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1.应用范围:临床医学的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研究,了解在中国不同年龄、不同疾病状态人群的血清瘦素水平,以此来探讨瘦素在肥胖发生、青春期发育和衰老中的生理作用以及在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病理状态下的血清浓度改变和有关激素的相关性。为全面了解瘦素的生理作用和调节方式及进一步扩大瘦素的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提供依据。2.技术原理:制备瘦素单克隆抗体,建立瘦素的放射免疫方法学,采用放免法建立中国上海地区人群的瘦素正常值范围,在青少年、老年孕妇、肥胖、2型糖尿病等人群测定  相似文献   

3.
1.应用范围:临床医学的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研究,了解在中国不同年龄、不同疾病状态人群的血清瘦素水平,以此来探讨瘦素在肥胖发生、青春期发育和衰老中的生理作用以及在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病理状态下的血清浓度改变和有关激素的相关性。为全面了解瘦素的生理作用和调节方式及进一步扩大瘦素的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上海医学》2004,27(8):580-580
荣获上海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主要完成单位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主要完成人 :郑军华、朱有华、闵志廉等项目简介 :  本研究围绕如何更高质量地保存移植前器官的功能和减少脏器在移植后的非免疫性因素损伤的主题 ,进行了长达 2 0余年的连续性研究。①在基础研究方面 ,首次发现缺血及保存再灌注后 8h及 16h鼠肾均可见到E selectinmRNA表达 ,证实黏附分子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重要作用。缺血再灌注损伤使共刺激分子B7、炎性细胞因子TNF α、IL 2的mRNA表达升高 ,提示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导致移植肾免疫原性升高 ,炎症反应加强 ,促进急…  相似文献   

5.
1 引言自从1911年Kelling和Vulliet首次用顺蠕动和逆蠕动的横结肠代食管术成功以后,1923年Roith采用顺向蠕动的右结肠,1950年Orsini和Toupt采用左结肠代食管均相继获成功。我国在50年代中期,李温仁利用一段横结肠代食管治疗食管癌取得成功,至今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其优点:络肠有足够的长度,血运良好,对胃液的刺激耐受力强,有利  相似文献   

6.
本组共实施结肠重建食管术268例,无1例发生结肠段缺血,探讨此并发症的预防措施为保弓,无张,能道宽畅,血压平稳,吻合适当。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自1985年4月至1993年12月,共对522例小儿开展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atrition 简称 TPN)基础和临床应用系列研究,取得科研成果如下. 1.通过对165例新生儿经周围静脉TPN的应用和42例小儿经中心静脉TPN的应用经验总结,提出小儿TPN应首选经周围静脉TPN,它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便于护理等优点.经中心静脉TPN最大问题是导管有关的感染(发生率11.9%).指出防止导管有关的  相似文献   

8.
蒋耀光  王如文 《重庆医学》1998,27(3):147-148
1986年 ̄1996年12月,我科采用结肠或胃重建食管治疗食管腐蚀伤后瘢痕狭窄65例,47例采用结肠重建(未发除病变食管),结肠经胸骨后上提至颈部,吻合部位在颈部41例,咽部6例,经左胸用胃重建18例,其中17例切除了瘢痕的食管,1例行短路手术,结肠重建组3例手术术后死亡包括2例结肠坏死,颈部吻合口瘘11例,胃重建组术后无死亡病例,仅1例出现颈部吻合口瘘。作者认为瘢痕狭窄食管近端超过主动脉弓下缘者  相似文献   

9.
腹部食管段超声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性能可变聚焦超声仪,经腹显示腹部食管段,探讨了正常食管的显示方法和周围解剖;还讨论了食管病变的声象图表现.103例正常志愿者清晰显示率达85.4%;壁厚均值为2.80±0.61mm,可显示长度为3.00±0.73cm.观察797例其它疾病患者食管,发现食管病变11例.结果证实超声可显示胸段食管下段及腹段食管,发现管壁增厚,并能发现早期癌,可成为高发区普查及日常常规检查筛选食管疾病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回顾性分析67例空肠、结肠代食管消化道重建治疗食管胃双源癌、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残胃癌及胃体贲门癌的临床资料,总结食管-空肠、食管-结肠端端吻合方法,操作技巧及优点.全组无手术死亡,吻合口瘘3例,2例治愈,1例自动出院.胸腔感染1例,切口感染2例,一过性心律失常8例.吻合口无张力,术后消化道造影示吻合口通畅,无残端盲袋.  相似文献   

11.
临床视觉电生理应用及应用基础的系列研究课题负责吴乐正(中山医科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广州,510060)该成果从60年代至今一直进行着不间断的探讨,对视觉电生理的基础及临床应用进行了系统全面研究。通过大样本检测,确定我国正常人的各种正常参考值数据,并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管状胃食管吻合术进行食管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食管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为对照组患者实施全胃代食管吻合术,为观察组患者实施管状胃食管吻合术,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对照组50例患者中,发生肺部并发症的患者有12例(占患者总数的24.00%),发生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有32例(占患者总数的64.00%),发生吻合口瘘的患者有1例(占患者总数的2.00%),发生胸胃综合征的患者有18例(占患者总数的36.00%);在观察组50例患者中,发生肺部并发症的患者有7例(占患者总数的14.00%),发生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有15例(占患者总数的30.00%),发生吻合口瘘的患者有1例(占患者总数的2.00%),发生胸胃综合征的患者有7例(占患者总数的14.00%)。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管状胃食管吻合术进行食管重建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用管状胃食管癌根治手术的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与传统手术方式的差异。方法:对比2005年1月-2007年12月传统食管癌根治手术68例和2008年1月-2011年12月同类手术采用管状胃替代85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吻合口瘘、胃残端瘘、胃排空障碍、反流性食管炎、胸胃综合征、肺部感染、吻合口狭窄等发生情况。结果:管状胃病例术后未发生食管-胃吻合口瘘、胸胃瘘、胸腔胃综合征等并发症,均恢复出院,无死亡病例;术后发生房早2例,房颤1例,肺部感染5例,胃排空障碍2例,术后随访有症状的反流性食管炎6例,吻合口狭窄3例。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均优于传统手术组。结论:利用直线型切割缝合器制成管状胃行食管癌切除术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进行显微受精试管婴儿的基础及临床应用系列研究。方法:采用显微受精试管婴儿(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治疗男性不孕症,同时进行了系列基础研究:显微激光薄化人胚胎透明带进行辅助孵出的效果研究;应用显微激光系统附带软件测量人胚胎透明带厚度(ZPT)及厚度变化率(ZPTV)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关系的研究。结果:显微受精试管婴儿应用于临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省首例显微受精试管婴儿于1999年11月在我中心妊娠成功并顺利分娩,填补了省内空白。截止2004年11月,共行显微受精试管婴儿533个周期,临床妊娠率达30%,已出生健康婴儿140个,系列基础研究为提高临床妊娠率提供了理论基础。结论:显微受精试管婴儿是目前治疗男性不孕症最有前景的辅助生殖技术。显微激光薄化人胚胎透明带可有效地增加胚胎种植潜力,提高临床妊娠率。ZPTV而非ZPT是评价胚胎质量的一个有效指标,对妊娠结局有很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瘦素临床及基础的系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医学》2004,27(7):456-456
荣获上海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主要完成单位: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主要完成人:陈名道、顾卫琼、唐金凤等项目简介:  本研究首先在国内制备瘦素单克隆抗体,与12 5I瘦素及人脂肪细胞瘦素呈高度特异结合。建立放射免疫法测定人血清瘦素,与美国Linco公司方法高度相关。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了解机体在不同生理阶段中和不同疾病状态下的瘦素分泌情况,在国内首次发表:①中国男女性血清瘦素的正常水平;②血清瘦素水平与BMI显著相关,说明多数肥胖个体存在瘦素抵抗,部分瘦素相对性缺乏的肥胖者将有可能成为瘦素治疗…  相似文献   

16.
我院自1980年以来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吻接血管,施行空肠移植重建食管治疗良性食管狭窄、闭锁、食管癌等共36例。本文对手术方式、方法、适应证、吻接血管的选择、咽部吻合技术以及术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应用钛镍合金-硅橡胶组合式人工食管研究食管重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食管部分切除后食管重建的过程及机制。方法以钛镍合金、硅橡胶作材料制成组合式人工食管,以16只普通家猪作动物实验,切除一段长约7 cm的胸段食管,以人工食管替代,分别于术后第1,2,3,4,5,6,7,8周及3,4,6,8,10,12个月处死动物,动物尸体解剖,标本作连续切片病理观察,分析食管缺损部分重建情况。结果①1周时间人工食管周围形成假道,即“新生食管”,包绕人工食管;②“新生食管”起初以肉芽组织为主(约2周),2周后代以纤维结缔组织;③约4周后,食管上皮细胞爬行并可完全覆盖“新生食管”内腔,钛镍合金网内未见内皮长入;④本实验可观察到新生的平滑肌细胞,但未见到腺体再生;⑤人工食管脱落后“新生食管”中间段均见不同程度的狭窄,随着时间的增加(约6个月后),狭窄段趋于稳定。结论一定长度下的食管缺损可通过自身重建修复。  相似文献   

18.
结肠代食管术中结肠血管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Cheng BC  Chang S  Huang J  Mao ZF  Wang ZW  Lu SQ  Wang TS  Wu XJ  Hu H  Xia J  Kang GJ  Xiao YG  Lin HQ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1):1453-1456
目的研究结肠血管构型和变异及其对替代食管的结肠段血供的影响。方法于582例结肠代食管术术中观察结肠血管的起源、走向、分支、构型、分布范围及血管搏动强弱,肝曲、脾曲区边缘血管的完整性,筛选出最佳移植结肠段供血管。结果左结肠动脉单支或共干起始于肠系膜下动脉者97.3%,缺如者仅0.7%;中结肠动脉单独起白肠系膜上动脉者占77.8%,存在副中结肠动脉者占6.2%,与右结肠动脉共干者7.8%,缺如8.2%;右结肠动脉单独起始于肠系膜上动脉者占39.7%,与中结肠动脉共干者23%,与回结肠动脉共干者28%,缺如者9.8%。脾曲区边缘血管弓完整者为96.8%,肝曲区边缘血管弓完整者88.7%。侧副边缘血管弓(Riolan弓)仅存在于7.6%的病例中。结论国人的结肠血管构型与国外尸解结果雷同,而在结肠边缘血管缺如比率、血管分支数和分布有所差异。左结肠动脉为最佳移植结肠段供血管,中结肠动脉次之。有上腹部手术史者需注意边缘血管弓和回流静脉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9.
食管的重建     
引言在食管外科中,食管切除后如何重建是一个比较复杂而困难的问题,方法很多,各家主张不一,也是在国际上尚未解决的问题,为更好地开展该项研究工作很值得我们提出讨论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创造出一个比较完善的方法。现温习常用的重建方法并将其利弊分述于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