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感染性心内膜炎外科治疗3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共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IE)患者30例,现将其治疗经验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对我院62例IE患者行全麻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术中清除感染病灶,行心内畸形纠正和瓣膜置换.结果 本组术中植入生物瓣12例,机械瓣49例,另单独行动脉导管未闭缝合术1例.术后死亡1例,为人工瓣感染心内膜炎后再次换瓣,死于感染性休克和心功能不全.其余患者经过抗炎治疗4~6周后体温平稳出院.术后随访1年,未有复发病例.结论 早期给予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治疗,感染无法控制时及时手术治疗,完善的手术纠治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及围术期处理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3月~2010年10月接受感染性心内膜炎手术治疗患者15例的临床资料。术前经超声心电图检查证实心内赘生物形成者15例。所有患者均经外科手术清除感染病灶及赘生物,并纠治瓣膜病变和心脏畸形,术前术后应用大剂量敏感抗生素。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例(6.7%),术后随访时间3~48月,随访14例(93.3%),均无心内膜炎复发,心功能恢复I级12例,Ⅱ级2例。结论外科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正确掌握手术时机,彻底清除感染病灶,恢复瓣膜功能以及围手术期应用有效抗生素是提高感染性心内膜炎治愈率的生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病人 男,2 3岁。3个月前出现畏寒、发热(38~39℃)、大汗,经反复抗炎治疗,体温下降,但随后出现心悸、气促、不能平卧、腹胀并下肢水肿。查体:贫血貌,消瘦。心脏向左下扩大,主动脉瓣区闻及3~4 VI级舒张期杂音。腹膨隆,肝肋下5横指,腹水( ) ,下肢水肿。心脏B超示感染性心内膜炎并重度主动脉瓣漏。于2 0 0 2年8月在体外循环下行2 3#人工心脏瓣膜主动脉瓣置换术。术中见右冠瓣穿孔约1cm ,瓣上有一约2 0cm×1 5cm×1 2cm赘生物,瓣膜组织糜烂。镜下见瓣膜表面肉芽肿形成并干酪样坏死,抗酸染色( )。术后病理:亚急性结核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主…  相似文献   

5.
1999年1月至2003年12月我院共收治15例感染性心内膜炎(IE)患者,经外科手术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49岁,因"左上腹部不适1月"于2008年3月12日入院.患者1个月前出现左上腹胀闷不适.进食后加重.无恶心、呕吐,无发热、乏力、消瘦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与外科治疗特点,分析外科治疗对术后短、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08年4月期间6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总结外科治疗经验.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4例(6.6%),术后随访6月~13年.出院患者死亡5例,其他生存患者中心功能Ⅱ级43例,Ⅲ级9例.结论 早期明确诊断、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及内、外科综合治疗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成功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感染性心内膜炎外科治疗时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手术治疗时机,以提高IE的治疗效果。方法 IE合并基础心脏病23例患者中,手术治疗13例,药物治疗10例;无基础心脏病15例患者(IE后引起心瓣膜损害13例,无心瓣膜损害2例),手术治疗9例,药物治疗6例。结果 原有心脏病变基础上发生IE者,手术13例,全部治愈;药物保守治疗10例,死亡2例。IE后引起心瓣膜损害患者手术9例,治愈7例,好转2例;4例药物保守治疗好转2例,近期死亡2例,其中1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手术患者中有栓塞史12例,发现赘生物21例,血培养阳性8例。所有手术患者均康复出院。随访3天一6个月,近期无感染复发,2例瓣膜成形的患者需再手术治疗,无死亡。3例急症手术患者治愈。药物治愈2例。结论 原有心脏病变基础上发生IE患者或IE引起心瓣膜损害患者,特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者应尽早手术,否则可增加病死率;对感染、心力衰竭难以控制、赘生物增大有脱落趋势或有多次栓塞史患者应急症手术。  相似文献   

9.
感染性心内膜炎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染性心内膜炎 (IE)外科手术治疗是挽救生命的有效方法。 1994年 4月至 2 0 0 2年 6月 ,我们共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 6 0例。现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 本组中男 4 0例 ,女 2 0例 ;年龄 15~ 6 6岁 ,平均 (36 3± 12 8)岁。术前均有畏寒发热史、心悸、胸闷及不同程度的贫血。术前心脏超声检查发现心内赘生物 39例 ,主动脉瓣病变 4 2例、二尖瓣病变 2 2例、肺动脉瓣病变 4例、三尖瓣病变 1例 ,室间隔缺损 (室缺 ) 17例 ,乏氏窦瘤破裂 8例 ,动脉导管未闭 4例。术前血培养阳性 2 2例。本组IE致瓣膜损害 15例 ,继发于先心病致瓣膜损害 2…  相似文献   

10.
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感染性心内膜炎 (IE)的诊断和外科治疗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研究 ,而小儿IE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报道尚少。我们自 1992年 4月至 2 0 0 0年 4月手术治疗小儿IE 17例 ,治愈15例 ,死亡 2例。随访 14例 ,迄今无再发IE并取得满意的远期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  17例中男 13例 ,女 4例 ;年龄 1~ 14岁 ,平均 (8 6 5± 4 5 3)岁 ;体重 12~ 5 4kg,平均 (2 4 7± 8 6 2 )kg。临床症状为发热 15例 ,消瘦、乏力各 12例 ,食欲不振 10例 ,心衰 5例。查体除原发心脏体征外 ,肝、脾肿大 13例 ,双肺干湿性罗音 6例 ,1例心脏杂音出现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不同基础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手术方法以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95年5月至2008年8月接受手术治疗9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基础病变的不同,将92例患者分为先天性心脏病组(先心病组,n=37)和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组(瓣膜病组,n=55),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的临床指标。结果先心病组与瓣膜病组患者年龄(t=-4.484,P=0.000)、中性粒细胞百分比(t=-2.594,P=0.011)、血红蛋白(t=-2.471,P=0.015)、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t=-3.622,P=0.000)、主动脉阻断时间(t=23.469,P=0.001)、体外循环时间(t=21.549,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其余临床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心脏病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相似,手术治疗侧重点不同,但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34岁。因反复发热、咳嗽2个月入院,既往无栓塞史。查体:体温37.6℃,主动脉瓣区可闻及舒张早、中期叹气样杂音,脾脏于左肋缘下2cm扪及,质软,有轻度压痛。食管超声心动图示:主动脉瓣有赘生物,无冠瓣和右冠瓣穿孔,主动脉瓣中度反流。腹部B型超声波示:脾脏肿大伴囊、实性占位,不排除脓肿。腹部CT示:脾脏呈低密度影,不排除脾梗死、脾脓肿。血培养为草绿色链球菌生长。临床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主动脉瓣赘生物伴穿孔;脾梗死、脾脓肿?经抗生素治疗至体温正常15d、血培养阴性后同期行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及脾切除术。术中见无冠瓣和右冠瓣根…  相似文献   

13.
感染性心内膜炎16例吴春齐李金声1986年11月~1996年5月,我们对1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IE)患者进行了换瓣手术治疗,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本组共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16~34岁。临床表现为持续性高热4例,间歇性高热8例,不规则...  相似文献   

14.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治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急性感染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仍是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其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作了综合介绍,尤对手术时机,手术方式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16.
二尖瓣脱垂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二尖瓣脱垂(mitral valve prolapse,MVP)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lous endoearditis,IE)的临床特点、手术时机和手术前后超声心动图的特点。方法2000年6月至2007年12月我科共收治原发性MVP合并IE患者45例,术前心功能分级(NYHA)Ⅱ级15例,Ⅲ级21例,Ⅳ级9例。术前血培养阳性率为40%,最常见的为草绿色链球菌(38.9%)。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腱索断裂3例,急性左心功能衰竭9例,有脑血管意外6例。术中根据瓣膜质量和损伤情况,行二尖瓣成形术5例,二尖瓣置换术35例;同期行主动脉瓣置换术6例,三尖瓣成形术19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结果术前死亡5例,3例死于脑血管意外,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后早期死亡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长期生存39例,术后随访6个月~8年(平均2.7年),无晚期死亡,超声心动图复查未见心内膜炎复发及瓣周漏。结论MVP合并IE的临床特点为起病隐匿,心力衰竭、体循环栓塞(尤其脑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对中至重度关闭不全的MVP合并IE患者应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瓣膜损害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目的总结22例原发性感染性心内膜炎(PIE)致瓣膜损害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心脏瓣膜置换术20例,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病灶清除及瓣膜成形术1例,三尖瓣病灶清除及瓣膜成形术1例。结果手术死亡率13.6%,早期人工瓣膜心内膜炎1例(4.5%)。随访15例,随访率68.2%,随访时间2~89个月,平均35.6个月;发生晚期人工瓣膜心内膜炎1例(6.6%),再次手术出院后半月猝死,死因不明。其余14例情况良好。结论PIE致瓣膜损害时应积极手术治疗。只要手术方法正确,抗菌素应用合理,则手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感染性心内膜炎外科治疗60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1980年3月以来,我们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60例,无手术死亡,现总结治疗体会如下:临床资料60例中男41例,女19例。年龄7~50岁,平均30岁。其中先天性心脏病19例,包括室间隔缺损13例,主动脉窦瘤3例(2例窦瘤破裂,1例伴主动脉瓣狭窄关闭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瓣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收治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瓣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6例,男1例,女5例;年龄8~41(24.8±11.8)岁。动脉导管未闭(PDA)4例,PDA合并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1例,室间隔缺损(VSD)合并三尖瓣反流1例。3例行PDA结扎+肺动脉内赘生物清除术,1例行PDA结扎+肺动脉瓣赘生物切除术,1例行PDA结扎+肺动脉瓣赘生物切除术+主动脉瓣置换术(AVR,置换19 mm CarboMetics环上机械主动脉瓣),1例肺动脉瓣膜破坏严重,行VSD修补+右心室流出道赘生物清除+右心室流出道拓宽+三尖瓣成形术+肺动脉生物瓣置换术(置换27 mm HancockⅡ型生物瓣)。结果 6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无围术期死亡和心内膜炎复发。所有患者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未见赘生物、残余漏、瓣周漏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3年中,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均无明显不适。术后心功能恢复至Ⅰ级5例,Ⅱ级1例。结论对于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瓣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正确把握手术时机,积极行外科手术治疗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IE)致肾脏损害的诊治及预后情况,旨在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83年至2004年12月155例IE的临床特点及其中4例的肾组织学表现,以及治疗和预后情况。应用卡方分析、t检验或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IE伴肾损害137例(88.4%),男女比1.4:1,发病年龄(38±17)岁,肾损害前病程为(4.8±5.9)月。肾损害表现包括无症状血尿和(或)蛋白尿(71.0%)、急性肾炎综合征(6.5%)、肾病综合征(2.6%)、急进性肾炎综合征(1.3%)、肾栓塞(1.3%)、单纯白细胞尿(3.2%)、非IE直接所致肾损害(2.6%)。急性肾功能不全14例,病因包括肾小球肾炎5例、急性间质性肾炎1例、肾栓塞1例、急性心衰5例、抗生索不良反应2例。肾组织检查4例,分别为弥漫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Ⅱ期、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及Ⅱ型新月体肾炎各1例。所有病例均予抗生素治疗,其中3例停用引起肾损害的抗生素;28例(20.4%)予手术治疗;5例(3.6%)予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其中2例予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1例予抗凝治疗。155例中7例(4.5%)死亡。伴肾损害137例中60例(43.8%)肾损害完全恢复。急性肾功能不全14例中12例(85.7%)血肌酐值恢复正常。统计分析表明,在积极治疗情况下,有无肾损害及不同程度肾损害的IE患者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E致肾损害很常见,多为无症状血尿和(或)蛋白尿,肾栓塞、急性肾炎综合征、肾病综合征及急进性肾炎综合征也可出现。对IE所致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在感染得到有效控制情况下,可酌情给以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包括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