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背景:神经干细胞的临床应用前景广阔,寻找多种方法体外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为今后的发展方向。目的:介绍一种省时且经济的神经干细胞的培养方法。设计:观察对比实验。单位: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材料:选择4只孕14天Wistar大鼠,常温常湿环境饲养,体质量(180&;#177;20)g,均购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动物所(实验动物许可证号码:SCXK1100—0006)。DMEM/F12(1:1)以及B27购自Gibco公司;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购自PeproTech公司;巢蛋白单克隆抗体、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多克隆抗体、半乳酸脑苷多克隆抗体和微管相关蛋白2单克隆抗体购自Chemicon公司。胎牛血清购自Hyclone公司。方法:实验于2004—05/2004—10在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损伤修复室完成。将Wistar大鼠脱臼处死,每次取4只胎鼠,将其脑组织置于Hank’s液中,解剖显微镜下剥离软脑膜及血管,眼科剪剪碎脑组织并收集细胞于2个离心管中离心,弃上清液。①根据给予血清预培养与否将细胞分成血清预培养组及对照组。血清预培养组细胞加入含100g/L胎牛血清DMEM培养液,培养48h后换含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27的DMEM/F12培养液;对照组细胞中直接加含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27的DMEM/F12培养液,37℃.体积分数为0.05的CO2培养箱培养1周。通过相差显微镜观察血清预培养组对照组培养48h后神经干细胞的生长情况。②用100g/L胎牛血清诱导分化后的第5天和第10天行nesti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多克隆抗体、半乳酸脑苷多克隆抗体和微管相关蛋白2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染色,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检测两组神经干细胞的表达;对照组采用PBS缓冲液替代一抗,其它步骤同血清预培养组。主要观察指标:①相差显微镜下观察血清预培养组及对照组神经干细胞培养48h后的生长状况。②免疫荧光染色检测两组神经干细胞的表达。结果:①血清预培养组细胞经培养48h后,出现大量较规则的神经干细胞球,多数细胞球由8-10个细胞聚集而成。改用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27的DMEM/F12培养液后,细胞球增殖很快;对照组细胞培养48h后只有不规则片状块,4—5d后才出现规则的小细胞球。②荧光显微镜观察可见两组细胞的分化速度和分化方向相同,在诱导分化后的第5天,nesti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半乳酸脑苷为阳性,微管相关蛋白2为阴性;在诱导分化后的第10天,nestin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为阳性,半乳酸脑苷和微管相关蛋白为阴性。结论:血清预培养可使神经干细胞聚球速度加快,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2.
微电流脉冲体外诱导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电流脉冲对神经干细胞体外增殖分化的诱导作用。方法采用联合培养和微电流脉冲技术改变神经干细胞生长的微环境,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及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情况。结果骨骼肌成肌细胞及微电流脉冲均可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细胞ChAT阳性率分别为5.90%和6.48%),与神经干细胞自然分化组相比差异显著(细胞ChAT阳性率为4.03%)。结论微电流脉冲对神经干细胞的体外增殖分化具有一定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复磁刺激(rMS)对体外培养大鼠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的作用机制。 方法取新生3天内的Sprague-Dawley(SD)大鼠乳鼠双侧海马组织培养NSCs,通过cck-8试剂盒检测第2代NSCs的OD值绘制生长曲线图。再将第2代NSCs分为空白对照组和rMS组,rMS组刺激参数为频率10Hz,50%最大输出强度,每天200个脉冲,连续刺激3d。于rMS组最后1次干预1h后收集2组细胞,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其细胞增殖效应,同时用免疫印迹法检测c-fos蛋白和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的表达量。 结果第2代神经球经巢蛋白(nestin)免疫荧光染色证实为NSCs,生长曲线提示培养第3天时NSCs活性最佳。rMS干预后,rMS组cck-8的OD值为(0.309±0.043),与空白对照组的(0.256±0.04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MS干预后,rMS组的c-fos和p-CREB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频率10Hz的rMS可促进NSCs的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CREB和c-fos蛋白表达的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4.
鼠胚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方法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神经干细胞能够分化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但其纯化、培养技术尚不完善通过不同接种密度和传代方法,筛选优化神经干细胞的体外培养技术。方法:实验于2006-05/12在四川大学移植免疫实验室完成。①动物:选取清洁级孕12~16 d雌鼠,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②实验方法:取孕鼠胚胎脑皮质,胰蛋白酶 乙二胺四乙酸消化组织,分离神经干细胞,加入含B27、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的DMEM/F12培养基.传至第3代时.调整细胞密度至1×10~7L~(-1),1×10~8L~(-1),1×10~9L~(-1),1×10~(10)L~(-1)进行培养。另取原代培养7~10 d后的神经干细胞,收集形成的细胞球,机械吹打法传代是离心后用由粗到细的吸管轻柔吹打.或用带5号针头的无菌注射器吹打分离细胞.操作中避免产生气泡.使用注射器时吹打的次数保持5次。胰酶消化联合机械吹打法传代是离心后加入胰蛋白酶,37℃水浴10min,用由粗到细且经火焰抛光的吸管轻柔吹打.或用带5号针头的无菌注射器吹打.以胎牛血清终止消化。③实验评估:观察第3代神经干细胞生长状态.MTT法检测各密度下培养1,3,5,7 d时的增殖情况。计数两种传代方法亚代神经干细胞形成的克隆球数目,比较增殖效果。免疫荧光染包检测神经球巢蛋白、BrdU标记、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结果:①神经干细胞的培养和鉴定:从胚胎大鼠脑皮质分离培养出的细胞可聚集成球状.并在体外大量扩增和长期存活,巢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均呈阳性表达,免疫荧光染色可见大量BrdU标记的阳性细胞。②不同接种密度对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按1×10~9L~(-1)密度培养的细胞分裂增殖最为迅速.于第7天达高峰,且克隆球生成数量明显多于1×10~7L~(-1),1×10~8 L~(-1),1×10~(10)L~(-1)密度(P均<0.05)。③不同传代方法对亚代神经干细胞克隆增殖效果的影响:采用机械吹打法传代的神经干细胞所增殖形成的细胞球结合紧密,抛光玻璃管 注射器吹打后细胞球能较好地分开.但不能完全分散成单细胞.传代后细胞能够继续生长,并形成亚代神经干细胞球。经胰酶消化的神经球在机械吹打后也不能完全形成单细胞,且其亚代克隆的形成能力明显低于机械吹打法(P<0.05)。结论:①从胚胎大鼠脑皮质分离培养出的细胞具有神经干细胞特性,可诱导分化为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②1×10~9L~(-1)为最佳细胞接种密度,机械吹打法亚代克隆的活性和增殖能力明显优于胰酶消化联合机械吹打法。  相似文献   

5.
血清预培养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介绍一种时间短、花费少的神经干细胞培养方法。方法 先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预培养神经干细胞48h,换含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27的DMEM/F12培养液继续培养干细胞球。血清诱导分化后行nestin免疫荧光染色。结果 血清预培养48h后即可见神经干细胞聚球,nestin免疫荧光染色为阳性。结论 血清预培养可使神经干细胞聚球速度加快,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静脉麻醉药异丙酚对大鼠神经干细胞的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从孕14.5d的胎鼠前脑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采用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RT-PCR)检测GABAA受体亚基的表达情况;用不同浓度(0~0.05mM)的异丙酚处理大鼠神经干细胞,BrdU标记及非放射性细胞增殖(MTS)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变化,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蛋白印迹技术检测凋亡执行蛋白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的活化切割情况与细胞周期调控激酶Chk1与Chk2的磷酸化情况。结果:大鼠神经干细胞也表达部分GABAA受体亚基;异丙酚处理抑制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但不影响细胞凋亡;异丙酚增强Chk1在317位丝氨酸的磷酸化,不影响345丝氨酸磷酸化,也不影响Chk2在68位苏氨酸的磷酸化。结论:异丙酚抑制体外培养的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可能部分通过激活Chk1在317位丝氨酸磷酸化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脑康Ⅱ号对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脑康Ⅱ号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分化作用的影响.方法 用无血清DMEM/F12[含20 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表皮生长因子(EGF)及B27]体外培养新生Wistar大鼠海马NSCs,在NSCs分化过程中添加大、中、小剂量(分别为2.0、1.0、0.5 kg/L)脑康Ⅱ号含药血清进行干预,以免疫荧光及细胞化学方法对NSCs及其分化后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从新生大鼠海马分离培养的NSCs能够表达巢蛋白,并具有分化为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能力;5 d时,脑康Ⅱ号各剂量组神经球突起长度均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脑康Ⅱ号各剂量组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或星形胶质细胞率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 脑康Ⅱ号可促进NSCs向神经元方向分化,并对所分化的神经元样细胞有促生长、发育作用.  相似文献   

8.
背景:不同年龄段神经千细胞的增殖及分化特性目前未见报道。目的:观察不同年龄段人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取不同年龄大鼠的脊髓,制成单细胞悬液,用含有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B27的DMEM/F12培养基,以细胞浓度5.0×10^5L^-1进行原代培养,每隔3d传代1次。结果与结论:不同年龄段大鼠的脊髓中均可培养出细胞,其形态为结构紧密、大小不等的悬浮细胞球,称之为“神经干细胞球”;经过传代后单细胞又迅速增殖成球且数目明显增多。提示不同年龄段大鼠脊髓中均能够在体外培养出神经细胞球。  相似文献   

9.
BDE-209对体外培养新生鼠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十溴联苯醚(BDE-209)对体外培养新生鼠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取新生1 d的SD大鼠海马组织,进行体外培养并分组,空白对照组,DMSO对照组,实验A组的BDE-209浓度为10μg/mL,实验B组的BDE-209浓度为30 μg/mL,实验C组的BDE-209浓度为50μg/mL.实验组分别对海马神经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染毒,染毒72 h后分别测量各组神经球直径及数目,并于染毒后24、48、72、96、120 h记录各组光吸收度A值.结果:从新生鼠海马分离培养的细胞巢蛋白阳性.染毒72 h后测量各组神经球直径及数目,发现随着染毒剂量加大,神经球明显变小,数目变少,差异有显著性(P<0.01).MTT结果显示随着BDE-209暴露浓度及时间增加海马神经干细胞增殖能力下降(P<0.01).结论:无血清培养基分离培养的新生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具有增殖能力,BDE-209可以导致神经干细胞增殖能力发生改变,随BDE-209暴露浓度及时间增加神经干细胞增殖能力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10.
解继胜  陈维平  邝晓聪  李后文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1):164-166,F0003
背景:神经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特殊细胞,是研究神经系统的发生、发育、发展规律及其内在的分子生物学、细胞学调控机制的理想载体,在神经系统疾病及损伤的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探讨一套较为简便、有效和实用的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体系是其应用的前提和基础。 目的:观察血清培养基并辅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小鼠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的影响。设计:单一样本观察。 单位:右江民族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 材料:2个月龄昆明种小白鼠5只,雌雄不拘。方法:实验于2003-06/2005-05在广西医科大学组织学与胚胎学试验室完成。①采用贴壁培养法,从成年小鼠大脑皮层分离并体外培养成年小鼠大脑皮层细胞,制成细胞悬液后将其置人DMEM/T12(1:1)液(包括体积分数为0.15的胎牛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0帆,青霉素100u/mL和链霉素100u/mL)培养,获得细胞克隆。②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克隆细胞巢蛋白的表达。 主要观察指标:①培养细胞形态学观察。②培养细胞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结果。㈣神经干细胞鉴定。 结果:④培养细胞形态学观察:细胞接种后,绝大多数细胞在12h内附壁,细胞变扁平,接种后第3天,细胞开始生长,细胞数量增多,接种后第5天时生长成为数10个细胞到数百个细胞克隆,到第七八天,细胞占据瓶底80%~90%。经传代后仍成黏附生长,细胞形态规则,边界清楚。②培养细胞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结果:可见细胞圆形或椭圆形,胞质少呈嗜酸性,细胞核大而圆,单个居中,着色深。③神经干细胞鉴定:免疫荧光检测显示,细胞巢蛋白抗原呈阳性。 结论:分离的小鼠大脑皮层细胞在血清培养基并辅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培养条件下,具有很强的增殖能力,传代后表达巢蛋白,依然具有神经干细胞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背景:神经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但正常情况下,神经干细胞数目太少,且大部分处于静息状态,促进其增殖是神经干细胞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键。目的:观察蛇床子素对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分析其促进增殖能力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在增殖培养基中培养至第3代,加入不同浓度的蛇床子素(10,50和100μmol/L)作用24 h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再培养3,5,7 d后测量神经球半径,用免疫荧光组化法计数Ki67阳性细胞数目;再培养3 d后利用RT-PCR技术检测神经干细胞中Notch 1、Hes 1和Mash 1基因表达的情况。结果与结论:与正常组比较,50,100μmol/L的蛇床子素具有明显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能力的作用,100μmol/L作用最为显著,可引起Notch 1基因、Hes 1基因上调表达,对Mash 1基因基本无影响,说明蛇床子素对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具有促进增殖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Notch信号通路上的Notch 1、Hes 1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对体外培养缺氧神经干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于1996-01/1996-12在佳木斯大学神经科学所完成。实验材料:同一基因背景新生的Wistar大鼠由哈尔滨医科大学实验动物学部提供(黑动字第99102001)。实验方法:①取新生24hWistar大鼠大脑培养神经干细胞,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鉴定神经干细胞。②取出生1~7dWistar大鼠大脑培养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③将培养传代纯化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用0.25%胰酶消化成单细胞液后接种于涂有多聚赖氨酸包被的盖玻片上,接种传3代后用胰酶消化的神经干细胞,以1∶10接种比例加入神经细胞完全培养液共培养。④用无菌石蜡油覆盖于低糖细胞培养液表面,制备低氧低糖溶液。对照组:正常神经干细胞置于37℃、体积分数为0.05的CO2饱和湿度培养。缺氧共培养组:取共培养3d细胞,吸出培养液,用无菌Hank’s缓冲液清洗2次,加入低氧低糖溶液共同作用2,4,8,16h后换液,用PBS缓冲液冲洗3次后,换神经细胞完全培养液,置于细胞培养箱中复氧培养。缺氧单纯神经干细胞组:取传3代神经干细胞,用无菌Hank’s缓冲液清洗2次后,方法同上。实验评估:免疫组织荧光鉴定缺氧条件下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与凋亡。结果:①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estin及Ⅷ因子相关抗原分别鉴定为神经干细胞及脑微血管内皮细胞。②对照组细胞胞体饱满,折光性强,周围有光晕。缺氧单纯神经干细胞组细胞胞体肿胀,折光性差,有大量细胞碎屑,仅有少量活细胞,并出现悬浮死细胞。缺氧共培养组细胞形态有所改善,细胞折光性仍较好,大部分细胞突起仍未见回缩,仅少数细胞肿胀,坏死。③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细胞死亡明显增多,存活数明显下降。缺氧共培养组细胞存活数明显高于缺氧单纯神经干细胞组与对照组(321.76±22.20,180.00±17.89,255.33±10.33,P<0.01)。④缺氧条件下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缺氧共培养组细胞存活数明显高于缺氧单纯神经干细胞组,细胞凋亡细胞数低于缺氧单纯神经干细胞组(P<0.05)。结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可以促进缺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减少其凋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选择合适的细胞外基质,利用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细胞外基质与神经干神胞构建神经干细胞共移植体,以提高移植神经干神胞向神经元的分化率。方法:实验于2005-11/2006-10在佳木斯大学神经病研究所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同一基因背景出生2h~7d清洁级Wistar大鼠由哈尔滨医科大学实验动物学部提供。取出生24h内Wistar大鼠大脑制备神经干细胞,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荧光法做nestin染色鉴定;取出生1~7d Wistar大鼠大脑制备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②实验方法:不同细胞外基质的筛选:将多聚赖氨酸、层黏连蛋白和Matrigel分别与神经干细胞和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混合培养,接种于铺有盖玻片的6孔板中,并加入神经干细胞完全培养液,每3d换半量液,7d换全液。采用免疫组织化学观察抗微管相关蛋白阳性细胞。进行神经干细胞共移植体构建及检测。③实验评估:利用免疫荧光方法,以Ⅷ因子标记物标记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用nestin标记神经干细胞,检测共移植体。结果:①神经干细胞和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形态学观察及鉴定:原代分离的单神经干细胞4d增生为神经细胞球,传代后,经nestin免疫荧光染色,细胞球呈阳性;原代培养脑微血管内皮细胞6~8d长满瓶壁,细胞呈多角形或扁平梭形,核卵圆形,Ⅷ因子相关抗原阳性。②3种细胞外基质对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层黏连蛋白与两种细胞共培养,抗微管相关蛋白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Matrigel组和多聚赖氨酸组(P<0.01)。③共移植体活细胞镜下及免疫荧光结果所见:镜下可见共移植体细胞团不规则,神经干细胞被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包绕或相互连贴,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核大,胞体不规则,明显大于神经干细胞,神经干细胞折光性强。在200倍视野下,随机选取100个共移植体进行细胞计数,可见平均细胞数为8~15个,其中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数平均2.8个。免疫荧光可见红色Ⅷ因子阳性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包被绿色nestin阳性神经干细胞,或相互粘贴。结论:以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为支持细胞,用层黏连蛋白为细胞外基质可以成功构建神经干细胞共移植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比例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对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12/2006-10在佳木斯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完成。①实验动物:取新生6h内Wistar小鼠4只用于神经干细胞的培养。另取新生1~7d Wistar大鼠4只用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②实验方法:取新生神经球按5×108L-1接种于预先置有盖玻片的6孔板中,2mL/孔,并加入含表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DMEM/F12条件培养基,于24h后行巢蛋白免疫组化鉴定。取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按3×107L-1密度接种于铺有盖玻片的6孔板中,2mL/孔,采用Ⅷ因子相关抗原进行鉴定。神经干细胞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共同接种于6孔板,接种密度分别为100∶1,10∶1,1∶1,1∶10,1∶100,每种密度均设6孔,以单纯神经干细胞作为对照。培养液为不含胎牛血清的神经干细胞培养液,2mL/孔,每2~3d全量换液,共培养14d,密切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③实验评估:利用免疫组化法计数神经微管相关蛋白2阳性细胞数,观察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为神经元的情况。结果:①细胞形态观察:神经干细胞聚集成球状,细胞团呈棕黄色,神经球呈悬浮生长,细胞排列紧密;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呈“鹅卵石样”或“铺路石样”排列生长,细胞呈多角形或扁平梭形,核卵圆形,可见核仁。②神经干细胞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鉴定结果:新生神经球巢蛋白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胞浆深染呈棕黄色,胞核不着色。脑微血管内皮细胞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染色胞浆显示棕黄色或褐色颗粒。③神经微管相关蛋白2免疫化学检测:培养14d与单纯神经干细胞对照组比较,神经干细胞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100∶1,10∶1,1∶1,1∶10,1∶100接种密度共培养组神经微管相关蛋白2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升高(19.00±5.12),(34.46±11.57),(72.83±7.54),(60.71±10.45),(43.08±7.46),(31.08±4.60)个,F=35.59,P均<0.05);且共培养组神经干细胞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比例为10∶1时升高幅度显著高于其他接种密度(F=29.35,P均<0.05)。结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可以促进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定向分化,神经干细胞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为10∶1比例共培养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磁刺激对大鼠离体神经干细胞生长和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磁刺激对离体新生大鼠神经于细胞生长和分化的影响。方法 利用无血清培养技术,从新生大鼠脑室下区分离培养神经于细胞。将神经于细胞置于0.5Hz,刺激强度分别为0.48T(25%最大输出,B组)、0.95T(50%最大输出,c组)和1.44T(75%最大输出,D组)的条件下进行磁刺激干预,每天1次,每次30个脉冲,作用3d,同时设立对照组(A组),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性(0D值),并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神经于细胞分化情况。结果磁刺激各组神经于细胞在于预后24~48h0D值较A组稍低(P<0.05),至72h后可恢复至A组水平;流式结果显示磁刺激各组神经丝蛋白(NF)阳性细胞比例均高于A组,其中D组NF阳性神经元的比例最高(P<0.05)。结论0.5Hz磁刺激对神经于细胞增殖有一过性的轻度抑制作用,有利于神经于细胞向神经元方向的分化。  相似文献   

16.
背景: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一种糖蛋白,近年的研究表明其对神经细胞的许多功能活动均具有调节作用。目的:观察不同浓度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增殖的影响。方法:提取新生SD大鼠神经干细胞,用含不同浓度(5,50,500U/mL)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和20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进行培养,以不含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无血清培养基为对照组。细胞培养7d后计算神经干细胞克隆形成率,培养10d后计数NSE和GFAP免疫阳性细胞数。结果与结论:添加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细胞增殖较快,最终神经球的数量多于对照组,以50U/mL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作用显著;50U/mL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的生长速度显著快于对照组。50U/mL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中NSE和GFAP免疫阳性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结果表明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增殖有促进作用,尤以适中浓度(50U/mL)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