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高海波  王锋  杨晓东 《吉林医学》2014,(18):3980-3981
目的:探讨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对高危因素低位直肠癌患者保肛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7例直肠癌患者,分为A组与B组,A组(50例)仅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B组(37例)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比较两组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的发生情况。结果:B组患者均恢复良好,无吻合口瘘发生。A组7例发生吻合口瘘,发生率为1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应用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对高危因素低位直肠癌患者可有效降低保肛手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8):14-17+21
目的研究预防性回肠造瘘在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吻合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32例行低位吻合的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吻合根治术,其中48例采用预防性改良襻式回肠末端造瘘(造瘘组),84例未采用预防性改良襻式回肠末端造瘘(未造瘘组)。对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结果造瘘组患者术后恢复明显快于未造瘘组,造瘘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拔除盆腔皮管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未造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瘘组和未造瘘组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分别为0和10.71%(9/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67%(8/48)和21.43%(18/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襻式回肠末端造瘘术具有造瘘时间短、造口并发症较少、造口回纳简单等优点。结论对腹腔镜直肠癌行低位吻合根治术患者施行预防性改良襻式回肠末端造瘘,能有效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改良襻式回肠末端造瘘术,操作简单实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预防性回肠造口在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保肛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7月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行腹腔镜辅助下直肠癌前切除术的患者103例。实施预防性回肠造口(试验组)49例,未实施预防性回肠造口(对照组)54例,试验组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行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后3-6月后行造口回纳,对照组常规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保肛术。比较两组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本组10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试验组无一例发生吻合口瘘,平均住院时间16.49±7.62d,对照组吻合口瘘发生率为18.5%,平均住院时间23.52±12.61d,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保肛术行预防性回肠造口可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减少住院天数,可作为一种安全的常规辅助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末段回肠预置腹壁下(不造口)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为临床工 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196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 机分为预置组和造口组,每组98例,预置组实施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末段回肠预置腹壁下,造口组实施 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保护性末段回肠造口,比较2组患者住院费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吻合口瘘、 肠梗阻、造口及造口还纳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预置组患者住院费用低于造口组,预置组患者手术 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造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预置组和造口组患者分别有5例和6例出现 术后吻合口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611);预置组和造口组患者各有10例出现肠梗阻,肠梗阻发生率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824);预置组和造口组患者分别有1例和21例出现造口及造口还纳相关并发症,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08)。 结论:末段回肠预置腹壁下,能减少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手术相关并发症, 且不会增加发生吻合口瘘的风险,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5.
李云涛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0):3698-3700
目的探讨改良预防性回肠造瘘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原阳县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70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改良预防性回肠造瘘),各35例。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时间、肛门动力学及吻合口瘘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最大静息压、最大收缩压、静息向量容积、收缩向量容积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吻合口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改良预防性回肠造瘘应用于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可改善患者肛门动力学,有效预防吻合口瘘发生,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施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患者,吻合口瘘的发生情况与未施行预防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施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的56例患者仅3.6%(2例)发生吻合口瘘,但无自觉症状;出现吻合口瘘后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2天.未施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的76例患者中吻合口瘘发生率11.8%(9例),分别予以横结肠造瘘、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及营养支持与局部冲洗引流治疗后愈合;出现吻合口瘘后的平均住院时间为27(15~60)天.结论: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施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能够有效防治吻合口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选择性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高危患者,同期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并与普通患者对比.结果 高危患者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可促进康复,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结论 低位直肠癌患者保肛手术后不必常规预防性造瘘,但对于高危患者选择性的进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无疑是一种相对更为稳妥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预防性横结肠造口在预防腹腔镜辅助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107例腹腔镜辅助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术后吻合口漏发生情况,其中行预防性横结肠造口患者47例,未行预防性横结肠造口患者60例。结果行预防性横结肠造口术组患者吻合口漏发生率为2.1%,平均住院时间为(16.1±0.2)d;未行预防性横结肠造口组吻合口漏发生率为13.3%,平均住院时间为(24.2±0.1)d,两组吻合口漏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辅助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行防性横结肠造口能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预防性造口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涛  陈敏  景海涛 《医学综述》2009,15(21):3348-3350
目的探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应用预防性回肠造口的价值。方法将136例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的患者分为未行预防性造口组79例(A组),行预防性回肠造口组57例(B组),对比两组术后吻合口瘘、肠梗阻、切口感染、死亡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吻合口瘘的发生率(12.7%)明显高于B组(1.8%)。两组术后肠梗阻发生率(5.1%,5.3%)和切口感染率(6.3%,14%)无明显差异。但A组中再次急诊开腹手术率(1.3%)明显高于B组(0%),且出现1例死亡病例。结论预防性回肠造口能明显降低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尤其对于伴有高危因素的病例,更应明智地选择预防性造口。  相似文献   

10.
正腹腔镜等微创外科及外科手术技巧已日趋成熟,但并未明显降低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一直困扰着肛肠外科临床医生。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往往增加围手术期风险,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经济负担。研究~([1])表明,预防性造口可以降低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笔者对高危直肠癌患者,应用气管插管导管经末端回肠行插管造瘘术,预防吻合口瘘发生,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弧形切割闭合器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双吻合术中的应用。方法分析比较2006年10月-2011年12月对50例低位直肠癌前切除应用弧形切割闭合器行双吻合术(以下简称双吻合组)与70例低位直肠癌前切除使用荷包钳荷包闭合行单吻合术(以下简称单吻合组)的临床效果。结果双吻合组保肛率为98.0%,手术时间为145~270 min,术中出血量为153~247 ml,吻合口瘘为4.0%,吻合口出血为4%;单吻合组保肛率为82.9%,手术时间为220~350 min、术中出血量为246~354 ml,吻合口瘘为11.4%,吻合口出血为8.6%。双吻合组保肛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优于单吻合组;吻合口瘘和吻合口出血并发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弧形切割闭合器的应用能扩大直肠癌保肛手术,操作简单,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和肠腔内容物溢出对术区的污染,并没有增加术后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我院1994-2000年双吻合器吻合法在直肠癌前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6年中采用该技术行直肠癌手术的237例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吻合成功。术后吻合口瘘15例(6.33%),吻合口梗阻1例(0.42%),无手术死亡。结论:双吻合器吻合方法在直肠癌前切除术中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省时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双吻合器在直肠癌前切除低位吻合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8年8月~2001年9月间应用双吻合器行直肠前切除术45例,其中14例属超低位吻合术,占31.1%.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吻合口漏2例(4.4%),吻合口狭窄3例(6.7%);术后局部复发4例(9.3%). 结论双吻合器技术可作为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国产吻、缝合器在超低位直肠前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对27例直肠癌患者行超低位直肠前切除,应用上海产金钟牌缝合器、吻合器,进行结肠-直肠吻合。结果:本组根治性切除25例(92.6%);1例发生吻合口瘘,发生率为3.7%;吻合口狭窄3例,发生率为11.1%,均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合理使用国产缝合器、吻合器可完成超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可达保肛、根治、降低费用、减少并发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徐明凤   《中国医学工程》2013,(10):13-13,15
目的验证并总结TME联合使用双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前切术(Dixon术)中的临床价值和确切疗效。方法按照低位直肠癌前切术的适应症入组患者,确定切除癌肿远端肠断2.5 cm后,肛门括约肌功能仍健全者依据TME原则行Dixon术,并联合使用双吻合器。结果入组50例患者均一次性手术成功,无1例死亡,吻合口瘘2例(4%),吻合口狭窄1例(2%),术后随访:局部复发5例(10%)。结论严格按照适应症选择患者,依据TME原则,行Dixon术并联合应用双吻合器可以达到根治低位直肠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任辉 《中国医疗前沿》2013,(9):81-81,76
目的评价双吻合器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直肠癌手术中行双吻合器吻合的139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139例患者中,根治性切除118例,姑息性切除21例.术后随访,1年生存率93.53%(130/139),2年生存率87.77%(122/139).吻合口瘘5例,吻合口狭窄1例.结论双吻合器应用于直肠癌前切除术具有操作简单、快捷、安全等优点,可提高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徐尔侃  华汉巨  李念  黄雄  皮健 《四川医学》2011,32(6):835-838
目的分析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07年155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2例(7.7%)。肿瘤距肛缘距离≤5cm者吻合口瘘发生率(16.67%)明显高于≤7cm(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有无合并心血管肺疾患、糖尿病、贫血低蛋白血症、手术方式、手术时间长短、单双吻合技术、肿瘤侵犯肠管周径、吻合口距肛缘距离、肿瘤距下切缘距离、肿瘤是否侵出浆膜、肿瘤大体或组织学类型、有无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肿瘤分期的吻合口瘘发生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肿瘤距肛缘距离是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结论肿瘤距肛缘距离是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双吻合器法与免吻合器法两种拖出式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优缺点.方法 我院2004年8月-2009年8月行拖出式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患者52例,随机分为双吻合器组和免吻合器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术后肛门功能恢复情况、复发转移情况及住院费用.结果 两组患者各有1例吻合口狭窄,经扩肛治疗后缓解,均无吻合口漏并发症发生.无吻合器组术后3个月肛门功能恢复优良患者较双吻合器组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6年,两组患者均无肿瘤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无吻合器组住院费用较双吻合器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免吻合器较双吻合器拖出式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更简单易行、安全可靠、经济实用,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作为超低位直肠癌的一种保肛术式选则,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国产与进口内镜吻合器在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Dixon)术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国产内镜吻合器的安
全性及可行性。方法收集2012年2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本院确诊为直肠癌需行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的病例64例,随机
分为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29例。术中研究组使用瑞奇外科器械(北京)有限公司生产的ENDO RLC 通用内镜直线切割吻合器
及一次性钉匣和一次性使用RCS系列端端吻合器,对照组使用强生医疗器材有限公司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对应产品。对比分
析两组病例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两组间的手术时间、术中吻合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吻
合口出血、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研究组术中所用内镜吻合器的平均费用低于对照组
(6604.31±699.95 vs 7822.28±576.98),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瑞奇外科器械(北京)有限公司生产的国产内镜吻合
器应用于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手术中是安全、有效的,并且还可相对降低手术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