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对裸鼠移植瘤体积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雌性裸鼠16只通过肿瘤细胞接种的方法,建立SW620细胞株裸鼠皮下移植瘤动物模型,将荷瘤裸鼠分4组,在不同部位植入125I粒子,继续饲养21天后处死,以2天为1个单位,观察肿瘤长径(a),短径(b),肿瘤体积变化.结果:不同时间点肿瘤的体积变化可见各组实验侧肿瘤体积增长均慢于对照侧,以A组效果最明显.结论: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可抑制肿瘤生长,有效距离为0cm至1.5cm.  相似文献   

2.
胡清林  刘金龙  徐勇 《陕西肿瘤医学》2009,17(10):1842-1844
目的:观察^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对裸鼠移植瘤体积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雌性裸鼠16只通过肿瘤细胞接种的方法,建立SW620细胞株裸鼠皮下移植瘤动物模型,将荷瘤裸鼠分4组,在不同部位植入^125I粒子,继续饲养21天后处死,以2天为1个单位,观察肿瘤长径(a),短径(b),肿瘤体积变化。结果:不同时间点肿瘤的体积变化可见各组实验侧肿瘤体积增长均慢于对照侧,以A组效果最明显。结论:^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可抑制肿瘤生长,有效距离为0cm至1.5cm。  相似文献   

3.
马欢  张春丽 《肿瘤学杂志》2015,21(4):279-284
125I粒子植入治疗具有高度适形、创伤小、操作简单及并发症少的特点,在控制原发性肝癌的复发、远处转移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一定效果,它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本文就125I粒子的物理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现状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瘤体内植入125I粒子治疗兔VX2肝移植癌的疗效及其病理变化,探讨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肝癌的可行性.方法:建立荷瘤兔肝移植癌动物模型.对照组(A组)植入空白剂量(OmCi)125I粒子,B组植入1.0mCi125I粒子,C组植入0.7mCi125I粒子,D组植入0.4mCi125I粒子.观察植入前后各组肿瘤体积并计算抑瘤率,切除肿瘤组织进行常规病理检查.结果:各治疗组肿瘤大小在治疗前后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均小于同期对照组(P〈0.01).在不同观察时期抑瘤率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抑瘤率变化显著;各个组间抑瘤率差异在治疗后2周最为明显(P〈0.01),以后减小,但均高于D组(P〈0.01).病理切片显示靠近125I粒子处肿瘤细胞坏死,但远离粒子处仍可见存活肿瘤细胞.1.0mCi粒子对正常肝组织损伤较大.结论: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肝癌有效,单个粒子活度以0.7mCi左右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肿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2004年8月至2008年12月应用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肿瘤患者52例,应用近距离照射计划系统(TPS)和实时计划相结合,确定粒子的分布、活度、数量、肿瘤匹配周边剂量(MDP),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术后1、2、6个月分别行CT扫描观察肿瘤大小,化验血象、肝肾功能,评估生活质量(Karnofsky评分)。结果肿瘤从1个月至第6个月开始逐减缩小甚至消失,52例56处病灶51例有效,有效率91.1%,而对血象、肝肾功能影响不大,Kamofsky评分提高。结论合理分布的^125I粒子永久性植入治疗肺肿瘤,能使肿瘤明显缩小,放射损伤小,对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有效,是肺肿瘤有效的综合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研究125I粒子植入联合放射治疗对A549裸鼠移植瘤生长及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裸鼠建立肺腺癌A549移植瘤模型,待平均瘤体积达到(300±50)mm3时40只裸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对照组 :不做任何处理;单纯放射治疗组 :第1天予单次外照射,6 MV-X线,10 Gy;125I粒子植入组 :肿瘤中心植入1枚活度27.75 MBq的125I粒子;放疗加125I粒子植入组(联合治疗组):第1天在肿瘤中心植入1枚活度27.75 MBq的125I粒子的同时予单次外照射,6MV-X线,10 Gy。治疗后共观察15 d,绘制肿瘤生长曲线,测量各组肿瘤体积并计算抑瘤率,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及蛋白免疫印迹方法测定HIF-1α的表达。结果 治疗第8天起,瘤体积联合治疗组(209±21)mm3与对照组(322±30)mm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4,P=0.000)。第15天后,单纯放射治疗组、125I粒子植入组、联合治疗组抑瘤率依次为45.9 %、44.4 %、69.4 %,联合治疗组与单纯放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03,P=0.000),联合治疗组与125I粒子植入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98,P=0.000),单纯放射治疗组和125I粒子植入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91,P=0.596)。联合治疗组与其他各组相比HIF-1α改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42)。结论 放射治疗联合125I粒子植入能显著抑制转染人类肺腺癌A549裸鼠移植肿瘤的生长,但未抑制肿瘤细胞HIF-1α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骨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骨转移瘤患者的74个转移灶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术后进行随访,采用临床症状的改善和影像学进行综合疗效评价.结果:32例患者疼痛缓解情况:21例显效,8例有效,3例无效,有效率90.62%.患者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2月后复查CT,74个病灶中完全缓解(CR)13个;部分缓解(PR)49个;病变稳定(SD)10个;肿瘤进展(PD)2个,总有效率83.78%.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骨转移瘤具有临床疗效好,局部缓解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的优点,是一种较好的放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放射性125碘粒子植入治疗肿瘤30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明  刘纯 《中国肿瘤》2009,9(4):339-340
[目的]探讨放射性^125碘(^125I)粒子微创穿刺植入在治疗肿瘤方面的技术可行性和疗效分析。[方法]30例患者在B超或CT引导下作经皮穿刺到肿瘤内准确植入微型放射源,每颗放射性粒子空间间距均在2.0cm左右。每颗粒子放射性活度0.50mCi~0.80mCi,平均植入15颗。全部植入完后,对整个瘤体再进行超声定位,对冷区实行补种。[结果]30例患者随访3个月。18个月,除2例死亡外,随访期间原发病灶无一例复发.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控制.有效率为93%。患者症状改善明显,精神状况好,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结论]在B超或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125I粒子植入对人食管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雄性BALB/C裸小鼠建立人食管癌Eca-109细胞株的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将荷瘤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5只):对照组(A组)、假手术组(B组) 、低剂量组(C组,植入7.4 ×106 Bq粒子1枚)、中剂量组(D组,植入14.8 ×106 Bq粒子1枚)和高剂量组(E组,植入29.6 ×106 Bq粒子1枚).第30天检测各组移植瘤体积,并观察各组移植瘤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C、D、E组瘤体积与A组比较显著缩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D、E组瘤体积与C组瘤体积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D、E组之间瘤体积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A组瘤体积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E植入后30d肿瘤体积抑瘤率分别为71.5 %、90.8%、92.1%. 结论:125I粒子对人食管癌裸鼠移植瘤具有一定的抑制和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0.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放射性粒子植入为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新的有效途径,尤其是125I粒子的应用,以其治疗效果好、靶区组织剂量分布均匀、对正常组织损伤较小、对医护人员无辐射危害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全文就125I粒子特性及其在恶性肿瘤治疗方面的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初步探讨应用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8例不能手术的肝癌患者,用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其粒子治疗计划,在CT定位引导下,经皮穿刺,按照计划将放射性125I粒子永久性植入肿瘤内持续照射,每个病灶10~30颗,平均24颗.2个月后CT复查了解肿块大小,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8例中CR 3例,PR 3例,NC 1例,PD 1例,总有效率75.0%(6/8).结论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方法简便易行,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低,为肝癌综合治疗增加了新的手段,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125I粒子植入内照射治疗对纤维肉瘤S180瘤株的疗效及其治疗机制.方法 本试验选用纤维肉瘤细胞S180株,通过36只雄性昆明种小鼠,建立纤维肉瘤动物模型,随即分成3组对照组、外放疗组、125I粒子内放疗组,每组12只小鼠.外放疗组采用直线加速器照射200 cGy/次,剂量率为210 cGy/分,1次/d,共3次.125I粒子内放疗组通过特制长穿刺针将125I粒子插入小鼠瘤体内,其中6只小鼠植入1个粒子,另外6只小鼠植入2个粒子.外放疗组照射后6、30、54 h取材,内放疗组于粒子植入后4、8 d取材,瘤体标本用甲醛固定,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测定凋亡指数(AI),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53蛋白.结果 (1)对照组未经治疗,也可发生自发性凋亡,但凋亡出现时间较晚,凋亡指数较小.(2)外放疗可以诱导细胞凋亡,且随着时间推移,凋亡指数有所增加.(3)125I粒子植入内照射治疗可以诱导S180纤维肉瘤细胞凋亡,凋亡指数达到峰值的时间在4 d左右,且随着植入粒子的增多,照射剂量的增加,细胞凋亡指数也随着增加.2个粒子内照射组与1个粒子内照射组比较,4、8 d P均<0.05.(4)p53免疫组阴性.结论 (1)S180瘤株对放疗敏感性较差,其放疗敏感性与突变型p53状态无关.(2)125I粒子植入内照射和外放疗一样,可诱导纤维肉瘤S180瘤株细胞凋亡,而且随着植入粒子的增多,凋亡指数也随之增加,有显著杀伤作用,其诱导细胞凋亡机制与突变性p53基因状态无关.(3)125I粒子植入照射是治疗肿瘤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25碘粒子近距离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晚期胰腺癌采用术中直视下组织间永久植入125碘粒子。植入术后1周内行X线或CT检查有无粒子迁移。术后1、2、3、6个月后随访B超或CT检查进行疗效评价。结果2个月后复查CT,近期总有效率92.00%,其中完全缓解(CR)8.33%(1/12),部分缓解(PR)83.33%(10/12),无变化(NC)8.33%(1/12)。治疗后随访至今(2~9个月)所有治疗患者中出现胰漏1例,胃肠反应6例。结论125碘粒子组织间永久性植入近距离治疗晚期胰腺癌近期疗效好、安全、副反应少,是1种新的治疗晚期胰腺癌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CT引导下125I粒子永久植入治疗难治性恶性肿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临床难治性恶性肿瘤的安全性、疗效.[方法]14例难治性恶性肿瘤15个病灶,瘤体直径5.0cm~10.0cm,平均7.0cm.根据粒子植入术前14d内CT图像,采用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 system,TPS)制定粒子植入计划,按计划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准确植入125I粒子.植入后即刻及术后1~8个月CT复查观察粒子在瘤体内的分布、有无并发症发生及疗效.[结果]14例粒子植入均顺利完成,11例粒子分布满意,3例粒子分布欠均匀,2例分别于术后4周和8周对肿瘤冷区进行粒子补充,另1例患者拒绝再次植入术.单个瘤体内植入粒子数为9~85粒(平均47粒).14例患者15个病灶,完全缓解(CR)2个;部分缓解(PR)12个;无变化(SD)0个;进展(PD)1个.总有效率93.3%(14/15).除1例阴道癌术后盆腔转移患者粒子植入术后联合静脉化疗出现重度骨髓抑制,其余13例未见急性并发症和治疗相关的放射损伤.[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常规放化疗无效的恶性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对裸鼠皮下低分化结肠腺癌移植瘤的敏感性。方法应用人结肠癌HCT116细胞株及雄性BALB/c-nu裸鼠,建立人低分化结肠腺癌裸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荷瘤鼠随机分为125Ⅰ粒子治疗组(n=24)和对照组(n=24)。每3天观测裸鼠肿瘤生长情况,测量肿瘤长短径,计算肿瘤体积。每7天各处死治疗组及对照组一批裸小鼠,共4批。采用相对定量荧光RT-PCR检测HIF-1αmRNA表达,应用流式细胞术(FCM)PI单染法检测肿瘤细胞周期的再分布。结果 125Ⅰ粒子治疗组肿瘤体积明显缩小,瘤重减轻(P〈0.05)。第7、14、21、28天4个时间点治疗组HIF-1αmRNA的表达水平逐渐降低(P〈0.05),对照组HIF-1αmRNA表达无明显改变(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HIF-1αmRNA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放射时间的延长,治疗组出现G2/M期细胞阻滞(P〈0.05),G0/G1期、S期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125Ⅰ粒子近距离照射能够抑制HCT-116肿瘤细胞的生长,可能与125Ⅰ粒子近距离照射改变HCT116细胞周期分布并抑制肿瘤血管的新生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08年12月恶性肿瘤68例,均行125I粒子植入治疗。植入前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计算术中所需125I粒子的总活度及粒子的数量,CT引导下植入病灶中,粒子活度为0.6-0.8mCi,处方剂量90-110Gy,术后验证粒子植入剂量分布。植入后复查并随访,统计有效率、局部控制率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68例患者粒子植入均顺利完成。6个月有效率(包括完全缓解及部分缓解)88.2%。术后随访6-24个月,局部控制率为76.5%,术中4例出现气胸,经治疗好转,术后出现粒子迁移3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CT导向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9颗2.22×107Bq125I粒子单平面不同插值模式的剂量学分布差异。方法:利用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D-TPS)创建9颗2.22×107Bq(0.6 MCI)125I粒子10种分布模式,分别计算出60Gy、80Gy、130Gy、145Gy和200Gy等剂量分布曲线及曲线包含的面积、长径、短径。结果:粒子分布模式不同时相同等剂量曲线包含的面积、长径、短径存在差显著异;60Gy、80Gy、130Gy、145Gy和200Gy等剂量曲线内面积最大的粒子排列依次为:X1.5Y1.5、X1Y1(2)1.5、X0.5Y1、X0.5Y1、X0.5Y0.5(2)1。相对应的面积为:1272.31mm2、969.69mm2、571.94 mm2、536.64mm2、444.09mm2。结论:9颗2.22×107Bq125I粒子单平面不同插值模式显著影响周边剂量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骨转移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8例骨转移瘤患者共34个病灶,根据CT图像应用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制定粒子植入计划,按计划在CT引导下进行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术后将X线片和CT扫描图像输入治疗计划系统进行质量验证.观察术后疼痛缓解情况和局部病灶的影像学变化.结果中位随访时间13.5个月(2-21个月).术后2个月对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骨转移瘤的疗效进行评价.患者疼痛评级明显降低(P<0.01),疼痛缓解率为89.2%,其中显效13例、有效12例,无效3例;局部病灶控制率为91.1%,1年局部病灶控制率为66%.所有患者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对不适合手术的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行125I粒子植入治疗可以延缓肿瘤生长、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方法.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125I前列腺放射粒子植入术治疗前列腺癌的效果和并发症. 方法 前列腺癌患者72例,临床分期T2bN0M0至T3aN0M0期63例,T3N0M19例.采用超声引导下125I前列腺放射粒子植入术治疗.术后进行雄激素全阻断辅助治疗.观察术后并发症和临床疗效. 结果 手术时间1~2 h,4~6 d拔除尿管出院.术后随访6~53个月,平均17个月.CR 52例,PR 12例,SD 6例,PD2例.本组病例PSA无进展生存率为97.2%(70/72).Ⅰ级排尿症状47例,Ⅱ级排尿症状25例,无Ⅲ级和Ⅳ级排尿症状发生.伴有直肠刺激症状21例,多为轻度.术后严重出血性直肠炎1例,尿道直肠瘘1例,为同一患者,行结肠造口术和膀胱造瘘术.死亡1例. 结论 125I前列腺放射粒子植入术治疗前列腺癌疗效肯定、创伤小,尤其适合于不能耐受前列腺癌根治术的高龄前列腺癌患者.副作用主要为尿路和直肠症状,多为轻度和自限性的.  相似文献   

20.
125碘粒子组织内放疗在肿瘤外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术中植入1 2 5碘粒子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①临床观察 43例术中见肿瘤外侵 ,残留或 和局部淋巴结转移 ,在靶区植入1 2 5碘 (组织总剂量 110~ 160Gy)。②实验研究 :动物肠吻合口总剂量 113Gy对吻合口愈合的影响。③测定术前、术中、术后辐射对周围人群的影响。结果  1.随访 10~ 2 3月 (平均12 6月 ) ,局部复发 5 % (2 43 ) ,术后无不良反应。 2 .所有实验动物 7天吻合口均愈合良好 ,吻合口羟脯氨酸量组织学检查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结论 术中植入1 2 5碘粒子对局部肿瘤疗效好 ,全身反应小 ,不影响附近外科吻合口愈合 ,易防护。是中晚期肿瘤外科手术的一种理想的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