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食管癌右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80例行右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应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280例食管癌患者中,右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76例,转移率为27.1%.右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979枚,转移118枚,转移度为12.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级、淋巴结转移数、脉管瘤栓、胸部淋巴结转移数、腹部淋巴结转移数、隆突下淋巴结转移以及食管周围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右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结论 右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应该参照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合理地进行清扫.  相似文献   

2.
胸段食管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2月至2005年10月胸段食管癌现代二野淋巴清扫术101例的资料.分析胸段食管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率为32.67%,转移度18.21%。左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率为17.8%.转移度为14.05%;有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率为24.8%,转移度为21.75%。多因素分析提示病变位于上段、腹部淋巴结转移、隆突下淋巴结转移均是左、右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病变位于食管上段、腹部淋巴结、隆突下淋巴结转移为胸段食管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胸段食管癌手术应常规清扫双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对于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病例强调术后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以指导淋巴结清扫方式。方法回顾分析漳州市医院2010年4月至2012年7月手术治疗的328例胸段食管鳞癌的临床病理资料,探讨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全组328例共清扫淋巴结9 937枚,平均30.3枚/例。共437枚、153例有淋巴结转移,转移率46.65%;其中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18.30%,10.46%喉返神经旁淋巴结为唯一转移部位。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部位、长度、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明显相关。胸上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方向主要向上纵隔及下颈部;胸中段食管癌颈、胸、腹均可发生淋巴结转移;胸下段食管癌主要向腹腔、中下纵隔转移。结论食管上段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高,应行三野淋巴结清扫;下段食管癌清扫重点在腹腔、中下纵隔;中段鳞癌应提倡进行个体化清扫和适度清扫;分化程度差,浸润程度深的病例应适当扩大清扫范围。胸段食管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率高,均应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探讨食管癌术后放疗的靶区范围.方法 收集763例接受根治性切除的胸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 763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共清除淋巴结5846枚,病理证实转移711枚,转移度为12.2%;出现淋巴结转移者297例,转移率为38.9%.胸上段癌淋巴结转移率为28.5%,明显低于胸中段癌(38.8%)和胸下段癌(43.4%).胸上段癌以锁骨上和气管旁淋巴结的转移度和转移率最高.胸中段癌的上行和下行转移均存在,上行主要转移至锁骨上、气管旁和食管旁,下行主要转移至贲门和胃左动脉旁.胸下段癌则主要向食管旁、贲门和胃左动脉旁转移,其中胃左动脉旁的转移度和转移率均显著高于胸上段癌和胸中段癌(均P<0.01).采取左胸单切口的592例患者中,胸上、中、下段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7.0%、37.9%和4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病变长度、浸润深度、脉管瘤栓和远处转移是影响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因素(均P<0.05).结论 临床上可以根据食管癌的病变长度、浸润深度、脉管瘤栓和远处转移选择需行术后预防照射的患者,根据不同病变部位、不同手术方式及TNM分期,确定术后预防照射的靶区范围.  相似文献   

5.
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强度和淋巴结清扫手术方式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Lu ZM  Zhang H  Wang MH  Cui DH  Yang YQ  Huang HZ 《癌症》2006,25(5):604-608
背景与目的:淋巴结转移强度包括淋巴结转移数量和淋巴结转移度。淋巴结转移度即术后病理证实的淋巴结转移数和切除淋巴结数的比值。这两个指标是评估食管癌分期和预后的重要指标。本研究探讨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强度以及影响淋巴结转移强度的因素,进而探讨淋巴结清扫术式。方法: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手术切除的120例食管鳞癌患者,术中按美国胸科协会(AST)Casson修订淋巴结分组清扫淋巴结。结果:120例胸段食管鳞癌清扫淋巴结2631个,平均每例22个。胸上段食管鳞癌向颈部转移的淋巴结转移度(20.9%)大于胸中段(12.9%)和胸下段食管癌(6.8%)(P<0.05)。胸下段淋巴结向腹部胃周转移淋巴结转移度(37.5%)大于胸中段(17.5%)和胸上段食管癌(7.1%)(P<0.05)。隆突淋巴结转移以中段多见。食管癌浸润深度、食管癌分化、食管环壁生长程度与淋巴结转移强度显著相关(P<0.05),食管癌病变长度与转移强度不相关(P>0.05)。经右胸三野淋巴结清扫术后生存时间优于经左胸二野淋巴结清扫术(P<0.05)。结论:食管癌术中应注意淋巴结转移强度高的区域淋巴结清扫。食管癌浸润深度、食管癌分化、食管环壁生长程度是影响淋巴结转移强度的重要因素。在胸段食管癌淋巴清扫手术中,经右胸三野淋巴结清扫明显优于经左胸二野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局限期原发食管小细胞癌(PESC)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对指导放疗临床靶体积勾画意义。方法 回顾2006—2012年在本院手术切除的21例局限期PESC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淋巴结转移率、转移度和空间分布规律。结果 平均清扫淋巴结27.9个,15例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其中弥散性分布8例、聚集性分布7例。淋巴结转移率为71.4%、转移度为17.2%。Logistic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晚、食管原发灶较长是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04、0.044),T分期晚、脉管侵犯是淋巴结转移分布弥散性的危险因素(P=0.007、0.005)。结论 PESC转移率和转移度均高于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弥散性分布占38%,依据T分期和脉管侵犯甄别淋巴结转移分布状况探讨PESC淋巴引流区域预防性照射价值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 791例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淋巴结的转移规律及特点。结果:1 791例食管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为35.18%,淋巴结转移度为8.33%。基底细胞样鳞癌及腺鳞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及转移度与鳞癌无明显差异(均P>0.05),而腺癌及神经内分泌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及淋巴结转移度明显高于鳞癌(均P<0.05)。肿瘤分化、病变长度、T分期及是否有脉管癌栓是淋巴结转移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并且肿瘤分化、T分期及是否有脉管癌栓是影响N分期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上段食管癌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要高于中、下段食管癌(P=0.002),而纵隔及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在不同部位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肿瘤分化、T分期及是否有脉管癌栓是影响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率及N分期的重要因素;上段食管癌更容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无论肿瘤位置都应加强对腹腔淋巴结的清扫。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分析胸段食管癌及贲门癌淋巴结转移状况及规律,探究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因素方法:随机抽取1996年1月~2004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胸段食管癌及贲门癌手术病例1526例,建立患者临床资料Access数据库。选取年龄、肿痛部位、肿瘤长度、病理类型、浸润深度、脉管痈栓、周围器官受侵和标长残端8个临床特征因素,对每一因素进行分层,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统计分析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部位包括胸腔和腹腔;胸上段食管癌主要向颈部和胸腔淋巴结转移;胸中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呈上下双向;胸下段食管癌主要向食管旁淋巴结、贲门旁淋巴结和胃左动脉淋巴结转移,其转移率和转移度均显著高于胸上段和胸中段食管癌(P〈0.0125)。贲门癌腹腔淋巴结转移程度显著高于胸段食管癌贲门癌组贲门旁和胃左动脉淋巴结的转移率和转移度显著高于食管癌组(P〈0.05);贲门癌胸腔食管旁淋巴结也易发生转移,转移程度与胸段食管癌相似食管旁淋巴结的转移率和转移度在贲门癌和胸段食管癌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肿瘤长度、浸润深度、脉管瘤栓、标本残端情况对淋巴结转移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胸上段食管癌主要向颈部及胸腔淋巴结转移,胸中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呈上下双向转移,胸下段食管癌主要向胸腔、腹腔淋巴结转移,贲门癌淋巴结转移主要在腹腔,食管旁淋巴结也易出现转移胸段食管癌颈部淋巴结清扫应引起重视,胃左动脉淋巴结同样是清扫中最需要关注的,贲门癌食管旁淋巴结的清扫不容忽视随着肿瘤长度、浸润深度的增加以及脉管瘤栓和残端癌细胞的出现,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性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探讨临床病理因素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为胸段食管癌放射治疗临床靶区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077例行根治术的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规律,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临床病理因素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结果 胸上段食管癌颈部、上纵隔、中纵隔、下纵隔及腹部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6.7%、33.3%、11.1%、5.6%和5.6%,胸中段食管癌分别为4.0%、3.8%、28.5%、7.1%和17.1%,胸下段食管癌分别为1.5%、3.0%、22.7%、37.0%和33.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长度、浸润深度和分化程度是影响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1.145、1.501和1.973).结论 影响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因素有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肿瘤长度,应综合考虑肿瘤部位及这些因素,以选择合适的放疗临床靶区.  相似文献   

10.
胸中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度及合理清扫范围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胸中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淋巴结转移度对预后的影响,探讨合理的淋巴结清扫范围.方法:对129例经现代二野淋巴结清扫术的胸中段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56.6%,总淋巴结转移度(阳性淋巴结数/清扫淋巴结总数,LMR)为11.3%,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率为43.4%.最常见的淋巴结受累区域为食管旁、右喉返神经旁、贲门及胃左血管旁、隆突下.影响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因素为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肿瘤长度.无淋巴结转移组、淋巴结转移度≤20%组和淋巴结转移度>20%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50.4%、31.0%和6.8%,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淋巴结转移度是判断食管癌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胸中段食管癌应该常规行包括双侧上纵隔的现代二野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1.
沈飚  高俊  樊天友  王健 《肿瘤学杂志》2010,16(9):732-734
[目的]探讨影响Ⅱ期胸段食管鳞癌术后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通市肿瘤医院胸外科2002年1月至2005年1月收治的296例单纯手术切除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总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6.8%(257/296)、54.0%(160/296)、42.9%(127/296)。ⅡA期和ⅡB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1.3%(99/193)和27.2%(28/103)(P〈0.001)。患者的性别、淋巴结转移、手术切缘情况、肿瘤浸润深度及组织分化程度均为预后影响因素(P〈0.05),而患者年龄、肿瘤部位及肿瘤长度与预后无关(P〉0.05)。[结论]影响Ⅱ期胸段食管鳞癌患者术后生存的主要因素有性别、淋巴结转移及手术切缘情况、肿瘤浸润深度及组织分化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鳞癌术后复发模式,临床病理指标与复发模式的关系及术后辅助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随访资料,行手术治疗的胸段食管鳞癌256 例,全部病例均按TNM分期(1997年UICC分期法),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全组中141 例术后复发(55.08%),复发平均时间15.1 个月(4~58个月),其中淋巴结转移82例(58.16%);血行性转移15例(10.64%);混合型转移(血行转移伴淋巴结转移或吻合口复发)26例(18.44%);吻合口复发18例(12.77%)。 胸段食管癌术后复发与肿瘤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及局部淋巴结转移相关(P=0.034,P=0.037,P=0.004)。 胸上段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主要发生于颈部;胸下段食管癌术后腹部及中、下纵隔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大于上纵隔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胸中段食管癌术后上纵隔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大于中、下纵隔和腹部。辅助放化疗组淋巴结转移及吻合口复发33例,与无辅助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辅助放化疗组血行及混合转移13例,与无辅助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5)。 结论:胸段食管鳞癌术后复发主要为局部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及局部淋巴结转移与术后复发相关;胸上段食管癌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率高,胸下段食管癌术后腹部淋巴结转移率高;术后放化疗治疗对局部控制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颈、胸上中段食管鳞癌同期加量调强放疗合并化疗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28例T1-4N0-1M0期颈、胸上中段食管鳞癌行预防性次全淋巴放疗,PGTV(包括原发肿瘤和转移淋巴结)和町V(包括预防性次全淋巴照射区)予同期加量调强放疗(SIB—IMRT),PTV—GTV处方剂量66Gy/30f,PTV—CTV处方剂量60Gy/30f。放疗期间及放疗前后PF或TP方案化疗4个周期。[结果]28例患者按计划完成了全量放疗,21例患者接受2个周期以上化疗,15例患者接受1-2个周期同步化疗。CR28.6%(8,28),PR50%(14/28)。中位随访8.5个月(2~17个月),5例死亡。局部未控或复发率35.7%(10/28),无一例出现野内淋巴结进展或复发。远处转移率10.7%(3/28).其中1例贲门周围淋巴结转移。7例治疗后体重下降超过5%。无2度以上心脏、肝脏、肾脏毒性;无3度以上急性肺损伤;3-4度食管炎5例,均接受了同期化放疗;3-4度血液学毒性3例;2例食管瘘形成;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颈、胸上中段食管鳞癌同期加量调强放疗合并化疗是可以耐受的,可降低区域淋巴结复发,野外淋巴结复发少见,但局部复发仍是主要失败形式。  相似文献   

14.
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行根治性手术切除、胸腹二野淋巴结清扫术的229 例胸段食管癌进行研究,手术共清扫淋巴结2 458 枚。分析食管癌不同病变部位淋巴结转移度分布情况以及肿瘤浸润深度、病变长度、大体病理形态、肿瘤分化程度等因素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结果:1)102 例食管癌发生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率为44.5%(102/229)。 258 枚淋巴结发生转移,淋巴结转移度为10.5%(258/2 458)。2)胸上段食管癌上纵隔、中纵隔、下纵隔和腹腔淋巴结转移度分别为19.0% 、6.7% 、9.8% 和14.2% ;胸中段食管癌分别为26.1% 、7.4% 、11.8% 和11.9% ;胸下段食管癌分别为0、1.6% 、5.3% 和10.0% 。3)Tis期无淋巴结转移。T1、T2、T3、T4 期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8.6% 、42.9% 、48.3% 和31.3% ;淋巴结转移度分别为7.9% 、10.8% 、10.7% 和10.8% ;T1~T4 期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χ2=2.733,P=0.435 和χ2=0.686,P=0.876)。 4)病变长度≤3cm组、
3~5cm组和>5cm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45.2% 、43.4% 和46.2% ,淋巴结转移度分别为9.1% 、11.6% 和11.7% ,组间比较差异均不显著(χ2=0.094,P=0.954 和χ2=3.933,P=0.140)。 5)髓质型、溃疡型、蕈伞型和缩窄型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度分别为14.0% 、9.6% 、4.3% 和18.3%(χ2=19.292,P=0.000),蕈伞型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度较低。6)鳞癌、低分化鳞癌淋巴结转移率为42.5% 和75.0%(χ2=4.852,P=0.028);淋巴结转移度为9.5% 和18.6%(χ2=11.323,P=0.001)。 低分化者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结论: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涉及部位多,播散广泛,且食管癌病变早期即可发生癌转移。大体病理形态及肿瘤分化程度是影响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1 146例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和淋巴结转移数的临床意义.方法以1 146例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单纯手术切除的临床病理资料,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Spearnam相关分析进行研究.结果全组1 146例食管癌中淋巴结转移380例(转移率33.2%);共清除淋巴结4 270个,其中转移807个(转移度18.9%).肿瘤侵及深度为Tis、T1、T2、T3和T4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0、20.0%、25.7%、37.3%和50.0%(P<0.001).肿瘤长度为<3.0、3~5.0、5.1~7.0 cm和>7.0cm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2.8%、29.6%、37.3%和46.8%(P<0.001).细胞分化程度为高中分化和低分化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2.4%和48.2%(P=0.014).以上3种因素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均有统计学差异.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和病理形态分型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淋巴结转移数为0、1和≥2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9.79%、33.38%和9.35%;三组间的的生存率差别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肿瘤侵及深度、肿瘤长度和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数能够反映食管癌切除术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方法]对胸段食管鳞癌切除手术标本150例的淋巴结进行分组制片、光镜观察。[结果]150例病人有淋巴结转移者81例 ,转移率54 0 % ,病变长度≤5cm者 ,转移率为32 3% ,>5cm者为70 6%。淋巴结转移以局部转移多见 ,其次为连续性及跳跃转移 ,淋巴结转移呈向上、向下及双向转移的多方向性为又一特点。[结论]根据淋巴结的转移特性重视术中淋巴结的清扫及术后给以有目的综合治疗 ,可望提高中晚期食管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1146例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和淋巴结转移数的临床意义。方法:以1146例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单纯手术切除的临床病理资料,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Spearnam相关分析进行研究。结果:全组1146例食管癌中淋巴结转移380例(转移率33.2%);共清除淋巴结4270个,其中转移807个(转移度18.9%)。肿瘤侵及深度为Tis、T1、T2、T3和T4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0、20.0%、25.7%、37.3%和50.0%(P<0.001)。肿瘤长度为<3.0、3~5.0、5.1~7.0cm和>7.0cm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2.8%、29.6%、37.3%和46.8%(P<0.001)。细胞分化程度为高中分化和低分化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2.4%和48.2%(P=0.014)。以上3种因素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均有统计学差异。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和病理形态分型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淋巴结转移数为0、1和≥2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9.79%、33.38%和9.35%;三组间的的生存率差别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肿瘤侵及深度、肿瘤长度和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数能够反映食管癌切除术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217例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及其对预后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47,自引:3,他引:44  
An FS  Huang JQ  Chen SH 《癌症》2003,22(9):974-977
背景与目的:目前,食管癌术中对淋巴结清扫范围尚有争议。本研究通过了解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探讨合理的淋巴结清扫范围。方法:对217例经“三野”淋巴结清除根治术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9个可能对食管癌切除术后预后产生影响的特征性临床病理因素,通过计算机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预后分析。结果:全组淋巴结清除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2.6%、59.8%、和48.8%。淋巴结转移率62.6%,转移度11.38%,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率为5.5%。胸上、中、下段食管癌颈部、胸部纵隔和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分别达到31.7%、21.9%、9.75%,21.2%、30.5%、12.7%和12.1%、15.6%、34.5%。影响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因素为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管浸润;肿瘤长度则影响不大。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区域数和肿瘤部位对预后的影响有显著性意义。随着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区域数的增加,患者生存率逐渐下降(P=0.0284)。结论:淋巴结转移尤其是淋巴结转移区域数是胸段食管癌预后的主要因素。胸段食管癌表现出上下“双向性”转移和跳跃性转移的特点,应常规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以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