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限制性与充分性液体复苏治疗失血性休克的效果。方法将90例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6例)采用充分性液体复苏治疗。B组(44例)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两组红细胞压积、血清乳酸水平、血气剩余碱值,并记录两组患者输液量及失血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红细胞压积、血清乳酸水平及血气剩余碱值等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在30~60 min内止血,A组输液量及失血量均多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病死率(11.36%)低于A组(19.56%)但两组比较,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比充分性液体复苏治疗失血性休克患者更具优势,在维持组织灌注压的基础上,可避免对正常内环境及代偿机制的干扰,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自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所收治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限制性液体复苏组(LFR组)和充分液体复苏组(AFR组),各38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凝血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限制性液体复苏组患者病死率显著低于充分液体复苏组(P0.05);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显著短于充分液体复苏组(P0.05);两组患者在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限制性复苏组患者临床并发症总发生率优于充分液体复苏组,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突出(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可以有效降低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病死率,缩短PT和APTT,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限制性液体复苏抢救45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9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每组45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液体复苏处理,观察组采取限制性液体复苏处理,检测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剩余碱(BE)水平、血乳酸(BLA)、血小板(PLT)和血红蛋白(Hb)水平,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输液量、血红蛋白浓度(HGB)水平,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全身反应综合征(SIRS)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PTT、PT、PLT和Hb均显著增加,BLA、BE显著降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APTT、PT、BLA、BE、PLT、输液量、HGB水平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Hb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5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实施限制性液体复苏抢救措施,患者的血流灌注和氧供明显改善,出血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后期的死亡率减少,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并分析小容量复苏对创伤脾破裂休克患者早期复苏效果。方法 118例创伤脾破裂休克患者分别用小容量复苏液(2~4 ml/kg)(治疗组)和常规复苏液(对照组)。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所需液体量分别为(4.67±0.54)ml/kg和(47.31±4.89)ml/kg,纠正休克所需时间分别为(3.13±0.59)min和(27.40±5.72)min,复苏成功率分别为94.8%和78.3%,治疗后两组患者乳酸水平分别为(4.60±0.40)mmol/L和(5.21±0.20)mmol/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容量复苏可以提高创伤脾破裂休克患者早期复苏效果。  相似文献   

5.
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失血性休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失血性休克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我院60例未控制失血性休克的液体复苏方法,比较常规液体组(n=30)与限制性液体复苏组(n=30)两种方法的治愈率、病死率及实验室指标血红蛋白(HBG)、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的结果.结果 常规组输液量(2 980±564)ml,治愈率66.7%、病死率33.3%,限制性组输液量(1980±302)ml,治愈率90.0%、病死率10.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G、HCT、PLT、PT的比较,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渗液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与常规复苏组比较不致于扰乱机体代偿机制及内环境.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外伤性肝脾破裂致失血性休克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和常规正压液体复苏的疗效对比。方法将81例外伤性肝脾破裂致失血性休克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限制性液体复苏组(41例,快速输入2∶1的平衡液和贺斯进行液体复苏,使平均动脉压(MAP)维持在50~70 mmHg(1 mmHg=0.133 kPa))和常规正压液体复苏组(40例,维持MAP在70~90mm Hg)。比较两组患者的输液量、凝血酶原时间(PT),ARDS,MODS及治愈率。结果与常规正压液体复苏组比较,限制性液体复苏组输液量明显减少[(1240±243)ml比(2850±520)ml],PT明显缩短[(11.2±1.5)s比(15.9±1.7)s],治愈率明显升高(87.8%比6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能降低未控制出血的患者的死亡率,能减少MODS和ARDS的发生率,提高其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在重型颅脑损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本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72例,其中36例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观察组),另36例采用常规液体复苏(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输液量、胶体液用量、早期复苏时间、死亡率和恢复良好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输液量少于对照组,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胶体液用量、早期复苏时间和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限制性液体复苏对肝破裂失血性休克的治疗效果。方法将两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共收治的肝破裂失血性休克5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常规组(A组)和限制组(B组)。比较两组复苏后的血压、心率、尿量和乳酸、碱缺失变化来了解患者的内环境状态,判断复苏效果。结果限制组平均输液量明显降低,血压、心率、尿量和乳酸、碱缺失(BE)显著改善。B组和A组比较HR、SBP、MAP、CVP、血乳酸,、尿量、碱缺失(BE)均P〈0.05有显著意义。结论在肝破裂失血性休克患者出血未控制情况下,限制性液体复苏不仅可维持重要脏器的血流灌注,而且降低了出血,改善了预后,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醋酸钠林格氏液(AR)、乳酸林格氏液(LR)和生理盐水(NS)对失血性休克犬碱剩余(BE)、乳酸(LAC)水平及其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健康成年雄性犬15条随机分为3组:AR组、LR组和NS组,用放血法复制失血性休克模型.分别于放血前、复苏前和复苏后5、30、60 min检测血流动力学参数、动脉血气和血乳酸值.结果 平均动脉压(MAP)恢复至休克前的水平,AR组[(41.10±2.18) ml/kg、(28.15±0.29) min]较LR组[(54.17±2.97) ml/kg、(43.26±0.87) min]、NS组[(59.61±2.88) ml/kg、(48.19±1.23) min]所需输液量更少、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30 min后,MAP AR组[(99.25±12.13) mmHg(1mmHg=0.133 kPa)]较LR组[(84.25±11.87)mm Hg]、NS组[(81.25±13.26) mm Hg]明显升高,且AR组较其他组血液pH值、BE及LAC水平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醋酸钠林格液比乳酸林格氏液和生理盐水更适合失血性休克犬的早期紧急液体复苏治疗.  相似文献   

10.
高海拔地区失血性休克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失血性休克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的临床意义。方法2001年12月至2003年12月根据不同的复苏方式将41例失血性休克病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检测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压积(HCT)、血清乳酸水平和失血量变化情况,比较限制性液体复苏与常规液体复苏对高海拔地区失血性休克病人的疗效。结果不同处置后12h两组HCT变化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12h及24h两组PLT变化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4h两组血清乳酸变化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高海拔地区失血性休克病人早期液体复苏时,限制液体复苏相对于快速大量液体复苏不至于扰乱机体的代偿机制和内环境,且对改善细胞氧代谢更有利。  相似文献   

11.
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死亡预后因素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重症胰腺炎预后的可能有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10年3月76例急性重症胰腺炎(Ranson评分≥3分,且APACHEⅡ评分≥8分)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是否于入院60日内死亡分为死亡组(n=11)和存活组(n=65)。分析患者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年龄、氧合指数、血肌酐等12项指标。结果入院60日内死亡患者共11例。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APACHEⅡ评分高(16.57±3.10vs12.04±2.95,t=2.859,P=0.006),Ranson评分高(4.71±0.76vs3.87±0.73,t=2.859,P=0.006),氧合指数低[(221±41)mmHgvs(285±48)mmHg,t=-3.353,P=0.002],血钙低[(1.77±0.39)mmol/Lvs(1.98±0.39)mmol/L,t=-2.187,P=0.033],血肌酐高[(103.1±24.4)μmol/Lvs(78.4±14.5)μmol/L,t=2.607,P=0.037],血糖水平高[(13.7±2.8)mmol/Lvs(11.0±1.5)mmol/L,t=2.448,P=0.047],碱剩余值低[(-1.33±2.93)mmol/Lvs(0.70±2.23)mmol/L,t=-2.149,P=0.036],血红细胞压积值低(0.35±0.04vs0.40±0.04,t=-2.957,P=0.013)。结论 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氧合指数、血钙、血肌酐、血糖水平、碱剩余、血红细胞压积值可能是早期判断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序贯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3~4期患者毒素清除及延缓肾功能进展的作用。方法100例CKD3~4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前者采用序贯结肠透析、中草药制剂保留灌肠并口服肾衰宁,后者单用肾衰宁,疗程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及两组间血肌酐(sserum creatinine,S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尿酸(urine acid,UA)、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Ca^2+、P、K^+、Na^+、C1^-、pH、剩余碱(base excess,BE)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变化。结果(1)两组治疗后eGFR、pH、BE较治疗前升高.血SCr、BUN、uA、PTH、P^3-下降。治疗组血K^+下降。(2)治疗后:对照组血BUN为(1(1.57±3.26)mnlol/l、治疗组为(8.45±2.29)mmool/l;对照组SCr为(213.96±59.67)μmol/L、治疗组为(182.93±52.02)μmol/L;对照组UA为(404.58±36.46)/.mol/L、治疗组为(386.34±31.64)/μmol/L。对照组PTH为(192.98±110.82)ng/L、治疗组为(149.41±76.39)ng/L;对照组P为(1.68±0.68)mmol/1,、治疗组为(1.35±0.52)mmol/L;对照组K^+为(4.19±0.26)mmol/L、治疗组为(3.82±0.30)mmoL/L;对照组血清pH为(7.36±0.07)、治疗组为(7.42±0.08);对照组BE为(1.45±0.12)mmol/L、治疗组为(1.87±0.16)mmol/L(P〈0.05)。结论序贯结肠透析能清除CKD3~4期患者毒素,纠正其钙磷代谢紊乱及代谢性酸中毒.延缓肾功能恶化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丙酮酸腹腔透析液对大鼠失血性休克静脉液体复苏后腹腔脏器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n=10)。大鼠按全身血容量的45%经股动脉放血制作失血性休克模型。单纯静脉复苏组(VR组)于休克1h后回输失血及2倍失血量的乳酸钠林格液行静脉复苏,其余3组在上述静脉复苏基础上,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DPR组)、乳酸钠透析液(L组)、丙酮酸钠透析液(P组)20ml行腹腔复苏,时间30min。分别于休克前(O时)及休克后60(静脉复苏前)、180(腹腔复苏后1h)、360rain(腹腔复苏后4h)用PICCO心肺容量监测仪监测大鼠平均动脉压(MAP);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休克后180min和360min肝、肾和小肠黏膜血流量;生化法测定休克前及休克后180、360min血丙氨酸转氨酶(ALT)、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和肌酐(cr)水平;干/湿比重法测定休克后180、360min肝、肾、肠各组织含水率。结果:失血性休克后各组MAP骤降至(35±5)mmHg;休克后60min时,各组大鼠MAP无明显差异(P〉0.05)。腹腔复苏后,与VR组比较,L和P组均能显著提高失血性休克大鼠MAP(P〈0.05),降低血ALT、Cr和DAO水平,减轻肝、肾、肠组织含水率,提高腹腔脏器血流量(P〈0.05或P〈0.01),在失血后360min时,P组的上述变化较其余复苏组更为显著。结论:丙酮酸腹腔透析液对大鼠失血性休克静脉液体复苏后腹腔脏器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组合型人工肾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对维持性透析者服用活性维生素D3时高血磷和高血清甲状旁腺激素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42例接受维持性血液净化治疗者,按血液净化方法不同分为血液透析组(n=20)和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组(n=22),分别治疗4周.在治疗前后检测两组受试者血钙、血磷、血清甲状旁腺激素和C反应蛋白水平.采用t检验进行数据统计.结果 血液透析组血磷水平较治疗前有所升高[(2.2±0.4)vs(2.3±0.5)mrnol/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甲状旁腺激素较治疗前明显下降[(340±36) vs(310±25)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组血磷[(2.2±0.6)vs(1.7±0.4) mmol/L]、甲状旁腺激素水平[(355±38) vs (285±29) ng/L]和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3.3±4.8)vs(1.5±3.8)mg/L]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钙水平未见明显改变.结论 组合型人工肾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可减轻维持性血透者磷负荷,改善钙磷代谢紊乱和微炎症状态,有效避免使用活性维生素D3时诱发的高磷血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液体复苏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气分析、酸碱平衡、电解质、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APACHEⅡ)评分的影响,进而分析它们与复苏液体总量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24h达标(中心静脉压8~12mmHg、平均动脉血压≥65mmHg)复苏治疗21例符合本研究入选标准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前瞻性自身比较复苏治疗前及复苏治疗24h后血气分析、酸碱平衡、电解质及APACHEⅡ评分,直线回归分析电解质、酸碱、血气分析指标及APACHEⅡ评分与复苏液体总量的相关性。结果 21例感染性休克患者24h内复苏液体总量为(7775±1735)mL(5320~11028mL),复苏达标时间为(18.09±4.57)h。复苏治疗24h后血Na+(mmol/L)和Cl-(mmol/L)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Na+:138.71±5.67比135.62±7.23,P=0.024;Cl-:109.10±4.90比101.67±8.59,P=0.000);血pH值、红细胞比容(Hct,%)、阴离子隙(AG,mmol/L)、乳酸(mmol/L)及APACHEⅡ评分(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H:7.31±0.05比7.37±0.06,P=0.000;Hct:28.48±2.56比32.76±9.19,P=0.049;AG:8.33±3.45比14.17±8.83,P=0.004;乳酸:1.66±0.89比2.96±1.23,P=0.001;APACHEⅡ评分:10.90±3.73比17.24±4.06,P=0.000)。血Cl-水平与复苏液体总量呈正相关(r=0.717,P〈0.01)、其余电解质、酸碱、血气分析指标及APACHEⅡ评分与复苏液体总量无相关性(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应制定适宜的液体复苏目标,并监测内环境的变化,尽可能控制晶体液输入量及不良内环境影响。复苏治疗减轻病情与输注液体总量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po)AV与脂联素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59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和40例对照者(对照组)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ApoA I、ApoB,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ApoAV和脂联素水平。结果冠心病组血清TG显著高于对照组[(1.79±1.28)mmol/L比(1.27±0.79)mmol/L],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1.17±0.25)mmol/L比(1.29±0.26)mmol/L],ApoAV显著低于对照组[(186.71±78.20)μg/L比(250.29±110.38)μs/L],脂联素亦显著低于对照组[(3.81±0.15)mg/L比(5.33±0.37)mg/L],P〈0.05或〈0.01。ApoAV与TG呈负相关(r=-0.208,P=0.040),与HDL-C(r=0.241,P=0.016)、脂联素(r=0.238,P=0.018)呈正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ApoAV和脂联素水平降低,TG水平增高。ApoAV与脂联素共同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新乡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矿物质代谢现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以提高本地区MHD患者生存质量.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新乡地区4家综合性医院466例MHD3个月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血清钙离子、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及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分析MHD患者矿物质代谢现况及其与年龄、透析龄、营养不良、透析充分性的关系.结果 466例患者血钙平均值为(1.95±0.34) mmol/L,血磷平均值为(2.54± 1.38)mmol/L,iPTH平均值为(409±346)ng/L;钙、磷、iPTH达标率分别为34.3%(160/466)、20.4%(95/466)和25.5% (119/466).年龄≥60岁组(n=159)患者的血磷[(2.27±0.95)mmol/L比(2.68± 1.54) mmol/L]、iPTH[(344±235) ng/L比(437±383)ng/L]、ALP值[(49.0±36.4)mmol/L比(77.1±78.5) mmol/L]均低于年龄<60岁组(n=307)(P均<0.01).iPTH> 300ng/L组(n=242)的血磷、ALP、透析龄明显高于iPTH≤300 ng/L组(n=224)(均P<0.01).透析龄≥24个月组(n=228)患者的血磷[(2.70±1.49) mmol/L比(2.35±1.20) mmol/L]、血钙[(1.88±0.35) mmol/L比(2.03±0.31) mmol/L]、iPTH[(493±384) ng/L比(301±249) ng/L]、ALP值[(74.3±73.3) mmol/L比(52.0±51.0)mmol/L]与透析龄<24个月组(n=23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该地区MHD患者存在着明显的矿物质代谢紊乱及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透析龄长的患者及年轻透析患者高磷血症、低钙血症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2285666和rs2106809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妊娠糖尿病(GDM)孕妇及正常孕妇妊娠中晚期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GDM孕妇344例,糖耐量正常(NOT)孕妇417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ACE2及ACE基因多态性,并于孕24~28周留取受试者空腹静脉血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和脂蛋白a[Lp(a)]水平。结果GDM和NGT两组间ACE2 rs2285666、rs2106809和ACE I/D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GDM患者的TG水平显著高于NGT孕妇[(2.69±0.95)mmol/L vs(2.38±0.81)mmol/L](P〈0.05),HDLC水平显著低于NGT孕妇[(2.11±0.46)mmol/L vs(2.20±0.43)mmol/L](P〈0.05)。将受试者按ACE2 rs2285666、rs2106809ACE和ACE I/D基因型分组,ACE DD基因型组TC、LDLC水平高于ACEⅡ组,分别为(6.33±1.09)mmol/L vs(6.05+0.96)mmol/L、(3.62±0.89)mmol/L vs(3.39±0.79)mmol/L(P〈0.05),进一步将受试者分别按ACE I/D基因型分组,NGT组DD基因型受试者TC和LDLC水平明显高于Ⅱ基因型组,分别为(6.46±1.20)mmol/L vs(6.06±0.95)mmol/L和(3.73±1.03)mmol/L vs(3.43±0.77)mmol/L(P〈0.05),而GDM组各基因型组之间各血脂水平无显著差异。结论ACE I/D多态性与孕妇孕中晚期血脂水平有关,NGT组DD基因型孕妇比Ⅱ基因型孕妇的TC、LDL水平高,GDM可能也存在ACE I/D多态性对孕妇妊娠中晚期血脂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探讨急诊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乳酸清除率与预后关系,评估其指导早期液体复苏治疗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一般资料、基础乳酸值、早期乳酸清除率和预后情况。将患者按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按早期乳酸清除率高低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比较其差异性。结果 各组患者年龄、性别、基础乳酸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存活组患者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P<0.01),高乳酸清除率组患者病死率显著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P<0.01)。结论 早期乳酸清除率与急诊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预后相关,可用于指导急诊液体复苏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