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期大鼠反复惊厥后海马区γ-氨基丁酸(GABA)A受体(GABAAR)α1和γ2亚单位表达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 72只健康新生大鼠随机分为反复惊厥组(RS组)和对照组(CONT组),两组又随机分为10日龄、35日龄、70日龄亚组,各亚组12只大鼠。通过三氟乙醚吸入诱导建立新生期大鼠反复惊厥动物模型。采用Western blot法及逆转录-PCR法检测大鼠海马区GABAARα1和γ2亚单位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与CONT组比较,RS组大鼠10日龄亚组海马区GABAARγ2亚单位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35日龄亚组和70日龄亚组海马区GABAARα1和γ2亚单位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均P0.05)。与CONT组比较,RS组大鼠10日龄亚组、35日龄亚组和70日龄时亚组海马区GABAARα1和γ2亚单位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0.01)。结论新生期大鼠反复惊厥后海马区GABAARα1和γ2亚单位表达明显降低,这可能在发育期反复惊厥所致的远期GABA介导的抑制功能下降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新生期大鼠反复惊厥后海马中Beclin-1急性期的表达及3-甲基腺嘌呤(3-MA)的干预作用.方法 生后6d的SD大鼠108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每组36只,惊厥组每日吸入三氟乙醚诱导惊厥发作5次,每次间隔30 min,连续9 d;对照组同样操作但不吸入三氟乙醚;3-MA组惊厥前腹腔注射3-MA(总量2μL),然后以同样方法吸入三氟乙醚诱导惊厥,方法同惊厥组.3组大鼠于最后一次惊厥后1.5 h、3 h、6 h、12 h、24 h、48 h断头取腩,每组每个时间点分别为6只大鼠.采用Western blot分别检测3组大鼠大脑海马中Beclin-1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同一时间点相比,惊厥组海马组织中Beclin-1的表达明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惊厥组同一时间点相比,3-MA组Beclin-1的表达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惊厥后自噬途径被激活,3-MA参与了自噬途径的涮控.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无镁诱导对惊厥后发育中皮层神经元表达γ-氨基丁酸A受体(GABAAR)α1亚单位的影响.方法 以原代培养的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无镁诱导的反复惊厥样放电为模型,根据对培养6 d皮层神经元的不同处理分为正常细胞外液组和无镁细胞外液组.神经元在上述2种液体中孵育3 h,然后恢复正常DMEM培养液继续培养,1、7及12 d后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2组大鼠皮层神经元GABAAR α1亚单位表达的变化.结果 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发现无镁损伤后12 d时无镁组GABAAR α1阳性细胞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发现无镁损伤后7d、12 d时实验组GABAAR α1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发现无镁损伤后1 d时,无镁组GABAAR α1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无镁细胞外液处理可以诱导发育中大鼠皮层神经元GABAAR α1表达的改变.  相似文献   

4.
背景:糖皮质激素(GC)作为一种重要的抗炎物质对发育中脑损伤本应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但随着相关病例增加,人们发现在围产期接受GC治疗的早产儿发生脑瘫危险性明显增高。因此,是否在发育期应用GC治疗疾病颇多争议。本实验通过研究脑内糖皮质激素受体(GR)表达变化来进一步阐明GC对发育中脑损伤的影响。 目的:研究新生期反复惊厥对大鼠大脑皮层内GR表达的影响。 设计:动物实验研究。 时间和地点:本实验于2008年2月至2009年3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科完成。 材料:应用提供自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实验动物中心的生后7天的SD大鼠用于实验,所有实验过程都遵循实验动物伦理学标准。 方法:生后(postnatal,PN)7d的Sprague-Dawley大鼠48只,随机分成两组,惊厥组每日吸入三氟乙醚诱导惊厥发作1次,每次持续30min,连续6d;对照组同样操作但不吸入三氟乙醚。 主要观察指标:分别于惊厥后第13d、15d和19d每组各处死8只大鼠,用Western-blots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大鼠大脑皮层GR表达的变化。 结果:GR在生后早期大脑皮层即有广泛表达,主要表达于胞浆,随着日龄的增加GR的表达增加,在胞浆和胞核中GR均有表达。与对照组相比, 在PN-15d时惊厥组大鼠大脑皮层胞浆中GR的表达明显下调(P<0.05),在PN-15d、PN-19d时胞核中GR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PN-13d时,惊厥组大鼠顶叶区GR免疫化学累积光密度(AOD)明显降低(P<0.05);PN-15d时,惊厥组大鼠皮层顶叶、颞叶区GR免疫化学AOD明显降低(P<0.05);PN-19d时,惊厥组大鼠皮层顶叶、颞叶、额叶区GR免疫化学AOD明显降低(P<0.05)。 结论:皮质区GR随脑发育成熟表达不断增高,呈现一定规律及分布特点,可能与脑发育过程密切相关;新生大鼠反复惊厥造成皮质GR表达的异常,可能参与发育期脑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大鼠大脑皮质γ-氨基丁酸A受体(GABAAR)及受体基因(GABAARα1mRNA)在脑缺血不同时段的表达及其动态变化的规律,探讨其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变化的意义。方法 4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脑缺血1h组、6h组、24h组、3d组(均为手术组),假手术组;采用改良的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至规定时间点取大鼠脑组织,分析各组GABAAR及GABAARα1mRNA在大脑皮质阳性神经元的表达情况。结果各手术组GABAAR及GABAARα1mRNA表达均低于假手术组及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GABAAR在缺血1h其表达既有降低,至6h降至最低。GABAARα1mRNA表达在缺血24h开始下降,3d下降更明显,而假手术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GABAAR及GABAARα1mRNA在急性缺血时含量降低可能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大鼠脑组织中GABAARα1mRNA在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段的表达及动态变化规律,探讨其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意义。方法55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脑缺血2h再灌注6h、12h、24h、3d、7d组(手术组),及其相应的假手术对照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至上述规定时间点后取大脑组织,利用地高辛标记寡聚核苷酸探针原位杂交技术与计算机分析系统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GABAARα1mRNA分别在相应海马区及大脑皮质阳性神经元的表达情况,以及相应海马区及大脑皮质的病理变化。结果假手术组GABAARα1mRNA表达同正常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改变。而各手术组GABAARα1 mRNA表达在脑缺血2h再灌注24h开始下降,3d下降显著,7d恢复正常。结论GABAARα1 mRNA在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时含量降低可能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大鼠脑组织中GABAARα1mRNA在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段的表达及动态变化规律,探讨其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意义。方法55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脑缺血2h再灌注6h、12h、24h、3d、7d组(手术组),及其相应的假手术对照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至上述规定时间点后取大脑组织,利用地高辛标记寡聚核苷酸探针原位杂交技术与计算机分析系统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GABAARα1mRNA分别在相应海马区及大脑皮质阳性神经元的表达情况,以及相应海马区及大脑皮质的病理变化。结果假手术组GABAARα1mRNA表达同正常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改变。而各手术组GABAARα1 mRNA表达在脑缺血2h再灌注24h开始下降,3d下降显著,7d恢复正常。结论GABAARα1 mRNA在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时含量降低可能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期大鼠惊厥发作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S100蛋白(S100B)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80只新生期SD大鼠随机分为单次对照组(8只)、反复对照组(8只)和单次惊厥组(32只)、反复惊厥组(32只)。新生大鼠惊厥模型采用三氟乙醚诱导法建立。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NSE、S100B水平。结果单次惊厥组新生期大鼠致痫后12 h、24 h时血清NSE水平均明显高于单次对照组(P0.05~0.01)。反复惊厥组新生期大鼠致痫后12 h、24 h、48 h血清NSE水平均明显高于反复对照组(P0.05~0.01)。单次惊厥组新生期大鼠致痫后24 h时血清S100B明显高于单次对照组(P0.01)。反复惊厥组新生期大鼠致痫后12 h、24 h、48 h时血清S100B水平均明显高于反复对照组(P0.05~0.01)。结论NSE、S100B是新生期惊厥性脑损伤敏感生化指标,反复惊厥更易造成脑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褪黑素(Mel)抗癫痫作用的机制.方法 采用匹罗卡品(PILO)诱导大鼠癫痫持续状态(SE)模型,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大鼠SE后4个时相点即6 h、48 h、72 h和7 d海马γ-氨基丁酸(GABA)和GABAA受体α5(GABAARα5)亚单位表达的动态变化,以及Mel对其变化的影响.结果 PILO组大鼠SE后6h,海马内GABA能神经元和GABAARα5亚单位表达均开始减少,尤其以SE后72 h~7 d改变最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而Mel组大鼠在SE后72 h~7 d,海马各区的GABA能神经元和GABAARα5亚单位表达均显著高于PILO组大鼠(P<0.05).结论 Mel可能通过上调GABA和GABAARα5亚单位的表达来发挥抗癫痫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大鼠耳蜗螺旋神经节神经元A型γ-氨基丁酸受体(Gamma-aminobutyric acid receptor GABAAR)和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N-methyl D-aspartat receptor,NMDAR)亚单位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原代培养大鼠螺旋神经节神经元,采用RT-PCR检测大鼠螺旋神经节神经元GABAAR和NMDAR亚单位的mRNA表达。 结果:大鼠螺旋神经节神经元mRNA表达GABAAR亚单位有α1-6,β1-3,γ1-3,且在α亚单位族中, α1,α3表达较高,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α1,α3的表达量与其余亚单位表达量以及其余GABAAR亚单位之间表达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亚单位表达量大小排列顺序是:α1/α3>α6>α5>α4>α2。β亚单位族中,β亚单位族中各亚单位表达量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达量排列顺序β1>β3>β2(P<0.05);γ亚单位族中各亚单位表达量两两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达量排列顺序是γ2>γ1>γ3;NMDAR表达的亚单位有NR1,NR2A,NR2B,NR2C,NR2D,NR3A,NR3B,其中NR1亚单位的表达最高(P<0.05)。 结论:大鼠螺旋节神经元mRNA上表达GABAAR的主要亚单位α1-6,β1-3,γ1-3和NMDAR NR1,NR2-D,NR3A-B亚单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氯硝西泮预处理对癫痫大鼠海马区γ-氨基丁酸A受体γ2亚单位(GABAARγ2)表达的影响.方法 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癫痫组和氯硝西泮预处理组;癫痫组再分为6h、12 h、1 d、3d、7d、15 d和30 d7个亚组;药物预处理组再分为假预处理组、预处理6h、12h和ld亚组.药物预处理组给予氯硝西泮6 mg/(kg·d)分2次灌胃,连续5d;然后癫痫组和预处理组通过向大鼠海马C3区注射海人酸建立颞叶癫痫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在相应时点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区GABAARγ2的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癫痫组CA1区癫痫发作ld后、CA3区癫痫发作后各时间点GABAARγ2表达明显下降(P<0.05 ~0.01).与癫痫组相应亚组比较,预处理6h、12 h亚组海马CA3区及预处理ld亚组海马CA1区及CA3区GABAARγ2的表达明显增高(P<0.05~0.01).结论 氯硝西泮预处理可上调癫痫大鼠海马区GABAARγ2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Caspase-3在红藻氨酸(Kainate,KA)致惊大鼠海马中的变化及其在海马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在KA所致大鼠惊厥模型中,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惊厥后不同时间点大鼠海马中Caspase-3的表达,用电子显微镜和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惊厥后不同时间点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结果:惊厥后1 d,大鼠海马内Caspase-3的表达就明显升高,一直持续到惊厥后3 d;大鼠海马内凋亡细胞从惊厥后3 d即明显增多,一直持续到惊厥后7 d.结论:KA所致惊厥后,大鼠海马内Caspase-3表达明显升高,神经元凋亡明显增多,而且Caspase-3的变化发生在神经元凋亡增多之前,提示Caspase-3可能参与了KA致惊厥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nestin蛋白在戊四氮(PTZ)诱导发育期大鼠癫痫持续状态(SE)后海马区的表达变化,探讨HIF-1α与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的关系. 方法 出生后7、14、21、28 d SD大鼠各192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96只)和对照组(96只),腹腔注射10 g/L戊四氮(PTZ)溶液制作SE模型,对照组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造模后6h、12h、1d、2d、3d、7d采用RT-PCR、免疫组化分别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区HIF-1 αmRNA和蛋白的表达;出生后21d大鼠48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24只)和干预组(24只),其中干预组大鼠右侧海马齿状区微量注射1 μL HIF-1α反义寡聚核苷酸(ASODN),左侧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6h后2组大鼠均造模.造模后2d采用RT-PCR检测大鼠海马区HIF-1 αmRNA的表达,造模后7d、14d免疫组化检测海马区HIF-1α、nestin的表达. 结果 与对照组(未检测到)比较,各日龄大鼠SE后海马区HIF-1α 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表达趋势一致.SE后6h时HIF-1α mRNA的表达随日龄增大而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日龄大鼠SE后各时间点海马区HIF-1α阳性细胞分布的部位随时间变化而不同;与模型组和干预组注射生理盐水侧比较,SE后2d干预组注射ASODN侧HIF-1α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SE后7d、14d海马区nestin阳性细胞计数较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发育期大鼠SE后海马区HIF-1α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增强,与日龄有关;SE后HIF-1α对NSCs增殖可能存在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未成熟癫癎大鼠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S-100B)、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变化,探讨其对未成熟脑癫癎发作的意义。方法采用三氟乙醚诱导建立未成熟大鼠癫癎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惊厥组(单次惊厥组和反复惊厥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检测大鼠发作第1,2,7和15天时血清NSE、S-100B、GFAP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单次惊厥组大鼠于惊厥发作第1天血清NSE[(8.57±0.56)μg/L]和S-100B[(0.45±0.06)μg/L]表达水平即升高(均P=0.000),此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均P0.05);反复惊厥组大鼠于惊厥发作第1天时血清NSE[(9.33±0.61)μg/L]和S-100B[(0.78±0.10)μg/L]表达水平即达峰值(均P=0.000),此后逐渐下降,至第7和15天时降至正常水平(均P0.05),血清GFAP表达水平自反复惊厥发作第1天即升高[(0.44±0.05)μg/L,P=0.004],至第7天达峰值水平[(0.63±0.08)μg/L,P=0.000],此后逐渐下降但至第15天仍高于对照组[(0.40±0.05)μg/L,P=0.018]。结论 NSE和S-100B为单次惊厥发作性脑损伤的高敏感性生物学标志物,反复惊厥发作可使脑损伤程度加重,GFAP表达变化不具有脑损伤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反复惊厥阈下痫样放电是否可引发实验大鼠较长时间的情绪唤醒障碍.方法 选择6~7周龄雄性SD大鼠62只,成组设计,随机分为惊厥阈下痫样放电组(subelinical epileptifor mdis charges group,SED组,n=16)、海马快速电点燃组(hippoeampal kindling group,HK组,n=16)、海马电极埋植对照组(control of electrode group,EC组,n=15)、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 group,NC组,n=15),建立大鼠反复SED动物模型,通过运动活性、探究行为、拒俘反应性、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观测电刺激停止后1、7和30 d时实验大鼠情绪唤醒水平改变.结果 与EC组相比,电刺激后7 d,HK组、SED组大鼠旷场爬越行为明显减少(P<0.01),后肢性站立、进入高架十字迷宫开臂次数百分比和滞留时间百分比降低(P<0.05),电刺激后30 d上述差异仍存在(P<0.05),同时,HK组、SED组大鼠拒俘反应性在电刺激后30 d有明显增加(P<0.01).结论 反复惊厥阈下痫样放电引起了实验大鼠持续性运动活性减少、探究行为受抑、警觉水平过高、焦虑不安状态、环境适应能力下降、惊恐逃避反应等多种情绪唤醒障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大鼠癫痫模型认知功能及海马CA1区域γ氨基丁酸A受体(GABAARs)的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10),模型组(n=10)和实验组(n=10)。采用匹鲁卡品诱导癫痫模型,2 h后移植进行BMSCs移植,28 d后水迷宫检测认知变化,免疫组化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大鼠海马CA1区GABAARs的表达变化。结果 RT-PCR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模型组相比正常组GABAARα1表达水平(mRNA以及免疫组化染色强度)下调(P0.05)而GABAARα4上调(P0.05),移植组GABAARs相关改变比模型组轻微(P0.05),且认知功能改善明显(P0.05)。结论 BMSCs移植可调节大鼠癫痫模型中海马区域GABAARs表达水平并减轻癫痫相关认知障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盐酸多奈哌齐对拟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神经元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亚单位R1(NMDAR1,NR1)和R2B(NMDAR2B,NR2B)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反复夹闭、再通,并腹腔注射硝普钠法制备模型,用盐酸多奈哌齐溶液灌胃,Y-型迷宫试验观察其行为学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测大鼠海马神经元NR1、NR2B的表达变化。结果盐酸多奈哌齐组大鼠海马CA1区NR1表达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NR2B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增高(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盐酸多奈哌齐有可能通过降低NR1的表达,提高海马NR2B的表达,从而改善拟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成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丁苯酞(NBP)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长时程增强(LTP)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3组即对照组、VD组、VD+NBP组,每组10只。各组大鼠分别进行水迷宫实验(MWM)测试其空间认知功能。MWM后,分别记录麻醉状态下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LTP变化,比较3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在高频刺激后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斜率变化;电生理记录后,大鼠断头取脑,制备脑冰冻切片,免疫组化测定海马CA1区NR2B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 VD组大鼠有明显的空间认知障碍;丁苯酞治疗后,VD+NBP组大鼠的空间认知障碍得到显著改善。高频刺激后,VD组EPSP斜率增加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大鼠(VD组vs对照组:13.9±1.6 vs 25.1±1.2,P<0.01);VD+NBP组EPSP斜率增加百分比显著高于VD组大鼠(VD+NBP组vs VD组:20.2±1.2 vs 13.9±1.6,P<0.05)。VD组NR2B受体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VD+NBP组NR2B受体的表达量显著高于VD组(P<0.01)。结论丁苯酞可通过提高VD大鼠海马CA1区LTP而改善突触可塑性,从而改善空间认知障碍,其机制与丁苯酞上调VD大鼠海马CA1区NR2B受体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异氟醚对大鼠海马区小窝蛋白家族(Cav-1、Cav-2、Cav-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异氟醚1组(ISO1)、异氟醚2组(ISO2)和异氟醚3组(ISO3),每组10只,对照组吸入40%氧气,ISO1吸入1.2%异氟醚,ISO2吸入1.8%异氟醚,ISO3吸入2.4%异氟醚,分别处理2h。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大鼠苏醒后第1~5天逃避潜伏期及空间探索能力。利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组织Cav、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1/2)、酪氨酸受体激酶B(TrkB)的表达。构建腺病毒载体Ad-Cav-1及对照Ad-GFP转染海马神经元,经异氟醚处理后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原代海马神经元存活率。结果大鼠麻醉苏醒后2~4d,ISO1、ISO2和ISO3组逃避潜伏期长于对照组(均P0.05),而各组大鼠1d和5d逃避潜伏期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各组大鼠第5天空间探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F=2.057,P=0.154)。与对照组比较,ISO1、ISO2和ISO3组大鼠Cav-1、Cav-2、Cav-3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均P0.05)。ISO1、ISO2和ISO3组大鼠BDNF、TrkB、磷酸化ERK1/2(p-ERK1/2)表达水平亦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Ad-Cav-1转染促进海马神经元Cav-1的表达(P0.05),并提高异氟醚处理后神经元存活(P0.05)。结论异氟醚可降低大鼠海马组织Cav的表达,过表达Cav-1则具有拮抗异氟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反复惊厥阈下痫样放电致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树突改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反复惊厥阈下痫样放电(subconvulsive epileptiform discharges,SED)对海马突触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6~7周龄雄性SD大鼠64只,成组设计随机分为惊厥阈下痫样放电组(SED组,n=15)、海马快速电点燃组(hippocampal kindling,HK组,n=17)、海马电极埋植对照组(electrode control,EC组,n=16)及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NC,n=16),采用高尔基染色法观察电刺激后1、7、30 d大鼠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树突总长度、树突棘密度、树突分支点数和树突野最大伸展距离等改变.结果 电刺激后1 d,HK、SED组大鼠齿状回颗粒细胞树突总长度、树突棘密度、树突分支点数较NC、EC组均有显著减少(P<0.01),而树突野最大伸展距离有减少(P<0.05),电刺激后30 d,HK、SED组大鼠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树突总长度较NC、EC组增多(P<0.05),而树突棘密度、树突分支点数和树突野最大伸展距离均有显著增多(P<0.01).结论 反复惊厥阈下痫样放电引发了实验大鼠齿状同颗粒细胞树突总长度增加、树突棘密度增高、树突分支点数增多和树突野最大伸展距离增大等突触发生改变,在癫痫性情感行为障碍与认知功能受损中可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