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6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PFNA治疗)和对照组(采用DHS治疗),每组30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及手术前后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60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观察组均明显短(少)于对照组(P 0. 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术后3、6个月Harris评分两组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 0. 05),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1)。结论 与DHS相比,采用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更安全、可靠,更有助于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恢复,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2004年1月~ 2010年10月,我科手术治疗11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本组115例,男45例,女70例,年龄61~92岁.均为闭合骨折.骨折根据改良Evans标准分型:Ⅰ型12例,Ⅱ型18例,Ⅲ型22例,Ⅳ型24例,Ⅴ型29例,Ⅵ型10例. 1.2治疗方法术前全面检查评估患者全身情况,给予有效控制;对患肢行骨牵引.手术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根据骨折分型选择内固定器材.  相似文献   

3.
4.
PFN和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及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目的 通过比较目前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常用的两种内固定系统: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和动力髋螺钉(DHS)的生物力学性能及临床疗效,评价二者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优劣。方法 取8根新鲜尸体股骨,在其近端内外侧皮质沿股骨长轴布置6枚电阻应变片后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插入PFN和DHS,先后模拟稳定型(EvansⅠ型)和不稳定型(EvansⅢA型)股骨转子问骨折,在生物力学实验机上测定其抗压载、抗扭转能力及股骨近端应变分布情况。同时临床上分别用PFN和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06例和115例,比较其手术难易程度、疗效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随着骨折稳定性的下降,DHS组股骨矩区的压应变值明显增加。在Evans Ⅰ型骨折中,PFN和DHS的抗压能力相近,在EvansⅢA型骨折中,PFN强于DHS;PFN的抗扭转性能在EvansⅠ型和EvansⅢS型骨折均强于DHS。临床资料显示,PFN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术中、术后并发症少于DHS。结论 DHS抗扭转性能较差且股骨矩区易产生应力集中,术中、术后并发症较高。PFN设计合理,抗扭转能力强,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确实、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股骨转子骨折的理想内固定物之一。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比较微创动力髋螺钉(MTDHS)、动力髋螺钉(DHS)及Gamma钉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合理治疗方法。方法对61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了3种不同治疗方法:MTDHS组22例,DHS组20例,Gamma钉组19例,对手术时间、出血量和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58例获随访,时间8~19(13±2.8)个月,1例失访,2例死亡。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标准进行评定:MT-DHS组83~91(89.75±4.05)分,DHS组69~80(76.36±5.27)分,Gamma钉组75~84(82.57±3.28)分。MTDHS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和髋关节优良率方面均优于DHS组及Gamma钉组(P〈0.01)。结论 MT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操作微创,组织创伤小,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治疗转子间骨折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不同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动力髋螺钉(DHS)、Gamma钉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别采用DHS、Gamma钉及PFNA治疗。比较3种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及术后疗效。结果 162例均获随访,时间1~2年。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引流量:PFNA组与DH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8个月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DHS组最高(P〈0.05);术后疗效比较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DHS、Gamma钉比较,PFNA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在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应用中占有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10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完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分别进行PFNA、DHS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和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4个月。PFN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均低于DHS组,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DH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更适合治疗手术耐受性差的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PFNA组(46例)和DHS组(33例)。对两组患者手术创伤、并发症及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骨折愈合时间PFNA组均优于DH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功能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操作简单、骨折固定稳定、符合生物力学固定原则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及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29,自引:6,他引:29  
目的:为解决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方法多样性和繁杂性。方法:采用股骨20具,制成骨折模型,分别用4种方法固定,经加载后测出各种固定物的抗弯及抗旋转强度;同时,总结随访病例271例,分析治疗效果及半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支力髂螺钉固定最稳定,承载最大,其次是支架、麦氏鹅头钉,而单纯斯氏针最差。临床随访病例与力学实验结果相符。结论:对于能耐受手术的病人,应首选和髂螺钉;是,应尽可能用支架固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DHS与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DHS与PFNA治疗的7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疗效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随访6~12个月,两组患者均骨性愈合。PFNA组优良率为95.0%,显著高于DHS组优良率78.1%(P〈0.05)。PFNA组各观察指标包括术后并发症等均优于DHS组(P〈0.05)。结论 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满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2.
股骨转子间骨折五种治疗方法生物力学研究及疗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为了解决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方法多样性和繁杂性,而进行的一组生物力学对比测试及临床随访结果分析,从而寻找出一种最佳治疗方案。方法 采用经防腐处理的人离体股骨20具,制成股骨转子间骨折模型,分别用瑞士动力髋螺钉(Richards钉),单臂外固定支架,麦氏鹅头钉,单纯斯氏针固定,经纵向及偏轴加载后测出各种固定物的抗弯及抗旋转强度;同时,总结随访了1985—1998年来我院应用保守及手术治疗的转子间骨折共271例,分析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动力髋螺钉固定最稳定,承载最大,其次是支架、麦氏鹅头钉,而单纯斯氏针最差。在纵向加载(抗弯能力)中,前两组的位移最小,经统计学检验,P<0.001,在偏轴加载(抗旋转能力)中,支架及多根针明显优于单根精螺纹钉组,P<0.001;临床随访病例中,动力髋螺钉治疗优良率最高,达90%,髋内翻等并发症最少,其次是外固定支架、单纯骨牵引,斯氏针及麦氏鹅头钉,此与力学实验结果相符。结论 对于能够耐受手术的病人,应首选动力髋螺钉,因其结构牢固,具有滑动加压作用,可允许病人早期下地活动;对于不能或不愿接受手术病人,应尽可能应用单臂外固定支架固定之,以利早期下地活动,减少长期卧床的并发症,提高治疗优良率。  相似文献   

13.
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安全性、合理性。方法: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5例,其中采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32例,男14例,女18例;年龄65~79岁,平均(70.6±2.3)岁;EvansⅠ型2例,Ⅱ型7例,Ⅲ型15例,Ⅳ型8例。采用单边外固定支架治疗33例,男14例,女19例;年龄68~90岁,平均(74.2±3.8)岁;EvansⅠ型3例,Ⅱ型15例,Ⅲ型11例,Ⅳ型1例,Ⅴ型3例。临床观察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髋部运动功能等。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时间1~34个月,平均19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愈合时间DHS组为(13.0±2.7)周,外固定支架组为(12.3±3.0)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anders髋关节功能评价:DHS组优19例,良6例,可3例,差2例;外固定支架组优12例,良8例,可8例,差5例。两组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外固定支架组较DHS组安全简便,术后疗效DHS组优于外固定支架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实验测试并评价有限动力髋螺钉(Limited dynamic hip screw,L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采集6具新鲜尸体中12根股骨中上段标本,造成EvansⅠ、Ⅱ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模型(各6根),分别采用LDHS、DHS固定,要求将主钉安放在股骨头颈中心,且保持前倾10°-15°。LDHS组和DHS组分别进行股骨固定强度测试、刚度测试、头颈部剪断测试、扭转强度测试和极限载荷测试。结果 LDHS组与DHS组中EvansⅠ、Ⅱ型骨折模型在1200N载荷作用下,LDHS组股骨内、外侧固定强度更高,股骨头颈的轴向刚度、水平剪切刚度更高,剪切应变较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EvansⅠ、Ⅱ型骨折模型中,LDHS组最大扭矩较DHS组大,抗扭转刚度更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DHS组能承受的极限载荷较DHS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力学试验表明LDHS不仅在结构设计、整体生物力学性能上优于DHS,而且置入后未发生退钉现象。LDHS可能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更加理想的内固定器械。  相似文献   

15.
防旋螺钉在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同时加用防旋螺钉的意义。方法 2006年4月-2010年1月,收治2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男15例,女7例;年龄54~83岁,平均66.3岁。跌伤16例,交通事故伤5例,高处坠落伤1例。均为闭合骨折。左侧13例,右侧9例。单纯股骨粗隆间骨折18例,合并Colles骨折4例。骨折按改良的Evans分型:Ⅰ型14例,Ⅱ型6例,Ⅲ型1例,Ⅳ型1例。伤后至手术时间3~7 d,平均4.5 d。术中采用DHS加用1枚防旋螺钉固定骨折。结果手术时间51~95 min,平均72 min;术中出血量150~350 mL,平均270 mL;住院时间12~35 d,平均16.8 d。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2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7个月,平均14个月。X线片示骨折均于术后12~16周达临床愈合,平均13.6周。无内固定物松动脱出、DHS滑动钉穿破股骨头、髋内翻等并发症发生。髋关节功能按照黄公怡疗效评价标准评定,获优19例,良3例。结论 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时加用1枚防旋螺钉,未明显增加手术时间,提高了骨折固定的牢固程度及抗旋转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两种入路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两种入路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78例的临床疗效,其中男33例,女45例;平均年龄76·8岁。采用两种入路方法,入路一:微创DHS内固定22例,男10例,女12例;平均年龄78·3岁;入路二:常规DHS内固定56例,男23例,女33例;平均年龄76·2岁。结果:术中出血量:入路一平均出血92·5ml,入路二平均出血283·3ml,采用SPSS10·0统计学处理软件分析,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78例中60例(入路一20例,入路二40例)分别获得6个月至4年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5个月。18例失访,其中2例院内死亡,16例电话和信件回访失败。骨折愈合时间:入路一为2·5~4个月,平均3个月;入路二为3~4个月,平均3·6个月,两者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黄公怡等评价标准,入路一:优15例,良2例,差3例,优良率85%;入路二:优23例,良10例,差7例,优良率82·5%,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微创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与常规DHS内固定术相比具有创伤小、出血少、骨折易愈合、瘢痕小等优点,是值得提倡的一种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动力髋治疗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ynamichipscrew,DHS)内固定钢板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1996年5月-2001年12月采用动力髋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36例(EvansⅢA型20例,EvansⅢB型16例),男12例,女24例;年龄70~82岁,平均74岁。术中所有病例均在C形臂X线机透视下行135°DHS内固定,术后第3天起逐渐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第4天起用CPM机行髋、膝、踝关节的被动活动。术后6周内避免髋关节主动内收及屈曲。结果: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年。本组无感染、神经损伤、内固定物松动、脱位等并发症发生。1例EvansⅢB型发生轻度髋内翻。参照疗效标准对手术疗效进行评定:优26例,良9例,差1例,优良率97.2%。结论:DHS内固定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失败率低。术前适当的皮牵引、术中尽可能恢复股骨粗隆后内侧皮质的完整性、标准的DHS固定位置及加强术后功能锻炼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微创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微创置入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以减少由于手术刺激引起的并发症和潜在疾病。方法1999年3月~2003年12月,我院应用微创方法置入DHS治疗96例(男70例,女2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年龄60.1~87.2岁(平均76.4岁),受伤至手术时间3~10d(平均5.7d),均做充分的术前准备并对其疗效进行随访。结果96例患者获随访0.5~5.2年(平均3.2年),无死亡病例,旋转畸形2例,成角畸形4例,髋内外翻畸形4例,内固定失败2例,晚期髋内翻畸形2例,髋疼痛4例,无延迟愈合病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8.8%。愈合时间8~12周(平均8.9周),关节功能优80例,良10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为93.8%。结论微创DHS手术创伤小、卧床时间短、骨折愈合快、肢体功能恢复好、髋内翻等并发症少,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支架外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治疗总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经验。方法分析自1997年9月至2005年9月,用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168例的永效。结果所有骨折全部骨性愈合。7例出现髋内翻,2例螺钉穿出股骨头。结论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可靠,方法简单,可减少保守治疗发生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