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评价3D-CE MRA技术对颅内静脉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45例受检者(30例为静脉窦正常,15例为静脉窦血栓)分别行斜矢状位2D-TOF、矢状位3D-CE MRA扫描,之后,将二者的原始数据进行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对二者显示的各级静脉分支进行分级,并比较二者的原始图像和MIP图像上对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在显示颅内各级静脉分支3D-CE MRA明显优于2D TOF(P<0.05),对静脉窦血栓的诊断准确率均为100%.(15/15) 结论 3D-CE MRA是一种显示颅内静脉系统及静脉窦血栓较好的扫描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特征及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其诊断价值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意义。方法 对20例经MR、DSA确诊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病人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病人无明确病因。发病时间为2d-2年,临床表现主要有颅内压增高及皮质受损表现。18例经MRI、MRA确诊,未确诊2例经DSA检查确诊。MRI和MRA能直接显示脑静脉窦闭塞及其血栓栓子。本组14例发病〈1个月的病人经静脉窦插管溶栓术及抗凝等治疗,症状和体征完全恢复或明显好转。本组中9例行静脉窦插管溶栓术,5例病人症状和体征完全恢复。结论 CVST临床表现无特异性,MRI、MRA及DSA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和随访起重要作用。发病旱期(〈1个月)予静脉窦插管溶栓术.症状和体征完全恢复机全很大。  相似文献   

3.
20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是脑血管疾病中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而无特异性,病死率较高。目前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均可对该病作出诊断,尤其无创伤性的MRI及MRA更易被患者接受,对提高该病诊断率有很大的帮助,并使治愈率提高,死亡率明显下降。本文报道我科1999年1月~2005年5月收治的20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病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3D-CE MRV对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28例作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的病例,记录其静脉窦的各种变异,并由此判断是否存在静脉窦血栓,所得结果与经过DSA等检查确定诊断进行比较,评价MRV对静脉窦血栓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MRV显示双侧横窦、乙状窦较为清晰,变异较多, MRV诊断与临床诊断具有较高的相关性(Rn=0.598),但也具有较高的误诊率(34.6%)和一定的漏诊率(5.6%)。结论:由于静脉窦的变异较为普遍,造成MRV对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具有较大误诊率,在临床应用中,必须结合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MRI、DSA检查进一步诊断。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磁共振脑静脉系血管成像的技术方法和最佳扫描方案,评价其对静脉系疾病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采用二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造影(2D-TOF—MRA)、二维相位对比血管造影(2D-PCA)和三维对比增强MR血管造影(3D-CE-MRA)3种血管成像技术分别对20例健康志愿者和20例临床或MRI疑有静脉系疾病的患者行MRV成像,并采用最大强度投影(MIP)、多平面或曲面重建(MPR)及数字减影MRA(DSMRA)技术对图像进行后处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RI与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RV)联合应用于检测脑静脉窦血栓(CVST)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男4例,女8例)CVST病人的CT、MRI(MRV)及DSA影像学资料,其中12例CVST患者均行MRIT2WIFSE、T1WI TSE、T2WI FLAIR和VEN3DPCA序列检查,4例行CT检查,其中2例行DSA检查。结果:CT检查可为CVST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线索,但阳性率低。MRI(MRV)可直接显示出血栓、血流。并可反复无创检查,在诊断和把握病情上极为有用。结论:MRI及MRV的联合应用是目前诊断CVST之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磁共振三维稳态构成干扰序列(3D-CISS)联合三维时间飞跃法血管成像序列(3D-TOF)及多平面重建技术(MPR)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中评估神经与邻近血管关系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经手术证实因血管压迫导致三叉神经痛患者的影像资料,术前均行3D-CISS和3D-TOF两种序列扫描并对所得图像行MPR重建,以手术实际结果为金标准,观察分析神经与邻近血管毗邻关系。结果 34例患者中,单独使用3D-CISS序列、3D-TOF序列及二者联合多平面重建(MPR)显示神经—血管压迫(NVC)的阳性率分别为91.18%、76.47%、97.06%,3D-CISS序列对NVC的显示能力优于3D-TOF序列,3D-CISS、3D-TOF序列联合MPR的检查阳性率高于二者单独应用(P <0.05)。结论 3D-CISS序列及3D-TOF序列对于显示三叉神经和邻近血管的关系可以很好地进行互补,结合MPR可以提高检查阳性率,对术前诊断及手术方案的制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 MRV)对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128例作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的病例,记录其静脉窦的各种变异,并由此判断是否存在静脉窦血栓,所得结果与经过DSA等检查确定诊断进行比较,评价MRV对静脉窦血栓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 MRV显示双侧横窦、乙状窦较为清晰,变异较多,MRV诊断与临床诊断具有较高的相关性(r=0.745),但也具有较高的误诊率(34.6%)和一定的漏诊率(5.6%).结论 由于静脉窦的变异较为普遍,造成MRV对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具有较大误诊率,在临床应用中,必须结合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MRI、DSA检查进一步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对比磁共振平扫、MRV、常规增强及3D-BRAVO增强成像等各序列在显示颅脑静脉窦血栓病变能力的差异, 3D-BRAVO增强成像序列对颅脑静脉窦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诊断脑静脉窦血栓患者29例, 所有患者均行常规T1WI、T2WI、FLAIR、MRV、常规增强及3D-BRAVO增强成像.结果在29例脑静脉窦血栓 (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 CVST) 患者中, 常规平扫、常规增强显示12例静脉窦血栓, MRV显示13例静脉窦血栓, 3D-BRAVO增强成像显示全部29例.结论 在CVST患者中, 3D-BRAVO增强序列可较常规序列成像更清楚地显示脑内静脉窦病灶, 可极大程度提高早期诊断CVST, 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及评估预后提供最直观的影像学证据.  相似文献   

10.
磁共振血管成像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时间飞越血管成像(3D-TOF MRA)对颅内动脉瘤(ICA)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的66例AN的3D-TOF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表现。结果66例动脉瘤患者共发现68个动脉瘤,其中3D-TOF MRA共检出动脉瘤63个,3例因完全血栓形成,2例因出血背景未明确显示瘤体,敏感性92.65%(63/68)。68个颅内动脉瘤中有7个磁共振成像平扫检查阴性,其中的6个MRA能明确显示动脉瘤。结论3D-TOF MRA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磁共振检查对脑静脉窦血栓行诊断试验评价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1年7月至2017年12月榆林市第一医院疑似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患者63例为研究对象,在磁共振成像和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检查后一周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统计出MRI与DSA、MRV与DSA、MRI联合MRV与DSA诊断脑静脉窦血栓的情况,列出22四格表计算出各项诊断试验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结果 MRI联合MRV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符合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Kappa值在诊断脑静脉窦血栓的三个方面是最高的以及阴性似然比最低。结论 磁共振检查可以较好地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可取代DSA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静脉血栓(CVT)和静脉窦血栓(CVST)形成磁共振成像(MRI)和磁共振静脉系成像(MRV)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磁共振诊断和临床治疗的58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的资料。全部由MRI平扫,其中39例有2D-PC法MRV成像,观察脑静脉窦、脑静脉内和脑实质内信号改变。结果:脑静脉窦血栓49例:单独静脉窦血栓31例,8例合并浅静脉血栓,其中3例合并出血;4例合并脑深静脉血栓;6例同时合并深静脉、浅静脉血栓。单独脑深静脉血栓9例。结论:MRI结合MRV是诊断脑静脉(窦)血栓首选、最有效而又无损伤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静脉血栓(CVT)和静脉窦血栓(CVST)形戍的磁共振成像(MRI)和磁共振静脉系成像(MRV)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磁共振诊断和临床证实的58例脑静脉(窦)血栓病人的MRI资料,58例均行颅脑MRI平扫,其中39例行2DPC法MRV成像,分析脑静脉窦、脑静脉内和脑实质内信号改变。结朵脑静脉窦血栓49例:单独静脉窦血栓31例,合并浅静脉血栓8例、其中3例合并出血:合并脑深静脉血栓4例:同时合并深、浅静脉血栓6例。单独脑深静咏血栓9例。结论MRI结合MRV是诊断脑静脉(窦)血栓首选、最有效的无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 a clinical study of 23 cases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Objective To describe the etiologies, clinical features and diagnosis of 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
Methods
We reviewed the records of 23 patients admitted with a documented diagnosis of c 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 from 1991 through 1999 in the Beijing Tiantan Hospital.
Results
Infection was the major condition associated with 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 is. Pseudotumor cerebri syndrome was the most common manifestation, while hemip legia, seizure and unconsciousness may occur alone or in association. The diagn ostic sensitivity of computed tomography (C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and digital subtract angiography (DSA) were 59%, 86% and 100%, respectively. Th e sensitivity of MRI with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MRA) reached 96%.
Conclusion As the clinical findings were found to be nonspecific, CT combined with DSA, or MRI with MRA turns out to be valuable for the early diagnosis of 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  相似文献   

15.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七例磁共振成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颅内静脉窦血栓的磁共振成像(MRI)和磁共振静脉成像(MRV)表现,探讨MRI结合MRV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例确诊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MRI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总结。结果 7例患者中,急性5例,呈T1WI等信号,T2WI低信号;亚急性1例,T1WI和T2WI上均呈高信号;慢性1例,在T1WI上呈等信号,T2WI上高信号。MRI检查发现继发性脑损伤7例,MRV表现为受累静脉窦呈不规则血流信号或血流信号完全消失。结论 MRI结合MRV是早期诊断脑静脉血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减少该病误诊率及死亡率。方法描述我院收治的3例患者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3例患者均有非特异性的头痛和神经功能障碍。3例均行头颅磁共振成像及磁共振静脉血管显影检查,明确诊断为静脉窦血栓形成,1例行数字减影血管显影检查的患者,证实有静脉窦血栓形成。所有患者均行降颅压及抗凝治疗,同时给病因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1例行尿激酶局部溶栓,3例患者均好转。结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高,确诊有赖于影像学检查,抗凝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贾爱英 《当代医学》2011,17(27):3-4
目的为更有效地提高脑静脉窦血栓形成诊断的准确率,文中探讨了磁共振成像(MRI)与多层螺旋CT扫描、DSA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确诊的12例脑静脉窦血栓的影像学表现。3例患者行MRI平扫,9例MRI平扫加增强扫描;8例行磁共振静脉成像(MRV)检查。10例患者行CT平扫,2例平扫加增强扫描。4例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 12例患者中,累及上矢状窦3例,横窦1例,乙状窦4例,直窦2例,上矢状窦及乙状窦联合受脑静脉窦血栓累2例。CT平扫:静脉窦高密度征,皮层或深部静脉高密度带征,CT增强:脑静脉和静脉窦"δ"征和空三角征(25%~30%)、充盈缺损。MRI检查时脑静脉窦血栓的直接征象:急性期血栓2例,T1WI呈等信号或高信号,T2WI呈低信号,周围可见稍高信号环,为增厚的硬膜。亚急性期血栓患者9例,T1WI及T2WI均以高信号为主,增强扫描可见受累静脉窦呈"空三角"征或"充盈缺损",在T2WI上静脉窦流空信号消失是其特异性的表现。慢性期患者1例。MRV可发现受累静脉窦静脉窦壁常不规则或不显示,机化血栓T1WI、T2WI上呈低信号,可强化,继脑静脉窦血栓并发性脑损害包括脑肿胀、出血及梗死等。DSA对静脉窦血栓诊断及治疗后随访有很高诊断价值但为一种有创性检查手段。结论对"所谓平扫CT阴性"的脑静脉窦血栓患者,MRI和MRV是诊断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有效手段,可替代有创伤性的DSA检查。对脑静脉窦血栓病例诊断,MRI加MRV优于DSA,而DSA又优于CT。  相似文献   

18.
宋萍  杨峰  武夏夏  柏福运 《当代医学》2021,27(13):85-86
目的分析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静脉系成像(MRVI)对颅内静脉窦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3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30例经临床确诊为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首先开展MRI平扫,然后开展MRVI扫描、MRI增强扫描,分析颅内静脉窦血栓的检出情况。结果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共诊断出静脉窦血栓36个。MRI扫描后共检出30个静脉窦血栓,临床检出率为83.33%(30/36);MRVI扫描后共检出32个静脉窦血栓,临床检出率为88.89%(32/36);增强扫描后共检出34个静脉窦血栓,临床检出率为94.44%(34/36)。MRI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发现,受累部位静脉窦内无流空效应,存在血栓混杂信号,其中8例T1WI、T2WI均表现为高信号,5例T1WI表现为稍低信号,T2WI表现为低信号。结论采用磁共振成像及磁共振静脉系成像能准确诊断颅内静脉窦血栓,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T联合MRI影像学检查对脑静脉窦血栓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放射科诊治的85例疑似脑静脉窦血栓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均进行CT和MRI检查,评估CT联合MRI诊断价值。结果 CT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总准确率为70.64%,CT诊断结果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Kappa值为0.184(P<0.001);MIR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总准确率为83.53%,MIR诊断结果与DSA Kappa值为0.478(P<0.001);两种方式联合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总准确率为90.61%,两种方式联合诊断与DSA Kappa值为0.640(P<0.001);两者联合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与DSA的一致性优于单独的MIR与CT。结论 CT联合MRI对脑静脉窦血栓早期诊断准确率较高,且优于CT和MRI检查手段的单独应用。  相似文献   

20.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总结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减少该病误诊率及死亡率。方法对2003年-2005年住院的16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资料,影像学特征,治疗经过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中,13例临床表现为非特异性的头痛。确诊前有10例发生误诊,误诊率高达62.5%。15例患者行头颅磁共振成像及磁共振静脉血管显影检查,明确诊断为静脉窦血栓形成者12例,阳性率80%。12例行数字减影血管显影检查的患者,均证实有静脉窦血栓形成。所有患者均行降颅压及抗凝治疗,9例好转,1例无明显改变,6例死亡。结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高,确诊有赖于影像学检查,抗凝治疗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