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对治疗痛风病疗效确切的院内制剂痛风灵微丸的处方结构进行优化研究,为其临床前研究提供疗效可靠的优化处方,探索中药复方定量优化方法。方法:运用均匀设计改良法,以特异的药效学指标为评价指标,进行处方最佳配伍和最佳剂量配比的研究。结果:以均匀设计法得出痛风灵微丸的最佳配伍和最佳剂量配比的处方值。结论:该实验研究将拆方分析方法与最佳剂量配比研究结合起来,得到了比实践少1味药物的结论,并推荐其用于新药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2.
安眠颗粒结构优化的步骤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治疗失眠中药小复方安眠颗粒的处方结构进行优化研究,为其临床前研究提供疗效可靠的优化处方,探索中药小复方定量优化方法。方法:运用均匀设计改良法,以特异的药效学指标为评价指标,进行处方最佳配伍和最佳剂量配比的研究。结果:以均匀设计法得出了安眠颗粒最佳配伍及最佳剂量配比的理论值,并经验证确认,剂量配比6组和理论1组药效最佳,因理论1组药味少,故推荐其用于新药开发研究。结论:该实验研究将拆方分析与最佳剂量配比研究结合起来,运用于处方优化具有切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文以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中药小复方为例, 进行Ⅱ期临床前中药小复方最佳配伍及最佳剂量配比的比较研究,借以建立中药小复方精选的技术平台。方法:运用拆方研究方法,以比较特异的药效学指标为评价指标,对3种制备工艺进行最佳制备工艺的筛选,以均匀设计法进行处方最佳配伍和最佳剂量配比的比较研究。结果:3种工艺中以根据药物理化性质选择的现代药学提取法为最好,以均匀设计法得出了处方最佳配伍及最佳剂量配比的实验值和理论值。结论:本研究方法在理论和实践中具有实际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文以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中药小复方为例,进行Ⅱ期临床前中药小复方最佳配伍及最佳剂量配比的比较研究,借以建立中药小复方精选的技术平台。方法:运用拆方研究方法,以比较特异的药效学指标为评价指标,对3种制备工艺进行最佳制备工艺的筛选,以均匀设计法进行处方最佳配伍和最佳剂量配比的比较研究。结果:3种工艺中以根据药物理化性质选择的现代药学提取法为最好,以均匀设计法得出了处方最佳配伍及最佳剂量配比的实验值和理论值。结论:本研究方法在理论和实践中具有实际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李超  范颖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3):348-349
目的:比较人参与当归不同剂量配比与其药效学的相关性,探讨中医中药配伍的内在规律。方法:运用均匀设计的方法,观察人参与当归不同剂量配比对其药效的影响。结果:人参与当归按1∶2剂量配伍时改善骨髓抑制的作用最佳。结论:人参与当归不同剂量的配比对其药效作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提示均匀设计可作为研究中药复方配伍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治疗慢性胆囊炎中药小复方为例,探讨均匀设计与正交设计有机结合实施处方剂量配比和结构优化的思路与方法。方法:本文以特征性药效学指标为评价指标,采用均匀设计初步判定处方组成,进而利用正交设计对均匀设计优化结果进行取舍与确定。并依据不同因素自身及相互间交互作用F检验结果及各药性味主治理论,对复方内部的配伍关系加以科学诠释,对组方配伍结果做出合理判定。结果:筛选最佳处方组成及比例为赤芍15g、X17g、枳壳13g、槟榔13g、当归1.8g。结论均匀设计与正交设计相结合,可以克服两者单独为用筛选处方时各自存在的不足,从而获得最佳的筛选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确定防治手足口病卫气同病证的中药处方最佳配伍。方法:实验通过对新疆地产药材通过临床初步筛选后确立初步处方,以临床治愈标准作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设计优化其组方,并将优化所得处方于初步处方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应用正交设计法筛选出中药治疗手足口病方中中药的最佳配伍为新贝母3g,鱼腥草4g,白鲜皮5g,金银花4g,连翘4g,黄芩5g,前胡5g,荆芥3g,紫草5g,牡丹皮5g,大青叶4g,蒲公英8g,青蒿5g,此最佳配伍组合临床疗效较初步处方有显著的差异性。结论:应用正交设计与药效学验证试验相结合确定复方药物配伍的方法是可行的,所得处方各味药物配伍关系存在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治疗慢性胆囊炎中药小复方为例,探讨均匀设计与正交设计有机结合实施处方剂量配比和结构优化的思路与方法。方法:本文以特征性药效学指标为评价指标,采用均匀设计初步判定处方组成,进而利用正交设计对均匀设计优化结果进行取舍与确定。并依据不同因素自身及相互间交互作用F检验结果及各药性味主治理论,对复方内部的配伍关系加以科学诠释,对组方配伍结果做出合理判定。结果:筛选最佳处方组成及比例为赤芍15g、X17g、枳壳13g、槟榔13g、当归1.8g。结论均匀设计与正交设计相结合,可以克服两者单独为用筛选处方时各自存在的不足,从而获得最佳的筛选结果。  相似文献   

9.
均匀设计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均匀设计将试验有关因素的各水平数均匀分散在实验范围内,使每一个试验点都有更好的代表性,减少了实验次数,且实验结果可用计算机处理,在寻找最佳实验条件、最佳配比等方面是选择优化条件的有力工具,因而大量运用于中药制剂的提取工艺、成型工艺的研究。近年来将其引入研究方剂和药物配伍。研究显示:对一些传统方剂的配伍分析结果与均匀设计的分析结果一致。均匀设计方法可作为一种筛选研究手段,用于中药的现代化研究;运用均匀设计方法对经方进行研究,把其所对应的“证”作为考察指标,有助于深入认识“方证”的科学内涵。本文就上述内容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人参健心胶囊抗心肌缺血主效应中药并优化其最佳剂量水平,实现人参健心胶囊的二次组方优化。方法遵循"均匀设计—药效测定—数学建模—组方优化"的思路,按照U_(10)(10~8)均匀设计方案,以人参健心胶囊所含的8味中药为考察因素,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大鼠心肌缺血性心电图变化为药效学指标,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构建药物因素与药效学指标间的数学模型,筛选抗心肌缺血主效应中药,用网格算法优选抗心肌缺血主效应中药的最佳剂量水平,寻找优选中药的最佳配伍组合。结果逐步回归分析建立的回归方程为y=1.7889-0.3247人参×丹参-0.0663黄芪×泽泻,纳入的预测因素有人参、丹参、黄芪和泽泻,网格算法优化得到的最佳配比剂量为人参1.62 g、黄芪4.62 g、丹参2.43 g及泽泻1.66 g。结论应用均匀设计结合逐步回归分析和网格算法可较好地实现中药复方的二次组方优化。  相似文献   

11.
均匀设计在中药小复方精选中的改良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方剂的药物构成、配伍关系和剂量配比关系,是影响和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的瓶颈,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亟待突破的关键方法技术问题。当前,均匀设计方法的引入,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学指导。不过,在中药小复方的上述研究中,完全照搬均匀设计方法,则难以得出比较客观的结论。本文就运用中药小复方普遍存在的关键问题和改良应用方法谈了具体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2.
均匀设计在中药小复方精选中的改良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剂的药物构成、配伍关系和剂量配比关系,是影响和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的瓶颈,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亟待突破的关键方法技术问题.当前,均匀设计方法的引入,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学指导.不过,在中药小复方的上述研究中,完全照搬均匀设计方法,则难以得出比较客观的结论.本文就运用中药小复方普遍存在的关键问题和改良应用方法谈了具体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3.
均匀设计方法在厚朴丸中筛选最佳配比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应用均匀设计处理手段与药效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古方厚朴丸中各味药所占比例进行筛选,经过数理统计方法确定其处方用量的最佳配比,为古方的现代化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挤出滚圆法制备中药口疡清微丸(甘草、大枣、黄芩、黄连、太子参、蒲公英等)的处方。方法:以辅料微晶纤维素和微粉硅胶以及崩解剂交联聚维酮的用量为考察因素,微丸的圆整度(平面临界角Φ/°)、流动性(休止角α/°)和崩解时限为考察指标,分别用多元线性模型、非线性模型描述考察指标和考察因素之间的关系,根据模型绘制效应面和等高线图,再依据设定的微丸圆整度、流动性和溶散时限目标值,通过重叠等高线图确定优化处方。结果:非线性模型中的三次多项式模型是描述指标与因素之间定量关系的最佳模型。按最佳处方制备的微丸,其圆整度、流动性和溶散时限理论预测值与实测值偏差较小,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结论: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中药口疡清微丸的制备工艺处方,能够实现多指标的同步优化,所建立的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和实用性,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处方筛选。  相似文献   

15.
挤出滚圆法制备当归补血微丸的处方及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红霞  贾晓斌  陈彦  施亚芳  孙晶 《中成药》2006,28(11):1565-1568
目的:应用挤出滚圆法制备复方当归补血微丸,研究微丸制备的最佳工艺和处方。方法:用新型的挤出滚圆造粒机制备当归补血微丸;采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设计筛选最优处方和工艺条件;考察了微丸的粉体学性质和收率。结果:用挤出滚圆技术制备的当归补血微丸圆整度好,大小均匀,收率在85%以上。结论:挤出滚圆法可以制备中药微丸。该工艺简便易行,制得的微丸质量好,收率高。  相似文献   

16.
混料均匀设计法在灯盏花素骨架片处方配比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清飞  罗国安  王义明 《中成药》2006,28(5):632-635
目的:采用有约束混料均匀设计方法优化灯盏花素骨架缓释片中填充剂乳糖及阻滞剂HPMCSH4000与Carbopol 71 G的处方配比。方法:分别以单一因变量与综合因变量为指标,对不同处方进行评价,建立回归方程,求出综合最优解,从而筛选出最优处方。结果:两种方法筛选出的最佳配比较一致,所制得的片剂具有理想释药性能。结论:混料均匀设计较传统的均匀设计方法具有简单、直观、分布更为均匀的特点,适用于辅料用量固定的处方配比优化。  相似文献   

17.
乔铁  范颖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5,23(12):2196-2197
目的:比较当归与人参不同剂量配比与其药效学的相关性,探讨中医中药配伍的内在规律.方法:运用均匀设计的方法,观察当归与人参不同剂量配比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按1:5配伍时具有改善血液流变学的作用.结论:当归人参不同的配比对其药效作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提示其可作为研究中药复方配伍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挤出滚圆法制备复方杞芪微丸的处方及工艺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挤出滚圆法制备中药复方杞芪微丸,研究微丸制备的最佳处方和工艺。 方法:用新型的挤出滚圆造粒机制备复方杞芪微丸;采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设计筛选最优处方和工艺条件;考察了微丸的粉体学性质和收率。结果:用挤出滚圆法制备的杞芪微丸圆整度好,大小均匀,成品收率高。结论:用国产的挤出滚圆造粒机可以制备中药微丸。该工艺简便易行,制得的微丸质量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均匀设计和综合评分法,对治疗失眠中药小复方进行剂量配比优化研究,借以筛选出安全有效的中药小复方,为后续中药新药研制提供候选药物。方法:1采用U7(76)均匀设计进行分组;2对延长戊巴比妥钠催眠小鼠睡眠时间的实验;3对小鼠戊巴比妥钠阈下催眠剂量的影响实验;4小鼠急性毒性实验(LD50的测试);5综合评分法评价干预效应,确定最佳剂量配比。结果:苦参和五味子作为筛选后确定的最佳药物组合;两药的最佳剂量配比关系为1:3。结论:采用均匀设计对治疗失眠的中药小复方进行3因素6水平的实验设计,综合评分法评价各剂量配比组的综合效应,确认兼顾收益与风险的苦参与五味子为最佳组合,两药最佳剂量配比为1:3,可将此方作为候选药物用于后续研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均匀设计方法筛选出大川芎片有效组分保护缺氧损伤细胞最佳配伍比例,并找出相关通路对所得结果进行验证。方法:采用U10(108)均匀设计表,设置不同配伍组,以MTT法测定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存活率作为药效评价指标,将均匀设计方法与药效学实验相结合,经统计分析筛选出大川芎片有效组分保护缺氧损伤细胞最佳配比关系,同时设置验证实验来证明结果的可靠性。结果:Na2S2O4对诱导DSH-SY5Y细胞缺氧损伤有较好的效果,且各配伍组对缺氧损伤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CSZ均匀设计软件输出结果显示:当川芎多糖∶川芎酚酸∶川芎挥发油∶天麻多糖∶天麻总苷生药量配比为4.7∶1∶4.6∶8.7∶1.2时,保护缺氧损伤细胞效果最佳;通过通路图分析,明确乳酸脱氢酶LDH与琥珀酸脱氢酶SDH关系,可通过LDH结果验证MTT结果的可靠性。结论:复方按最佳配伍剂量入药可达到服用相同剂量使药效增强的效果,且组分入药成分清晰,为中药配伍的剂量关系及组分中药的研究探索出新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