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唐宗海血证从气论治的探讨364000福建省龙岩地区第一医院王晓健血证,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它泛指脉络受损,血不循经而外溢所出现的各种出血证候。因其表现形式多,涉及范围广,素为历代医家临证所重视。清末唐宗海总结前人经验,对血证的病因病机、分类、辨证及治... 相似文献
3.
5.
6.
7.
鼻衄从肝论治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鼻出血 ,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因有如《济生方》所云 :“夫血之妄行 ,未有不因热之所发。盖血得热则淖溢 ,血气俱热 ,血随气上 ,吐衄也。”其病理变化 ,又与五脏六腑、经络气血息息相关。《医学入门》说 :“血乃水谷之精变成 ,生化于脾 ,主总于心 ,藏于肝 ,布于肺 ,施于肾 ,脉络脏腑 ,耳目手足 ,资为运用 ,然阴道易亏 ,一有感伤 ,调理失宜 ,以致阳盛阴虚 ,错注妄行 ,火载则上升 ,夹湿则下行。是以上溢清道 ,从鼻而出为衄。”笔者在临床上 ,观察鼻出血的病人 ,综合全身症状 ,辨证分析 ,屡屡多因肝之病变 ,从肝论治 ,获得较满意的疗… 相似文献
8.
清末名医唐宗海,字容川,四川彭县人。所著《血症论》一书共八卷,系统地总结了血证论治的临床经验,其血证治疗“止血、祛瘀、宁血、补虚”四大法,久为医界治血准绳。论证用药,颇多独创,多为其临证实践之心得体会。血证与肺的关系甚密,唐氏血证从肺论治的经验独树一帜,至今仍有其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兹探述如下。1咳血唐氏指出:肺主气,咳者气病也,故咳血属之于肺。他认为:肺主咳嗽,坦”人必先知咳嗽之原,而后可治咳血之病”。咳嗽吐红之证,多有因外感者,且此证最多,须知咳因气病,然使不犯血分,又何练而失血也哉!故治疗… 相似文献
10.
肝为风木之脏,乃藏血之处,体阴而用阳.性喜条达,功专疏泄.然必赖肾水以涵之,脾土以培之,始能遂其生长蓬勃之机,体得以健,人因以和.若外感或内伤,致肝脏疏泄功能失常,则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故前人谓:“肝为万病之贼”(《续名医类案》).疏泄肝气法临床运用非常广泛,现举数例如下:1 疏肝健脾,以治臌胀水系阴类,动以阳和.鼓胀发病,一般认为多责之肺、脾、肾五脏和三焦、膀胱两腑.但肝失疏泄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如《金匮·水气病》篇所说:“肝水者,其腹大,不能自转侧,胁下腹痛……”.故疏泄肝气,使清升浊降,则血行如常而诸证自已.病案举例:严某,男,34岁,农民,1990年5月8日就诊.诉:腹膨胀、尿少月余.伴纳差乏力,胁肋疼痛,精神急躁易怒,大便秘,小便短赤.查体:巩膜轻度黄染,颈胸部有5枚蜘蛛痣,肝掌.舌红绛,苔薄黄,脉弦细而数.查肝功能:SB34umol/L.SGPT200u,HBsAg(+)·B超提示:肝硬化腹水.诊断为膨胀(水鼓).治拟疏泄肝气,健脾利湿为法,方用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加减.处方:柴胡、赤芍各10g,丹参、茯苓 相似文献
11.
12.
13.
中医认为痰瘀互结是肝纤维化(hepaticfibrosis,HF)的病机关键,治疗应化痰行瘀法为主。结合临床体会论述了肝纤维化的中医发病机制和治法方药,为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从化痰行瘀法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试论肝生血气与肝藏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传统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理论,进一步阐明肝为血气化生之所的实质及其与肝藏血的关系,为正确认识诸多肝病的病理特点和进行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从瘀论治糖尿病疗效以及对靶器官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设计。将126例24~75岁糖尿病患者,随机分入单用西药组(A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B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血脂及对相应靶器官的影响。结果:与治疗前比较,A组与B组两组治疗3月、6月血糖均有明显改善(P〈0.01)。B组治疗3月、6月显著改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症状,用药后血脂、尿蛋白水平较前明显降低,与用药前比较及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结论:B组可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血流动力学异常并对糖尿病引起的靶器官损害有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6,(1)
胃食管反流病与肝脏在经络循行、生理功能、病例变换等方面密切相关,肝失疏泄引起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是主要因素,把握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围绕治肝可以安胃的原则,以气机通畅为先,以升降平衡为目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