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邰浩清 《国医论坛》2001,16(6):41-42
《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典籍 ,对中医针灸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素为历代医家所珍视。惜其年代久远 ,传刻过程中讹误甚多 ,虽经学者校核 ,但难免仍有遗漏。现列举一二 ,以求教于大方。1 讹误之例1 .1 《针灸甲乙经》卷八第一 :“呕 ,厥寒 ,时有微热 ,胁下支满 ,喉痛嗌干 ;膝外廉痛 ,淫泺胫酸 ;腋下肿 ,马刀瘘 ;肩肿 ,吻伤痛 ,太冲主之。”文中“肩肿 ,吻伤痛”,《外台秘要》卷三十九作“辰月 肿 ,吻伤痛”。其云 :“太冲 ,主……呕 ,厥寒 ,时有微热 ,胁下支满 ,喉痹痛 ,嗌干 ;膝外廉痛 ,淫泺胫酸 ;腋下肿 ,马…  相似文献   

2.
赵京生  姜姗 《中国针灸》2020,(10):1085-1091
颈项穴是《黄帝内经》"本输"篇中与五输穴并论的经脉要穴,本文基于文献分析,就经文如此排布的内在依据予以详细解读;进而引申至《内经》对腧穴的认识理路,从颈项穴角度,阐释相关"腧穴-经脉"关系理论;在天回医简到《针灸甲乙经》演变的视野中,辨析古人对腧穴的经脉隶属关系表达,提出"分经"与"分部"列穴的腧穴叙述应与腧穴的归经相区别,重新界定"脉气所发"的学术史地位,昭示《针灸甲乙经》列穴方式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杨峰  赵京生 《中国针灸》2007,27(11):865-868
《内经》中《灵枢.经脉》以外还有一些篇章涉及到经脉病候,其中集中论述经脉病候的大都以足六脉形式表述。研究表明,足六脉病候与简帛经脉病候关系密切,提示我们,一方面,经脉病候研究不能仅仅局限于《灵枢.经脉》;另一方面,简帛经脉文献的影响相当深远。将观察经脉病候概念的视野扩大,并从学术发展的历史进程予以审视,有利于深化对经脉病候甚至早期经脉理论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委中穴考证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顾健华 《吉林中医药》2009,29(9):822-824
委中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也是人体的要穴之一。各种针灸文献对委中穴的穴名了详细说明,对该穴的各种操作方法、穴位的解剖结构,及古今的各种针刺功效主治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5.
自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大批帛书和湖北江陵张家山汉墓出土了千余枚竹简之后,其中的一批古医籍引起了医学界的高度重视。这些早于《内经》的医籍,为我们填补了此前献的空白,弥足珍贵。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正需要我们医家的投入,以便理清早期中医学术的面貌。章就《脉书》臂五脉与《内经》手六经的异同,井结合《明堂孔穴》的主治症作具体的分析,得出的结论井不同于一般所说的“十一脉”比十二经脉少了一条手厥阴心包经。考证深入浅出,值得研究经络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新针灸学》治疗篇全部治疗处方用穴,逐一编号并输入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并按照治疗系统,分别输出处方用穴的穴位和频次数、各经脉分布的穴位和频次数等。结果统计出处方用穴306个,计2313次;使用频次较高的有足三里、三阴交等35个“核心穴位”;在十四经脉中,膀胱经、胃经、胆经、大肠经、心包经与处方用穴的关系最为密切。在361个经穴中,使用频次较低的穴位有176个。并有108个穴位为处方的主要穴位。随着系统疾病的不同,“核心穴位”等可有所变动,但均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7.
赵京生 《中国针灸》2005,25(5):366-368
目的:阐明腧穴部位与其主治关系的规律性.方法:通过分析腧穴理论中的类穴(特定穴)、经络理论以及针灸歌赋中的配穴经验等,揭示隐含其中的前人对腧穴主治规律性的认识.结论:腧穴主治的特点和规律与腧穴部位相关.对腧穴主治规律的认识,古代针灸文献中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内容,即:经络理论,腧穴理论,配穴经验.经脉是对纵向部位腧穴主治规律性的表达,类穴是对称部位腧穴主治规律性的表达.一般重视前者,后者因理论性较弱和间接性表达而被忽略.  相似文献   

8.
对《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中的经脉循行图和经穴图进行了比较,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研究清代对经脉理论和腧穴理论的认识,为后人研究清代针灸水平作参考。  相似文献   

9.
分析敦煌石窟《灸经图》背部腧穴取二寸三分的特色及临床意义,背部腧穴取2.3寸所揭示的膀胱经内外还有经,脏腑之腧内外还有脏腑之腧的经穴现象与其他古典经络理论共同揭示了横向经脉概念。探讨夹脊穴、腧募穴、带脉、循经感传、人体躯干横向皮节过敏带与横向经脉的关系。这些横向循行经脉与传统上下循行的经脉共同组成一个统一整体的网状结构经络系统。  相似文献   

10.
赵京生 《中国针灸》2008,28(5):387-391
通过剖析根结概念及理论认识的形成与内涵,指出根结理论的特殊性在于既归纳腧穴部位的共性,又归纳腧穴主治病症部位的共性,其科学价值在于提炼足经腧穴远道主治规律并赋予理论形式;所体现的四肢部腧穴、足六经及十一脉模式在经脉腧穴理论形成中的影响作用,对引导认识经脉理论本质亦颇具启发。  相似文献   

11.
《针灸甲乙经·妇人杂病》记载商丘穴治疗不孕症,之后历代典籍多有转载,然而该穴治疗不孕症的机理并未得到进一步的阐释,以致该穴在针灸治疗不孕症的应用中并未普及.笔者尝试对商丘穴治疗不孕症的机理进行剖析并推广其临床应用,从该经的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标本根结、上病下取;暗含全息,调和阴阳等方面阐述商丘穴治疗不孕症的理论基础,并...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考证来源于《伤寒杂病论》的经方,从用法用量、主治病症及与其它药物配伍3个方面探讨“白术”的应用规律。总结出:(1)“白术”在经方中入汤剂、散剂、丸剂、饮剂,以汤剂居多,剂量在6铢~8两之间,即3.9~125 g,其中用量较多的是2两;(2)配伍白术的经方主治证候主要为“心下满痛”“心下痞硬”“心下逆满”“心下硬”“心下坚”“心下悸”,与其健运中焦的主要功效相符;“恶风、恶寒、表里冷湿”“身体疼烦、骨节疼烦掣痛、四肢沉重疼痛、身疼痛、身烦疼、肢节疼痛”“身重”,与苍术燥湿解表的作用相符。条文中提示病位多在心下,归脾、胃经;(3)含“白术”的30首方剂配伍药物出现频次及剂量比重进行分析,配伍次数依次为甘草、茯苓、桂枝、芍药、生姜、炮附子、人参、干姜、当归、川芎、麻黄、泽泻、黄芩、大枣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