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雷帕霉素延长大鼠同种异体肾上腺移植物存活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鼠同种异体肾上腺移植的效果及雷帕霉素 (Rapa)的作用。方法 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 18只大鼠同种异体带蒂肾上腺移植。通过假手术组 ,双侧肾上腺切除组、纯系鼠肾上腺移植、同种异体肾上腺移植对照组及雷帕霉素治疗组在血、尿醛固酮值 ,存活期及病理进行比较。结果 鼠同种异体肾上腺移植存在显著的排斥现象 ,移植鼠术后平均存活 10 .7d ,而术后口服雷帕霉素 0 .4mg .kg-1·d-12周的移植鼠平均存活 2 3 .5d。结论 雷帕霉素能延长鼠同种异体肾上腺移植的存活期 ,但雷帕霉素在鼠同种异体肾上腺移植中应用最佳时间及副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大黄素对大鼠肝移植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大黄素预防大鼠肝移植后排斥反应的效果。方法以Wistar大鼠为供者, SD大鼠为受者,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1)将肝移植大鼠模型随机分为5组,其中3组分别腹腔注射大黄素2.0、10.0和50.0mg·kg-1·d-1,另外2组分别给予CsA(10.0mg·kg-1·d-1)和生理盐水(0.5 ml/d)作为对照,观察各组大鼠的存活时间。(2)另取肝移植大鼠模型,按给予大黄素时间的不同随机分为4组,分别于术前8 d至手术当天、术前4 d至术后4 d、术后第1~8天及术后第8~16天腹腔注射大黄素50.0 mg·kg-1·d-1,观察各组大鼠的存活时间。(3)另取肝移植大鼠模型,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CsA、大黄素以及CsA 大黄素,CsA的用量为10.0mg·kg-1·d-1,大黄素的用量为50.0mg·kg-1·d-1,各组于手术当天至术后第8天连续给药,停药后1周处死大鼠,观察各组大鼠移植肝组织病理学变化,根据Banff分级方案确定排斥活动指数。结果接受大黄素10.0和50.0 mg·kg-1·d-1腹腔注射的大鼠,术后存活时间分别为(25.1±2.1)d、(27.1±7.3)d,明显长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1),使用50.0mg·kg-1·d-1者的存活时间与CsA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8 d至手术当天、术前4 d至术后4 d用药者,术后受者存活时间分别为(15.3±1.6)d、(15.8±1.9)d,二者的存活时间明显短于术后第1~8天用药者的(25.3±3.7)d和术后第8~16天用药者的(23.1±3.8)d(P<0.01)。采用CsA与大黄素联合用药者,移植肝的排斥活动指数为2.11±0.78,明显低于单用CsA或大黄素者(P<0.05),单用CsA者(6.56±0.88)与单用大黄素者(6.33±1.00)比较,排斥活动指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黄素对大鼠肝移植后的排斥反应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化三醇和氨基胍(AG)联合应用对大鼠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作用。方法选取清洁级近交系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和SD大鼠为供、受者。实验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Ⅰ组为同基因对照组:Wistar大鼠肾脏移植给Wistar大鼠,术前和术后不做任何处理;其余各组均为异基因移植,Wistar大鼠肾脏移植给SD大鼠,Ⅱ组为排斥对照组:术前和术后不做任何处理;Ⅲ组为氨基胍治疗组:手术当日开始腹腔注射氨基胍200mg/kg,2次/d,至实验结束;Ⅳ组为骨化三醇治疗组:术前1d开始腹腔注射骨化三醇1μg·kg-1·d-1,至实验结束;Ⅴ组为联合治疗组:氨基胍和骨化三醇联合应用,给药方案同Ⅲ、Ⅳ组。观察各组受者生存期和移植后5d肾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血清肌酐、尿素氮、钙、磷以及γ干扰素(IFNγ)含量。结果Ⅰ~Ⅴ组受者存活时间分别为(9.1±1.9)d、(5.3±0.8)d、(9.7±2.1)d、(8.6±1.6)d和(12.9±3.4)d。Ⅴ组较Ⅱ~Ⅳ组生存期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组受者存活期、移植肾排斥反应程度、肾功能及血清IFNγ表达水平较Ⅱ组明显改善或降低(P<0.01),Ⅴ组又较Ⅲ、Ⅳ效果更佳(P<0.05)。结论同种异体原位肾移植后联合应用用骨化三醇和氨基胍治疗可有效预防急性排斥反应,二者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粉防己碱(Tetrandrine,Tet)和低剂量环孢素A(CsA)联合使用对同种异基因大鼠移植心脏存活时间的影响.方法 分别以近交系雄性Lewis(RT11)大鼠和BN(RT1n)大鼠为供、受者,将接受心脏移植后的BN大鼠随机分为5组,术后开始连续每天腹腔注射给药.A组:给予生理盐水1 ml/d;B组:给予CsA 3.2 mg·kg-1·d-1;C组:给予Tet 40 mg·kg-1·d-1;D组:给予Tet 40 mg·kg-1·d-1和CsA 3.2 mg·kg-1·d-1;E组:给予CsA 6 mg·kg-1·d-1.观察移植心存活时间并进行病理检查,测定受者外周血CD3+CD25+ T淋巴细胞数量、体外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以及受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浓度等.结果 A、B、C、D、E组大鼠的移植心平均存活分别为(7.2±0.45)d、(10.8±1.48)d、(9±1.0)d、(15.6±3.05)d和(15.2±2.28)d,D、E组移植心存活时间比A组显著延长(P<0.05),术后6 d D组外周血CD3+CD25+ T淋巴细胞数量、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刺激指数、血清 IL-2浓度较A组显著降低(P<0.05),D组移植心排斥反应程度最轻.结论 Tet和低剂量CsA联合应用能显著延长同种异基因大鼠移植心的存活时间,其机理可能与抑制反应性T淋巴细胞活化以及抑制外周血清IL-2产生等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在大鼠小肠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和急性排斥反应(AR)中作用.方法 建立同种大鼠原位小肠移植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鼠分为4组.移植对照组、左旋精氨酸(L-Arg)组、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Ⅰ组(Ⅰ组)和L-NAMEⅡ组(Ⅱ组)受鼠于手术当天开始分别每天给予生理盐水、L-Arg 150 mg·kg-1 ·d-1、L-NAME 4和8 mg·kg-1·d-1.术后观察各组受鼠的存活时间,行HE染色观察移植小肠的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移植小肠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活性,以及检测血糖吸收功能和血清NO浓度.结果 移植对照组、L-Arg组、Ⅰ组及Ⅱ组受鼠的存活时间分别为(11.7±1.2)d、(10.2±1.0)d、(12.3±1.5)d和(17.3±1.9)d,Ⅱ组受鼠的存活时间明显延长(P<0.01).与移植对照组相比,L-Arg组和Ⅰ组IRI的Park评分下降,IRI减轻;Ⅱ组Park评分显著升高(P<0.01),IRI加重,但AR明显减轻.与移植对照组相比,IRI期间,Ⅰ组iNOS染色减弱,Ⅱ组iNOS和nNOS染色均减弱;AR期间,Ⅱ组iNOS染色明显减弱.各组血清NO浓度于再灌注后30min逐渐升高.与移植对照组相比,Ⅱ组血 NO浓度的升高延缓.与移植对照组相比,L-Arg组血糖吸收值于再灌注30 min至术后3d明显增高(P<0.01);Ⅰ组和Ⅱ组血糖吸收值术后处于较低水平.结论 NO在大鼠小肠移植IRI中起到了细胞毒和细胞保护的双重作用;在AR中加重了组织损伤.术后早期补充L-Arg可促进移植肠管对糖类的吸收.  相似文献   

6.
大鼠小肠移植排斥反应中细胞凋亡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小肠移植后排斥反应与细胞闻过则喜良心的关系以及雷帕霉素(RAPA)对移植后排斥及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以SD大鼠为假移植组作对照(1组),其他各组采用Wistar→SD大鼠异位小肠移植模型,移植后随机分为排斥反应组(2组)、雷帕霉素2mg.kg^-1组(3组)和雷帕霉素4mg.kg^-1.d^-1组(4组),每组术后1、3、5、7d分别处死6只大鼠,获取移植肠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和细胞凋亡检测。结果 各组在术后1、3d均未发现排斥反应,2组术后5、7d分别出现I度和Ⅱ度排斥,3组仅在术后7d出现早期排斥迹象,4组枯术后一直未见排斥证据,小肠细胞凋亡数量在排斥反应前期和排斥反应时显著增加,不同强度的排斥反应,细胞凋亡数量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排斥反应中可出现大量的肠细胞凋亡,其始发时间早于排斥的组织学发现,凋亡细胞数量与排斥强度呈正相关,可作为小肠移植后排斥反应的另一种可信的标志物。雷帕霉素对排斥反应的抑制能力与剂量有关,并不能抑制肠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Qian Y  Chen G  Huang J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2):150-152
目的 研究小剂量环孢素A(CsA)联用细胞毒T淋巴细胞A4 Ig(CTLA4 Ig)治疗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效果。 方法 采用Ono′s方法建立大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动物模型 ,将实验动物分为 4组。A组 :对照组 ,未给予任何治疗 ;B组 :腹腔内注射CsA ,10mg·kg-1·d-1,连续 7d ;C组 :术后第 2天 1次性注射CTLA4 Ig 10 0 μg ;D组 :术后 1~ 7d连续腹腔内注射CsA ,2mg .kg-1.d-1,术后第 2天加用CTLA4 Ig 5 0 μg。观察移植心脏存活天数及术后IL 2含量和组织学变化。  结果 A、B、C、D 4组大鼠移植心脏存活时间分别为 ( 7 2± 0 7)、( 19 4± 2 1)、( 3 1 6± 1 8)和 ( 2 4 6± 2 1)d ,与对照组相比 ,各治疗组大鼠心脏存活时间明显延长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q =3 2 7 83 ,P <0 0 5 ) ,D组与C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q =1 86,P >0 0 5 ) ;各治疗组术后IL 2含量明显减低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q=9 82 ,P <0 0 1) ;A、B、C和D组排斥反应分级分别为Ⅳ、Ⅲ、Ⅰ和Ⅰ级。 结论 CTLA4 Ig抗排斥反应能力比CsA强 ,小剂量CsA联合使用CTLA4 Ig能增强治疗排斥反应疗效 ,两者具有正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紫杉醇对大鼠心脏移植物急性排斥反应的免疫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紫杉醇对大鼠心脏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以W istar大鼠为供者,SD大鼠为受者,建立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4只。对照组:术后不使用免疫抑制药;组Ⅰ:术后腹部注射紫杉醇(0.75 m g/kg.d);组Ⅱ:术后腹部注射紫杉醇(1.5 m g/kg.d);组Ⅲ:术后给环孢菌素A(C sA,5m g/kg.d)灌胃;组Ⅳ:术后腹部注射紫杉醇(0.75 m g/kg.d)+C sA(5m g/kg.d)灌胃。观察5组大鼠一般情况、移植心脏存活时间及术后7d病理学改变。结果组Ⅰ、组Ⅱ、组Ⅲ和组Ⅳ大鼠移植心脏存活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组Ⅳ存活时间长于组Ⅰ和组Ⅲ(P<0.05)。术后第7d,对照组移植心脏明显肿胀,病理急性排斥反应分级为3级以上。组Ⅰ和组Ⅱ移植心脏搏动有力,颜色鲜红、质软,病理急性排斥反应分级为2~3级,与对照组比较,能明显减轻移植后心肌病理损害(P<0.05)。组Ⅲ移植心脏搏动良好,急性排斥反应分级大部分为2级。组Ⅳ移植心脏大小基本正常,无水肿,颜色鲜红、质软,搏动好,病理急性排斥反应分级<2级;对移植心心肌保护作用优于组Ⅰ和组Ⅱ(P<0.05)。结论紫杉醇能减轻大鼠心脏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并能延长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小剂量紫杉醇与C sA联用,在抗心脏移植物排斥反应中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AG490在大鼠心脏移植中免疫抑制及延长移植心存活时间的作用,探讨AG490的作用机制.方法 供者为SD大鼠,受者为Wistar大鼠,建立大鼠心脏移植模型.将受者分为4组.对照组(14只):术后1~7 d经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2 ml·kg-1·d-1;AG490组(14只):术后1~7 d经尾静脉注射AG490 20 mg·kg-1·d-1;CsA组(10只):术后1~7 d经尾静脉注射CsA20 mg·kg-1·d-1;AG490+CsA组(10只):术后1~7 d经尾静脉注射AG490和CsA各20mg·kg-1·d-1.术后各组分别取10只受者,观察移植心存活时间,并在术后1、4和7 d时,检测受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IL)-2和IL-6的水平.术后第7天,处死对照组和AG490组受者(各4只)后,分别取移植心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测.结果 AG490组受者术后移植心存活时间为(26.6±3.81)d,CsA组为(28.4±4.25)d,AG490+CsA组为(31.8±4.39)d,均较对照组的(8.4±0.84)d显著延长(P<0.05).与对照组相比,AG490组术后外周血IL-2水平显著降低(P<0.05),IL-6水平虽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G490+CsA组IL-2和IL-6水平下降更为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G490组移植心组织中淋巴细胞浸润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 AG490具有免疫抑制作用,能延长移植物的存活时间,与CsA联合应用时效果更加明显.AG490的主要作用机制包括降低IL-2表达的水平,抑制移植心组织中淋巴细胞的浸润.  相似文献   

10.
雷帕霉素对肝移植大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对肝移植大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肝移植模型后实验分为五组,Ⅰ组:以Wistar大鼠作为供体,SD大鼠作为受体,术后不接受任何治疗作为急性排斥对照组。Ⅱ组:以SD大鼠作为供体及受体,术后3 d在左肩胛区皮下接种腹水瘤Wlaker- 256细胞,生理盐水灌胃作为皮下肿瘤生长的对照组。Ⅲ、Ⅳ、Ⅴ组:均以Wistar大鼠作为供体,SD大鼠作为受体,术后分别服用环孢素(每日20mg,/kg体重,灌胃)、他克莫司(每日1 mg/kg体重,灌胃)和雷帕霉素(每日1 mg/kg体重,灌胃),术后3 d在左肩胛区皮下接种腹水瘤Wlaker-256细胞。每周3次记录Ⅱ-Ⅴ组受体大鼠皮下肿瘤生长情况,绘制成瘤曲线;并于皮下接种肿瘤后14 d处死大鼠,检测受体大鼠的肝功能、移植肝病理及皮下肿瘤大小。结果与急性排斥大鼠(Ⅰ组)比较,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各组受体大鼠(Ⅲ~Ⅴ组)均未出现严重的急性排斥反应;同时,与生理盐水灌胃的同基因肝移植术后皮下荷瘤大鼠(Ⅱ组)比较,雷帕霉素明显抑制了大鼠皮下肿瘤的生长[(1.41±0.87)与(3.65±0.87)cm3,P<0.05],环孢素及他克莫司则促进了皮下肿瘤的生长[(9.56±2.81)与(3.65±0.87)cm3,P<0.01;(8.11±1.69)与(3.65±0.87)cm3,P<0.01]。结论雷帕霉素在有效保护移植物的同时抑制了移植受体体内肿瘤的生长;环孢素和他克莫司抑制了机体的排斥反应,但也同时促进了受体体内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长期毒性研究来评价乳化异氟烷的溶血性.方法 健康SD大鼠100只,雌雄各半,体重100~160 g,6周龄,随机分为5组(n=20):对照组经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3 ml/kg;溶媒组静脉注射30%脂肪乳3 ml/kg;乳化异氟烷高、中、低剂量组分别静脉注射乳化异氟烷132、108和84mg/kg;健康Beagle犬18只,雌雄各半,体重7.4~8.8 ks,7月龄,随机分为3组(n=6):对照组经前臂头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kg;溶媒组静脉注射30%脂肪乳2 ml/kg;乳化异氟烷组静脉注射乳化异氟烷135 mg/kg.所有动物每天给药1次,连续30 d(给药期).给药期结束时各组随机取半数动物,计数全血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测定血红蛋白和总胆红素浓度,观察脾和肾组织病理学结果,Beagle犬行骨髓细胞学检查,各组剩余动物继续观察2周后(恢复期结束后)重复上述实验.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乳化异氟烷高剂量组SD大鼠恢复期结束后全血红细胞计数降低(P<0.05),其余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Beagle犬给药期和恢复期结束后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D大鼠和Beagle犬脾和肾组织病理学结果未见异常,Beagle犬骨髓细胞学检查未见异常.结论 长期毒性研究时乳化异氧烷未引起大鼠和犬溶血反应.  相似文献   

12.
两种快通道麻醉方法在肾移植手术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宁  李晓芸  蔡珺  刘辉 《器官移植》2011,2(4):197-200
目的比较两种快通道麻醉方法在肾移植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36例符合美国麻醉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Ⅲ~Ⅳ级的终末期肾病拟行肾移植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各18例。两组麻醉诱导用药相同。Ⅰ组吸入0.8%-1.8%七氟醚,使用小剂量顺式阿曲库胺[0.05-0.10 mg/(kg.h)]持续输注和常规剂量瑞芬太尼[0.1-1.0μg/(kg.min)]维持麻醉,预计手术结束前30 min停用顺式阿曲库胺,结束前15 min停止使用七氟醚,并将瑞芬太尼减低至维持量的1/10-1/5用至拔除气管导管。Ⅱ组使用丙泊酚[5-12 mg/(kg.h)]全凭静脉麻醉,以常规剂量顺式阿曲库胺[0.1-0.2 mg/(kg.h)]及瑞芬太尼[0.1-1.0μg/(kg.min)]维持麻醉,预计手术结束前30 min停用顺式阿曲库胺,手术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睫毛反射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术中知晓例数以及苏醒期躁动评分。结果Ⅰ组与Ⅱ组的睫毛反射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术中知晓。Ⅰ组的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Ⅱ组(P〈0.05)。Ⅰ组的顺式阿曲库胺、瑞芬太尼用量均明显少于Ⅱ组(均为P〈0.05)。结论七氟醚+瑞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或丙泊酚+瑞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这两种快通道麻醉方法用于肾移植手术均具有可控性良好、安全性高、患者苏醒迅速等特点,而七氟烷+瑞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的组合更节省药物用量,且苏醒质量更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盐酸利多卡因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全麻诱导时静脉注射瑞芬太尼咳嗽反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拟行腹腔镜手术的妇科患者150例,研究分为5组,每组30例。全麻诱导时,在静脉注射瑞芬太尼前,Ⅰ~Ⅳ组患者均先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盐酸利多卡因。分别为Ⅰ组0.25mg·kg^-1,Ⅱ组0.5mg·kg^-1,Ⅲ组1mg·kg^-1,Ⅳ组1.5mg·kg^-1,2min后再按1.5μg·kg^-1静脉注入瑞芬太尼,注射时间2s。Ⅴ组为对照组,静脉注射0.9%氯化钠液3ml。根据患者出现咳嗽频率和强度进行评分,并观察各组静脉注射盐酸利多卡因后的副反应。结果咳嗽反射发生率Ⅱ、Ⅲ组显著低于Ⅴ组(P〈0.01),Ⅳ组无咳嗽反射。Ⅰ组虽低于Ⅴ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Ⅲ组咳嗽发生率与Ⅱ组近似,但盐酸利多卡因不良反应却显著高于Ⅱ组(P〈0.05)。Ⅳ组无咳嗽反射发生,但盐酸利多卡因不良反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或P〈0.01)。结论按0.5mg·kg^-1剂量预先静脉注射盐酸利多卡因可有效降低妇科腹腔镜手术全麻诱导期间瑞芬太尼所致咳嗽反射的发生率,且不出现盐酸利多卡因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舒洛地特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链脲佐霉素(STZ,60mg/kg)腹腔注射法构建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4组:糖尿病组(DM组)、舒洛地特10mg·kg-1·d-1组(S10组)、舒洛地特20mg·kg-1·d-1组(S20组)、氯沙坦30mg·kg-1·d-1组(L组),每组各10只。另取10只未造模大鼠作正常对照组(N组)。干预12周后采集各组大鼠血、尿标本和肾脏组织标本,观察和分析各组大鼠肾脏功能和结构的改变;Westernblot-ting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VEGF及其受体VEGF-R2的表达。结果:同N组相比,DM组大鼠24h尿白蛋白定量、血肌酐及尿素氮显著增加(P<0.01),病理改变较明显。同DM组相比,治疗组(S10、S20及L组)大鼠24h尿白蛋白定量减少(P<0.05或P<0.01);同S10组相比,S20及L组大鼠24h尿白蛋白定量减少(P<0.05)。光镜及电镜显示治疗组较DM组病理变化减轻,尤以S20及L组病变减轻明显。大鼠肾脏组织VEGF和VEGF-R2的表达,DM组明显高于N组(P<0.01),治疗组显著低于DM组(P<0.05或P<0.01)。结论:舒洛地特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有保护作用,而20mg·kg-1·d-1较10mg·kg-1·d-1的剂量效果更好。下调肾脏组织VEGF和VEGF-R2蛋白表达可能是舒洛地特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芡实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中UrotensinⅡ及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选取10只大鼠为正常对照组(N组),其余50只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45mg/kg)诱导DN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糖尿病肾病组(DN)、芡实小剂量组(EL,1.5g·kg^-1·d^-1)、中剂量组(EM,3.0g·kg^-1·d^-1)、大剂量组(EH,6.0g·kg^-1·d^-1)及氯沙坦钾组(LP,30nag·kg^-1·d^-1),每组10只,均采用灌胃给药,N组和DN组给予等量蒸馏水。各组大鼠连续给药12周后,检测大鼠生化指标;HE、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变化;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blot法测定Uro-tensinⅡ及胶原Ⅰ、Ⅲ在肾组织中表达的变化。结果:(1)与N组相比,12周末DN组大鼠肾小球肥大,系膜基质增生,间质胶原沉积.血清BUN、Scr、24h尿蛋白定量明显增高(P<0.05),肾组织UrotensinⅡ及胶原Ⅰ、Ⅲ表达增加(P<0.05)。(2)与DN组相比,EM、EH组大鼠病理改变减轻,BUN、Scr、24h尿蛋白定量显著下降(P<0.05),肾组织UrotensinⅡ及胶原Ⅰ、Ⅲ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芡实可通过抑制UrotensinⅡ及胶原Ⅰ、Ⅲ在肾闻质的过度表达,进而改善肾功能,延缓糖尿病肾病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进程,从而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肾素抑制剂阿利吉仑对2型糖尿病db/db小鼠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 8周龄db/db和db/m小鼠行单侧肾切除,16周进入实验,分为4组:db/m小鼠对照组(db/m组)、db/db糖尿病小鼠对照组(db/db组)、db/db糖尿病小鼠阿利吉仑3 mg&#8226;kg-1&#8226;d-1治疗组(db/db+A3组)和db/db糖尿病小鼠阿利吉仑25 mg&#8226;kg-1&#8226;d-1治疗组(db/db+A25组)。阿利吉仑溶于磷酸盐缓冲液(PBS,350 mg/L)皮下泵入(0.25 μl/h)给药,疗程4周。治疗前后检测体质量、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蛋白量、血压水平;PAS染色观察肾脏组织学变化;ELISA法检测肾皮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因子1(PAI-1)含量;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肾小球Ⅳ型胶原(ColⅣ)和纤连蛋白(FN)表达;实时定量PCR检测TGF-β1、PAI-1、ColⅣ、FN和肾素mRNA表达;放射免疫法检测肾皮质肾素活性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 结果 与db/m组小鼠比较,db/db组小鼠有大量蛋白尿,肾小球细胞外基质沉积增加,TGF-β1、PAI-1、ColⅣ和FN蛋白及mRNA表达增加,同时肾皮质肾素mRNA、肾素活性和AngⅡ水平增高(均P < 0.05)。阿利吉仑25 mg&#8226;kg-1&#8226;d-1治疗在没有影响血压情况下,显著减少db/db小鼠24 h尿蛋白量,减少肾小球细胞外基质沉积,减少TGF-β1、PAI-1、ColⅣ、FN蛋白和mRNA表达,同时降低肾皮质肾素活性和AngⅡ水平(均P < 0.05)。 结论 阿利吉仑对2型糖尿病db/db小鼠肾脏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TGP)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细胞转分化的影响。方法建立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大鼠糖尿病模型,将大鼠随机分对照组、模型组、TGP给药组(50、100、200mg·kg-1·d-1灌胃),8w后观察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TII)的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E-钙黏蛋白(E-cadherin,E-cad)、α平滑肌肌动蛋白(a-smooth muscleactin,α-SMA)以及波形蛋白(Vim—entin,Vh)的表达。结果TGP给药呈剂量依赖性降低糖尿病大鼠24h尿白蛋白排泄率。模型组TⅡ明显高于对照组,TGP给药组(100mg·kg-1·d-1与200mg·kg-1·d-1)TII明显低于模型组。模型组肾小管-间质E-cad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GP50、100、200mg·kg-1·d-1给药组E-cad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肾小管-间质α—SMA与Vim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叭),TGP50、100、200mg·kg-1·d-1给药组肾小管-间质α-SMA与Vim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TGP可降低肾小管-间质α—SMA和vim的表达,增加E—cad的表达,抑制肾小管-间质细胞转分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肾安提取液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肾脏转录激活蛋白-1(AP-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厄贝沙坦组(厄贝沙坦10mg.kg-1.d-1)、肾安低、中、高剂量组(肾安提取液2.272mg.kg-1.d-1、4.544mg.kg-1.d-1、9.088mg.kg-1.d-1),另设正常对照组,疗程4周。检测肾脏AP-1(western blot分析法)、TGF-β1mRNA(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及蛋白(western blot分析法)、纤连蛋白(免疫化学法)表达;并检测血糖、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cr)、肾质量指数、肾小球硬化指数。结果:肾安各组及厄贝沙坦组肾脏AP-1和TGF-β1mRNA及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肾脏FN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P〈0.01);24h尿蛋白定量、肾质量指数、肾小球硬化指数均较模型组明显改善(P〈0.01);肾安高剂量组Scr明显降低(P〈0.05);肾安高剂量组及厄贝沙坦组间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及各药物干预组间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安提取液可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可能与抑制AP-1和TGF-β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U50 488H预处理及低温保存对离体兔心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0只大白兔均分为5组,每组8只。通过Langendorff装置建立离体心脏灌注模型,对照组:不用药物进行预处理,用UW液保存心脏6h;组Ⅰ:用含U50 488H(1.6mmol/L)的St.ThomasⅡ心脏停搏液预处理,离体心脏低温保存4h;组Ⅱ:预处理同组Ⅰ,低温保存6h;组Ⅲ:预处理同组Ⅰ,低温保存8h;组Ⅳ:预处理同组Ⅰ,低温保存10h。离体心脏在再灌注30min后检测心功能、心肌肌浆网钙离子三磷酸腺苷酶(SRCa^2+-ATPase)活性和心肌线粒体Ca^2+浓度。结果随着离体心脏低温保存时间的延长,心功能各项指标的恢复率、冠状动脉流量(Cf)的恢复率和SRCa^2+-ATPase的活性呈下降趋势,而线粒体Ca^2+浓度随着心脏低温保存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组Ⅰ和组Ⅱ上述心功能指标恢复率分别高于组Ⅲ和组Ⅳ(P〈0.05,0.01),组Ⅲ恢复率高于组Ⅳ(P〈0.05)。组ⅡCf的恢复率(84.56%±10.38%)高于组Ⅲ(79.45%±9.67%)、组Ⅳ(68.31%±6.84%,P〈0.01),组Ⅲ高于组Ⅳ(P〈0.05)。组ⅡSRCa^2+-ATPase的活性(4.43±0.41μmol/mg·h)分别高于对照组(3.04±0.22μmol/mg·h)、组Ⅲ(3.26±0.29μmol/mg·h)和组Ⅳ(2.57±0.63μmol/mg·h,P〈0.05),组Ⅲ高于组Ⅳ(P〈0.01)。组Ⅱ线粒体Ca^2+浓度(38.76±4.30μmol/g·dw)和对照组(40.23±3.75μmol/g·dw)分别低于组Ⅲ(43.25±5.16μmol/g·dw)和组Ⅳ(45.78±3.26μmol/g·dw,P〈0.05,0.01)。结论U50 488H预处理及U50 488H保存液对离体供心的低温保存时间应控制在8h以内;UW液对离体心脏的保存作用与U50 488H预处理及低温保存6h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残余肾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影响。 方法 采用5/6肾大部切除大鼠模型,分别给予5 mg·kg-1·d-1(n=8)、10 mg·kg-1·d-1(n=8)、20 mg·kg-1·d-1(n=8)的atRA灌胃。单纯肾大部切除非干预组(NX组,n=8)和假手术组(sham组,n=8)为对照。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肾皮质肾素、血管紧张素水平。Western印迹检测肾组织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AT1R)水平。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激活蛋白1(AP-1)亚单位c-jun和c-fos mRNA的表达水平。 结果 atRA 灌胃10周时, 3种剂量atRA组收缩压明显低于NX组(P < 0.05),但不同剂量atRA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X组大鼠肾皮质肾素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均显著高于sham组(P < 0.05)。atRA治疗组肾皮质肾素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均显著低于NX组,其中20 mg·kg-1·d-1组二者水平显著低于其他两个剂量组。atRA抑制残肾皮质AT1R表达约30%,而20 mg·kg-1·d-1剂量组AT1R表达水平最低。atRA组AP-1亚基c-jun和c-fos mRNA表达显著低于NX组(P < 0.05)。 结论 atRA能明显抑制5/6肾大部切除大鼠肾皮质RAS主要成分的高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