.05);观察组患者的rh G-CSF用量和rh G-CSF使用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6.921、5.276,P〈0.05),治疗后的KP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4.075,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3.979、18.065、11.607,P〈0.05)。结论 在应用紫杉类药物化疗中,预防性应用地榆升白片能够延缓重度骨髓抑制的发生,联合应用地榆升白片和rh G-CSF对重度骨髓抑制患者进行治疗,可减少rh G-CSF的用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体力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缺血性下肢血管病患者进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时,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后细胞成分的变化以及对自身身体状况的近期影响。方法:选取2004-11/2005-04解放军第四六三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26例接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的缺血性下肢血管病患者,全部接受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12μg/(kg·d),连续4~5d。为防止血黏度增加引起心脑血管意外,在干细胞动员的同时应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1次/d,连续4~5d。每天监测血细胞计数和凝血3项,同时采用流式细胞仪监测外周血中CD34+细胞数。观察并记录动员后及采集过程中、后出现的毒副反应。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实验纳入126例缺血性下肢血管病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全部患者动员过程中外周血象的变化: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前白细胞数量为(5.35±1.64)×109L-1,动员第5天为(42.17±18.56)×109L-1,第6天为(44.23±17.47)×109L-1,动员后比动员前提高5~13倍(P<0.01);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动员前后无明显变化。②全部患者动员后采集细胞悬液的情况:37例患者于动员第5天进行采集,单个核细胞数值和CD34+百分数分别为(432.68±89.36)×109L-1和(0.87±0.38)%;其余89例均于第6天进行采集,单个核细胞数值和CD34+百分数分别为(463.71±58.33)×109L-1和(0.90±0.35)%,两者基本相近(P>0.05)。③性别、年龄和体质量对单个核细胞数值和CD34+细胞百分数的影响:男性患者采集的单个核细胞数值高于女性患者(P<0.05),而单位体质量的CD34+细胞数值男女基本相近;以年龄55岁为界,大于55岁和小于55岁的患者差异显著(P<0.05);高体质量患者采集的单个核细胞数值高于低体质量患者(P<0.05),而单位体质量的CD34+细胞数值基本相似。④不良事件和副反应:主要的不良反应有骨痛、周身肌肉酸痛、乏力、头痛、失眠、食欲下降、恶心呕吐、低热,采集过程中可能出现口周、面部或四肢麻木,一般停药2~4d症状即可消失。结论:缺血性下肢血管病患者进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作为有效动员剂,可有效动员单个核细胞和CD34+细胞,绝大部分患者能够耐受,但应使用一定剂量的抗凝剂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以中剂量环磷酰胺为主联合化疗加单一剂量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恶性血液病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动员效果。方法31例患者接受中剂量环磷酰胺2.2g/m2(1.8~3.0g/m2)联合鬼臼乙叉甙(Vp16)600~800mg(CE方案)或阿糖胞苷(AraC)1.0~2.0g/m2(CA方案)化疗。预处理后,予以回输所采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观察造血重建情况。结果动员所需时间(化疗开始至采集的平均时间)为(13.5±2.0)d,采集次数为(2.9±1.0)次,WBC最低值为(0.95±1.0)×109/L,GCSF开始给药时间为第(8.6±2.0)天,持续应用平均(7.4±2.0)d,采集到的单个核细胞数为(5.53±2.54)×108/L,CD34+细胞数为(9.46±7.24)×106/L,粒单核细胞集落数为(46.02±70.58)×104/L。全部移植患者造血功能均获满意重建。结论中剂量环磷酰胺为主联合化疗(CE/CA)加单一剂量GCSF对恶性血液病患者的造血干细胞动员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放射治疗是鼻咽癌主要的治疗方法,而口腔溃疡是放疗中常见的并发症。患者常因咽喉疼痛,进食困难,而致营养状态变差,生活质量下降。严重的口腔溃疡可造成放疗中断,进而影响肿瘤治疗的效果。近年来有文献报道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口腔溃疡取得较好效果,但多采用含漱及药物  相似文献   

12.
瑞血新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3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7-01~2007-03我院采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集落因子涂敷口腔黏膜30例,效果明显,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回顾分析2001年4月至2007年12月期间采用IL-2和GM-CSF体外处理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的安全性及远期疗效。取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IL-2和GM-CSF作用下培养48小时后进行静脉回输,细胞总剂量为6×106-1×108,每周1次,连用4-22个月。外周血常规检查、骨髓细胞涂片和骨髓活检评价造血恢复,流式细胞术测定输注细胞的组成以及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的变化,多聚酶链反应检测外周血T细胞TCRVβ克隆性。结果表明:49例患者中痊愈37例,随访至今无1例出现复发;5例部分缓解,3例明显进步,4例无效,总有效率91.8%(45/49)。治疗前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8比例倒置者39例,治疗后31例(79.5%)恢复正常。11例患者行外周血TCRVβ克隆性分析,受抑制的亚群重新得到恢复,出现多克隆的表达图像。未发现晚期克隆性疾病及其它远期不良反应。结论 :IL-2和GM-CSF体外处理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疗法疗效肯定,其机制可能与T细胞免疫功能的恢复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rhGM-CSF)联合磺胺嘧啶银治疗深Ⅱ度烧烫伤创面的疗效.[方法]筛选总面积小于10%的深Ⅱ度烧伤创面66例患者,按创面用药情况将患者分成磺胺嘧啶银组(对照组,n=33)和rhGM-CSF联合磺胺嘧啶银组(观察组,n=33),比较两组受试者的创面愈合率以及上皮化时间和治疗诱发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受试者的创面上皮化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创面愈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受试者在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P<0.05).[结论]rhGM-CSF联合磺胺嘧啶银治疗深Ⅱ度烧烫伤患者其创面愈合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愈障生血汤辅助环孢素软胶囊、十一酸睾酮及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输血依赖患者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64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输血依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予以十一酸睾酮+环孢素软胶囊+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愈障生血汤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酸性成纤维细胞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酸性成纤维细胞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愈障生血汤辅助环孢素软胶囊、十一酸睾酮、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输血依赖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显著减轻临床症状,增强骨髓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调节酸性成纤维细胞因子含量。  相似文献   

16.
血海穴位注射治疗化疗所致Ⅱ度骨髓抑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但化疗药物缺乏特异的选择性,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也会杀灭正常细胞,尤其对增殖旺盛的骨髓造血干细胞破坏严重。由于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缓慢,外周血细胞低下,导致化疗中断,影响治疗,同时增加患者感染细菌病毒的机会。我科自2003年10月~2004年8月对140例住院行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分别行血海穴位注射及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来治疗化疗所致的Ⅱ度骨髓抑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预激方案治疗低增生急性髓性白血病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有关急性白血病的治疗已有显著进展。但骨髓增生低下患者往往无法接受正规联合化疗,且化疗中并发症多,缓解率低,因此针对此类患者寻求新的治疗方法十分迫切。2003年9月2005年9月,本研究应用预激方案即小剂量的阿糖胞苷(A—rac)加阿克拉霉素(ACR)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20例低增生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并在治疗过程中配合相应的护理,获得较好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具有高度异质性.根据MDS各分型、预后及WHO分类将MDS分为低危型、中危型和高危型[1],其中中高危MDS转化为急性白血病可能性较大,治疗难度大,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2007-01-2010-01我们应用中药制剂参芪清热颗粒联合CAG方案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临床诊断及IPSS分组均符合中高危MDS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24例,女6例,年龄27~77(平均58.6)岁,病程3~110个月.按WHO分型: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Ⅰ (RAEB-Ⅰ)12例,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Ⅱ(RAEB-Ⅱ)18例.按IPSS分组:中危-Ⅱ16例,高危14例.  相似文献   

19.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具有高度异质性。根据MDS各分型、预后及WHO分类将MDS分为低危型、中危型和高危型Ⅲ,其中中高危MDS转化为急性白血病可能性较大,治疗难度大,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