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眩晕是临床常见的一个病症,因其多由椎动脉病变引起.故而又称颈性眩晕。本病多发生于老年人,采用手法结合针刺治疗多可取得良好的效果。2003年9月-2006年6月笔者采用手法结合针刺治疗治疗该类患者52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针刺配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15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孟安  魏铭 《中国针灸》1997,17(4):250-250
针刺配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158例临床观察刘孟安,魏铭,寇惠英(山东省滨州医学院,256603;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颈性眩晕是由干颈椎病变而引起的一种继发性眩晕,药物治疗往往难以奏效。我们近几年来采用针刺配合推拿治疗本病15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颈性眩晕即椎动脉型颈椎病,主要由于颈椎骨质增生或颈椎间盘退变,而致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引起颈椎骨、关节及周围韧带、肌肉等产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从而刺激或压迫椎动脉,出现阵发性眩晕,头昏,头痛,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观察推拿配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推拿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仅采用推拿治疗。结果:治疗两个疗程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0g,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50%,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推拿配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7.
张卫 《山西中医》2013,29(8):29-30
目的:观察针灸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106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3例,治疗组采用针刺与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血塞通和舒血宁治疗,两组均连续7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57%对照组为69.8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推拿治疗颈性眩晕优于一般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CSA)的临床疗效,优化颈性眩晕治疗方案.方法:将188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3组,针刺组60例,推拿组60例,联合组68例,分别施加针刺、推拿、针刺 推拿干预措施,疗程4周.结果:3组近期临床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和无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疗效优于推拿组和针刺组.结论:针刺联合推拿手法是治疗颈性眩晕的理想方案,疗效优于单一干预因素.  相似文献   

10.
颈性眩晕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笔者近年来通过牵引、针刺、推拿结合的方法治疗5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6例中,男22例,女34例;年龄最小32例,最大70岁,平均43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5年。1.2 诊断依据 (1)眩晕常以头颈部体位改变而引发或加强,伴有恶心、头痛,严重者伴听力障碍;(2)发病时颈部活动受限,常伴有患椎相应关节囊的肿胀和压痛;(3)X线摄片颈椎有移位或颈椎退行性变;(4)椎基底动脉造影或脑血流图检查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5)除外耳源性眩晕及脑干出血、缺血性疾病、结核、肿瘤或其他感染性疾…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颈性眩晕的发病机理,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对36例患者采用以推拿手法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隔日一次,10次为1个疗程进行治疗观察。结果:治愈23例,好转11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为94%,提示颈部椎枕肌等软组织劳损,是导致颈性眩晕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推拿治疗颈源性高血压疗效。[方法]使用前瞻性设计方法,对64例门诊患者1针刺(选取夹脊穴、双侧风池、风府、大椎、太阳、百会、曲池、外关、合谷、三阴交、太溪、太冲为主穴),配穴临证加减;三阴交与太溪施补法,风池、风府、大椎、曲池、外关、合谷、太冲为泻法,余穴用平补平泻法施针,得气后留针30min,1次/d。2推拿,在颈部棘突自上而下轻触以寻找阳性反应点,用揉捏法对其颈部放松,拨法对阳性反应点进行松解理筋,使畅通气血,活血通络,放松后采用颈椎斜板法治疗,患者颈部放松,前倾15°左右,医者站于后侧方,一手托其下颏部,另一手扶头顶部,使头向一侧缓慢转动,当转动到有阻力感时,稍作停顿,随即快速而有力扳动,可听到咯哒响声,随即放手即可,扳动幅度控制在5~10°,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单侧扳法或双侧扳法,1次/d。连续治疗1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痊愈44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2.30%。[结论]针刺联合推拿治疗颈源性高血压,疗效满意,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点揉推拿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120例颈源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点揉推拿治疗,先点揉太阳、印堂、百会、风池、率谷、列缺、合谷、足三里,再在颈肩部肌肉等处软组织施以拿、揉等推拿手法,1次/d。对照组常规取太阳、印堂、百会、风池、率谷、列缺、合谷、足三里等穴位进行针刺治疗,1次/d。2组均以治疗7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2组患者经颅多普勒(TCD)数值及临床疗效。结果:治愈率治疗组为56.67.00%,对照组为40.00%,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4%,对照组为80.00%,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治疗后与治疗前比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点揉推拿治疗颈源性眩晕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穴位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疗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针刺穴位治疗,对照组单纯口服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62.96%,总有效为85.18%,对照组治愈率为52%,总有效为72%,两组治愈率比较P<0.01,总有效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治疗颈性眩晕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针灸结合推拿治疗颈源性眩晕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推拿与单纯推拿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治疗组(针刺加推拿组)和对照组(推拿组)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推拿治疗颈源性眩晕疗效显著,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6.
腹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腹针与传统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40例确诊为颈性眩晕的病人随机分为腹针组与传统针灸组,治疗后对两组病人症状进行积分评估,疗效的对比,在不同时间点(针灸5次后与针灸10次后)进行不同的症状改善情况对比。结果:观察两组患者的有效率,虽然腹针组的有效率高于传统针灸组,但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种方法都有效;从两组的治疗前后症状的积分的改善情况的对比,P<0.01,腹针组症状改善优于传统针灸组;从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有效率看,眩晕症状的改善,腹针组快于传统针灸组,而后伸不适却是传统针灸组改善快于腹针组。结论:两种方法在治疗颈性眩晕时同样有效,腹针组在症状改善方面优于传统针灸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腹针与传统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40例确诊为颈性眩晕的病人随机分为腹针组与传统针灸组,治疗后对两组病人症状进行积分评估,疗效的对比,在不同时间点(针灸5次后与针灸10次后)进行不同的症状改善情况对比。结果:观察两组患者的有效率,虽然腹针组的有效率高于传统针灸组,但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种方法都有效;从两组的治疗前后症状的积分的改善情况的对比,P〈0.01,腹针组症状改善优于传统针灸组;从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有效率看,眩晕症状的改善,腹针组快于传统针灸组,而后伸不适却是传统针灸组改善快于腹针组。结论:两种方法在治疗颈性眩晕时同样有效,腹针组在症状改善方面优于传统针灸组。  相似文献   

18.
推拿加指压治疗颈性眩晕5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性眩晕为颈椎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病症,是由于颈椎退变,致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所致,临床常表现为阵发性头晕、目眩、转动头部即发眩晕、甚至猝倒。笔者采用推拿加指压方法治疗颈性眩晕50例,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颈性眩晕是指颈椎及其有关软组织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变化所引起的眩晕,又称Barre-Lieon综合征,是老年眩晕患者最常见的原因。近年来,笔者采用推拿手法结合中药内服治疗该病55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腹针辨证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腹针治疗不同中医分型的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75例确诊为颈性眩晕的病人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成气血亏虚组、肝肾阴亏组、痰湿阻滞组3组,分别观察各组治疗前后的积分的改变情况与观察每个患者治疗前后TCD数值的改变。结果:观察3组患者的有效率,气血亏虚组最高、痰湿阻滞组最低,两组对比P〈0.05,具统计学意义;从积分的改变来看,3组组内在治疗前后的积分对比都具统计学意义;观察治疗前后TCD检测数据,发现椎-基底动脉的血流加快患者,治疗后血流明显减慢,椎-基底动脉的血流减慢的患者治疗后血流明显增加,治疗前后对比具统计学意义。结论:腹针治疗不同中医分型的颈性眩晕都有效,尤以气血亏虚型为佳;腹针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