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胆道疾病与肝脏移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脏是由肝实质和胆管系统两部分构成,严重的胆管系统疾病发展到终末期导致肝功能衰竭,选择肝移植是常规而有效的手段。近几年,随着胆道外科和移植外科的发展,肝移植的适应证由肝脏恶性肿瘤转变为各种终末期肝脏疾病和良性肝脏疾病,胆道系统疾病约占肝移植总数的40%,胆道疾病肝移植的主要适应证包括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胆管癌、先天性胆道闭锁、胆汁性肝硬化等。另外,胆道并发症也是原位肝移植后的常见并发症,并且严重影响肝移植的远期效果和存活。本研究主要讨论几种常见胆道疾病的肝移植进展。  相似文献   

2.
彭志海  柳双  孙星 《临床外科杂志》2011,19(11):736-738
任何形式的不可逆性终末期肝脏疾病,且通过肝脏移植可以治愈的,都是肝脏移植的适应证。许多严重的胆道系统疾病到了终末期无法医治,导致肝功能衰竭,肝移植成为唯一的治疗选择。近些年,随着恶性肿瘤行肝移植比例的减少,胆道疾病的比例在逐步增加,主要适应证包括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胆管癌、儿童先天性胆道疾病等。本文将对肝移植治疗上述几种常见胆道疾病的现状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在肝移植发展历史上,胆道系统疾病始终是选择肝移植治疗诸多病种中的一个重要适应证。目前原位肝移植用于治疗的肝脏疾病可分为肝实质疾病、先天代谢障碍性疾病、胆汁淤滞性和肝脏肿瘤四大类,疾病种类多达60种队上。虽然胆道系统疾病仅占其中一类的有限几种,但它的实际比例可占肝移植总数的40%以上。因此,对欲实施肝移植的胆道疾病,必须掌握好病例和手术时机的选择,了解胆道系统疾病对机体的影响,术前对病人作出正确的评估和必要的准备,并且对移植的效果和影响因素予以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在肝移植发展史上,胆道系统疾病始终是选择肝移植治疗的重要适应证之一。随着肝移植主要适应证由肝脏恶性肿瘤转变为各种终末期肝硬变及其它肝病,胆道系统疾病的所占比例也在不断增高。目前原位肝移植用于治疗的肝脏疾病可分为肝实质疾病、先天代谢障碍性疾病、胆汁淤滞性和肝脏肿瘤四大类,疾病种类多达60种以上。虽然胆道系统疾病仅占其中一类的有限几种,但它的实际比例可占肝移植总数的4O%以上。因此,对欲实施肝移植的胆道疾病,必须掌握好病例和手术时机的选择,了解胆道系统疾病对机体的影响,术前对患者作出正确的评估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胆道疾病的肝移植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胆道疾病的肝移植治疗中山医科大学(广州,510089)黄洁夫在肝移植的发展历史上,胆道系统疾病始终是选择肝移植治疗的诸多病种中的一个重要适应证。随着肝移植主要适应证由肝脏恶性肿瘤转变为各种终末期肝硬化及其它肝病,胆道系统疾病的所占比例也在不断增加。目...  相似文献   

6.
一些胆道疾病是肝移植的主要适应证,在国外约占肝移植总数的40%。近些年,肝胆系统恶性肿瘤行肝移植的比例明显减少,各种难治愈性良性胆道疾病的比例显著增加。随着胆道外科和移植外科的发展,两者的关系日益密切。一些胆道疾病既是肝移植的主要适应证,也是肝移植后常见并发症。本文将重点讨论肝移植对胆道疾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肝移植治疗复杂性胆道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目的 探讨肝移植在胆道损伤修复失败病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11月至2007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2例胆道损伤修复后失败而行肝移植治疗的病例资料。结果 1例病人因腹腔镜胆囊切除造成胆道损伤(Stragsberg E4型)合并肝固有动脉损伤,经胆肠Reux-en-Y吻合修复失败后而行尸体肝移植;另1例病人是由于幼时外伤而造成胆道损伤(Stragsberg E2型),虽历经多次修复手术,但最终发展为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而行活体肝移植。经初步随访2例病人的肝移植效果满意。结论 当胆道损伤合并严重血管损伤,或修复失败发展至继发性胆汁肝硬化时需要考虑行肝移植治疗。  相似文献   

8.
背景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肝移植胆道重建方式一直存在争议。近年传统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受到胆管端端吻合的挑战。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以上两种不同胆道吻合方式进行PBC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生率和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2005年8月至2010年7月53例PBC行肝移植术,其中7例(3例术后病理为意外胆管细胞癌,4例为部分肝移植)被排除。18例行胆管端端吻合,28例行Roux-en-Y吻合,两组均无胆漏发生。端端吻合组和RY吻合组分别有2例(11%)和1例(4%)吻合口狭窄。  相似文献   

9.
劈离式肝移植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Pichlmayr[1] 实施首例劈离式肝移植术 (splitlivertransplantation ,SLT)将左右供肝分别移植在一位 6 3岁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和一位先天性胆道闭锁症儿童身上。一肝两用 ,缓解了供肝短缺的问题。随着移植术日益完善 ,移植成功率增加 ,现已成为各大移植中心常规手术。1 SLT适应证与手术时机肝移植主要适应证从肝脏恶性肿瘤逐渐转为各种终末期肝病 ,在成人主要是坏死后肝硬化 ,胆汁性、酒精性肝硬化 ,硬化性胆管炎及肝脏恶性肿瘤 ;在儿童主要为先天性胆道闭锁症 ,先天性肝脏代谢障碍性疾病。2…  相似文献   

10.
活体单段供肝移植的发展,扩展了新生儿和婴幼儿肝移植的供肝来源,但这一技术难度较大,全世界仅有少数移植中心开展.2006年9月16日,我中心为1例出生95 d的先天性胆道闭锁、胆汁性肝硬化患儿实施了亲属活体S3肝段移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自 196 3年 Starzl首次完成原位全肝移植后 ,肝脏移植在全世界相继开展 ,出现了许多新的肝移植术式 ,如减体积性肝移植、活体部分肝移植、劈离式肝移植以及肝与其他器官联合移植 ,其中背驮式肝移植术式以其特有的优点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现将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受体及手术时机的选择目前认为 ,除恶性肿瘤外 ,对每一例施行原位肝移植的终末期肝病 ,均可尝试背驮式术式 ,如肝炎后性肝硬化、胆汁淤滞性疾病、酒精性肝硬化、各种其他肝病以及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在成人 ,适应症主要是坏死后性肝硬化、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  相似文献   

12.
肝胆管结石终末期病变与肝移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肝内胆管结石合并反复发作的急性、慢性胆管炎 ,胆管狭窄、梗阻 ,胆汁淤滞 ,造成肝实质细胞损害 ,纤维组织增生 ,进一步发展为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据报告 ,由胆管狭窄发展为胆汁性肝硬化的时间平均约 7年。此时病人在临床往往表现为黄疸、脾肿大、脾功能亢进、腹水、消化道出血、衰竭 ,并常伴胆道感染、发热。当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汁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 ,已是胆管结石病发展的终末期病变。疾病发展到此阶段 ,治疗已十分困难 ,预后极差 ,我们认为这是肝脏移植的绝对适应证。1 病例报告肝移植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病在国际上只…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肝移植术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特点,提高肝移植术治疗该病的认识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至2005年11月完成的7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患者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7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占同期施行肝移植治疗患者的1.55%(7/452).女6例,男1例,平均年龄为50.7±10.9岁,术前平均血清胆红素345.8±88.8μmol/L,child分级B级2例,C级5例.3例在术后1月内出现急性排斥反应,加强免疫抑制治疗后治愈.激素撤退时间5例为术后6月,1例长期服用激素.随访5天~36月,6例痊愈,1例患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 2年存活率为85.7%,未发现复发病例.结论 肝移植术是治疗终末期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有效治疗手段.术后早期应加强免疫抑制治疗,减少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小儿肝移植对人类原位肝移植的开展和推广起了重要作用,世界上第1例临床肝移植是1位3岁肝外胆道闭锁患儿。经过多年临床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小儿肝移植的疗效取得了显著进展,作为小儿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已被广泛接受。80年代初期,小儿肝移植生存率仅约30%,现在三年存活率已达90%。1小儿肝移植适应证1.1导致肝功能不全的原发性肝病肝功能衰竭是小儿肝移植的主要适应证,进行性胆汁性肝硬化,特别是胆道闭锁,是最常见的适应证,肝实质性疾病,如慢性活性肝炎并肝硬化,引起急性或慢性损害的某些代谢性疾病,以及暴发性肝衰竭…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04年3月至2007年6月98例肝脏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对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原因、诊断及治疗进行了探讨.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98例中男65例,女33例,年龄15~62岁,平均40.8岁.其中良性终末期肝病60例;恶性肿瘤38例.经典原位肝移植96例,背驮式肝移植2例.除2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行Roux-en-Y胆肠吻合外,其余病例均采用胆总管端端吻合术.  相似文献   

16.
结石病是我国胆道系统疾病中占比最高的病种.它具有病情复杂、容易复发、根治困难、并发症多等临床特点.其晚期更可出现胆汁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及肝内外胆管癌等终末期胆道病变,成为肝胆外科长期难以攻克的难题.近年来,各种微创手术治疗胆系结石的报道越来越多,以腹腔镜和内镜为代表的微创技术发展为这一疾病治疗开辟了新纪元.笔者结合自...  相似文献   

17.
我院1996年12月27日为一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病人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患者存活52天。现将围手术期监测与处理总结如下。临床资料一.受者情况:男,63岁,体重50公斤。因黄疲于1995年在我院行剖腹探查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术后症状不缓解,再次人院决定行原位肝移植木:在体外循环(右大隐静脉一右腋静脉)转流下切除病变全肝,发现肝脏较前次手术明显肿.k,质地变硬。再原位移植一新鲜全肝。手术时间为14小时3O分,供肝。芒、缺血时间为9小时))分钟。术中肝脏保存于UW液中,1ill管开放前用Z{”平衡液经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同种异体肝脏移植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43例44次手术(再次肝移植1例)中,原发性肝癌19例,终末期乙型肝炎肝硬化16例,终未期丙型肝炎肝硬化1例,终末期酒精性肝硬化2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3例,Wilson综合症2例,二次肝移植1例。结果:行改良背驮式9例,经典非转流术式35例次,其中1例行减体积肝移植(左肝外叶切除)。手术移植成活率100%,无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和功能延迟恢复发生。手术成功率88.4%(38/43),其中良性终末期肝病和肝癌97.1%(33/34),重症肝炎为55.6%(5/9);围手术期病死率:11.6%(5/43)。存活2年以上5例,1年以上3例,目前存活32例。结论:良性终末期肝病和早期肝癌肝移植手术效果良好,合理的手术方式,良好的供体质量,科学的围手术期管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条件。乙肝和肝癌等移植后易复发疾病的控制对于提高肝移植术后的长期存活率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再次肝移植的原因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1月26日至2012年5月26日期间笔者所在医院行再次肝移植2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再次肝移植的原因与预后。结果笔者所在医院完成再次肝移植215例,其中行2次肝移植200例,3次肝移植14例,4次肝移植1例。第2次肝移植的主要原因为胆道并发症(53.5%,115/215),其次为肝移植物原发性无功能或功能低下(8.4%,18/215);第3次肝移植的原因主要为胆道并发症(5/14),其次为肝癌复发(2/14)。早期(肝移植术后1个月内)与后期(肝移植术后1个月后)第2次肝移植移植物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后期第2次肝移植移植物生存率较高。第3次肝移植移植物生存率低于第2次肝移植(P=0.043)。与胆道并发症者比较,肝癌复发者(P=0.001)和肝移植物原发性无功能或功能低下者(P=0.033)移植物生存率较低,慢性移植肝失功能者移植物生存率较高(P=0.037)。结论胆道并发症为再次肝移植的最主要原因。移植后早期行再次肝移植的效果不佳,其主要原因是围手术期的死亡增加。因肝癌复发而行再次肝移植患者移植物的预后不理想,而慢性移植肝失功能患者移植物的预后最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报告本院1996年12月~2002年1月施行的17例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治体会,探讨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终末期肝病合并症肝功能衰竭(部分合并肾功能衰竭)17例。男∶女,8∶9;年龄32~65岁;原发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6例,肝炎后肝硬化4例,酒精性肝硬化一例,Wilson's病2例,多囊肝合并多囊肾2例,原发性肝癌一例,遗传性毛细血管增生症一例;肝功能状态:均为Child C。结果:17例病人中14例获得长期存活,生活质量良好,3例术后短期生存。2例术后发生胆道梗阻并发症,均经再次手术治愈。结论: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断主要依靠B超、胆道造影等影像学方法。针对病因,确保胆道系统的血供,是预防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主要手段。在治疗上应视具体情况,争取切除梗阻部位、重建胆流通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