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以及不同来源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的差异,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应用WHONET5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2年7月临床分离的430株大肠埃希菌的药敏结果。结果: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复方磺胺甲嗯唑、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头孢唑啉和头孢呋辛的耐药率分别为87%、78%、80%、67%、65%、53%、55%和42%;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和氨曲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3%、18%、4%和18%;对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吡肟、头孢西丁、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和呋喃妥因的耐药率分别为22%、15%、22%、0、15%和20%。痰液标本中的大肠埃希菌耐药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类标本中分离者。结论: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磺胺类、喹诺酮类和庆大霉素,第一代、第二代头孢菌素等均已高度耐药,临床不宜选用;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第四代头孢菌素、头霉素类、碳青霉烯类、阿米卡星和呋喃类耐药率较低,临床可选用;不同来源的大肠埃希菌耐药率存在差异,痰标本中细菌耐药率最高,其余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北京市通州区腹泻就诊患者中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分离株的特征。 方法 eaeA基因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阳性的菌株,进行系统生化鉴定、EPEC诊断血清分型、bfpA基因PCR扩增以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 结果 20株成年人腹泻患者EPEC分离株中,仅1株鉴定为O126血清群;4株儿童腹泻患者分离株中,仅1株鉴定为O26血清群。儿童与成年人腹泻患者EPEC分离株bfpA基因均为阴性。23株EPEC菌株的PFGE带型呈高度多态性,聚类图显示与患者年龄及性别无明显相关。 结论 北京市通州区腹泻患者EPEC分离株以非典型为主,单纯通过血清群来诊断EPEC的方法,将会造成极大的漏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三年多自临床尿标本分离的605株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情况,细菌的鉴定及药敏采用Microscan Walkaway 40全自动系统。结果17.7%的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和三四代头孢菌素等的耐药率相对较低(〈25%),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环丙沙星和复方磺胺甲唑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0.1%、85.5%、72.2%和72.2%。三年来大肠杆菌对氨曲南、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χ2分别为12.5及12.1,P〈0.05)。结论细菌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大肠埃希菌是感染性腹泻常见的病原菌,由于抗生素的滥用,使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越来越严重,其耐药谱也不断发生变化,对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出了更高和更为迫切的要求。本文就大肠埃希菌耐药状况及耐药机制等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126株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测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汪美英 《实验与检验医学》2009,27(3):290-290,302
目的 了解本院患者各类标本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发生率及对常用抗生素的药敏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细菌鉴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32全自动鉴定系统,体外药物敏感实验采用K-B法,ESBLs检测采用CLSI 2008 M100-S18推荐的双纸片协同法.结果 126株大肠埃希菌,ESBLs阳性58株(46%,58/126);产酶株对亚胺培南敏感率为100%,阿米卡星为86%,左旋氧氟沙星4%,氨苄西林/舒巴坦46%,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为75%,呋喃妥因为73%.结论 大肠埃希菌ESBLs阳性率逐年升高,且多重耐药现象普遍,临床应引起重视,加强抗生素合理使用,避免细菌耐药性的进一步上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近年大肠埃希菌耐药性情况,采取一些措施进行干预。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7月至2009年6月住院病人细菌培养以及药敏情况,追踪临床用药情况,分析影响细菌耐药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2008~2009年比2007~2008年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耐药率增高1.80%,庆大霉素增高了8.92%,头孢噻肟增高1.97%,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增高1.97%,头孢呋辛增高3.74%,抗药性有所增高,但仍低于其他大型医院。结论我院大肠埃希菌常用抗生素耐药性有所增高,通过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加强病原学诊断,依据实验室药敏结果合理选择药物,可基本控制我院大肠埃希菌耐药率的增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监测院内临床分离的不同标本来源和不同病区来源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WHONET 5.6对201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本院临床分离的1 063株非重复大肠埃希菌中,对不同标本来源的大肠埃希菌(尿液593株、血液181株、痰液131株)和不同病区来源的大肠埃希菌(肾内科病房173株、泌尿外科病房44株、儿外科病房41株)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不同标本来源的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曲南、头孢西丁、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厄他培南的耐药率尿液标本为1.01%~83.31%,血液标本的耐药率为0.55%~85.08%,痰液标本的耐药率为1.53%~93.13%。不同病区来源的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曲南、头孢西丁、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厄他培南的耐药率肾内科病房为0~81.50%,泌尿外科病房为0~93.18%,儿外科病房为0~90.24%。结论本院不同标本来源和不同病区来源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对临床部分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相差较大,临床医师及时了解不同来源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可提高临床医师经验用药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大肠埃希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趋势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特点,探讨耐药性产生的原因。方法常规细菌培养、分离,应用纸片扩散法对分离的456株大肠埃希菌进行药敏测试与分析。结果对2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检测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菌药物耐药率达73.6%~86.4%,对第1、2代头孢菌素(头孢拉啶,头孢唑啉)耐药率为44.0%,对第3代头孢中的头孢他啶耐药率最低,为10.1%,对哌拉西林、头孢哌酮和氨卞西林的耐药率为84.5%、76.3%和83.0%。在12种抗菌药物中对5种以上耐药的菌株有316株。结论大肠埃希菌为泌尿系统感染的首位细菌,对于治疗大肠埃希菌引起的泌尿生殖感染应根据实验室的药敏检测结果合理用药,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10.
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临床常见的血清型为O55、O111、O127、O128,吲哚性大肠埃希菌均少见,我室从腹泻患儿的粪便中分离出1株吲哚阴性EPECO127K63血清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贵阳地区医院内检出的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耐药性及基因型,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由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ATB系统完成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检测,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ESBLs表型确证试验,采用碱裂解法提取产ESBLs菌的质粒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TEM型、SHV型、CTX-M-1组和CTX-M-9组基因。结果产ESBLs大肠埃希菌阳性率为66.7%(279/418);对阿米卡星耐药率为4.3%;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第1、2代药物耐药率均为100.0%;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喹诺酮类、磺胺类药物耐药率在60.6%~84.9%;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仍保持较高的敏感度。116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基因型有113株(97.4%)为CTX-M型,其中CTX-M-9亚型68株(58.6%),CTX-M-1亚型67株(57.8%);TEM型有86株(74.1%);未检出SHV型。结论产ESBLs阳性的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明显高于产ESBLs阴性的大肠埃希菌,且具有多重耐药性。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基因型以CTX-M型为主;碳青霉烯类为最敏感的药物,但本研究中发现亚胺培南耐药菌株,需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感染性腹泻暴发的原因,分析感染性腹泻暴发的控制措施。方法调查某镇和附近8个村2003年6月30至7月30日发生的腹泻病例593例和部分对照人群,同时采取水、环境和患者生物学样本进行细菌学和游离余氯测定。结果本次腹泻的罹患率为4055.5/10万,腹泻暴发的原因是暴雨导致饮用水源持续受粪便污染和当地自来水厂水缺乏净化消毒措施,同时伴随食物污染。病原体可能是气单胞菌和/或产毒大肠杆菌。采取污染源控制、饮水消毒、规范自来水厂净化消毒以及宣传教育等综合防治措施,疫情得到控制。结论夏季农村地区以自然沟塘水作为生活饮用水源,应注意保护,防止粪便污染。农村简易水厂应加强水质监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导致深圳市东部地区婴幼儿感染性腹泻的主要致病茵及肠道病毒,获得该地区婴幼儿感染性腹泻病原谱,为预防控制疾病及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深圳市东部地区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腹泻婴幼儿的粪便标本1095例,进行致病菌常规培养,同时进行肠道病毒(包括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星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的核酸检测。结果1095例腹泻粪便标本中,检出致病菌215株,阳性率为19.63%,以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为主,共135株,其中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最多.为57.04%,产毒性大肠埃希茵为37.04%,侵袭性大肠埃希菌为5.19%,检出1例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其次是沙门菌(4.11%);再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茵(2.28%)。肠道病毒的总阳性率为23.83%,其中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星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的检出率分别为9.04%、13.97%、0.73%和0.64%。结论每年6~12月为细菌感染腹泻的高峰期,深圳市东部地区婴幼儿腹泻病原菌以致泻性大肠埃希茵、沙门茵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病原菌,〈2岁的低龄儿童应警惕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可能性。病毒性腹泻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是主要的病原体。每年秋、冬季为病毒感染发病高峰期。针对深圳市东部地区婴幼儿感染性腹泻的特点,应及时做好监测工作,应高度重视对防治工作的管理并加大人力、物力投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检测弥散黏附性大肠埃希菌(DAEC)的普通多重PCR方法,了解DAEC在腹泻患者中的流行情况。方法 根据DAEC黏附基因afaB、afaC、afaD、daaE及16S rRNA基因rrs,建立4重PCR反应体系,对PCR引物、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进行优化,评价敏感性和特异性,并应用于389份腹泻患者粪便标本的筛查。结果 4重PCR反应可以特异性扩增DAEC菌株afaB/C、afaD、daaE基因片段,除2株肠集聚性大肠埃希菌(EAEC)外,检测引物对其他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及常见肠道病原菌均无特异性扩增,此多重PCR方法的检测下限可达3.20 101 CFU/反应(8.01 103 CFU/ml)。利用本研究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对腹泻患者粪便标本进行检测,发现DAEC菌株分离率为6.2%(24/389)。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可用于DAEC菌株的快速鉴别,也可用于人粪便标本DAEC的初步筛查。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分析大肠埃希菌在临床感染中的分布与耐药情况,为其在院内、外感染控制以及临床合理用药方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5年间该院临床各类标本中大肠埃希菌的分离情况并分析大肠埃希菌的科室分布及其耐药情况。结果分离的2 405株大肠埃希菌主要来源于尿液1 049株(43.60%)及痰液562株(23.4%);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为57.92%;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和磺胺类等的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大于50%;耐药率小于10%的抗菌药物有亚胺培南(0)、美罗培南(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6%)、头孢哌酮/舒巴坦(6.4%)和头孢西丁(7.7%),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吡肟等部分第3、4代头孢菌素的耐药性有明显增加趋势。结论大肠埃希菌在医院获得性感染中存在比较严重的耐药情况,临床应加强对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检测,避免产生更多的耐药菌株,以降低细菌的耐药性及医院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简略快速法与自动生化鉴定法在大肠埃希菌鉴定中的能力差异。方法使用快速简略鉴定法和自动生化鉴定法对临床标本分离的疑似大肠埃希菌进行鉴定,比较两种方法结果的一致性及检测时间。结果 492株疑似大肠埃希菌经快速鉴定法检出248株大肠埃希菌及244株非大肠埃希菌;该248株大肠埃希菌中,有231株被自动生化鉴定仪确认为大肠埃希菌,而244株非大肠埃希菌中,有7株被确认为大肠埃希菌。简略快速法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1%(231/248)及97.1%(237/244)。使用自动生化鉴定法耗时2.5~7.0h,平均(4.12±1.08)h;使用简略快速法耗时0.5~2.0h,平均(1.08±0.45)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0.252,P0.001)。结论使用简略快速法鉴定疑似大肠埃希菌可以获得接近于自动生化鉴定法的结果,且更加节省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感染性腹泻流行特点及其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广西2002-2007年感染性腹泻疫情统计报表、疫情处理记录及实验室检测资料。结果2002-2007年广西感染性腹泻共报告病例154 743例,年均发病率为52.89/10万。其中散发病例149 814例,占总病例数的96.81%。发病高峰在冬季,9-12月呈明显上升趋势,最高为12月(6年间12月总病例数20 515例,月均发病率7.01/10万)。病例以散居儿童为主,6年间共有96 951例,占总病例数的62.65%。死亡病例中2岁以下儿童72例,占84.71%。2004-2007年疫情暴发分别为14起(1073例)、18起(938例)、24起(1492例)及20起(1065例)。9月疫情最多(20起)。学校疫情37起,占疫情总数的48.68%,村屯疫情32起,占42.10%。在学校疫情中27起(72.97%)发生在城乡结合部或农村学校。60%的学校疫情与饮用水污染有关。疫情检出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鼠伤寒沙门菌、都柏林沙门菌、变形杆菌、诺如病毒及轮状病毒等。结论感染性腹泻发病率仍然较高,且呈上升趋势,并出现了新的流行规律及特点;导致暴发的因素仍然存在,因此防治策略及方法应不断加强及完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近年来发现的质粒介导耐药机制在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中对氟喹诺酮类耐药所起的作用。方法用MIC琼脂稀释法筛选耐左氧氟沙星大肠埃希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对qnrA、qnrS、qnrB、aac(6′)-Ib基因进行扩增,并进行PCR扩增产物直接双向测序。用接合实验了解是否存在水平传播的氟喹诺酮耐药性传播机制。结果 90株耐氟喹诺酮类大肠埃希菌中7株检出aac(6′)-Ib-cr基因,未检出qnrA、qnrS、qnrB基因。78株符合供体菌标准的大肠埃希菌中有2株接合成功,接合率2.6%。结论该地区存在质粒介导的氟喹诺酮类耐药性的水平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