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乳腺癌根治术后患侧上肢功能锻炼的时机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庆芬  吴燕 《护理研究》2006,20(10):2570-2572
[目的]探讨乳腺癌病人根治术后患侧上肢功能锻炼时机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从而选择最佳锻炼时机以利于病人康复。[方法]60例乳腺癌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于常规乳腺癌根治术后第1天开始惠侧上肢功能锻炼,实验组则于常规术后第7天开始进行,两组均采用渐进式功能锻炼。两组病人均在术前第1天和术后第14天测量患侧上肢功能,并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病人术后第14天患侧上肢上举、后伸、外旋差距及生活自理能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d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66.7%)明显高于实验组(2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病人根治术后术后第7天开始进行患侧上肢功能锻炼对患侧上肢功能恢复无影响,而且有利于减少急性期并发症,提高病人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吴玲  钱艳 《全科护理》2012,10(12):1144-1145
[目的]探讨新型健康教育方式对乳腺癌病人功能锻炼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将69例乳腺癌根治术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于术前1周在家属参与的情况下进行健康教育,术后12h即开始行渐进式患侧上肢功能锻炼;对照组予常规护理。两组病人在术后第10天进行各种测试比较。[结果]术后10d两组各测量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组患侧功能康复情况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家属参与下渐进式功能锻炼对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功能状态及术后并发症具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程功能锻炼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侧上肢水肿的影响。[方法]将180例乳腺癌根治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90例和观察组9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手术前观看乳腺癌术后功能锻炼DVD光盘并由护士指导练习,术后自病人清醒后开始直到出院后接受系列的功能锻炼;测量两组病人健侧与患侧上肢各部位周径,比较两组病人患侧上肢水肿发生程度。[结果]观察组患侧上肢水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功能锻炼能有效降低乳腺癌根治术后患侧上肢水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功能渐进式锻炼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9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于术后24h即开始行渐进式患侧上肢功能锻炼;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及随意自我锻炼.2组患者在术后第20天进行患侧上肢活动能力测试比较,p均<0.05,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渐进式功能锻炼对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功能状态具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艾灸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病人患侧肢体功能康复的效果,寻找能有效促进患侧肢体功能康复的方法。[方法]将90例病人根据手术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患侧肢体功能锻炼,观察组在功能锻炼基础上给予艾灸,比较两组肩关节功能及患侧上肢握力。[结果]两组肩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别=23.451,P=0.00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且术后第15天观察组得分接近于术前(P0.05);两组术肢握力比较,术后第15天观察组患侧上肢握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可有效改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侧肢体功能障碍,加快患侧肢体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6.
早期康复锻炼对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锻炼对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9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按常规术后第1天行患侧上肢功能锻炼,实验组在引流管拔除后开始,两组患者均采取渐进式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置管期间腋窝及胸壁皮下引流液的量、拔管天数及皮下积液的发生率;并于术后30d患者来院行第一次静脉化疗时比较两组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0d上肢功能恢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腋窝及胸壁皮下引流液的量、拔管时间及皮下积液发生率,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后引流管拔除后开始患侧上肢功能锻炼对患侧上肢功能恢复无影响,而且有利于减少患者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根治术后患侧上肢功能锻炼方法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渐进式功能锻炼对患侧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行常规护理+患侧上肢渐进式功能锻炼.两组均于术前1 d和术后10 d测量上肢功能.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患侧上肢上举差距、后仰差距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皮下积液、切口一期愈合、患侧上臂水肿情况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患侧上肢渐进式功能锻炼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上肢功能状态有明显改善作用,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罗燕群  陈妹宜  何媛连 《全科护理》2012,(16):1494-1495
[目的]观察乳腺癌病人术后早期患肢功能锻炼的效果。[方法]将10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功能锻炼,观察组采取术后早期患肢功能锻炼。比较两组病人术后皮下积液及患肢肿胀发生情况、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皮下积液及患肢肿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病人术后早期、阶段性的功能锻炼可有效防止皮下积液及患侧上肢肿胀,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加速康复外科(ERAS)指导功能锻炼对上肢功能的恢复效果。方法选取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20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0例,分别采用传统功能锻炼和ERAS模式功能锻炼。观察2组术区引流量、住院时间以及患侧上肢水肿情况,比较2组患侧上肢功能恢复效果。结果2组术区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2、4周患侧上肢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4周患侧上肢功能均较术后2周改善,实验组术后2、4周患侧上肢外展、前伸、后伸的活动夹角大于对照组,手指爬墙高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ERAS功能锻炼能降低患侧上肢水肿发生率,促进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集体音乐操在乳腺癌病人术后患侧上肢功能康复中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26例乳腺癌病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术后给予系统的、规范的集体音乐操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随意的锻炼,于术前及术后4周测量两组病人肩关节活动度及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肩关节活动度和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集体音乐操可减轻患侧上肢水肿,促进了肩关节功能的恢复,从而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陆瑶  徐寅  周峥  杜萍  刘莉 《中国康复》2018,33(2):122-125
目的:根据患者的需求和临床工作的需要,设计出适合乳腺癌术后患者使用的患肢功能锻炼手册。通过护理手册在临床的应用研究来探讨护理手册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的患肢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入住我院乳腺外科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由责任护士在床边指导术后患者进行患肢功能锻炼;观察组由责任护士利用《乳腺癌术后患肢个体化锻炼手册》指导术后患者进行患肢功能锻炼。结果:术后10d、1个月,观察组肩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患肢功能锻炼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患肢个体化锻炼手册》能规范康复锻炼的步骤及方法,改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同时提高康复锻炼的依从性。手册的设计和临床应用可以作为乳腺外科开展术后健康教育和功能锻炼的指引,促进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上肢功能康复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乳腺癌根治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及功能训练对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 5 8例乳腺癌根治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护理组 (3 0例 )和对照组 (2 8例 ) ,对前者 ,术后第 3天即开始早期康复护理 ,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功能康复训练 ,辅以心理康复指导及自我检查训练 ;后者术后 2 0天才开始康复护理和训练。结果康复护理组通过早期康复护理和功能训练 ,患肢水肿及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后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和功能训练可改善患肢的功能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阶段性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阶段性护理指导功能锻炼对患侧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乳腺癌根治术后护理,实验组除常规护理外在术后不同时间点(术后7d、15d、30d、60d,90d、180d)进行徒手肌力综合测定、上肢肿胀测量、患侧上肢运动耐力测试、负压引流情况评估,针对患者具体情况指导其进行功能锻炼.结果 实验组的引流总量及引流管拔管天数较对照组增加(P<0.05),徒手肌力综合测定、上肢肿胀测量、患侧上肢运动耐力测试、疼痛情况等指标的统计分析显示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采用阶段性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伤口的近期恢复(引流总量及引流管拔管天数)虽然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对患侧上肢功能恢复的远期效果例如术后患肢疼痛、徒手肌力、患侧上肢肿胀及上肢运动耐力等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疼痛干预在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肢体功能锻炼中的效果。方法随机将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术后同时进行患肢功能锻炼,观察组患者手术前后给予塞来昔布200mg,2次/d,至出院;对照组术后给予塞来昔布200mg,2次/d。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疼痛程度、患肢功能恢复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6h、8h、12h、24h、36h、48h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术后1d、2d、3d、4d、5d膝关节主动和被动活动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前予以药物干预镇痛,能够及早进行功能锻炼,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良好。  相似文献   

15.
将 8 0例腹部术后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术后 6h开始按康复操锻炼 ,对照组术后第 2天开始常规法锻炼。结果表明 :两组病人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切口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平均每天的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认为腹部术后功能康复操可有效地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Teach-back方法对改善乳腺癌术后患者淋巴水肿上肢功能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无锡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10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2例。两组患者均行患肢功能锻炼,对照组锻炼期间行常规健康指导,观察组采用Teach-back方法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功能锻炼技能掌握评分、患者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评分、功能锻炼技能掌握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总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且患肢淋巴水肿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Teach-back方法能有效提高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及技能,从而有效减轻患者淋巴水肿,改善患肢功能,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背景乳腺癌术后患者的患侧肢体由于组织结构创伤破坏严重,常可导致功能活动障碍,直接影响生活和工作.目的通过3阶段功能锻炼培训及健康指导,促进乳腺癌术后患者患侧上肢功能恢复.设计临床观察.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对象以2002-05/2004-05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为乳腺癌并已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68例为观察对象.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4~72岁,平均49.65岁.方法对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患侧上肢自护培训①术后卧床期(手术后第1,2天)进行手腕、肘部的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的培训,2~3次/d,15~20min/次.②下床活动期(手术后第3~14天)进行肩关节活动的培训,3~4次/d,15~20min/次.③出院后(3~6个月)上肢功能锻炼指导培训,2~3次/d,15~20 min/次.通过复诊进行患者自护培训效果的调查,患者自护培训后每2个月复诊1次.主要观察指标①乳腺癌术后患者患侧上肢功能恢复情况及自护情况.②坚持患侧上肢功能锻炼情况及有无异常.结果168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患者患侧上肢功能恢复90.0%(151/168),并能从事简单工作和家务;患者能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注意患侧上肢的自我保护65.0%(109/168).②患者能将出院后的上肢功能训练坚持半年以上75.0%(126/168);患者曾出现过不同程度的患侧上肢淋巴水肿25.0%(42/168).结论加强对乳腺癌术后患者患侧上肢功能锻炼的培训,告知患者及家属坚持上肢锻炼的实际意义及掌握自我保护的要领,患侧上肢功能恢复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8.
姚亚琴 《妇幼护理》2021,1(2):312-314
目的 研究快速康复理念在护理乳腺癌改良根治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20 年 01 月至 2021 年 06 月收治的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 52 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26 例。对 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快速康复理念护理。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上肢肌力及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 术后早期接受康复锻炼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后不同阶段的 VAS 评分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 两组的上肢肌力分级评分和运动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的上肢肌力分级和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提升, 并且观察组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两组生活 质量评分均高于护理前(P<0.05),并且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围手术 期给予快速康复理念护理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提升患侧上肢肌力与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术前健康教育对乳腺癌患者术后主动康复意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术前健康教育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67例乳腺癌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相同的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34例)在术前开始行一对一讲解化疗知识及示范上肢功能锻炼,对照组(33例)在术后24h内根据患者病情状态一对一讲解术后相关知识。调查两组患者术后1周主动康复意愿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主动了解自身康复治疗相关知识及上肢功能锻炼的配合方面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其中实验组患者术后能较主动了解自身康复治疗相关知识,功能锻炼的配合度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通过术前健康教育,患者术后能主动索求健康知识,积极主动配合患侧上肢功能锻炼,提高了生活质量,也加强了护患沟通,拉近了护患间距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寻找一种安全、舒适、有效的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锻炼方法,充分调动乳腺癌术后患者主动锻炼的积极性,改善肩关节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方法 将216例实施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8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徒手锻炼的 方法 进行锻炼,观察组术后根据徒手锻炼的原则,采用自制患肢功能锻炼带,协助患肢分阶段练习.观察2组患者在锻炼的主动性、术后并发症和患肢功能恢复等方面有无差异,进行χ2检验. 结果 术后观察组在指腕肘关节功能评价、肩关节功能、术后2个月生活自理情况、患肢肿胀麻木、患肢抬高受限、患肢不能外展方而均优于对照组. 结论 自制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锻炼带,能充分调动患者主动锻炼的积极性,防止瘢痕挛缩,最大限度地恢复患侧上肢功能、缩短康复时间;且使用方便、结构简单、制作容易、易于清洗,为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锻炼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