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林红艳 《内科》2009,4(2):321-322
我国输血医学近几年发展很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在观念上仍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如果不迅速更新这些观念,树立合理用血的新观念,就不可能做到科学用血和合理用血。自从1900年发现ABO血型,1916年创立血液抗凝保存液以来,经过百余年的发展输血医学已经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特别是近十余年来,各种高新技术不断向输血领域渗透,围绕将献血者血液输给患者进行救治这一中心,进行血液离体后的应用、研究,取得了重大成就,对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先后颁发,我国输血医学的不断发展,科学、合理、安全用血水平已取得长足进步。成分输血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普遍认可,医院临床科学、合理、安全用血方面仍然普遍存在认识不足、观念陈旧、重视不够、不合理用血和过度用血等情况〔1〕。本文通过对石家庄地区医疗机构专业人员进行临床用血问卷调查,旨在了解各级用血机构专业人员对输血法律法规、成分血使用  相似文献   

3.
临床输血是现代急救及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但是,输血具有风险,输血可能引起多种输血不良反应、疾病传播,甚至危及到患者生命。随着输血医学的发展,科学用血、合理用血,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有效是临床输血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就影响临床输血安全的因素、保障安全用血的对策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泰安地区二级以上医院输血科(血库)的现状和临床用血的情况,为提高临床输血技术水平,促进临床有效安全的输血提供依据。方法:依据2010年县级医院输血科督导检查表和《输血技术规范》编制检查表,对27家医院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输血科设置、贮血设备、开展围手术期血液保护和输血不良反应管理不合格的达77%以上,临床合理用血率仅为37.87%,手术不合理用血的现象高于非手术科室。结论:本地区二级以上的输血科(血库)和临床输血确实存在许多问题,临床输血治疗方面仍然存在许多盲点和误区,亟待医院加强输血科人员和临床医生的输血知识培训,提高安全用血的意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提高临床合理用血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与2009年成分输血的资料,比较临床成分输血比率及输血适应证符合率。结果 2005年和2009年临床输血适应证符合率分别为81.2%和97.1%。成分输血比率分别为77.4%和100%。结论加强成分输血,杜绝不合理输血现象可有效提高输血适应证符合率,提高了临床科学、合理用血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分析2011-2012年三峡大学仁和医院临床用血情况,探讨医院用血规律和存在的问题。方法:收集近2年输血科输血管理系统统计资料,统计分析。结果:2年来共有3326例住院患者输异体血,异体用血总量11798U,用血最多的科室是外科,其次是ICU,主要成分是红细胞和血浆,其次是冷沉淀。结论:随着自体输血有序开展,异体用血总量显著下降。输血科一方面严格掌控输血指征,另一方面积极推动手术科室开展多种形式的自体输血,进一步加强异体输血和自体输血的管理,促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血,降低输血风险。  相似文献   

7.
Rh阴性患者紧急输血的经验与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输血医学的迅速发展和我国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逐步实施,临床输血前常规检测出越来越多的Rh阴性血型患者,然而如何解决这些人的用血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无论是大型医院还是小型医院,都存在着血液紧张的局面,尤其是在患者危重的情况下,制定出Rh阴性血液缺乏时的抢救预案十分必要,我们在临床工作中总结出一些抢救患者成功与失败的案例,为今后遇到Rh阴性血液缺乏时的紧急输血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临床资料统计分析,了解临床输血及血液成分的使用现状。方法:收集我院2000—2007年临床输血资料并进行统计。结果:我院临床用血总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成分输血比例近几年来几乎为100%,外科手术平均每例用血呈逐年下降趋势,各种血液成分使用构成比中,全血占2%,红细胞占24%,血浆占52%,血小板占9%,冷沉淀占13%。结论:临床输血日趋规范,但在成分输血中,要降低血浆应用比例,严格掌握临床输血适应证,合理、科学用血。  相似文献   

9.
<正>2011年底卫生部出台的《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中"输血管理与持续改进"内容显示,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不仅仅是囿于输血科自身科室的质量管理,而是应该建立全院性的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2012年8月1日开始实施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规定,"输血科及血库的主要职责是:建立临床用血质量管理体系,推动临床合理用血"。还规定,"二级以上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应当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负责本机构临床合理用血管理工作",而负责这一具体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通过提高临床输血病历的书写质量,不断完善和细化医院临床用血的管理制度,从而达到提高临床输血安全和节约临床用血的目的。方法:严格按照医院对临床输血病历的标准对本院近一年内输血病历中的书写质量问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输血病历进行评估后,其存在显著性差异的病历质量问题有五点:"申请单项目缺项"占总输血病历数的15.6%;"申请血液种类或数量不规范"占21.3%;"大量输血审批单欠缺或缺项"占24.1%;"输血前未对相应的输血指征进行评估"占27.1%;"输血后效果无评估"占29.4%。结论:有效提高输血病历的书写质量,制定和完善临床科室合理用血管理制度,建立行之有效的临床病历评估体系及管理模式,规范临床用血行为,真正提高临床输血安全和输血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比我院在开展输血评估前后临床合理用血情况,探讨在目前血液紧张的情况下,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用血将血液的效用发挥到最大化。方法:将我院开展输血评估前后4年的输血病历进行总结分析,比较开展输血评估后临床不合理输血情况的变化,总结输血评估工作产生的作用。结果:我院在开展输血评估前,红细胞不合理输血占34.57%,血浆不合理输血占38.93%。在开展输血评估工作后,分别下降为10.50%和10.18%。结论:开展输血评估基本上做到了对临床用血进行科学调控和规范管理,节约了宝贵的资源,但是也还有一些地方需要去细化和改进。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湖北省恩施州中心医院近5年临床用血情况的回顾性调查,获得临床用血现状及变化走势等其相关数据,为促进合理、安全、有效用血以及实施血液保护措施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收集2008一Ol—Ol一2012~12-31进行输血治疗的所有患者的临床输血资料,每年按不同血液品种统计用血量。结果:随着住院人数以及手术人数的增加,2011年以前的用血量均以大于20%的速度增加,每年的无偿献血采血量以将近30%的速度增加,临床仍然多次出现“季节性血源紧张”,与全国的用血现状相符。2012年我院临床输血科在独立建制的基础上,加强专科建设,按照《湖北省医疗机构临床输血科室建设与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要求,建立了完善的输血质量管理体系,同年底出台了一系列临床输血质量管理方案以及自体输血的实施方案,有效进行血液保护,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血,在住出院人数和手术台次分别较上一年增加18.55%和19.8%的情况下,红细胞用量较上年减少10.5%,血浆用量减少49.3%,血小板用量增加35.5%,冷沉淀用量增加11.4%,输血人次减少28.9%。结论:加强专科建设,建立完善的输血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自体输血管理,能够促进临床合理用血,加强血液保护,有效节约宝贵的血液资源。  相似文献   

13.
输血作为医学的一个分枝在临床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是其它方法不可替代的。输血的风险与重要均并存,因此如有不慎就可发生医疗事故及或引发医疗纠纷。为此于1999年1月5日卫生部颁发了《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2000年卫生部又颁发《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这为临床规范输血提供了法律依据,并为临床输血提供了规范化、正规化的标准。在输血过程中要形成许多文字记录,即输血文件。现就有关输血文件书写中存在的问题及它在医疗纠纷中重要作用浅谈一些自己的规浅认识。  相似文献   

14.
输血是临床治疗和抢救生命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临床治疗中是其他治疗方法和药物无法替代的。近年来,我国的输血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仍存在着一些不足。随着用血量的增加,采供血矛盾也日益加深,尤其个别地区还出现了“血荒”,因此,充分发挥输血科的职能,科学合理用血显得尤为重要。现对我院2007—2012年临床用血情况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临床输血病历管理与临床输血医疗纠纷的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临床输血工作管理中,通过对临床输血病历的管理,达到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性,防范因输血导致的医疗纠纷。方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及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为依据,制定医院临床输血病历的管理办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6年9月临床住院患者输血病历进行检查分析。结果:2005年1月~2006年9月住院患者输血病历为2650例,检查了输血病历2321例,占总输血病历的87.6%,合格输血病历2109例,占检查输血病历90.9%,不合格输血病历212例,占检查输血病历9.1%。结论:通过对临床输血病历的检查,医护人员对临床输血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认识,风险意识有所增加,提高了临床输血的安全性,起到了防范临床用血管理不善及输血传播病毒性疾病引起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6.
<正>输血科肩负临床输血工作,是临床参与临床急救及危重患者救治的重点科室。为了进一步规范临床用血,提高血液使用效能,本文就如何科学、合理、安全用血进行剖析,特别是通过对临床输血流程科学合理的管理,加强输血科与临床用血科室沟通,把握临床用血指征,规范临床用血疗效评估,持续改进临床输血工作,提高临床用血质量,把安全输血提高到重要地位。1输血科要对临床医护人员进行输血相关知识的针对性培训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统计分析临床输血病历检查数据,探讨输血病历检查在节约临床用血方面的作用。方法:2022年每天随机抽取前1日10%的输血病历,全年共抽取814份,就输血病历合理情况进行检查,并通过2012年全年的输血病历检查工作,回顾统计比较分析2011年、2012年各个季度临床用血情况。结果:2012年4个季度合格输血病历分别为55%、58.75%、72.96%、82.14%。人均输血量2012年与2011年相比:第一季度增长0.82U,第二季度降低0.90U,第三季度降低2.46U,第四季度降低3.03U。2011年人均输血量为11.39u,2012年人均输血量为10.05U。结论:通过加强输血病历检查力度,对临床用血进行科学、规范管理,使临床血量不断降低,为节约宝贵的血液资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输血科在科学合理用血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输血科在科学合理用血中发挥的作用。方法:2007年上半年用血完全按照临床医生要求给予。2008年上半年用血严格执行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2007年上半年与2008年上半年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临床不合理用血有所下降,输血趋于科学合理,临床医师和输血工作者科学用血知识得到了提高。结论:输血科在科学合理用血中的作用明显,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我院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帮助临床更好地预防监测输血不良反应,指导临床合理用血。方法:回顾性统计2010-01-2013-12的输血不良反应,分析不同血液成分输血不良反应比例及特点。结果:29 684例输血患者中发生36例输血不良反应,发热和过敏是输血不良反应的主要表现形式,分别占41.66%和52.78%。结论:严格掌握输血指证,合理用血,加强预防和监测是保证用血安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输血是临床抢救治疗的手段,是现代医学的一个重要主成部分。作为输血的重要科室输血科的主要任务是为临床提供合格、安全的血液及血液制品,以满足临床需要,同时指导临床科室合理,有效,安全用血。输血科为保证血液安全,输血应严格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执行输血管理制度,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以及对血液制品进行不良反应监控追踪。现对2004年2月我科建科以来在临床输血管理中的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