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硫酸镁佐治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硫酸镁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10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硫酸镁。结果:治疗组喘憋和肺部体征改善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显著(P<0.01)。结论:硫酸镁佐治毛细支气管炎可明显缩短病程,有效减轻喘憋,治疗剂量未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酚妥拉明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酚妥拉明微量泵静脉注射辅佐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的惠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酚妥拉明持续静脉注射,24 h微量泵维持,速度为2μ(ks·min),连用5 d.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80.0%,两组比较,u=2.0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的喘憋消失时间为(1174±0.45)d、哮呜音消失时间为(4.46±1.34)d、咳嗽缓解时间为(5.84±1.90)d及住院时间(7.56±2.08)d,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微量泵维持静脉注射酚妥拉明辅佐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何琼 《临床医药实践》2009,(5Z):1727-1728
目的:评价细辛脑静脉给药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毛细支气管炎患者7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常规抗感染、解痉平喘、止咳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细辛脑静脉治疗。结果:治疗组喘憋、气促、肺部体征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4.4%,明显高于对照组68.4%,而且病程明显缩短(P<0.01)。结论:细辛脑静脉给药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5.
罗远战 《淮海医药》2005,23(4):333-334
目的探讨硫酸镁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的6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行抗病毒、吸氧、吸痰、呼吸道雾化吸入平喘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硫酸镁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咳嗽消失、喘憋消失、肺部体征改善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硫酸镁佐治毛细支气管炎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静脉用丙球(IVIG)在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中的疗效。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52例IVIG治疗组和52例对照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同时检测治疗前后的血清IgG、IgA、IgM的水平。结果IVIG治疗组喘憋和肺部体征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均〈0.01),住院天数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的血清IgG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IVIG对于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人血丙种球蛋白佐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观察8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伟 《中国医药指南》2010,8(33):259-260
目的探讨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84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综合治疗,观察组给予人血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对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持续时间参数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治愈率、喘憋缓解、肺部喘鸣音持续时间及咳嗽持续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用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可明显缩短病程,疗效确切,可减少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并发症,是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快速而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8.
应用小剂量硫酸镁佐治毛细支气管更32例,结果在止咳、平喘、干湿罗音消是及住院天数等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对10例患儿进行血液流变学和血镁监测,发现本病与高粘滞血症扣低镁血症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佐治急性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8例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布地奈德佐治,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治疗总有效率及主要症状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44例研究对象经布地奈德佐治后其总有效率及主要症状改善时间与采用常规方式治疗的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给予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行布地奈德佐治可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症状,应得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高压氧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对照原则选取86例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来我院住院治疗的支气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传统对照组与高压氧组各43例。传统对照组采用一般治疗及一般护理,高压氧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高压氧治疗,并采取精细护理,观察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传统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58.14%;高压氧组显效35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100.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表明高压氧组疗效显著优于传统对照组。2组治疗后感染、咳嗽、喘憋等临床症状均显著缓解,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但高压氧组缓解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疗效确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小剂量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窒息的疗效。方法:64例新生儿窒息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0.01 ̄0.03mg/(kg.次)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窒息疗效肯定,未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镇静催眠药急性中毒的疗效。方法对照组52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5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轻度中毒者给予纳洛酮0.4mg静推,每日2次;中度中毒者给予纳洛酮0.4mg静推,每日4次;重度中毒者给予纳洛酮0.8mg静推后,将8mg纳洛酮加入500mL液体中静滴。结果催醒时间治疗组平均为8.71h,显效率为94.6%,对照组平均为10.11h,显效率为82.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纳洛酮治疗镇静催眠药急性中毒,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可做为抢救镇静催眠类药物中毒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纳洛酮对急重症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本院住院治疗的80例急重症脑梗死患者,其中40例患者给予常规的抗血小板、抗凝等治疗(对照组),而另4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纳洛酮治疗(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基本痊愈8例,显效13例,有效6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67.5%;观察组患者基本痊愈13例,显效15例,有效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7.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应用于急重症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能够和常规治疗起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将 5 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 ,两组均采用综合治疗 ,观察组加用布地奈德 (普米克令舒 )雾化吸入 ,对治疗后症状、体征改善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缓解喘憋、缩短哮鸣音持续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有效、安全、方便 ,明显加快治愈过程。可以作为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脑血栓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6.7%;平均起效时间为(7.65±2.43) d,短于对照组的(10.18±2.65) d;治疗后的 NIHSS 评分为(6.15±1.26)分,低于对照组的(12.48±2.88)分;两组上述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纳洛酮治疗脑血栓效果显著,对快速改善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纳洛酮在临床治疗有机磷中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3月~2013年3月64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实验组(常规治疗+静滴纳洛酮),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患者治疗24、48、72h后胆碱酯酶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阿托品化时间、阿托品总用量、治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静脉滴注纳洛酮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临床效果较好,患者恢复快,易于被多数患者所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纳洛酮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23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疗效。方法:将39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成纳洛酮治疗组23例及利巴韦林对照组16例,治疗组给予纳络酮0.01-0.03mg/(kg·次),加入葡萄糖,每隔8h静脉滴注1次,连用10~14d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10mg/(kg·d),每天2次,疗程为10-14d,两组患儿均接受病毒性脑炎的常规治疗,对对照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纳洛酮治疗组在退热、惊厥控制、头痛呕吐消失、意识转清等方面的平均时间较利巴韦林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纳络酮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疗效显著,作用迅速,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院前早期应用大剂量纳洛酮治疗急性CO中毒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以随机对照设计对145例急性CO中毒昏迷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院前早期应用大剂量纳洛酮。观察两组病例在治疗期间的Glascow评分变化、平均意识觉醒时间以及发病2个月时迟发性脑病的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病例在治疗期间的Glascow评分、平均意识觉醒时间以及发病2个月时迟发性脑病的发生率等情况的差异显著。结论:院前早期廊用大剂量纳洛酮治疗急性CO中毒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梁建中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6):2439-2440
目的 探讨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有效方法.方法 选择中重度HIE患儿46例,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1例仅采用HIE常规治疗,治疗组2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脑蛋白水解物联合纳洛酮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与临床指标.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意识恢复时间、原始能力恢复时间、惊厥时间、肌张力恢复时间、吸吮能力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纳洛酮与脑蛋白水解物联合治疗中重度HIE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纳络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方法:62例中、重度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纳络酮静脉注射和静脉点滴,连用3~5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66%(P<0.05)。结论:纳络酮治疗HIE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