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时大脑后动脉巨大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4例大脑后动脉巨大动脉瘤进行显微外科治疗,其中1例行夹闭术;1例行动脉瘤切除后血管重建术;1例行动脉瘤近侧的PCA结扎后切除动脉瘤;1例因载瘤动脉内大量血栓形成已闭塞,直接行动脉瘤切除.结果 4例患者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后恢复良好,术后影像学复查显示动脉瘤消失,无脑缺血表现,临床无神经系统缺失症状.结论 经颞下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大脑后动脉巨大动脉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颅内、外动脉分流术在颅内巨大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吴伟  史继新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3,16(4):287-289,293
颅内巨大动脉瘤由于其特殊的颅内分布及病理表现,临床处理中常需阻断载瘤动脉,为避免载瘤动脉阻断后可能导致的脑缺血,许多神经外科学者创造了各种行之有效的颅内、外动脉分流术(EIAB)技术来辅助巨大动脉瘤的处理。作者就EIAB技术在颅内巨大动脉瘤处理中的应用进展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颅内巨大动脉瘤手术中微血管多普勒超声的应用。方法分别对23例颅内巨大动脉瘤患者进行手术直接夹闭或者动脉瘤孤立+血管架桥手术,在动脉瘤夹闭前及夹闭后应用微血管多普勒对动脉瘤及邻近血管进行血流速度检测,在动脉瘤孤立后进行移植血管和吻合血管血流的检测。结果巨大动脉瘤内血流的多普勒波谱主要表现有4种。5例直接夹闭动脉瘤中,2例在夹闭后证实有载瘤动脉或邻近血管的狭窄。15例血管架桥手术中,多普勒检测移植血管均通畅。结论微血管多普勒超声在颅内巨大动脉瘤手术中,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监测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报告20例颅内巨大动脉瘤,重点探讨其病理和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20例中19例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受压以及脑缺血等症状,动脉瘤分别位于颈内动脉6例,大脑前动脉5例,大脑中动脉4例,椎基底动脉5例,全部接受手术治疗。结果好16例,差2例,死亡2例。结论对颅内巨大动脉瘤应采取积极的外科治疗,手术应根据情况采用载瘤动脉临时阻断,动脉瘤减压、组合夹闭,载瘤动脉塑形,血管重建以及深低温停循环等综合手段。而不是简单夹闭动脉瘤,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内巨大动脉瘤的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10年1月南方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15例颅内巨大动脉瘤。动脉瘤夹夹闭8例;动脉瘤孤立并颅内-颅外血管架桥术1例;大隐静脉移植颅内-颅外血管架桥并载瘤动脉闭塞3例;瘤体切除,瘤壁缝合1例;单纯孤立2例。结果死亡2例(13%)。其余13例经半年的随访,好12例(80%),差1例(7%)。结论巨大动脉瘤手术设计应个体化,术者应是具备血管重建能力的有经验的显微神经外科医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破裂的原因和防治。方法:对69例(74个动脉瘤)在手术中10例(10个动脉瘤)破裂及其处理进行分析。结果:74个动脉瘤在手术中破裂10个(13.51%):其中5个为复杂形态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在分离瘤体时破裂;4个为蛛网膜广泛粘连在解剖时破裂;1个为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在夹闭时破裂。除其中1例因广泛紧密粘连无法暴露而失败外,余经紧急处理均成功夹闭或包裹。结论:术中适当的暴露和主动阻断载瘤动脉能减少破裂机率。  相似文献   

7.
张白易  杜美兰 《吉林医学》2011,(9):1867-1867
<正>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技术、设备、麻醉、影像的不断进步,动脉瘤手术夹闭的风险不断在下降,多数情况下能在术中清楚地分离并看清瘤颈及载瘤动脉,动脉瘤手术的原则是将动脉瘤排出于血循环之外,使之免于再破裂,同时保持载瘤动脉的通畅,防止发生脑缺血。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2010年1月~2010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以颅内占位为表现形式的动脉瘤病例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结合文献分析2例以颅内占位为表现形式的动脉瘤的影像学表现、术中所见和病理特点。结果:2例均行开颅手术。1例瘤体内充满血栓,且载瘤动脉闭塞,给予完整切除。另1例夹闭载瘤动脉后,清除瘤体内部分血栓。结论:表现为颅内占位的动脉瘤多较巨大,瘤内多有血栓形成,载瘤动脉甚至有发生自闭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颅内动脉瘤手术的目的是将瘤体排除于动脉的血液循环之外,而保全载瘤动脉通畅和周边重要动脉的完整性。但是,即使在现代显微技术下仍然因为视线上的死角而在夹闭过程中易损伤载瘤动脉、周围的重要结构,甚至造成瘤壁的损伤。现代内窥镜技术把手术者的视线大大拉近了,明显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及可信度。南京脑科医院2003~2005年间采用显微技术与内窥镜技术相结合,完成颅内动脉瘤手术18例。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锁孔入路微创手术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an Q  Chen J  Qian ZY  Zhang QB  Huang Q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3):872-876
目的探讨锁孔入路微创手术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颅内复杂动脉瘤共31例42个,包括颈内动脉分叉部动脉瘤2个,大脑前动脉瘤1个,后交通动脉瘤12个,脉络膜前动脉瘤2个,大脑中动脉瘤7个,前交通动脉瘤6个,基底动脉瘤2个[基底动脉与小脑上动脉(BA—SCA)分又处动脉瘤,基底动脉与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BA—SCA—PCA)分叉处动脉瘤各1个],椎动脉瘤2个,大脑后动脉瘤4个,眼动脉瘤4个。其中多发性动脉瘤10例,巨大动脉瘤14例,后循环动脉瘤7例8个,磨除前骨突后进行动脉瘤夹闭4例。分别采用眉弓锁孔入路、翼点锁孔入路、颞下锁孔入路、枕下外侧锁孔入路及乳突后锁孔入路进行手术。结果动脉瘤夹闭术31个,微小动脉瘤包裹术2个,夹闭加巨大动脉瘤体切除术5个,孤立加瘤体部分切除术2个,孤立术1个,手术前破裂1个。术后近期GOS疗效评定,27例好,2例轻残,2例死亡。结论锁孔入路可有效控制动脉瘤出血及进行前床突骨质磨除、巨大动脉瘤切除、载瘤血管塑型等操作。在个体化的手术设计及精湛的显微手术技术基础上,锁孔微创人路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安全、简捷、有效。  相似文献   

11.
脑血管重建用于难治性颅内动脉瘤的治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难治性脑动脉瘤治疗中的脑血管重建适应证、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00年起采用挠动脉作为移植血管进行颞浅动脉-挠动脉-大脑中动脉(STA-RA-MCA)搭桥手术,共治疗9例难治性动脉瘤患者.脑血管重建后采用颈部颈内动脉慢性阻断术或血管内介入治疗闭塞载瘤动脉或行动脉瘤孤立术.结果术后血管造影显示8例吻合血管通畅,并通过阻断载瘤血管而使动脉瘤不显影.1例吻合口狭窄伴血管痉挛.随访显示8例治愈患者无动脉瘤复发或破裂.结论脑血管重建,结合急性或慢性闭塞载瘤动脉是治疗难治性动脉瘤的有效方法;采用挠动脉作为移植血管行颅内外血管搭桥是目前较为合适和有效的脑血管重建技术.  相似文献   

12.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中复杂情况的处理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探讨l5例在血管内治疗中发生的复杂问题的颅内动脉瘤的处理。方法:窄颈动脉瘤直接采用GDC栓塞治疗、宽颈动脉瘤先用支架成形后再应用GDC栓塞治疗、巨大动脉瘤及假性动脉瘤采用可脱式球囊或弹簧圈闭塞载瘤动脉。结果:3例窄颈动脉瘤采用GDC栓塞治疗中动脉瘤破裂出血,经继续栓塞后全部治愈;3例宽颈动脉瘤采用支架成形后应用GDC栓塞治愈;9例巨大动脉瘤及假性动脉瘤采用可脱式球囊或弹簧圈闭塞载瘤动脉后,8例治愈,l例因严重贫血发生脑梗塞而遗留轻度神经功能缺失。结论:采用GDC或微支架辅助GDC血管内栓塞是治疗动脉瘤的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贫血在行载瘤动脉闭塞时确定脑血流代偿能力的诸因素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术中破裂的原因及应急处理措施。方法:35例颅内动脉瘤行开颅夹闭手术。结果:本组术中破裂7例(麻醉诱导至切开硬脑膜时破裂1例,解剖粘连脑池、分离载瘤动脉时破裂2例,牵拉、剥离动脉瘤体及暴露、游离瘤颈时破裂3例,夹闭瘤颈时破裂1例)。其中5例经处理后顺利夹闭;2例术后死于脑疝。结论:术前降颅压及术中仔细操作、良好的暴露和主动截断载瘤动脉供血能减少破裂概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CTA)图像对急诊夹闭后交通动脉瘤术前的评估和指导作用。方法:分析需急诊开颅手术治疗后交通动脉瘤患者的CTA图像信息,将这些信息与术中所见的现实情况进行对比,评估CTA对后交通动脉瘤手术提供信息的可靠性。结果:手术观察证实10例后交通动脉瘤、瘤颈指向以及动脉瘤与载瘤动脉和周围血管的关系等与CTA显示一致;但血管痉挛、瘤周穿支及载瘤动脉穿支等与CTA显示有差异。结论:CTA图像对典型部位的动脉瘤手术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手术可以在CTA图像指导下直接进行动脉瘤的开颅夹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颅内后循环远端动脉瘤外科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6例破裂后循环远端动脉瘤病例共18枚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其中脉络膜后动脉远端1例,大脑后动脉远端2例,小脑上动脉远端3例,小脑前下动脉远端4例,小脑后下动脉远端6例(8枚动脉瘤)。 结果 4例使用微弹簧圈栓塞动脉瘤的患者均保持了载瘤动脉通畅,7例采用微弹簧圈+Onyx胶或仅用Onyx胶进行载瘤动脉闭塞,5例共7枚动脉瘤行开颅手术夹闭。其中3例术后出现无症状性小脑梗死,11例进行了DSA或CTA随访,均未见动脉瘤复发。 结论 后循环解剖变异较大,且侧支循环通常较好,动脉闭塞引起脑干缺血的风险较低。位于脑干前方及外侧的囊状动脉瘤,治疗时争取保留载瘤动脉通畅。如果动脉瘤远离脑干,可以直接闭塞载瘤动脉,且通常不会发生致命的缺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观察脑动脉瘤夹闭,载瘤动脉及主要分支动脉闭锁或狭窄,对比研究手术显微镜下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与术后脑血管造影(DSA),评价ICGA在动脉瘤夹闭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0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113枚动脉瘤常规手术夹闭,在手术中应用整合近红外光(NIR)吲哚菁绿(ICG)血管造影的手术显微镜新技术,将ICG染料经静脉单次注射到达NIR照射术野,观察诱发出的ICG荧光影像.将ICG造影证实载瘤动脉通畅度、穿通支和动脉瘤夹闭状态与术后复查DSA对比.结果 101例患者动脉瘤夹闭前后行荧光造影219次,除3例外,ICGA图像质量和分辨率良好,可以实时显示脑循环.ICGA可以提供脑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与手术后DSA对比.3例术中ICGA提供有意义的手术信息,调整了动脉瘤夹.101例动脉瘤手术中ICGA与手术后DSA符合,无动脉瘤瘤蒂残留,载瘤动脉畅通.结论 手术显微镜结合ICGA在手术中可以提供动脉瘤夹闭和载瘤动脉情况,实时简便,重复性好,可以作为术中多普勒超声和术中DSA补充,可能成为动脉瘤术中血管造影的常规技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手术所发现的特殊形态、破口变异及瘤壁异常颅内动脉瘤的某些特征。方法:回顾总结直接开颅夹闭的174例颅内动脉瘤。发现其中15例(8.6%)形态特殊,术中将瘤周围血肿及组织清除干净后仔细观察动脉瘸形状,是否分叶,测量破口大小、位置,瘤壁的厚薄等,并进行局部高倍镜下三维照相,与术前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对比研究,寻找这些动脉瘤的特征。结果:发现破口较大或“潜在性”破口6例,其中2例先行栓塞导致弹簧圈漏出破口,后经过手术取出治愈。呈分叶状6例;1例栓塞成功后6天再次破裂出血,手术发现瘤壁菲薄致弹簧圈漏出。双侧前交通动脉复合体膨大形成动脉瘤1例。1例后交通动脉瘤开颅后所见载瘤动脉及瘤壁、瘤颈菲薄无法夹闭而孤立载瘤动脉。结论:某些特殊形态动脉瘤手术需谨慎,术前准备应充分,术前造影具有一定特征。  相似文献   

18.
对74例脑动脉瘤患者进行了开颅直接手术治疗。术前状态为Ⅰ-Ⅱ级者56例,手术全部成功;74例中术后死亡5例(6.76%)。认为对有先兆症状者,尤其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和动眼神经麻痹的患者应尽早进行增强薄层CT扫描,然后再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明确载瘤动脉、动脉瘤颈及瘤体,以便设计手术方案,提高手术成功率。处理脑动脉瘤的最佳方案是: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在显微镜直视下操作;控制性低血压麻醉;术中暂时阻断载瘤动脉;选用合适的动脉瘤夹;不失时机地安放瘤夹,妥当夹闭瘤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用可脱性球囊闭塞载瘤动脉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技术要点及远期疗效,并进一步评价该疗法对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不能手术夹闭或因故不能施行瘤腔栓塞的颅内动脉瘤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监视下行可脱性球囊闭塞载瘤动脉,其中19例第1枚球囊同时闭塞了动脉瘤口.结果24例均成功地闭塞了载瘤动脉,其中20例病情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全组术后并发脑缺血和脑梗塞各3例;术中及术后均无动脉瘤破裂出血;术后死亡1例.结论用可脱性球囊闭塞载瘤动脉是治疗某些不可手术夹闭或因故不能行瘤腔栓塞的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费用低,疗效可靠,并发症少,但应严格掌握适应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因血液透析时反复动脉穿刺所致巨大假性动脉瘤的处理方法及时机。方法 5例因血液透析建立血液通路反复桡动脉穿刺所致巨大假性动脉瘤患者,3例经保守治疗无效采用手术治疗,2例因瘤体较大直接手术。局麻下气压止血带控制患侧上肢血流,直接切开瘤体壁,短暂开放止血带,均可于假性动脉瘤底部发现动脉瘘,经修补瘘口或行动脉结扎后效果良好。结果 5例患者全部治愈。结论 动脉穿刺所致假性动脉瘤形成后宜早期行瘤体切开、瘘口修补、动脉瘤摘除,手术方法简单、处理可靠,可迅速解除危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