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Qi YJ  Wang LD  Jiao XY  Feng XS  Fan ZM  Gao SS  He X  Li JL  Chang FB 《癌症》2007,26(7):730-736
背景与目的:作者对河南食管癌高发区正常人和食管癌患者蛋白质组差异蛋白分析发现Annexin Ⅱ是主要差异候选蛋白之一.本研究通过分析该地区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及癌旁形态学正常食管上皮(normal epithelium,NOR)、基底细胞过度增生(basal cell hyperplasia,BCH)、不典型增生(dysplasia,DYS)和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CIS)中Annexin Ⅱ动态表达状况,探讨Annexin Ⅱ在ESCC癌变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了河南食管癌高发区33例ESCC手术标本和癌旁NOR,以及BCH、DYS和CIS中Annexin Ⅱ蛋白表达变化:另应用RT-PCR方法检测了ESCC手术标本和癌旁NOR中Annexin Ⅱ mRNA差异表达情况.结果:在90.6%的NOR中有Annexin Ⅱ蛋白表达,免疫染色评分≥4,随着病变加重其表达下降,CIS时Annexin Ⅱ蛋白完全失表达的比例达到了50.0%.高分化SCC时Annexin Ⅱ蛋白表达又升高.而后随着SCC失分化表达逐渐降低,低分化SCC中45.4%病灶Annexin Ⅱ失表达.但RT-PCR并没有检测到NOR和SCC中Annexin ⅡmRNA的差异表达.结论:Annexin Ⅱ表达增强或降低可能与癌前病变逆转或进展相关,并有可能成为高危人群筛查及食管癌早期诊断的分子指标.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食管癌高发区辉县孟庄乡的15~26岁人群的慢性食管炎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作了调查。对接受内镜与粘膜活检检查的538例研究对象,作了已知或可疑危险因素调查与组织病理诊断。在多因素病例对照分析中,以轻度、中度食管炎和对照组(食管正常和极轻度炎症)比较。轻中度食管炎患病率与过热饮食,同胞(兄弟姐妹)及食管癌家属史呈正相关。而和新鲜水果与主粮小麦的用量呈负相关。在单项因素分析中,食管炎和口腔白斑及脂溢性皮炎有关,这可能与共同有害因素,如吸烟与营养缺乏有关。调查结果表明,人生早年在生活环境中接触危险因素与营养缺乏,是引起食管炎与食管上皮防护机能减弱的原因,并可能形成食管癌发生的易感条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高发区高危人群中发现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有效途径。[方法]林州市“食管癌早诊早治示范基地”依据中国癌症基金会对基地高危人群筛查方案.2005~2007年在林州市合涧镇的目标人群中按照顺应性70%的要求,对8432例40~69岁的6048例人群进行了内镜+食管碘染色+指示性活检和贲门脊根部活检。[结果]发现癌症患者100例,其中食管癌38例,贲门癌54例,胃癌7例,下咽癌1例.其中早期癌83例.检出率1.65%;癌前病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48例,检出率2.45%。[结论]提高高危人群对癌症的认知度,推广食管碘染色和贲门脊根部常规活检技术.是提高食管贲门癌早期发现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食管贲门癌前病变与食管癌家族遗传的患病关系。方法 选择食管癌高发区 2 0 13例胃镜普查人群为分析资料 ,分别计算食管贲门癌前病变与食管癌家族遗传阳性人群和阴性人群的患病危险度 (RR1)和特异危险度 (AR1) ;以及食管贲门癌前病变与食管癌家族遗传 1级亲属和 2级亲属的RR2 和AR2 。结果 RR1=1.38,95 %CI (1.11~ 1.72 ) ,AR1=2 7.5 % ;RR2 =1.76 ,95 %CI (1.0 0~3.12 ) ,AR2 =4 3.2 %。结论 食管贲门癌家族遗传阳性人群 ,食管癌前病变患病危险度高 ,特别是遗传1级亲属。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该地区单卵双胞胎食管癌发生特征及食管癌患者家族史调查,加深对食管癌变中遗传和环境因素作用影响的理解。方法:采用流行病学问卷调查和分析食管癌高发区30岁以上95对单卵双胞胎的疾病谱和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以及食管鳞癌患者家族史。结果:体质量和身高资料完整的21对双胞胎中,12对BMI值一致(BMI值±1)(57%),男女之间无差异。95对双胞胎中,7人发生恶性肿瘤,包括3例食管癌,1例肝癌,2例胆囊癌和1例淋巴瘤。除1对双胞胎同时发生胆囊癌外,其余均为单发。食管癌家族史调查发现9对双胞胎食管癌家族史阳性,3例食管癌患者均为食管癌家族史阳性。在2323例食管癌患者中,林州居民共1172例,食管癌阳性家族史352例(30%);林州以外河南地区共351例,家族史阳性63例(18%);河南省以外800例中,家族史阳性共136例(17%),林州居民食管癌阳性家族史的比例与其他地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河南林州地区食管癌家族聚集现象明显高于河南其他地区及河南以外地区,河南林州1/3的食管癌患者有明显遗传倾向;环境因素可能仍是食管癌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食管黏膜碘染色图像和浅表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组织学的关系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Wang GQ  Liu YY  Hao CQ  Lai SQ  Wang GQ  Lu N  Yang L 《中华肿瘤杂志》2004,26(6):342-344
目的 探讨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碘染色图像类型同组织学诊断的关系。方法 在食管癌高发现场4000人的食管拉网细胞学普查中,筛出1050例高危个体,其中867例接受内镜检查。内镜检查时采用1.2%碘液黏膜染色,染色图像分为4类:第Ⅰ类:深黄色,隆起感,边缘清楚嵌入状,退色后呈粉白色;第Ⅱ类:中黄色,介于深淡之间,病灶平坦,边界清楚锐利;第Ⅲ类:淡黄色,病灶平坦,边界清楚但不锐利;第Ⅳ类:棕褐色。检查后按上述标准记录归类。黏膜病灶常规咬取活检,送病理检查。将染色图像类别同活检组织学诊断对照研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食管浅表黏膜癌和重度不典型增生的94.4%(68/72)、中度不典型增生的61.8%(73/118)和轻度不典型增生的27.7%(35/126)分布在碘染图像Ⅰ类和Ⅱ类之内,符合碘染后形成不同图像的原理和规律。结论 碘染后形成的不同图像与活检组织学诊断密切相关。恶变组织暴露的程度是形成各类图像的病理基础。碘染色有助于食管癌的普查、筛选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食管黏膜白脊与食管癌发生的关系,以及食管癌病灶的最初起源点.方法 以1987年河南省林州市食管癌高发现场内镜筛查发现的339例有食管黏膜白脊或白脊背伴有红区和糜烂灶者作为研究组,以同期212例无白脊和活检病灶报告阴性者作为对照组,随访15年.以食管癌的发生为终点事件,比较两组的癌变率.结果 339例有白脊者中,单纯白脊76例,白脊背有红区和糜烂灶者263例.随访15年,76例单纯白脊者中,癌变9例,癌变率为11.8%;263例白脊背有红区或糜烂灶者中,癌变88例,癌变率为33.5%.对照组212例中,17例发生食管鳞状细胞癌,癌发生率为8.0%.结论 食管黏膜白脊与食管癌发生有密切关系,可能是食管癌最初起源点.白脊背出现红色糜烂灶,应视为癌前病变,定期内镜随诊.  相似文献   

8.
太行山区是我国食管癌的高发区,在该地区捕获的124例猕猴(Macaca Mulata)中,于1990年相继发现2例食管癌,其症状及病理形态结构与人类食管高分化鳞癌相似,同时对90只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猕猴进行了细胞学检查,结果为:正常27例,占30%;轻增35例。占39%:重增118例,占20%;重增Ⅱ9例,占10%,  相似文献   

9.
Wang LD  Wang DC  Zheng S  Fan ZM  Li JL  Feng CW  Zhang YR  Liu B  Gao SS  He X  Feng XS 《癌症》2006,25(5):549-554
背景与目的: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组织中部分分子改变可在血液中反映出来,但这些指标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较低,临床应用受到限制。血清蛋白质质谱分析技术有助于筛选癌变密切相关蛋白。本研究通过探讨食管癌高发区人群食管正常粘膜(normal,NOR)、食管上皮基底细胞过度增生(basalcellhyperplasia,BCH)、不典型增生(dysplasia,DYS)和食管癌(esophagealcarcinomc,EC)患者的血清蛋白质质谱的变化特征,为筛选和建立早期诊断和高危人群检测的血清学指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弱阳离子结合芯片(WCX2)及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SELDI-TOF-MS)检测EC高发区无症状普查人群130人(NOR63人、BCH40人、DYS27人)和高发区EC30人的血清蛋白质质谱进行分析。应用BiomarkerPattern软件建立决策树分类模型,经10倍交叉验证得到该分类模型进行验证,测试组病变人群的诊断率和特异性(排除率)。结果:BCH组质荷比(M/Z)为M9306.61u的一种、DYS组M/Z为M13765.90u的一种及EC组M/Z为M2942.15u和M15953.40u的两种蛋白质分别建立决策树分类模型,训练组BCH、DYS和EC的敏感性(检出率)分别为57.5%(23/40)、88.8%(24/27)和96.6%(29/30),特异性分别为96.8%(61/63)、63.4%(40/63)和92.0%(58/63);测试组BCH、DYS和EC敏感性分别为57.5%(23/40)、66.6%(18/27)和60.0%(18/30),特异性为95.2%(60/63)、71.4%(45/63)和84.1%(53/63)。结论:M/Z为M9233.09u、M13657.15u、M2918.91u和M15827.37u的4种蛋白质可能包含有可用于食管癌高发区人群筛查的血清标记物,血清蛋白质质谱检测为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诊断和筛查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组织P53蛋白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董琰滨  刘树范 《中华肿瘤杂志》1996,18(1):58-60,I001
对197例食管内窥镜活检组织中P53蛋白的免疫组化分析表明,约38.8%的食管轻度不典型增生,52.0%的中重度不典型增生,61.1%的原位癌和62.5%食管浸润癌组织中有高表达的P53蛋白。正常食管鳞状上皮和慢性皮炎症食管上皮中很少有P53蛋白聚积,对14例食管癌病人癌及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中P53蛋白的免疫组化分析表明,9例P53蛋白高表达的食管癌中,8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也有高表达的P53基因  相似文献   

11.
在政府的主导下,林州市自1959年开始,建立了县、乡、村三级肿瘤防治组织,逐步完善并巩固了肿瘤登记报告系统。形成了肿瘤发生、死亡的常态监测体系。广泛普及肿瘤预防知识,坚持防治相结合的原则,近年来积极开展食管癌的早诊早治工作,取得突出成绩,食管癌发病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2.
陆建邦  刘志才  马文浩 《中国肿瘤》2012,21(11):828-830
[目的]总结探索在食管癌高发区实施食管癌/贲门癌早诊早治项目的效果和问题。[方法]分析2009~2010年林州、辉县、济源三市在40~69岁人群中,进行内镜食管贲门癌筛查资料,探讨适宜筛查人群和早诊早治效果。[结果]三市2009~2010年共筛查13071人,发现癌症病例369例,检出率2.82%,其中早期癌323例,早诊率87.53%。林州272例治疗患者治疗率为64.34%。[结论]在食管癌高发区高危人群中,开展内镜筛查实施早诊早治是可行的,将筛查人群定为40~74岁年龄组可能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双源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家访、医院病案资料整理分析及病理学检查等方法,对豫北地区及河北磁县的双源癌患者资料进行收集整理。首次诊断的双源癌患者431例,另检出漏诊双源癌112例,共543例。[结果]双源癌男∶女=5.12∶1,高发年龄60~70岁。双源癌中食管癌和贲门癌均以Ⅱ期居多(55.56%、36.17%);食管癌以中分化为主(62.81%),而贲门癌以低分化为主(48.41%);食管癌发病部位以中段居多(66.67%);食管癌以髓质型和早期癌比例最高(均为33.07%),贲门癌以蕈伞型(29.92%)居多。双源癌家族史阳性率40.13%,男性高于女性(43.18%vs20.00%,P=0.049)。5年生存率17.54%。[结论]食管/贲门双源癌漏诊率高,发病以男性为主。5年生存率较低。  相似文献   

14.
陈志峰  宋国慧  侯浚 《中国肿瘤》2012,21(6):411-413
[目的]根据磁县肿瘤登记处数据,分析1988~2007年胃癌发病变化。[方法]取1988~2007年发病数据库ICD编码C16.0~C16.9数据,组织学诊断比例为76.4%。将胃癌分为贲门癌(C16.0)和远端胃癌/不能分部位(C16.1~C16.9)两部分。采用y=α+βx+ε线性模型,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结果]1988~2007年胃癌发病呈上升趋势,胃癌总体APC为1.2656%,男性为1.5360%,女性为1.2924%。胃癌亚部位分析贲门癌发病上升最为明显,占胃癌发病总数的40.0%,总发病APC为8.0690%,其中女性为6.5144%,男性为8.0690%。[结论]磁县1988~2007年胃癌发病明显上升,其中贲门癌发病增长最快。胃癌发病的上升与ICD编码规则和内镜的临床广泛应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张萌  阴蒙蒙  刘阳 《中国肿瘤》2014,23(6):478-484
[目的]描述分析2010年河南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方法]按照全国肿瘤登记质量控制指标和评价标准.对河南省16个肿瘤登记处上报的2010年肿瘤登记数据进行评估。计算恶性肿瘤发病粗率、累积率(0~74岁)、年龄别发病率以及前10位恶性肿瘤发病顺位和构成等。人口标准化率按照2000年中国标准人口构成和2000年世界标准人口构成来计算。[结果]2010年河南省肿瘤登记地区的16个登记处合计覆盖登记人口13783262人,共报告新发恶性肿瘤病例32942例,病理学诊断比例为66.83%,只有死亡证明书比例为2.79%,死亡/发病比为0.64。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39.00/10万,中标率195.41/10万,世标率214.50/10万,累积率(0-74岁)为23.05%。人群发病前10位的恶性肿瘤为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子宫颈癌、脑瘤、子宫体癌和白血病,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84.40%。[结论]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乳腺癌是威胁河南省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需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加强癌症的健康教育和早诊早治工作,减轻居民癌症负担,降低癌症危害。  相似文献   

16.
磁县1983~1997年恶性肿瘤死亡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引言河北磁县是我国食管癌高发区,1996年磁县肿瘤登记处被列为国际肿瘤登记协会正式成员,是我国农村肿瘤监测点之一。本文将该地区1983~1997年恶性肿瘤死亡情况做出了分析,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资料来源于磁县肿瘤登记处,构成按磁县1982年人口普查资料计算。中国调整率用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人口构成数据计算,本文以1983~1987年和1988~1997年两个时间段做对比分析。选择男性前六位,女性前八位肿瘤死亡为统计对象,其中将结肠癌、直肠癌和肛门癌合并分析。2 结果与分析1983~1987年男女恶性肿瘤死亡率和中调率的前三位是食管癌,胃癌和肺癌,1988~1997年男女死亡率和中调率位次变化为食管癌、胃癌和肝癌,肺癌下降为第4位。男性死亡率和中调率下降最大的是结肠癌、直肠癌和肛门癌。女性宫颈癌和食管癌的死亡率及中调率均下降,其中宫颈癌中调率下降达56.47%;死亡率和中调率上升最大的是直肠癌、结肠癌和肛门癌,见表1、2。表1 河北省磁县1983~1997年男性主要恶性肿瘤死亡变化分析ICD9编码部位1983~1987年(1/105)1988~1997年(1/105)83~97年变化(%)死亡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河南省贲门腺癌(GCA)高/低发区肿瘤家族史情况及其与GCA发病风险、性别和发病年龄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和肿瘤家族史。2633例GCA患者均经病理诊断证实为贲门腺癌;对照组4312例患者均经内镜检查,排除早期GCA和其他上消化道肿瘤。[结果]河南GCA高发区GCA患者家族史阳性率高于对照组(35%vs21%,P=0.00,OR=2.067,95%CI:1.715~2.491);河南GCA低发区GCA患者家族史阳性率也高于对照组(19%vs5%,P=0.00,OR=4.158,95%CI:3.647~5.597)。河南GCA高发区GCA小年龄组(≤50岁)患者家族史阳性率高于大年龄组(≥71岁)(38%vs23%,P=0.01)。[结论]河南GCA高/低发区肿瘤家族史阳性者贲门癌发病风险明显高于阴性者。提示遗传因素在贲门癌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对大肠癌高发现场建设工作进行回顾和现场资料总结分析,认为通过高发现场平台建设,积极开展大肠癌二级预防,可以控制大肠癌发病率、死亡率快速上升态势.政府重视,政策得当,落实机构、人员、经费,充分依托高等院校及省级单位,并做到防治研究与临床相结合,就能够使高发现场得到巩固并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19.
林州市1983~2002年食管癌发病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河南林州食管癌发病率变化趋势。[方法]利用林州市癌症及生命统计登记处收集的资料,统计分析和描述性研究食管癌发病率。[结果]20年来,林州居民食管癌发病率从20世纪80年代的105.17/10万下降到90年代的75.27/10万,一直呈下降趋势,90年代较80年代降低了39.72%。[结论]林州居民食管癌发病率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呈下降趋势,但仍需加强对该病的综合防治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