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活素抗局灶脑缺血再灌流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脑活素对局部脑缺血再灌流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复制可再灌流的MCAO模型,用光镜、电镜及图像分析比较了脑活素和对照组的脑梗死灶及脑微血管超微结构改变。结果脑活素组大鼠死亡数下降,并发脑出血例数减少。再灌流7~14天,脑梗死灶面积较对照组的小,脑微血管损害减轻。结论脑活素可减轻局灶脑缺血再灌流后脑水肿,缩小梗死灶,对脑微血管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高血压对脑缺血性损伤的病理及其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用线栓法将肾性高血压大鼠和正常大鼠制成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TTC染色及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局部脑缺血后不同时间的梗死灶体积.同时HE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及假手术组的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高血压大鼠与正常血压大鼠相比局部缺血再灌注在同等时间内梗死灶的面积较大,超微结构改变也较明显。结论高血压引起脑内微小动脉的改变.侧支循环减少.加重脑缺血损伤。  相似文献   

3.
缺血脑内钙分布变化及钙阻断剂的脑保护作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大鼠脑血管痉挛性脑缺血为模型,利用草酸-焦锑酸钾细胞化学方法在超微结构水平探讨了神经组织内钙分布与缺血性损伤的关系,同时研究了钙阻断剂对钙分布的影响及其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实验结果提示,随着缺血时间延长细胞内蓄积的钙明显增多,细胞损伤程度也随之加重。钙离子主要分布在细胞浆空泡、线粒体、神经终末的突触小泡内及破坏的髓鞘板层内;经钙阻断剂治疗后,细胞病理变化显著减轻,钙分布大量减少。本文讨论了缺血细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脑脉泰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细胞凋亡和Akt、bcl-2、Bax、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动物模型,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MCAO)、脑脉泰大剂量组(MCAO+脑脉泰2.24g/kg)、脑脉泰中剂量组(MCAO+脑脉泰1.12g/kg)、脑脉泰小剂量组(MCAO+脑脉泰0.56g/kg),每组10只大鼠。脑脉泰组在MCAO前5天开始灌胃给药,连续5d。用TUNEL法和免疫组化染色法分别检测缺血半暗带凋亡细胞和Akt、bcl-2、Bax和caspase3表达。结果脑脉泰大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大鼠脑缺血半暗带的凋亡细胞显著减少(P0.01),Akt、bcl-2表达显著增加,caspase3和Bax表达减少,与MCAO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P0.05和P0.01)。结论脑脉泰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与促进Akt和bcl-2的表达,抑制Bax和caspasse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雌激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皮质EAA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雌激素对雄性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兴奋性氨基酸(EAA)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模型建立后5min内腹腔注射雌激素。相应时间断头取脑。然后测定脑梗死体积、脑组织谷氨酸(GLU)、天门冬氨酸(ASP)及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结果 脑梗死体积治疗组较缺血对照组明显缩小,缺血对照组脑组织GLU、ASP含量明显高于治疗组。结论 雌激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可能的机制为:干扰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EAA代谢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观察了全脑缺血/再灌流不同时间大鼠脑组织钙、丙二醛(MDA)的含量变化及病理改变。脑组织钙在缺血30分钟后再灌流60分钟时较对照组升高;MDA含量块血30分钟和缺血30分钟后再灌流30分钟时较对照组升高;钙和MDA含量变化呈正相关。讨论了Ca~( )在脑缺血/再灌流损伤中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养血清脑颗粒对大脑缺血再灌注后有无认知功能改善,我科取3组大鼠做如下试验,经过分析总结归纳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取成年雄性大鼠36只,提供充足食物、水,室温(25±1)℃ 1.2方法制备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术后慢性脑缺血动物模型[1]胆碱能系统:每组取6只大鼠,分3组:(1)假手术组,不闭索双侧颈总动脉;(2)缺血再灌注组,该组夹闭大鼠双颈总动脉30min,而后解除结扎造成缺血再灌注损伤;(3)服用养血清脑水剂后夹闭大鼠双颈总动脉30min,而后解除结扎造成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脑缺血再灌流后脑温的变化,为脑缺血动物的实验研究、以及亚低温脑保护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SD大鼠分为四动脉阻断、双颈总动脉阻断、单侧颈总动脉阻断以及四动脉阻断10min、20min、30min后再灌流组。用点式测温仪同时测量不同部位脑组织的温度。结果脑组织内存在温度梯度;脑缺血后同一时间点纹状体、海马和颞肌的温度不一致;不同程度脑缺血后脑温的变化不一致,双侧颈总动脉阻断的脑缺血中脑温的改变呈波浪状,单侧颈总动脉阻断的脑缺血中缺血侧脑温低于对照侧;四动脉阻断的全脑缺血中,缺血后不同时间开始再灌流脑温都有回升现象;脑缺血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可影响动物的清醒和脑温的变化。结论本实验的结果说明了在脑缺血实验研究时采用连续监测、并将脑温控制在特定的范围内,避免脑缺血和再灌流期间脑温的波动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参芪脑保"治疗大鼠局灶脑缺血及再灌注损伤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中药“参芪脑保”对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 6小时再灌注模型 ,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2 0只 )和参芪脑保治疗组 (2 0只 )。治疗组于术后 3小时始连续 7天给予参芪脑保灌胃治疗 ,观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各组大鼠于用药 7天后处死 ,行TTC和HE染色 ,测定脑梗死体积及神经元损伤情况。结果 参芪脑保治疗组大鼠 4 8小时死亡数 5只 (占2 5 % )低于对照组 10只 (占 5 0 % ) ,而 7天存活数 15只 (占 75 % )高于对照组 10只 (占 5 0 % )。参芪脑保治疗组梗死灶体积 (2 6 .5± 5 .2 )mm3 明显小于对照组 (4 1.9± 7.3)mm3 (P <0 .0 0 1) ,神经元缺失、脑梗死灶内出血较对照组减小。结论 “参芪脑保”对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脑脉泰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细胞凋亡和Akt、bcl-2、Bax、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动物模型,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MCAO)、脑脉泰大剂量组(MCAO+脑脉泰2.24g/kg)、脑脉泰中剂量组(MCAO+脑脉泰1.12g/kg)、脑脉泰小剂量组(MCAO+脑脉泰0.56g/kg),每组10只大鼠。脑脉泰组在MCAO前5天开始灌胃给药,连续5d。用TUNEL法和免疫组化染色法分别检测缺血半暗带凋亡细胞和Akt、bcl-2、Bax和caspase3表达。结果脑脉泰大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大鼠脑缺血半暗带的凋亡细胞显著减少(P〈0.01),Akt、bcl-2表达显著增加,caspase3和Bax表达减少,与MCAO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P〈0.05和P〈0.01)。结论脑脉泰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与促进Akt和bcl-2的表达,抑制Bax和caspasse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雌激素对脑缺血病理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通过观察雌激素对去卵巢雌性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大脑皮质区病理及超微结构的影响,以探讨雌激素对缺血性脑损害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制成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在缺血2小时,再灌注22小时后立即断头取脑,切片,用光镜(定性和定量)和电镜观察大脑皮质区的病理学变化及超微结构改变。结果:雌激素用药组较对照组正常神经细胞的密度显著增加(P〈0.05),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程度减轻。结论:雌激素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脑组织的病理变化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Zea longa线栓法创建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光镜下观察病理变化,原位寡核酸分子杂交检测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脑的不同区域BDNF mRNA的表达,图像分析BDNF的间接定量水平。结果 (1)脑缺血和脑缺血再灌注均可导致BDNF mRNA在脑的广泛区域表达活跃;(2)损伤过重反而抑制BDNF mRNA的表达;(3)BDNF mRNA的表达具有组织差异性;(4)脑缺血-再灌注后,早期BDNF mRNA的表达水平即明显增加,12h达高峰。结论 BDNF的提高是一种保护性反应,脑缺血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均可以导致BDNF mRNA在脑的广泛区域表达水平明显提高,表达水平与局部神经元的抗损伤能力呈正相关,与病理改变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钙离子与氧自由基作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探讨钙离子与氧自由基在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用复制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观察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脑组织H2O2、Ca^2 、MDA含量及病理学变化及尼莫地平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有细胞内钙超载和自由基代谢紊乱,且在再灌注损伤中有协同作用,加重组织损伤,促进脑水肿,尼莫地平对其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米诺环素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米诺环素治疗组和米诺环素预处理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放射免疫法、Hoechst染色和核磁共振T2WI扫描等方法,观察米诺环素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COX-2、PGE2的表达、细胞凋亡及脑缺血体积的影响。结果米诺环素能降低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率,减少COX-2、PGE2的表达,缩小脑梗死体积。结论米诺环素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测定了大鼠全脑性缺血及再灌流脑区的钙调蛋白(CaM)活性,发现脑缺血30分钟时大脑皮质与海马的 CaM 活性明显下降,纹状体也有下降趋势。再灌流12小时使海马和纹状体的 CaM 活性更进一步下降。用钙通道阻滞剂 Nimodipne 可明显减轻缺血再灌流引起的 CaM 下降,並促进脑电恢复。结果提示脑缺血再灌性损伤与钙大量内流有关,而 Nimodipine 可通过抑制钙内流而对脑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环孢素A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08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环孢素A治疗组,参照Zealonga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脑缺血2h再灌注22h和70h后,分别对各组各时间点大鼠进行行为学评分、细胞凋亡、脑TTC染色和脑超微结构观察,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各时间点环孢素A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行为学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环孢素A处理组脑梗死灶体积和细胞凋亡比例均比对照组明显减轻(P<0.05);环孢素A处理组脑超微结构的异常改变轻于对照组;假手术组各项观察指标则无明显异常改变。结论:免疫因素参与脑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环孢素A对实验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电针对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stroke prone renovascular hypertensive rats,RHRSP)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神经黏蛋白mRNA(neurocan-mRNA)表达、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用环形银夹使SD大鼠的双侧肾动脉狭窄,制成RHRSP,再用线栓法制成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运用原位杂交和电镜等技术观察电针对脑缺血2h后再灌注1、7、14、30d大鼠脑内神经黏蛋白-mRNA表达与细胞超微结构的干预作用,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电针组脑缺血-再灌注7、14、30d大鼠脑缺血区周围及海马区neurocan-mRNA表达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神经元、血管壁等细胞超微结构的损伤较对照各组减轻。结论电针对RHRSP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下调神经抑制因子neurocan-mRNA表达、减轻细胞超微结构损害等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通过四血管闭塞的非禁食动物脑缺血模型,旨在观察缺血再灌流不同时期大鼠脑乳酸含量的变化。结果再灌流1小时和再灌流2小时后大鼠脑乳酸含量无差异(P>0.2)。提示再灌流后第一小时是脑乳酸产生的关键时期,这与此期出现的皮层神经元膜结构的病理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脑牵拉引起脑缺血性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脑牵拉压(BRP)的测量方法,研究脑牵拉引起脑缺血性损伤的危险性。方法 利用电阻应变计制作脑牵拉压的测量装置,对其定标。然后利用此装置,选用新西兰大耳白兔12只,分为对照组和20mmHg组、30mmHg组、40mmHg组、牵拉完毕后,测定局部脑血流量,标本HE染色显微镜观察其损伤。结果 该装置具有很高的灵敏性、稳定性和准确性。20mmHg的BRP牵拉30min引起轻微脑损伤和脑血流量的降低,30mmHg的BRP牵拉30min引起较重脑损伤和脑血流量的显著降低。40mmHg的BRP牵拉15min引起严重脑损伤和脑血流量的极度降低。结论 该装置可作为脑牵拉压的测量工具;牵拉时,最好将BRP控制在30mmHg以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慢性脑缺血致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区局部脑血流量(rCBF)改变及细胞凋亡情况,探讨脑脉泰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法(2VO)制备慢性脑缺血致血管性痴呆的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12只)、模型对照组(12只)、给药组(脑脉泰)(12只)。手术后4周,HE染色观察神经元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海马区Caspase-3、bax蛋白表达变化。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局部脑血流量。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海马Caspase-3、Bax阳性细胞灰度平均值低于假手术对照组、给药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模型对照组海马rCBF低于假手术对照组、给药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VaD模型大鼠海马rCBF下降,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增加;脑脉泰能增加实验大鼠海马局部脑血流量,抑制海马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