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心内科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60例、稳定型心绞痛(UAP)30例,另选健康人(NC)30名为正常对照组.从静脉采取外周血,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中HIF-1α的浓度.结果 急性冠脉综合征组HIF-1α表达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25.46±10.39比20.89±12.9、12.38±6.9、10.96±7.29,P<0.05),稳定型心绞痛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HIF-1α浓度与cTnI、CK、CK-MB均呈正相关.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急性期外周血HIF-1α的表达明显增加,可能提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硬化斑块不稳定,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前大量证据表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发病机制是炎症过程,其中黏附机制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日益受到重视。本文通过测定不同冠心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变化,并结合冠脉造影(CAG)进行评价,以探讨sICAM-1水平与冠脉病变范围及严重程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其对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老年ACS患者116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70例,同时设同期因胸痛、胸闷症状入院经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对照组40例。采集空腹外周血,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清GDF-15浓度。对ACS患者随访6月,记录其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AMI组GDF-15水平为(815.41±227.54)ng/L,显著高于UAP组[(735.06±144.94)ng/L,P0.05]与对照组[(641.97±143.90)ng/L,P0.01]。同时UAP组与对照组GDF-15水平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生心血管事件组GDF-15水平高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组(P0.01)。结论 GDF-15水平在老年ACS患者中明显升高,其升高程度与ACS的类型有关,GDF-15可作为判断老年ACS近期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炎症标志物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ELISA测定22例急性心肌梗死(AM I)、3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及对照组30例外周血可溶性血管间内皮细胞黏附分子(vascu lar celladhesion molecu le-1,sVCAM-1)和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on W illebrand Factor,vWF)浓度,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记录血管病变情况。结果血清sVCAM-1浓度在AM I组明显高于UAP组及对照组(P<0.01),UAP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浆vWF浓度在AM I组与UAP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AM I组与UAP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血清sVCAM-1与受累冠状动脉血管支数成正相关,r=0.450,P<0.01。而vWF水平与受累冠状动脉血管支数无相关关系,r=0.074。结论血清sVCAM-1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vWF与ACS的发生发展相关联。  相似文献   

5.
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是老年人中的常见病。本文简要综述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治疗研究进展。流行病学美国>65岁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2.6%,但是,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病人中60%以上,其病死者中80%以上,为>65岁老年人。再者,>75岁老年人仅占总人口的6.1%,却占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病人的近37%,病死病人的60%。而且,这不包括亚临床(silent)心肌梗死。亚临床心肌梗死占全部心肌梗死的20~30%,在>65岁老年人中其预后与临床已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相…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血清铁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56例纳入检验,按照血糖与血脂水平是否正常分为检验1组与检验2组,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复查的老年心绞痛患者54例纳入对照1组,再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老年人60例纳入对照2组,检验组与对照1组、对照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三组成员TG、TCH、FPG、HDL、LDL以及SF水平。结果检验组S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1组与对照2组(P<0.05)。HDL正常情况下的检验1组SF水平与HDL异常情况下的检验2组SF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SF水平与TG、TCH、FPG、LDL水平均无显著的相关性(P>0.05),与HDL水平存在显著的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铁蛋白水平与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存在着明显的相关关系,加强对冠心病患者血清铁蛋白的监测,能够有效控制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X)-1水平及其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136例老年ACS患者为研究组,根据冠脉CT分为软斑块51例、混合斑块42例、硬斑块43例,同期46例冠脉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LOX-1水平,Pearson分析老年ACS患者血清LOX-1水平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结果研究组血清LOX-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硬斑块患者LOX-1水平最高,软斑块患者最低,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ACS患者血清LOX-1水平与斑块稳定性呈正相关(r=0.524,P<0.05)。结论老年ACS患者血清LOX-1水平升高与斑块稳定性呈正相关,血清LOX-1可作为ACS及斑块稳定性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炎症、免疫反应与急性冠脉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炎症、免疫反应与急性冠脉练舍征(ACS)的病理生理机制有着密切的关系。炎症的某些血清生物标志物如C-反应蛋白等,已与其它传统危险因素一起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危险分层,抗炎策略开始应用于ACS病人的治疗,但临床评价不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趋化因子CCL21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2018年在我院接受PCI治疗的186例老年ACS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病人随访1年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86例(有MACE)和预后良好组100例(无MACE)。采用ELISA法检测病人的血清SDF-1、CCL21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ACS病人PCI术后短期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估血清SDF-1、CCL21对老年ACS病人PCI术后短期预后不良的诊断效能。结果 2组心率、高血压病史、LVEF、SDF-1、CCL21、LDL-C、HDL-C、肌钙蛋白、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和GRACE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LVEF、GRACE评分、SDF-1和CCL21是老年ACS病人PCI术后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血清SDF-1、CCL21联合检测预测老年ACS病人PCI术后短期预后不良的AUC为0.930,灵敏度为0.841,特异度为0.857,均高于单一指标检测。结论 血清SDF-1、CCL21是老年ACS病人PCI术后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两指标联合检测对老年ACS病人临床预后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与不稳定斑块有关,炎症因子参与了不稳定斑块发生和发展过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CD40配体(CD40L)、热休克蛋白(HSP60)、C反应蛋白(CRP)在ACS发生中有着不同的意义,也对ACS早期的筛选、诊断、分类和预后提供了不同的标志性作用,这些将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炎症因子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与不稳定斑块有关,炎症因子参与了不稳定斑块发生和发展过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CD40配体(CD40L)、热休克蛋白(HSP60)、C反应蛋白(CRP)在ACS发生中有着不同的意义,也对ACS早期的筛选、诊断、分类和预后提供了不同的标志性作用,这些将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虽然大多数抗血小板疗法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试验证实有显著临床效益,但老年患者,特别是≥75岁患者,仅少数有效,多数疗效欠佳,而出血风险增加。本文对因老龄化导致的止血血栓与出血的病理生物学,血管修复与整合作用变化,以及ACS抗血小板疗法在近年来临床试验中老年患者的效益与风险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微小RNA-210(mir-210)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选取在医院心血管内科行PCI的ACS患者240例,根据PCI后是否发生心律失常将其分为非心律失常组(114例)和心律失常组(126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HIF-1α、VEGF-A水平,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血清mir-210水平;分析血清HIF-1α、VEGF-A、mir-210水平与Lown分级关系,并使用ROC曲线分析血清HIF-1α、VEGF-A、mir-210水平对ACS患者PCI后发生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结果:2组患者血脂异常发生率、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总胆固醇(T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后2组患者血清HIF-1α、VEGF-A、mir-210水平均明显低于PCI前(P<0.05),且PCI后心律失常组患者血清HIF-1α、VEGF-A、mir-210水平均显著高于非心律失常者(P<0.05)。Lown分级血清HIF-1α、VEGF-A、mir-210水平高低依次为5级、4级、3级、2级、1级,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异常及血清cTnI、TC、HIF-1α、VEGF-A、mir-210水平均是影响ACS患者PCI后发生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子(P<0.05)。血清HIF-1α、VEGF-A、mir-210水平预测ACS患者PCI后发生心律失常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0、0.914、0.875,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0.34 mg/L、54.39 ng/L、0.52,血清HIF-1α水平效能优于血清VEGF-A、mir-210水平,其敏感度为90.00%,特异性为84.00%。结论:血清HIF-1α、VEGF-A、mir-210水平能有效预测ACS患者PCI后心律失常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老年及中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否存在差别,为老年ACS的防治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方法选择年龄>65岁的老年冠心病患者60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30例(A组),ACS患者30例(B组)。选择中年ACS患者30例(C组),均于入院第3天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VEGF的水平。结果B组及C组的血清VEGF的水平明显高于A组,具有显著性差异。C组的血清VEGF的水平高于B组,亦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老年ACS及中年ACS的血清VEGF的水平均高于SAP患者,这是由于发病时心脏缺血缺氧所致,但老年ACS的血清VEGF的水平低于中年ACS,这是由于衰老等因素影响了血清VEGF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危险因素很多,除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之外,一些新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已引起临床重视,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脂蛋白(a)等。近年来研究显示,高尿酸血症(HUA)也是的一个危险因素。本文旨在探讨老年人血尿酸水平与ACS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血浆CD31阳性CD42阴性的细胞微粒(CD-31 CD-42EMP)能否作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危险程度的标志物.方法 收集6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和62例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及62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浆,用流式细胞术测定CD+31 CD-42EMP水平,同时测定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结果 与健康志愿者组比较,稳定型冠心病组患者CD+31 CD-42EMP水平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与稳定型冠心病组患者及健康志愿者组比较,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患者的CD+31 CD-42EMP水平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CD+31 CD-42EMP水平能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程度的标志物,且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血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前后变化,并探讨其与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06例ACS且行PCI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并对比所有患者PCI术前、术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脂水平、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以及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ACS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测定血脂、血管炎症因子水平,比较两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治疗前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血脂指标改变不明显;观察组血脂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均较治疗前降低,但观察组的改变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6个月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改善ACS患者的血脂水平,降低炎症反应,长期使用可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赵婕  李辉  毕雪峰  陆鹏 《心脏杂志》2007,19(5):527-527
近年来许多研究结果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亦是导致冠心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在不同类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均可升高。本文通过对不同类型ACS患者进行对比,观察检测Hcy在ACS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热毒学说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地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环境、气候、生活方式的改变,使人的体质发生改变,提出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热毒致病的理论,其病机为热毒伤及血络,属实证或本虚标实,其现代生物学内涵与炎症因子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