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86例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患者分为试验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给予试验组患者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分析对比两组疼痛程度、睡眠质量、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试验组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试验组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临床疗效显著,既可改善疼痛程度及睡眠质量,又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短时程脊髓电刺激对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的镇痛效果及有效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由两名研究人员计算机检索1982年1月1日至2021年11月19日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CNKI)、VIP、万方医学网、Sinomed数据库...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皮肤电流感觉阈值(CPT)对亚急性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患者临时脊髓电刺激(SCS)治疗效果及疗程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6年7月10日至2017年2月10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疼痛科住院的亚急性期PHN患者20例,年龄40~80岁,无其他严重合并病。接受临时SCS治疗14 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脊髓电刺激应用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方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脊髓电刺激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月,比较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患者疼痛程度与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疼痛程度(PD)低于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定简表(SF-36)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PD值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脊髓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疼痛强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脊髓电刺激联合呼唤刺激治疗昏迷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赣州市人民医院2021年7月—2022年8月收治的62例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呼唤刺激疗法,观察组给予脊髓电刺激联合呼唤刺激疗法。比较两组苏醒时间、意识状态、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及预后效果。结果:观察组总体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苏醒前,两组意识状态、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后,观察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苏醒后即刻及苏醒后24 h,观察组意识状态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苏醒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脊髓电刺激联合呼唤刺激改善昏迷患者意识状态的效果显著,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1例脊髓空洞症疼痛患者的诊疗经过。患者来我院就诊之前,曾接受口服阿片类药物、局部神经阻滞等治疗,但疗效均不满意。考虑到患者疼痛范围较为局限,可以用电极刺激完全覆盖。所以,本团队探索性地使用脊髓电刺激(SCS)进行治疗,疗效显著且持久,提示SCS可能是治疗脊髓空洞症所引起的局限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1965年Sheoly等发现电刺激猫脊髓后索,疼痛刺激反应被抑制。此后在6名患者脊髓后索直接植入电极,用0.3ms矩形波、50~275Hz、0.3~3.0V进行电刺激,全部病例疼痛消失或缓解。1971年日本学者下地恒毅、1972年我国学者郝建英等利用硬膜外麻醉技术在硬膜外腔留置导管电极进行脊髓电刺激,使患者疼痛获得缓解。最近,随着持久性无线硬膜外  相似文献   

8.
《中国医药导刊》2003,5(6):401-401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近期完成了国内首例臂丛神经撕脱伤患者的脊髓电刺激植入手术。手术的患者是在20年前因交通事故造成臂丛神经损伤。伤口愈合后,由于神经受损,左臂频繁剧烈疼痛,常年依赖吗啡镇痛,生活质量极差。患者2003年初到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求治,医生诊断为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Ⅰ型,给予脊髓电刺激的筛选试验,效果满意,2003年11月19日,对其进行永久性脊髓电刺激装置植入,体内装置工作正常,疼痛完全  相似文献   

9.
1965年,国外学者Melzack和Wall报道的脊髓后角细胞传递痛觉的闸门理论,为电刺激治疗疼痛提供了理论基础.起初,由于对病例筛选标准和对慢性疼痛多学科处理方法的认识不足,脊髓电刺激术的治疗效果往往不尽人意.近年来,由于病例筛选标准的改进和对慢性疼痛的多学科处理方法的重视,加之方便易行的可植入电刺激器的出现,脊髓电刺激术治疗慢性疼痛的效果较前大有改善[1].  相似文献   

10.
脊髓电刺激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告我院自2000年9月至2004年10月4年中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在疼痛治疗中的效果。方法50例患有背部手术后疼痛综合征(failed back surgery syndrome)、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CRPS)、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或非特异性疼痛的患者接受了SCS治疗。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将刺激电极置于硬膜外间隙,连接体外刺激器进行脊髓电刺激。结果31例永久性植入脊髓电刺激器的患者中,18例疼痛明显改善,9例轻度减轻,4例无效。其余19例则由于多种原因在试验性治疗后去除了刺激器。结论如果SCS试验有效,此法可用于背部手术后疼痛综合征、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以及神经源性疼痛如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相似文献   

11.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对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有关疼痛传递和调节的神经生理、神经解剖、神经化学机制认识的不断深人,脊髓电刺激(spine cord stimulation,SCS)和外周神经电刺激(peripheral nerve stimulation,PNs)在临床治疗慢性顽固性疼痛方面的运用已经非常普遍,目前已成为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目前全球范围内每年有超过5万的病例接受脊髓或外周神经电刺激治疗,  相似文献   

12.
姬卫华  陈欧 《中外医疗》2010,29(11):57-58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疗效。方法将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予以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膀胱功能训练基础上予以盆底电刺激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训练后尿流动力学结果明显优于康复训练前(P〈0.05);2组患者康复训练后观察组膀胱容量及残余尿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膀胱功能训练基础上配以盆底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康复疗效确切、安全,可增加膀胱容量,减少逼尿肌无抑制性收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硬膜外指数曲线电刺激和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制备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成4组,A组:嗅鞘细胞移植组;B组:硬膜外电刺激组;C组:联合电刺激和嗅鞘细胞移植组;D组:对照组。评定功能恢复情况,采用荧光技术对标记后的脊髓进行示踪。结果各治疗组大鼠脊髓功能均有改善。其中A、B组较D组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较A、B两组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电刺激可以提高嗅鞘细胞移植后的生存率;联合应用指数曲线电刺激和嗅鞘细胞移植,可以相互促进,更有利于脊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正>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是一种神经调控方法,通过将刺激电极植入到相应脊髓节段的硬膜外腔隙内,用一定的电脉冲刺激脊髓背角感觉神经元及后柱传导束,阻断疼痛信号传导,从而消除疼痛。临床上对于传统药物、物理、心理及神经阻滞疗法均无效的慢性疼痛,SCS是一种新的治疗方式,使患者疼痛区域的疼痛感觉被一种麻酥感代替,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与电刺激MEP在刺激方式、信号特征和临床意义等方面的导同。方法:20只雄性SD大鼠经静脉麻醉后采用Mag2型磁刺激仪和Cantada型肌电图仪分别进行单次经颅磁及电刺激,观察不同刺激强度下,在T12硬膜外和双侧前肢伸肌和后肢腓肠肌记录的MEP变化特征。结果:磁刺激脊髓MEP先正后负,以P1或N1波最显著,波形不够稳定,个体间差异较大,随着刺激强度增大,MEP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脊髓电刺激对心肌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 36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心肌缺血组和脊髓电刺激+心肌缺血组.检测各组P物质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表达及心肌缺血组和脊髓电刺激+心肌缺血组心肌缺血面积的大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心肌缺血组P物质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表达明显增高(P<0.05);脊髓电刺激+心肌缺血组与心肌缺血组比较,脊髓电刺激可减低P物质在心肌缺血时表达的增加(P<0.05).心肌缺血组和脊髓电刺激+心肌缺血组心肌缺血面积占左心室面积的百分比平均值分别为(46.51±2.19)%和(35.33±3.34)%,脊髓电刺激+心肌缺血组与心肌缺血组相比降低30.0%(P< 0.01).结论 脊髓电刺激使心肌缺血时传导痛觉的神经递质P物质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表达减少,且降低了心肌缺血损伤面积,对心肌缺血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微弱电刺激治疗疼痛,因治疗过程不需要药物,也被称为“绿色疗法”。通常人类的痛觉由外周感觉神经,通过脊髓传导到大脑,微弱电刺激是将电极埋入硬膜外腔,在脊髓阶段干扰疼痛的神经电信号由外向内传导,从而阻止疼痛信号传给大脑,达到止痛目的。控制电刺激的装置埋在患者皮下,此装置可分别调节电压、电流强度、频率以及刺激电极的极性等,通过对多个变量调试,最终在多种电信号组合方式中,总能找到一种可以让患者免除疼痛。目前,关于这种疗法的原理众说不一,有人认为是电刺激改变了信号传导通路。微弱电刺激治疗顽固性疼痛@耿志国  相似文献   

18.
不同频率的穴位电刺激对急性软组织损伤疼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的穴位电刺激缓解急性软组织损伤疼痛的效果。方法:将252例急性软组织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第1组采用100 Hz电刺激治疗,第2组采用2 Hz电刺激治疗。结果:100 Hz电刺激治疗急性疼痛治愈率65.1%,有效率100%;2 Hz电刺激治疗急性疼痛治愈率40.7%,有效率87.8%,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00 Hz电刺激治疗急性疼痛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大鼠心脏-躯体运动反射(CMR),阐明中缝大核(NRM)对大鼠心脏伤害性感受的下行抑制性调控作用及其调控通路。方法:34只雄性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NRM电刺激组(n=8)、NRM电刺激联合脊髓背外侧束(DLF)横断组(n=8)和NRM电刺激联合5-羟色胺(5-HT)受体拮抗剂鞘内微注射组(n=18)。所有大鼠均采用心包插管术制作为CMR模型,以心包内注入致痛剂辣椒素(CAP)所诱发的背斜方肌肌电(EMG)为检测指标,通过NRM区域放置刺激电极和(或)脊髓鞘内置管的方法,观察NRM高强度电刺激对CMR的下行调控作用及双侧DLF横断和鞘内5-HT受体拮抗剂注射对NRM下行调控作用的影响。 结果:给予NRM 75 μA 高强度电刺激后,CAP注射诱发的EMG反应与其未实施NRM电刺激前的基础对照比较明显减小(P<0.05);实施双侧DLF横断后,NRM高强度电刺激后的EMG反应明显大于DLF横断前(P<0.05),且与其基础对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HT受体拮抗剂鞘内微注射后,NRM高强度电刺激后的EMG反应较鞘内注射前明显增加(P<0.05),但仍小于其基础对照(P<0.05)。 结论: NRM高强度电刺激对心脏伤害性感受具有下行抑制性调控作用,其下行抑制性调控通路主要由DLF所介导,且脊髓内5-HT能神经系统可能参与了源自NRM的抑制性调控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脊髓电刺激对大鼠癫痫发作状态脑电高频振颤活动的影响.方法 将16只SD大鼠随机分为脊髓电刺激组和对照组,各8例.采用致癫剂戊四唑诱导的强直 — 阵挛急性发作动物模型.脊髓电刺激组大鼠在致癫剂注射开始前5 min予130 Hz脊髓电刺激,刺激持续20 min.应用MATLAB的Findpeaks功能提取强直 — 阵挛发作期皮层脑电图中的快速涟波振颤(250~600 Hz)成分,通过评估总快速涟波出现次数对脊髓电刺激的抗癫痫作用及相关机制进行阐述.结果 戊四唑诱导的棘波放电与快速涟波振颤活动同步出现,与对照组相比,脊髓电刺激使总快速涟波出现次数降低了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频脊髓电刺激有癫痫抑制作用,该作用与电刺激介导的快速涟波振颤相关去同步化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