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二甲双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住院病人120人,随机分为两组,各60人,对照组病人仅做基础的运动治疗和饮食控制,研究组病人在此控制基础上加以口服二甲双胍治疗,时长6个月,分析比较两组病人的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每日空腹血糖(FBG)以及治疗后疗效观察。结果研究组病人在治疗后FBG、PBG、HbA1c等显著下降,对照组变化不明显,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人总有效数55人,5人无效,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病人有效38人,22人无效,有效率为63.33%,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二甲双胍对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具有显著作用,可减轻不良反应,值得临床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二甲双胍治疗后血浆乳酸水平的变化。方法收集104例老年T2DM患者的资料,按有无使用二甲双胍分为两组:使用二甲双胍超过3个月者51例(老年双胍组);未使用二甲双胍者53例(老年对照组)。同时收集使用二甲双胍的中年T2DM患者91例作为中年双胍组。比较三组血浆乳酸水平。结果老年双胍组血浆乳酸水平较老年对照组(t=0.902,P=0.369)及中年双胍组(t=0.359,P=0.720)无显著差异;老年双胍组及对照组的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明显低于中年双胍组(t=8.924,P=0.000和t=2.865,P=0.005);老年T2DM患者二甲双胍的用量与中年患者无显著差异(t=0.686,P=0.494)。结论二甲双胍在一定剂量范围内用于治疗老年T2DM患者不会增加乳酸酸中毒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二甲双胍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将2015年11月—2016年11月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48例随机分两组。常规组采用根据血糖监测结果对原来治疗方案进行调节,二甲双胍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二甲双胍。比较两组患者2型糖尿病干预效果;血糖水平达标的时间;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肝肾功能指标的差异;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血糖指标的差异。结果二甲双胍组患者2型糖尿病干预效果高于常规组(P0.05);二甲双胍组血糖水平达标的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二甲双胍组血糖指标改善幅度更大(P0.05)。治疗前两组肝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肝肾功能指标均出现轻微改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不大,可有效降低血糖,促使血糖达标,且基本不对肝肾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二甲双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住院病人120人,随机分为两组,各60人,对照组病人仅做基础的运动治疗和饮食控制,研究组病人在此控制基础上加以口服二甲双胍治疗,时长6个月,分析比较两组病人的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每日空腹血糖(FBG)以及治疗后疗效观察。结果研究组病人在治疗后FBG、PBG、HbA1c等显著下降,对照组变化不明显,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人总有效数55人,5人无效,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病人有效38人,22人无效,有效率为63.33%,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二甲双胍对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具有显著作用,可减轻不良反应,值得临床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6.
二甲双胍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的安全性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二甲双胍的安全性.方法 对1996年1月-2006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住院并使用二甲双胍的243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二甲双胍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肝肾功能、血乳酸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本组老年糖尿病患者服用二甲双胍治疗时间3个月~21年[(6.6±3.9)年],单用二甲舣胍治疗43例(17.7%),联合其他口服降糖药者124例(51.0%),联合胰岛素治疗者76例(31.3%),均能有效降低空腹及餐后血糖和HbA1c水平.肌酐清除率正常者(>80 ml/min)仅占18.1%,≤50 ml/min者占25.8%,存在明显的随年龄增长肌酐清除率下降的趋势.整组人群或按肌酐清除率分组比较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和血乳酸水平无显著变化,无乳酸酸中毒发生.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合理应用二甲双胍治疗即可达到良好的降血糖效果也较为安全,年龄并非二甲双胍治疗的禁忌证.治疗中应注意掌握适应证和治疗剂量,在一些风险人群应监测血乳酸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二甲双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给予胰岛素治疗和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二甲双胍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展开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血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胰岛素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二甲双胍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水平,减少胰岛素用量,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经该院诊断并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5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电脑所产生的随机数分为A组和B组;两组各78例。A组采用瑞格列奈进行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B组采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治疗3个月后,分别记录两组患者血糖、血脂以及用药后不良发应,并比较。结果治疗3个月后,A组空腹血糖(7.6±2.0)mmol/L;以及糖化血红蛋白(11.6±1.9)%明显高于B组空腹血糖(6.4±1.5)mmol/L;以及糖化血红蛋白(8.9±1.7)%同时A组血糖情况明显差于B组血糖情况以及B组不良反应率(6.41%)明显低于A组不良反应率(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有效的控制血糖、不良反应率低、在治疗效果以及药物过程中具有较大的安全保障,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二甲双胍作为糖尿病一线治疗用药,使用广泛。但在实际临床使用中,二甲双胍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均存在个体差异,这可能与患者的遗传背景有关。研究参与二甲双胍的吸收、转运、摄取、排泄过程的相关基因多态性,与药物代谢和疗效多样性之间关系的药物基因组学,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药物基因组学也是精准医学的理论基础之一。本文就二甲双胍治疗T2DM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进行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10.
二甲双胍自20世纪50年代上市以来,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其已经成为全球应用最广泛的口服降糖药之一。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中指出,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分析二甲双胍结合有氧运动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该院诊断的80例老年2型糖尿病伴有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采取平均分组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参照组进行二甲双胍口服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开展有氧运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生化指标、MoCA评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各项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糖化血清蛋白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患者MoC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MoCA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老年2型糖尿病伴有认知障碍的患者,在服用二甲双胍治疗的基础上,开展有氧运动,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56例口服降糖药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治疗组和诺和灵N组。结果治疗后甘精胰岛素组在血糖达标时间、空腹血糖、日内血糖漂移、低血糖发生率方面均低于中效胰岛素组(P〈0.05)。结论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片降糖效果显著并能减少夜间低血糖发生。  相似文献   

14.
56例口服降糖药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治疗组和诺和灵N组.结果治疗后甘精胰岛素组在血糖达标时间、空腹血糖、日内血糖漂移、低血糖发生率方面均低于中效胰岛素组(P<0.05).结论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片降糖效果显著并能减少夜间低血糖发生.  相似文献   

15.
对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各20例,A组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B组采用胰岛素加服二甲双胍,维持仇糖达标4个月。结果:B组在血糖达标的同时,日胰岛素用量和甘油三酯(TG)的改善均比A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在胰岛素强化治疗时,联合应用二甲双胍有利于血糖控制,减少胰岛素用量和改善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2型糖尿病用二甲双胍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2011—2013年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并且对以上患者进行二甲双胍的口服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以上60例患者中有36例患者的血糖得到较为理想的控制,占比60%;还有20例患者的血糖水平得到良好的控制,占比33.3%。所以,该次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93.3%。结论在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上,二甲双胍的治疗可以达到比较明显的效果,而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应当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胰岛素并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成A,B两组各30例,A组采用诺和灵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B组诺和灵加服二甲双胍,维持血糖达标3个月。结果:B组在血糖达标的时间,日胰岛素用量和甘油三酯(TG)的改善均比A组有显性差异(P<0.01),提示在胰岛素强化治疗时,联合应用二甲双胍有利于血糖控制,减少胰岛素用量和改善脂代谢。  相似文献   

18.
将265例年龄≥65岁单药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T_2DM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维格列汀组、二甲双胍+格列苯脲组。24周后,观察HbA_(1c)、FBG、AST、Cr、BMI等。结果两组HbA_(1c)、AST、Cr、FBG、BMI均有所下降(P﹤0.05),维格列汀组较格列苯脲组显著降低。结论对于老年T_2DM,联合维格列汀控制血糖优于联合格列苯脲,且不增加低血糖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应用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西京医院老年病科住院的老年T2DM患者52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14例,年龄75~89岁,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二甲双胍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地特胰岛素+门冬胰岛素治疗,通过增加胰岛素用量来控制血糖;二甲双胍组患者在胰岛素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持续用药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血糖波动性及肝肾功能等相关指标,评估治疗效果及安全性。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χ2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相比治疗前,治疗12周后二甲双胍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7.33(6.21,9.25)vs 8.33(6.23,10.89)mmol/L]和餐后2h血糖(2h-PBG)[8.35(7.31,9.80)vs 9.48(8.28,11.40)mmol/L]和对照组的FBG[7.60(6.10,10.10)vs 8.60(6.80,11.80)mmol/L]和2h-PBG[10.32(7.31,11.20)vs 11.62(8.37,13.39)mmol/L]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24 h胰岛素用量、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糖标准差(SD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平均餐后血糖波动幅度(MPPGE)水平较治疗前无显著变化(P0.05),二甲双胍组患者的Hb A1c、SDBG、MAGE、LAGE、MPPGE水平显著降低,24 h胰岛素用量显著减少,并且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共发生6例7次低血糖事件,均为症状性低血糖,经进食后缓解,无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二甲双胍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69%(2/26)vs 19.23%(5/26),χ2=6.892;P0.05]。结论老年T2DM患者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情况下加用二甲双胍,可以有效、稳定地控制血糖,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尤其是心血管病变是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现有研究证明,二甲双胍除降糖作用外,还有抗炎、抗氧化应激、改善血管内皮、改善生物钟功能等作用,因此,二甲双胍对T2DM大血管病变具有保护作用,且该作用独立于其降血糖作用之外。本文就二甲双胍对T2DM大血管病变的保护作用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