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小儿肠套叠是婴幼儿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大多数发生于健康的婴幼儿,男性多于女性。肠套叠一般分为4种类型:最多见者为回盲结肠型(回盲瓣是套叠的头部,回肠末端和阑尾随之进入升结肠),其次为回结肠型(回肠套入回肠末端通过回盲瓣套入结肠,而盲肠和阑尾的位置不变),小肠型(小肠套入小肠)和结肠型(结肠套入结肠)均较少见。临床表现为阵发性腹痛、呕吐、粘液血便、腹部肿块,晚期则有精神不振、高热、脱水、腹胀、腹膜刺激征和休克等现象。超声根据直接及间接征象结合临床表现,可以快速诊断及治疗。1资料和方法112例为我院自1…  相似文献   

2.
结肠回肠反流与末端回肠黏膜结肠化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肠回肠反流与末端回肠黏膜结肠化之关系。方法将慢性末端回肠炎30例,回盲部手术回肠结肠吻合32例。对照组35例三组进行内镜、病理学等方面的对比观察,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回盲瓣功能学观察:手术组、肠炎组、对照组回盲瓣功能异常分别为30,28和5例。内镜下改变:手术组和回肠炎组末端回肠黏膜变薄、绒毛结构不清、绒毛萎缩等,对照组变化不明显。病理学改变:手术组和回肠炎组末端回肠黏膜变薄、绒毛萎缩、绒毛间距增宽、微绒毛稀少、杯状细胞增多等变化,对照组变化不明显。随访时间:时间越长回肠末端黏膜结肠化越显著。结论结肠一回肠反流与末端回肠结肠化的相关,它可能是慢性末端回肠炎的发病基础。  相似文献   

3.
49例回盲部肿瘤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盲部肿瘤是消化道肿瘤的常见病 ,其包括盲肠、阑尾、回肠末端和升结肠起始部各10厘米范围的肿瘤 ,肿瘤种类较多 ,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 ,容易误诊。为减少回盲部肿瘤术前误诊 ,现根据我院资料 ,对部分肿瘤误诊原因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院近年行回盲部肿瘤手术68例 ,男性37例 ,女性31例 ,年龄17~81岁。术前误诊49例 ,误诊率为72 %。其中38例回盲部腺癌 ,误诊为阑尾周围炎性肿块25例 ,右侧子宫附件炎性包块3例 ,肠伤寒、结肠炎、粘连性肠梗阻各2例 ,右髂窝脓肿、肠套叠、美克尔憩室、贫血原因待查各1例。回盲部结核、…  相似文献   

4.
22例小儿肠套叠B超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B超诊断并经充气灌肠和手术证实的小儿肠套叠22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2例,年龄7个月~4岁。15例系小肠末端经回盲部套入升结肠中下段,4例经回盲部套入升结肠肝区,2例经回盲部、升结肠达横结肠中段,1例系回肠远段套入回肠并扭转360°。声像图...  相似文献   

5.
病例1:患者,男,18岁,因急性肠梗阻施行剖腹探查手术。术中所见:盲肠位置较高、膨胀、整个小肠顺时针转位360度。逆时针复位小肠,向下牵拉盲肠与右骼窝腹膜缝合固定于正常位置,操作顺利。但是,术后梗阻症状非趋缓解,反而加重:体温上升、脉搏加快,每日从胃管内流出大量绿色液体,极度腹胀。腹部平片:小肠仍见多个液平,结肠大量积气。术后4天再次开腹。发现:十二指肠位于肠系膜上动脉的前方,呈游离状,而横结肠位于肠系膜上动脉的后方。横结肠被肠系膜上动脉形成的条索压挟,还因第一次手术时牵拉和固定盲肠而成角形,梗阻的结肠明显扩张(图1)。术式:于肠系膜上动脉左侧3.0cm处切断结肠,距回盲部30cm处切断回肠(见图1所示的切线)。将梗阻的结肠连同30cm回肠一并切除,然后做回肠和结肠的对口吻合(图2)。吻合后检查整个肠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25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柏油样大便,伴头晕、心哪悸、面色苍白,以"消化道出血"入院.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急诊行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发现,回肠末端第5、6组小肠的位置血管异常纠集,排空慢,并见回结肠动脉有一细支单独发出,但未见明显出血灶(图1),诊断考虑为回肠末端Meckel憩室.行全消化道钡餐造影:可见回肠末端(距回盲部约50~60 cm处)另一段小肠突出,此段小肠稍低位,钡剂正常充盈,有蠕动和收缩,粘膜规则,但呈一盲端,排空稍缓慢,观察2~3 h,充盈的钡剂仍未见完全排空(图2).手术病理结果:(回肠末端)Meckel憩室畸形.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24岁。因间歇性脐周腹痛、腹泻伴进行性消瘦2年,于1994年5月19回住院。结肠镜检查:盲肠、升结肠粘膜水肿、隆起呈卵五洋,散在性纵行溃疡,回肠末端狭窄。同年6月2日行剖腹探查:见距回盲部IZ.ocm的升结肠至距回盲部250.Ocm内的回肠有7处肠段节段性增厚、硬结和狭窄。作右半结肠及回肠病变肠段切除术。病理检查:肠壁增厚,肠腔狭窄和裂隙性溃疡。肠粘膜层、粘膜下层和浆膜层淋巴细胞聚集和非干酪性肉芽肿。病理诊断:升结肠、回盲部和末段回肠Crohn病。患者同时有溃疡病,术后又出现上腹痛。胃镜检查:十二指肠球部后壁O.sc…  相似文献   

8.
回盲部包括回肠末端、盲肠及阑尾,是某些外科常见病的好发部位,当发生肿瘤时常易混淆。我院1979年7月~1984年10月共收治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回盲部恶性肿瘤10例,其中5例术前误诊: 误诊为阑尾脓肿1例:有典型阑尾炎症状,术中发现阑尾有炎症改变,行切除,术后2月伤口不愈而再次手术,发现腹壁瘘管与回盲部相通,阑尾基部肠壁僵硬发黑,且有一直径4cm的肿块。病理报告为盲肠腺癌。Ambjorsson E.报告年逾40因急性阑尾炎切除阑尾的56例中有16例患结肠、直肠癌。其发生机理是由于阑尾管腔部份梗阻继发炎症,以及肿瘤生长导致淋巴管或血管梗阻所致。  相似文献   

9.
SD大鼠的回盲部抗反流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回盲部抗反流的机制。方法 取SD大鼠50只,均为雄性,体重250~300g,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末端回肠.盲肠侧侧吻合术和回肠末端手术缝线,2月后处死动物并取组织进行观察。结果 (1)实验组术后一般状况良好。(2)实验组细菌学检测:可见末端回肠管扩张、浆膜颜色灰暗、粘膜光滑、结构不清。(3)实验组病理组织学表现为粘膜糜烂、溃疡出血、炎性细胞浸润尤其是上皮间淋巴细胞浸润具有特征性。(4)电镜下观察:实验组可见绒毛变小、变短或脱落;微绒毛变短、分布不均匀;杯状细胞数目在非坏死区增多。结论 回盲部抗反流作用主要是回盲瓣的功能和回肠末端的清除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下生理盐水灌肠充盈检查诊断小儿继发性肠套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采用超声常规检查和灌肠充盈检查诊断小儿继发性肠套叠4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并与手术病理对照分析。结果 47例小儿继发性肠套叠病因病理:结肠幼年性息肉20例,梅克尔憩室8例,囊肿型肠重复畸形6例,紫癜性肠炎5例,回肠恶性淋巴瘤2例,回肠管状腺瘤、Peutz-Jeghers综合征回肠息肉、回盲瓣炎性息肉、回肠黏膜下迷走胰腺、回肠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降结肠癌各1例。常规超声检查符合率68.09%(32/47);灌肠充盈检查符合率95.74%(45/47)。肠套叠部位:小肠15例,回盲部11例,结肠21例。肠套叠类型:回回型5例、回回结型10例、回盲型11例、结结型17例、结直肠型4例。结论超声灌肠充盈检查明显提高小儿继发性肠套叠病理性诱发点检出率、确定肠套叠部位和类型、大大减少临床剖腹手术探查率。另该法安全简便、无创伤痛苦及辐射,可替代CT、X线下空气灌肠检查,成为小儿继发性肠套叠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回盲区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回盲区病变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右下腹疼痛或包块为主诉患者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12 9例回盲区病变中急性阑尾炎 65例 (5 0 .4% ) ,急性阑尾炎并周围脓肿 2 0例(15 .5 % ) ,阑尾黏液囊肿 3例 (2 .3 % ) ,盲肠或回肠末端腺癌 2 5例 (19.4% ) ,肠套叠 8例 (6.2 % ) ,回肠末端淋巴瘤 3例(2 .3 % ) ,Crohn病 1例 (0 .78% ) ,回盲部结核 1例 (0 .78% ) ,回盲部结石 3例 (2 .3 % ) ,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内镜、病理或治疗后复查证实。结论 回盲区是肠道疾病的高发区 ,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回盲区病变有良好的发现效果 ,有助于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张玉坤 《新医学》2000,31(5):315
患者男,37岁,主因转移性右下腹疼痛48小时,于1998年8月18日入院。诊断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术中见回盲部不游离,轻度充血水肿,未探及阑尾,末端回肠正常。切开后腹膜,游离回盲部,溢出15 mL浅黄色脓液。在盲肠后外侧扪及约7 cm长条索状物,质地中等。切开盲肠壁浆膜、肌层,可见阑尾根部在3条结肠带汇合处,尖端穿孔并指向盲肠后外侧。在盲肠壁肌层和黏膜下层之间游离出阑尾,直径约0.5 cm,仅有黏膜下肌层和黏膜层,无浆膜层及系带。行根部结扎,切除阑尾,冲洗腹腔,关腹。术后8日,痊愈出院。病理报告急性坏疽型阑…  相似文献   

13.
克罗恩病(简称CD)是指因胃肠道局灶性、不对称性、全层(贯壁)性与肉芽肿性(偶尔出现)炎症,以及往往合并存在的全身性(肠外)并发症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及病理学改变。因其发生部位以末端回肠与结肠为最常见,故初诊患者回盲部炎症急性发作时极易误诊为急性阑尾炎。我院曾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婴幼儿肠套叠影像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其相连的肠管腔内。好发部位多由回肠末端套入宽大的盲肠腔内。是婴儿急性肠梗阻中最常见的一种,发病率男比女多2~3倍。多为无器质性病变的原发性肠套叠,80%发生于2岁以下的小儿;新生儿肠套叠少见,国外文献报道,新生儿肠套叠的发生率低于1.3%  相似文献   

15.
膀胱癌行膀胱全切除后需做尿流改道 ,以肠道代膀胱 ,目前其方法较多 ,作者根据Rouland设计的可控性回结肠膀胱并略加改进 ,于 2 0 0 0年为 5例膀胱癌患者施行手术 ,疗效满意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例膀胱癌均为男性 ,年龄 38~ 6 2岁 ,3例为膀胱三角区癌 ,2例为多发性膀胱癌 ,5例均符合膀胱全切除的手术指征。1.2 手术方法 全膀胱切除后 ,切除阑尾 ,游离升结肠旁沟至肝曲处切断结肠 ,注意保护右结肠动脉及回结肠动脉 ,距回盲部约 2 5cm处切断回肠 ,回结肠端端吻合 ,恢复肠道的连续性 ,游离的回结肠袢用0 .5 %…  相似文献   

16.
一段肠管套入其相连的肠管腔内称为肠套叠,多见于儿童,国外文献报道儿童肠套叠约占肠套叠的90%~95%[1].成人肠套叠临床上少见,仅占全部肠套叠的5%~10%[1],而且大多数是继发的[2],常见的原因有肠道良性肿瘤、恶性肿瘤、炎症、憩室等,最多见的为回肠末端套入结肠.  相似文献   

17.
阿米巴肠病     
本病见于世界各地,我国亦有流行,南朝鲜和东南亚各国感染颇重。病变部位本病发生部位主要是结肠肠壁,整个结肠均可受累,也可侵及部分肠壁,以盲肠、升结肠居多,依次为盲肠、升结肠、直肠、乙状结肠、阑尾和回肠末端等。Morson认为本病多发生于结肠弯曲部。  相似文献   

18.
47例回盲部疾病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回育部疾病是普外科的常见病,是指以回育瓣为中心,包括盲肠、阑尾、回肠末端和升结肠起始部各10厘米范围的疾病。这组疾病的种类很多,有的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容易误诊,应引起重视。为减少回盲部疾病的术前误诊,现根据我院资料,对部分疾病误诊原因重点加以分析。1临床资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性 ,5 0岁。因右下腹疼痛来我院就诊。查体 :在右下腹扪及一包块 ,遂行电子肠镜检查示结肠黏膜光滑 ,血管纹理清晰 ,未见新生物。末端回肠黏膜正常 ,回盲瓣下方有 9~ 10枚小息肉。经保守治疗疼痛无明显缓解行手术切除。病理检查 巨检 :回盲部肠管一段 ,回肠长 11 5cm ,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 ,6个月 ,因呕吐 12h ,排果酱色黏液样便 2次入院。既往 2 0天内有过2次肠套叠 ,均以行空气灌肠整复。体查 :右下腹扪及约 2cm× 6cm大小包块 ,腹部立位片示 :肠管均匀充气 ,未见液气平面 ;空气灌肠示 :肠套叠 (混合型 :回盲型 /回盲结肠型复套 )套入顶部达结肠脾曲 ,被空气柱推至回盲部后不能消失 ,约2cm× 3cm大小。手术病理 :肠套叠 ,在回盲部系膜侧见一 2cm× 3cm大小囊性肠重复肿块 ,厚壁 ,内容淡黄色液体。讨论 肠套叠为婴儿最常见的急腹症 ,多见于 2岁以内小儿 ,尤其 4~ 10个月内的乳儿 ,男性多见 ,可由多种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