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PE)统称为静脉血栓栓塞,是大手术后常见严重并发症之一。而髋关节矫形术病人是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的高危人群。本研究拟从围术期病人、手术和麻醉方面全面分析髋关节矫形术后病人下肢DVT的危险因素,以便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屈晓玲  王颖  杨婷 《护理学杂志》2021,36(18):10-13
目的 降低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方法 根据住院时间将膀胱癌拟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分为两组,2019年6~11月收治的168例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措施;2020年6~11月收治的172例作为观察组,实施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分级预防方案,即成立医护联合防治小组,将Caprini评估量表嵌入信息系统形成预警系统,根据风险分级实施分级预防.比较两组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术后第3天D二聚体浓度、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术后第3天D-二聚体检测值、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或短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分级预防可显著降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3.
深静脉血栓(DVT)作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一种常见形式,是患者长期制动引起的一种并发症。我院1例肾移植患者术后发生DVT,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腹膜癌患者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的规范化护理经验。方法依据腹膜癌患者围手术期的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技术,制订并实施腹膜癌患者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的临床护理路径,并应用于256例腹膜癌静脉血栓栓塞症高危患者。结果术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14例,其中深静脉血栓13例,均为下肢肌间静脉血栓,肺栓塞1例;通过定期随访,截至2022年1月1日,14例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均恢复良好。结论腹膜癌患者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临床护理路径的建立与实施,使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预防规范化,促进了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5.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减重手术后发生并发症和病人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病人因肥胖及相关代谢紊乱导致VTE发病风险高,术中气腹、特殊体位,术后卧床等因素均可能诱发VTE。目前,已发布的指南中尚无预防减重及代谢手术并发VTE的理想方案,因而要求医护人员具有预防意识,与病人共同协作。建议入院后进行VTE风险分级评估,根据病情采取机械性预防(气囊加压或弹力袜)、药物预防等措施,加强多学科合作,深入贯彻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强调术后早期运动。对于术后出现VTE的病人,强调早诊断、早治疗原则,可有效降低VTE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效果。方法将887例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462例和观察组4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护理及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评估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并根据风险程度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1例,对照组发生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用于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可有效降低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对静脉血栓栓塞症早期预防早期筛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采用多模式血栓预防措施后,老年初次髋、膝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发生和转归情况。 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行初次单侧髋、膝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375例(年龄≥60岁),所有患者均接受抗凝药物、足底小腿静脉气压泵、加强踝泵和早期下地等康复预防以及减少围手术期脱水等多模式血栓预防措施,术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双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情况,对有症状患者行肺动脉CT造影排查肺动脉栓塞(PE)。 结果共349名患者获完整随访,随访率92.5%。随访期间无症状性PE,DVT共38例,总发生率为10.9%,均为远端DVT。手术同侧DVT 38例,双侧3例。症状性DVT共27例(27/38,71.1%),无症状性DVT 11例(11/38,29.0%)。单纯腓肠肌间静脉血栓29例,单条小腿静脉血栓3例,混合静脉血栓6例。接受不同手术方式的患者DVT发生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0.000,P<0.001),其中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DVT的发生率为16.3%,显著高于单髁关节置换手术组的4.7%。单纯腓肠肌间静脉血栓未予药物治疗,其他DVT口服利伐沙班抗凝治疗4 w。术后8 w,有26例(26/38,68.4%)血栓完全消融,12例(12/38,31.6%)血栓未完全消融,但所有DVT相关临床表现均消失,无残留血栓后遗症,且无血栓进展或新发PE。 结论采取多模式预防措施后,老年关节置换术后VTE发生率低,且均为远端DVT,经观察或短程抗凝治疗,症状消失并无后遗症。  相似文献   

8.
综述住院患者常用的Caprini血栓评估量表在临床使用中的有效性及局限性。Caprini评估表可以有效地预测脑卒中、肿瘤术后、整形科等患者的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情况,但在危险等级的划分、危险因素的纳入、预防措施的制定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提出在临床使用Caprini评估表时应根据不同病种患者尤其是VTE高危人群的疾病特点,划分适合其使用的危险等级、增加相关疾病特有的危险因素类型,并根据不同等级制定更为详细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预防方案。  相似文献   

9.
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骨折外伤和术后可能影响患者康复的重要问题,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发生风险方面的研究很多,大多是关于下肢大关节(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和髋部骨折术后的文献[1-11]。  相似文献   

10.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外科常见的手术后并发症,可增加术后病死率,影响病人预后。肿瘤、肥胖、高血压病、糖尿病以及手术创伤等是增加腹部手术病人VTE发生的常见危险因素。而有效的预防措施,包括机械性措施以及肝素等抗凝药物的应用能够显著降低病人术后血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明确影响病人术后VET发生的危险因素,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对改善腹部手术病人的预后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盆腔和腹部手术后抗凝药物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u QH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9):1297-1299
手术是导致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尤其是盆腔和腹部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较高。据统计,未进行血栓预防的普通外科、泌尿外科以及大型妇科手术住院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比例可达15%~40%,未进行血栓预防的普通外科手术患者的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发生率为15%~30%,致死性肺栓塞为0.2%~0.9%。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腹股沟疝患者术后形成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风险,针对不同风险级别给予相应对策。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腹股沟疝行手术治疗556例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经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评估风险等级分为4个级别: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每一级别再根据术后是否进行抗凝治疗分为抗凝组和未抗凝组,统计患者术后形成DVT人数,应用χ2检验对相关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低、中危级别患者共72例,术后未见DVT形成。极高危级别患者369例,抗凝组术后DVT形成者有7例,未抗凝组DVT形成者为1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379,P<0.05);高危级别患者113例,抗凝组术后形成DVT者3例,未抗凝组术后DVT形成者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44,P<0.05)。中危级别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股沟疝术后的根据风险分级合理预防治疗,可减少术后发生DVT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骨科大手术患者静脉血栓栓塞预防现状,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对北京市6所三级综合医院的94例骨科大手术患者采用静脉血栓栓塞风险评估表进行调查。结果入院当天92.6%患者存在中度以上静脉血栓栓塞风险,仅14.9%采取了预防措施,其中1例采取药物与物理联合预防;术后第1天所有患者存在极高危风险,均采取了预防措施,其中采取联合预防36.2%。结论骨科大手术患者普遍存在静脉血栓栓塞风险,术前预防率低,物理预防及联合预防率低,应引起骨科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改进防护时点及提高综合防护措施应用率。  相似文献   

14.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PE),其基础治疗为抗凝。对于VTE风险评估中高危而且没有出血风险的病人推荐进行预防性抗凝。已经发生的VTE在评估低出血风险后更加需要进行长期治疗性抗凝。常见抗凝药物包括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利伐沙班为代表的直接口服抗凝药、磺达肝癸钠和阿加曲班。不同抗凝药物有各自的适应人群、注意事项和推荐剂量。对于血栓复发风险高的病人建议延长抗凝。  相似文献   

15.
普通外科围手术期病人是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高发人群,近年来国内外已经日益重视普通外科围手术期VTE的预防,但是在开展预防的前提下普通外科围手术期VTE仍时有发生,目前国内围手术期的风险评估和预防实施率仍不高,因此有必要重视普通外科围手术期VTE的规范化防治。规范化预防包括采用Caprini评分进行VTE风险评估以及在此基础上结合出血评估采用相应的机械预防和药物预防措施。规范化治疗主要是请血管外科和呼吸科专科医师协助根据指南对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动脉栓塞(PE)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治疗首选抗凝,其次根据病人病情和危险分层可进行溶栓、腔内治疗。同时植入滤器应严格按照指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成人脊柱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分层预防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胸腰椎脊柱外科住院行脊柱手术的成人患者共714例,依据Caprini血栓风险因素评估表进行评分,并以其提供的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lolism,VTE)预防方案进行分层预防。预防措施为物理预防联合药物预防,物理预防包括分级加压弹力袜(thigh-length thromboembolic deterrent stockings,TEDS)和间歇充气加压装置(pneumatic sequential compression device,PSCD);药物预防使用低分子肝素肌注。于术前、术后下地当天(无法下地者术后7~14d),行下肢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价有无深静脉血栓形成,同时监测术后引流量及引流液颜色,是否有切口血肿、渗血,是否发生硬膜外出血致神经损伤症状,是否发生低分子肝素致血小板减少等。结果 714例脊柱手术患者,经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确诊发生DVT共16例,DVT发生率2.24%,有8例合并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按照Caprini评分,高危组119例患者,发生DVT 1例(0.08%),极高危组595例患者,发生DVT 15例(2.53%)。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未见混合型及中央型血栓,全部为周围型,包括腘静脉血栓1例(0.14%),胫后静脉血栓3例(0.42%),腓静脉血栓2例(0.28%),肌间静脉血栓10例(1.40%)。发生于左下肢10例,右下肢5例,双下肢1例。男性9例,女性7例。其中有典型临床症状及体征者12例,无症状者4例,术后3个月复查多普勒超声时血管再通。发生切口渗血8例,切口周围血肿2例,未出现硬膜外血肿,未发生低分子肝素致血小板减少。结论采取Caprini评分表进行脊柱术后VTE危险分级,根据分级进行个体化预防,所有脊柱术后患者采取物理预防结合抗凝药物预防VTE,DVT发生率较低,且血栓类型以危险性较小的肌间静脉为主,发生切口渗血8例,切口周围血肿2例,未出现硬膜外血肿,未发生抗凝药物致血小板减少。由此,我们可以初步认为本研究所采用的预防方案是安全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19,COVID-19)是一种新型的呼吸道传染病。在一线临床医师的实践中,发现部分患者在疾病进展过程中病情突然恶化,D-二聚体显著升高,甚至出现猝死,而这类人群中中老年人占绝大部分。对此,关注是否存在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以及预测DVT形成的风险及DVT脱落后发生肺血栓栓塞症(PTE)的风险非常重要。在老年人出现COVID-19后的防控和救治过程中,需评估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风险,对他们中的高危者实施有效的预防,对突然出现氧合恶化、呼吸窘迫、血压下降等临床表现者需警惕PTE的发生,及时给予相应治疗。但目前在这方面缺乏足够的临床证据和推荐意见,因此,笔者根据现有文献对老年COVID-19患者VTE的危险因素、诊断和预防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8.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骨科术后引起并发症和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早期对患者危险因素进行积极评估及采取正确的预防策略可以明显降低其致残率和致死率。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多,VTE发病率呈现了上升的趋势,提高对VTE致病因素与临床特点的认识,有利于及早诊治,对于临床工作实践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正>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是骨科手术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与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其中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acute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APTE)预见性差、误诊率高,是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医院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目前,广大学者已经对骨科大手术应给予的规范化VTE预防措施达成了共识,  相似文献   

20.
目的关节镜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 embolism,VTE)的预防尚无指南及专家共识可遵循,本研究旨在回顾性研究膝关节镜手术患者术后VTE的发病情况,并对其术后VTE的风险因素及预防措施讨论分析。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对我科于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膝关节镜手术患者进行随访。共收治慢性退行性及低能量创伤性膝关节镜手术患者400例,男性270例,女性130例,年龄(38±15.2)岁。手术均为择期常规手术,手术时间(55±21)min。术后常规应用VTE物理预防措施,不采用抗凝药物预防。术后6周内,根据患者随访时的临床症状、体征决定进一步行血管超声及肺动脉造影检查,分别了解症状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及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发病率,并对发生VTE患者的潜在风险因素进行分析评估。结果术后6周内出现症状性DVT 4例,发生率为1%;其中近心端DVT 1例,远心端DVT 3例;无症状性PE发生。在VTE风险因素中,年龄60岁、手术时间60min可能增加VTE发生的风险。结论常规慢性退行性及低能量创伤性膝关节镜手术患者术后症状性DVT发生率很低,且主要发生于远心端,不建议对所有关节镜手术患者均采取常规药物抗凝措施。但是,需对膝关节镜手术围术期患者VTE风险因素进行个性化评估、筛查,对存在高风险患者可采取更加积极的抗凝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