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抗淋巴细胞制剂诱导治疗对肾移植后人、肾长期存活的影响.方法 271例首次接受尸体肾移植的受者,其中使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诱导治疗者110例(ATG组),使用巴利昔单抗诱导治疗者88例(Bax组),未接受诱导治疗者73例(对照组).所有受者术后采用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皮质激素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并应用更昔洛韦预防CMV感染.术后对所有受者进行了1~5年的随访,观察和比较各组术后6个月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1、3、5年的人、肾存活率.结果 ATG组、Bax组和对照组术后6个月AR的发生率分别为9.1 %(10/110)、10.2 %(9/88)和17.8 %(13/73),ATG组和Bax组间AR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组间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CMV感染及非CMV感染等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TG组和Bax组术后1、3、5年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95.5 %、90.9 %、87.3 %和93.2 %、87.5 %、83.8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7 %、80.8 %、75.3 %(P<0.05).结论 应用抗淋巴细胞制剂进行免疫诱导治疗可显著降低肾移植术后早期AR的发生率,并显著改善移植肾的长期存活率.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induction therapy with anti-lymphocyte agents on long-term survival of kidney transplantation.Methods 271 recipients of first cadaveric kidney transplants were treated with tacrolimus,mycophenolate mofetil and prednisone.110 patients of them received induction therapy with anti-thymocyte globulin(ATG group),88 patients received Basiliximab(Bax group),and the remaining 73 patients did not receive induction therapy(control group).The data of AR,DGF,CMV infection,and 1- 3- 5-year patient/allograft survival rate in three groups were retrospectively during a follow-up period of 1 to 5 years postoperatively.Results Within 6 months after operation,the incidence of AR in control group,ATG group and Bax group was 17.8 %(13/73),9.1 %(10/110)and 10.2 %(9/88)respectively.The incidence of AR in ATG group and Bax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in control group (P<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incidence of DGF and CMV infection among three groups.The 1-,3- and 5-year allograft survival rate postoperation in ATG group and Bax group was 95.5 %,90.9 %,87.3 % and 93.2 %,87.5 %,83.8 % respectively,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control group(87.7 %,80.8 % and 75.3 %,P<0.05).Conclusion Induction therapy with anti-lymphocyte agents may reduce the early incidence of AR and prolong long-term allograft survival significantly.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肾移植中应用白细胞介素2受体拮抗剂(IL2Ra)与抗胸腺细胞球蛋白(rATG)行免疫诱导的长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至2010年间的371例肾移植受者,其中使用IL2Ra诱导治疗者261例(IL2Ra组),使用rATG诱导治疗者110例(rATG组).所有受者术后采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吗替麦考酚酯+皮质激素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并使用更昔洛韦预防巨细胞病毒感染,使用复方磺胺甲(恶)唑预防卡氏肺孢子虫感染.术后对所有受者随访了1~5年,观察和比较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DGF)、1年内急性排斥反应和感染的发生率,以及受者和移植肾长期存活率等.结果 两组间受者性别、年龄、原发病等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IL2Ra组比较,rATG组受者接受的供肾更多来源于尸体供肾(P<0.01),且供肾冷缺血时间较长(P<0.01).IL2Ra组和rATG组术后DGF发生率分别为3.1%和1.8%(P>0.05),术后1年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7%和2.7% (P<0.05),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4.9%和21.8% (P>0.05).术后1、2和3年,IL2Ra组受者存活率分别为98.9%、98.9%和98.5%,rATG组均为98.2% (P>0.05);IL2Ra组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98.5%、98.1%和97.7%,rATG组均为97.3%(P>0.05).结论 在临床肾移植中,经rATG诱导治疗较IL2Ra有更低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并且不增加发生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肾移植后应用兔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 rATG)和白细胞介素2(IL-2)受体拮抗剂诱导治疗时并发感染的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701例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去除其中移植后2周内因严重并发症死亡和移植肾切除的病例,以及未使用抗体类制剂诱导治疗的病例.符合纳入条件者549例,其中429例应用rATG(ATG组),120例应用IL-2受体拮抗剂(单抗组,使用巴利昔单抗者86例,使用达利珠单抗者34例).以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临床诊断)作为诱导治疗有效性指标,在此基础上主要分析术后感染发生率、感染发生时间、治疗感染的住院时间、重症感染率和病死率等指标.两组术后均采用他克莫司(或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部分病例采用更昔洛韦+联磺甲氧苄啶预防感染.结果 ATG组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15.9%(68/429),单抗组为10%(12/12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TG组感染发生率为11.9% (51/429),其中13.7% (7/51)为重症感染,病死率为7.8%(4/51),住院治疗时间为25.8 d;单抗组感染发生率为15.0%(18/120),其中11.1% (2/18)为重症感染,病死率为5.6%(1/18),住院治疗时间为19.1 d,两组间感染发生率、重症感染率和病死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单抗组住院治疗时间明显短于ATG组(P<0.05).死亡病例均未接受正规感染预防,且年龄超过50岁.结论 两种诱导治疗存在同样的感染风险和感染死亡率,但使用IL-2受体拮抗剂者的感染相对容易控制,规范的感染预防措施是降低感染发生率和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肾移植受者中应用两种不同生物制剂进行免疫诱导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3年4月,在解放军第452医院泌尿外科暨成都军区泌尿外科中心应用生物制剂进行免疫诱导治疗的78例尸体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应用免疫诱导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单克隆抗体组(A组,35例,接受巴利昔单抗治疗)和多克隆抗体组[B组,43例,接受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治疗]。另以同期在该院未接受免疫诱导治疗的肾移植受者作为对照组(C组,32例)。分析3组受者术后12周内的人、肾存活情况。监测3组受者术后7、14、30、60 d血清肌酐(Scr)水平变化。比较3组受者急性排斥反应、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术后12周,3组受体人、肾存活率分别为 A组100%和100%,B组97.7%和97.7%,C组100%和96.9%,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7、14 d,与C组比较,A组和B组的Scr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C组比较,A、B两组受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组受者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B组受者术后感染发生率高于A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免疫诱导治疗在肾移植受者中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何龙  王博谦 《器官移植》2021,12(6):682-686
随着免疫抑制剂的发展和免疫抑制方案的优化,肾移植受者和移植物的存活率显著提高,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和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也明显降低。但是标准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抗代谢药物+ 糖皮质激素)仍无法有效控制移植肾排斥反应,因此提出在移植前进行免疫诱导方案。免疫诱导治疗可推迟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的应用时间,降低其使用剂量,减少术后短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改善受者中远期预后。本文将从单克隆抗体为主的免疫诱导方案、多克隆抗体为主的免疫诱导方案以及间充质干细胞为主的免疫诱导方案进行探讨,以期为优化肾移植选择免疫诱导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评估巴利昔单抗(BAS)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在肾移植免疫诱导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筛选比较BAS和ATG在肾移植免疫诱导治疗中的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采用Jadad评分量表对文献质量评价并提取数据。分析BAS和ATG对肾移植术后1年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移植肾存活率、受者生存率、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感染率、巨细胞病毒感染率、恶性肿瘤发生率、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纳入10篇英文文献,共1 721例肾移植受者,其中883例使用ATG,838例使用BAS。ATG组和BAS组术后1年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移植肾存活率、受者生存率、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感染率、巨细胞病毒感染率和血小板减少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 0.05)。ATG组术后1年内恶性肿瘤发生率、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均高于BA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 0.05)。结论  使用ATG和BAS进行肾移植免疫诱导治疗,其术后1年有效性相当,但BAS安全性较好。未来应进行不同的免疫风险分层的临床研究,以达到个体化精准治疗。  相似文献   

7.
朱焓  徐鸿  梁国标 《器官移植》2021,12(6):741-747
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风险较高,严重影响受者的生存质量。2009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建议将免疫诱导药物纳入肾移植术前免疫诱导方案中,其目的就是针对这一关键时期提供一定强度的免疫抑制,从而有效减少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目前全球各移植中心对于免疫诱导药物的选择及其有效性、安全性仍不确定。本文通过汲取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对比分析单克隆抗体包括白细胞介素-2受体拮抗剂、阿伦单抗、利妥昔单抗及多克隆抗体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在肾移植术前免疫诱导中的应用效果,旨在为推动肾移植免疫诱导药物的个体化选择,提高受者的生存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剂量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rabbit anti-human thymocyte globulin, rATG)用于儿童肾移植诱导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1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科应用低剂量rATG诱导方案的儿童肾移植受者临床资料。观察术后1年受者/移植肾存活率、肾功能恢复情况、AR及不良反应。采用Friedman检验分析术后肾功能变化;根据术前基线资料分层, 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分析术后AR及不良反应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77例儿童肾移植受者, 术后1年内共有16例(20.78%)受者出现AR, 且均发生在术后前6个月;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 DGF)的发生率为14.29%(11/77)。移植术后严重感染的发生率为18.18%(14/77), BK病毒感染发生率为25.97%(20/77),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为32.47%(25/77)。术后1年受者/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97.40%(75/77)和94.81%(73/77)。卡方检验结果显示, 体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